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對嗎
1. 經濟法的本質和功能是什麼
1、經濟法的本質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階級性;二是指它與相鄰法律部門相區別的法律屬性。2、經濟法是綜合系統調整法;經濟法是平衡協調法;經濟法是經濟集中與經濟民主對立統一的法;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一條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適用本法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
2. 經濟法對市場主體的作用
經濟法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1、經濟法從本質上保障我國市場經濟建設;
2、經濟法的公平正義觀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建設;
3、經濟法是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重要動力。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3. 經濟法是以什麼為本位的法
法律分析:經濟法以社會責任為本位,以社會整體效益為其主導價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第四條 國家制定和實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競爭規則,完善宏觀調控,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4. 經濟法是以什麼為本位的法
經濟法是以社會責任為本位的法。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4)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對嗎擴展閱讀:
經濟法棗冊是調整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和對經濟活動進行協調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公元4世紀初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經濟」一詞。「經濟」一詞是「經邦」、「經國」和「濟世」、「濟民」,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
5. 經濟法和民法的區別
經濟法和民法的區別,具體如下:
1、兩者調整范圍不同。經濟法調整以生產經營管理為中心、縱向的與一定范圍的橫向的經濟關系,還調整經濟組織內部一些重要經濟關系。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以交換為中心發生的財產關系;
2、主體構成不同。經濟法主體體系廣泛,包括法人、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和內部組織,具有一定的必要的層次性。民法主體分自然人與法人兩類,只講平等性;
3、主旨思想不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民法是「個體權利本位」;
4、調整手段不同。經濟法採取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手段綜合調整。民法主要採取民事手段;
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
1、在調整對象方面,兩者都調整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這是因為作為民法重要調整對象的財產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關系;
2、在法律作用方面,經濟法和民法都在保護當事人合法經濟權益,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方面發揮重要功能。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6. 如何理解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所謂法律本位乃指法的基本觀念,或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依王伯倚先生之說)。經回濟法的社會本位性是指經答濟法立足於社會整體 ,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基本目標,具有社會法的性質。經濟法是在私法社會化和公法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其經濟基礎、思想理論基礎、法律基礎都產生了社會化傾向,經濟法的產生正是滿足了社會化的需求,使其自出生起就帶有社會法的氣息。經濟法屬於社會法中的一員,與民法、行政法區別開來,各盡其責,更加證明其社會本位性。經濟法所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從其內涵、核心以及目的也表現了經濟法這一與生俱來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