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與合同法的聯系

民法與合同法的聯系

發布時間: 2025-04-26 16:52:51

A.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關系

法律主觀:

民法是個大的法律分類,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合同法是民法的一個分支,屬於債權的一種,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 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終止、違反合同的責任及各類有名合同等問題 ( 1)合同法是民法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民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合同法的很多內容都是依據民法的內容進行分類的,例如買賣合同、經濟合同等,都是根據民法的內容中規定的當事人的 權利和義務 關系進行分類的。 ( 2)民法是合同法制定的基礎民法與合同法的法律關系的另外一個方面是民法是合同法制定的基礎。 ( 3)民法褲指和合同法內容的互補性,在民法的內容中,合同法的部分內容在一定的情況下,對民法的一些內容進行了具體的補充說明。 ( 4)民法與合同法法律關系的一致性民法與合同法法律關系的一致性,主要一方面是說民法與合同法的調整對象相同。

法律客觀:胡銷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斗敬 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B. 民法與合同法的聯系區別

著眼點不同。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著眼於民事法律行為符合法定的構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視為一定的客觀存在;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則著眼於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因符合法定的有效條件而取得法律所認可的效力。
判斷標准或構成要件不同。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一般以意思表示為必要條件;而民事法律行為生效要件,則主要包括民事能力規則、意思表示真實自願原則、行為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即主要是關於意思表示品質的要求。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著眼於表意行為的事實構成,此類規則的判斷不依賴於當事人後來的意志;而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卻著眼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的效力,此類規則在許多情況下為當事人效力自決留有餘地。即民事法律行為成立要件的欠缺是無法補救的,而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要件的缺陷有時可以彌補。《合同法》47、48條規定的效力待定合同:
第四十七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此類合同由於欠缺有效要件,能否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尚未確定,但是經過有權追認人的追認,欠缺有效要件就轉化為符合有效要件,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
發生的時間不同。民事法律行為自具備法定構成要素時即為成立,自具備法定有效要件時生效。在大多數情況下,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與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在時間上是一致的,即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即有效。如我國《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起生效。在少數情況下,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不具有時間上的一致性,即一項民事法律行為業已成立但尚未生效。如《合同法》規定: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以上附延緩條件或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為,雖已成立,但只有到所附延緩條件發生或所附始期屆至才能生效。
效力不同。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即生效的,其當事人應受效力意思的約束,所負擔的義務主要是約定義務,可能產生的責任主要是違約責任;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後不能生效、或者被撤銷、或者在成立之後未生效之前,當事人所負擔的義務主要是法定義務,違反了這種義務所產生的民事責任是締約上的過失責任。

C. 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區別

法律分析: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三條 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D. 民法典和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民法典》施行後,《合同法》同時失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是性質不同、權利本位不同、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兩者調整對象不同。性質不同。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權利本位不同,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E. 民法典與勞動合同法的關系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法建立的基礎應該是民法典,民法典與勞動合同法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雙方就勞動合同的簽訂、解除發生糾紛的,民法典裡面沒有適用條款的,則應該以勞動合同法作為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六條 登記機關應當依法及時公示法人登記的有關信息。

第六十七條 法人合並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合並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法人分立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分立後的法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合同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G. 合同法和民法典的關系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

合同對我們日常生活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東西,合同作為約束雙方行為的重要書面憑證,有著很重要的法律效力,《民法典》作為關乎民事關系的重要參考,應該協調好與合同法等民事相關法律的關系。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三條 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

熱點內容
勞動法第幾條規定培訓崗位 發布:2025-04-26 21:57:06 瀏覽:100
中國鐵路運輸法院 發布:2025-04-26 21:57:03 瀏覽:725
民法總則概念 發布:2025-04-26 21:47:04 瀏覽:186
民辦非企業適用於勞動法 發布:2025-04-26 21:41:08 瀏覽:770
依法治稅基層稅務機關 發布:2025-04-26 21:34:37 瀏覽:187
公眾號法律責任誰負責 發布:2025-04-26 21:20:52 瀏覽:236
法經的法治觀是什麼 發布:2025-04-26 21:17:26 瀏覽:707
組建機構行政法考題 發布:2025-04-26 20:44:31 瀏覽:712
社會與法駐馬店殺人案 發布:2025-04-26 20:40:20 瀏覽:113
黃橋鎮法院 發布:2025-04-26 20:27:41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