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角度分析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1. 《說文解字》里從字的意思
「從」是《說文解字》的一個術語,表示一個字的意符,比如上面的「從一從兀」,表示一、兀都是元的意符,也就是說「元」字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含義與「一」「兀」有關聯,當然這個「元」字的說解釋受到當時條件的局限,並不可靠。
《說文解字》在注釋會意字的時候採用「從某從某」的格式,表示這個字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含義與構成這個字的幾個部件相關。還可以看到一種是「從某某聲」,這種就是形聲字,「從某」表示意符,「某聲」表示聲符,這個應該很好懂。
還有一種是「從某從某,某亦聲」,這種字稱為會意兼形聲,比如「娶」的說解就是「從女從取,取亦聲」,就是說「取」既與意義有關,又與讀音有關。
(1)法社會學角度分析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內容共十五卷,以小篆為研究對象,同時參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為文字解說,十五卷為敘目,每卷都分上下兩篇,實為三十卷。共收字頭9353個,重文(古文、異體等)1163個,字頭以小篆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異體。
《說文解字》首創漢字部首,全文共分部首540個,從「一」部開始到「亥」部結束,同部字的第一個字就是部首,並用「凡某之屬皆從某」標明。
正文部分重點在字形的分析,「說文」以「文」(獨體為主);「解字」重點在字義的解釋,以「字」(合體為主),小篆是全書的說解對象,通過字形的分析,來肯定字的性質和類型,說明文字義形音三種要素和三者的密切關系,說解次序就是對每個字先說解其意義,次說形體,後說讀音,全書以「六書」為書例,統全書文字。
《說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註明的重文字數是474個,主要指漢代所發現的孔子壁中書及《春秋左氏傳》。就許書所列古文形體來看,與魏石經古文、宋郭忠恕《汗簡》所輯傳抄古文字形皆近。這種文字也稱為「蝌蚪文」,是戰國時代通行於齊、魯、三晉之間的一種古文字書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