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05
① 不安履行抗辯權法律淵源
不安履行抗辯權這一法律概念起源於德國,見於《德國民法典》第321條,規定在債務人財產明顯減少可能導致難以履行債務時,先履行一方有權暫停給付,除非對方提供擔保。法國學說稱之為「不履行的抗辯」,源自中世紀羅馬法,主要基於約因理論,法國民法典第1613條對此有所體現。瑞士、義大利、奧地利及中國台灣省的民法也對此有所規定,如瑞士債務法第3條、義大利民法第1469條、奧地利民法第105條和中國台灣省民法第265條。
在中國,不安抗辯權在《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7條有所體現,允許一方在有確切證據另一方無法履行合同時暫停履行,但需通知對方並提供充分保證。新《合同法》進一步明確了這一制度和行使規則。各國法律對不安抗辯權的規定有所差異,如法國側重保護賣方,僅適用於買賣合同的出賣人,而德國則更廣泛,不論合同類型,只要雙務合同皆適用,對先履行義務人的權益保護更周全。
英美法系中,類似的概念稱為預期違約,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區分了預先根本違約和非根本違約,與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有相似之處,體現了合同法的公平原則。中國合同法在吸收大陸法系的先履行保護形式和框架的同時,也借鑒了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多原因主義,以更全面地保障各方權益。
(1)合同法105擴展閱讀
不安履行抗辯權是指先給付義務人在有證據證明後給付義務人的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或者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或者謊稱有履行能力的欺詐行為,以及其他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況時,可中止自己的履行;後給付義務人接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後,在合理的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以解除合同。
② 合同法中的標的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合同當事人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合同的標的物應當是出賣人所有或者有權版處分的權物。一般情況下,出賣人於出賣時即為標的物的所有人,但在買賣合同成立時出賣人也可能尚未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
買賣合同標的可以是現實存在的物,也可以是將來產生的物,如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105條就規定,貨物可以包括尚未出生的動物幼仔、生長中的農作物。法律禁止流通的物不得作為買賣標的物,如淫穢書刊。法律限制流通的物,只能在限定的領域流通,如槍支的買賣。
(2)合同法105擴展閱讀
標的和標的物並不是永遠共存的。一個合同必須有標的,而不一定有標的物。 在保險的種類中,公眾責任保險,它是一種無形財產保險,沒有實際標的物。在提供勞務的合同中,標的是當事人之間的勞務服務的給付行為。而在勞務合同中,就沒有標的物。
標的可以是「物」,物是物權關系的標的。物權的標的是物。在特殊情況下,權利也可以是物,但要求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如:權利質權的標的就是權利,也可以說是物。
③ 十類請求權之合同請求權
合同請求權以合同有效為前提,根據合同的履行,又具體分為:合同履行請求權,次合同請求權。
1. 合同履行請求權
2. 次合同請求權
一、合同履行請求權
現行通說是表示主義的解釋方法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為了保障格式合同相對方的利益,合同法對格式合同規定了相應的規制措施。
一般來講,合同成立即生效,但有例外情形。
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般來講,如果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的, 如果沒有採用特定形式,通常認為合同無效。 但也存在特殊情形,一種是履行補正合同瑕疵,一種是產生新的法律效果。
一般來講,承諾生效合同成立,但在實踐合同, 還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但是該條件影響合同成立還是生效法律規定並不統一。
法律應當對私人生活保持必要的謙抑,不應過多的介入私人生活。這方面,儒家對法家的批評還是很有道理的。並非所有的約定都具有法律意義,都應該由民法進行調整。
合同生效後,自應嚴守。但法律也規定了合同解除制度,以便當事人從法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分為三種方式:
委託人或者受託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的,委託合同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根據委託事務的性質不宜終止的除外。(合同法411條)
合同雖然存在,但是合同已經因為履行、提存、抵消、混同、免除而消滅的,合同履行請求權就消滅了,所剩的就是後合同義務了。
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合同法106條)
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 (合同法105條)
④ 如何處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管理費糾紛
對於處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管理費糾紛法律中有以下處理方式:
1、《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2、《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3、《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利息從應付工程價款之日計付。當事人對付款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下列時間視為應付款時間:
(一)建設工程已實際交付的,為交付之日;
(二)建設工程沒有交付的,為提交竣工結算文件之日;
(三)建設工程未交付,工程價款也未結算的,為當事人起訴之日。
4、《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當事人對欠付工程價款利息計付標准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第二百六十九條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
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
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八十八條:再審申請人證明其提交的新的證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
(一)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存在,因客觀原因於庭審結束後才發現的;
(二)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
(三)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
再審申請人提交的證據在原審中已經提供,原審人民法院未組織質證且未作為裁判根據的,視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但原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不予採納的除外。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
8、《建築法》第二十九條: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建設單位認可。
9、《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總承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分包單位應當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其分包工程的質量向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質量承擔連帶責任。
(4)合同法105擴展閱讀: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常涉及的一些問題:
一、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
1、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單位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
建築施工領域實行嚴格的資質准入制度,《建築法》規定了施工企業實行資質強制管理。建設工程質量就是生命,施工企業的施工能力是保證質量的前提,對施工企業的資質管理與審察,是施工建設的基礎,無資質和超越資質的企業簽訂的合同屬無效合同。
但是,承包人在工程竣工前取得相應資質等級的,不能作為無效合同處理。
2、掛靠。
沒有資質或沒有相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單位名義的,通常說的「掛靠」;由於國家基礎建設的大規模上馬,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投融資渠道不暢,建設工程高利潤回報加之管理存在很多不足,「掛靠」這一特殊形式就隨著建築業空前繁榮的市場應時而生。
3、必須招標的未進行招投標或中標無效。
《招標投標法》第三條對工程必須進行招標的范圍進行了規定,詳細的規定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中。
凡屬規定在招標范圍的工程未進行招投標的,簽訂的施工合同無效。
實踐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一、必須招標的項目,總包土建與安裝工程以招標方式,而附屬工程如裝飾工程由建設單位直接發包,那麼,該直接發包的合同也屬無效合同;二、必須招標的項目,總包中標後,建設單位基於各種情況將總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直接指定給第三方施工,建設單位與第三方簽訂的施工合同也屬無效。
《招標投標法》第五十、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七條規定了中標無效的六種情形。該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中標通知對招標人和投標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中標是發包人與承包人簽訂施工合同的前提條件,中標無效必然導致施工合同無效。
4、違法分包。
施工總包單位進行項目分包很常見,但違反規定的分包也可導致分包合同無效。
認定違法分包,其標准就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七十八條規定的幾種情形:一、總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或個人的屬違法分包;二、總包合同中未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總包單位將部分工程交其它單位完成的;三、總包單位將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的;四、分包單位進行再分包的。
5、轉包。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建築法》第二十八條都明確規定禁止轉包工程項目,《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了不得轉包工程。
該條例第七十八條規定了轉包是指承包單位承包建設工程後,不履行合同約定的責任和義務,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給他人或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給其他單位承包的行為。
⑤ 不安抗辯權 名詞解釋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方合同成立後,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不安抗辯權源於大陸法系的德國法,《德國民法典》第321條規定:"因雙方契約負擔債務並應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的財產於訂約後明顯減少,有難以對待給付之虞時,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之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而法國學說稱之為"不履行的抗辯",它來自中世紀羅馬法,是從約因(consideration)學說出發的。
法國民法典第1613條規定:"如買賣成立,買受人陷於破產或處於無清償能力致使出賣人有喪失價金之虞時,即使出賣人曾同意延期支付,出賣人亦不負交付標的的義務。但若買受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證則不在此限。"另外,瑞士債務法第3條、義大利民法第1469條、奧地利民法第105條、中國台灣省民法第265條等都對不安抗辯權有所規定。
中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1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時,可以暫時中止履行合同,但應當立即通知另一方;當另一方對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保證時,應當履行合同;當事人一方沒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中止履行合同的,應當負違反合同的責任。"
拓展資料:
中國合同法關於不安抗辯權的規定既吸收了大陸法系的優點,也吸收了英美法系的長處,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形式和框架是大陸法系的。該條規定的不安抗辯權的前提是保護雙務合同互負債務的先履行一方的權利,這是採用了不安抗辯權的形式。
另以第67條規定的先履行抗辯權保護後履行一方權利,以第66條規定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保護同時履行各方的權利,因此說,抗辯權的整體框架基本上來自大陸法系。另一方面發生原因是英美法系的。該條規定的不安抗辯權採用了預期違約制度中權利發生的多原因主義,以更全面地保護先履行一方的權利。
⑥ 請問形成權和撤銷權有什麼區別
形成權,也即單方決定權,單方決定 [自己與他人] 特定法律關系的命運的權利; 撤銷權,是債權人向法院或依仲裁協議向仲裁委員會申請撤銷「 他人和第三人之間」 的關系。 所以,撤銷權不是形成權! 關於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的催告權,也並非形成權.而是徵求意見的權利,不是單方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