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惹爭議
1. 新婚姻法出來,女人結婚還有意義嗎
新婚姻法出來,女人結婚有意義。
1、所謂新婚姻法是指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婚姻法司法解釋三,能觸及女人的利益,或說社會上很多女性有意見的條文是第5條、第7條、第10條。
(1)第5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自然增值是指在財產所有人擁有的財產因所有人以外的變化因素的存在而出現的價值增長狀態,財產所有人在此一狀態的發生過程中並未起到任何積極推動的作用,即財產所有人並未將原有財產投入到價值再生產的過程中,財產增值的原因是由於外在的因素造成。例如商業中心地段的不動產因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強而增加的價值;擁有的古玩隨著收藏市場的繁榮而價格上漲;持有的股票因公司業績優異而價格上揚等。根據該規定,增殖部分為個人財產。
(2)第7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該條文充分體現了「誰家的孩子誰家疼」,在我國社會中,大部分家庭,要買房子,都是父子二代或祖孫三代甚至是更多代花的錢去購買的,在只有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子,登記在其子女的名下,如果僅是因為在兒女婚內買的,登記兒女名下,兒女要離婚,尤其是短暫的婚姻,其配偶要求分割一半,這樣是很不合理的。
(3)第10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39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該條文引起的爭議也比較大,但是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那首付款支付方已經取得了所有權。配偶參與還貸,這只是債務問題,並不會引起物權的變動。
2、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來後,表面上影響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這些條文都是可以通過實際活動去改變的。如第7條可以婚後加名,也可以自己出一部分的錢。第10條,也可以在房時出部分首付款,或者是婚後添名。
3、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所遵循的原則是婚姻不會帶來財富,財富是要夫妻雙方共同創造的,使得婚姻回復純粹。總的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2. 制定新婚姻法的初衷是什麼
破壞家來庭團結。
主導權完全自在男方手上,有房子的多少都有父母的功勞,姐妹一旦離婚必定回娘家房子她也有份,矛盾開始了。
婚姻關系難維持
婚房能被稱為家嗎?跟女方又沒任何關系
,女方不會再無私奉獻更多的會是如何保護自己和自己的權益。
女人沒有家庭地位,對婆家的唯一威脅也沒有了,在男方父母眼中更是外人了,需要他們的時候不是一家人,等到女人受夠了委屈過不下去了人家又是一家人了,這就是利用法律為難女人。
兒童變孤兒
女方工作和照顧孩子不能兼顧,放棄孩子母親又做不到,記得在新聞上看到的大姐完全沒有後路帶著孩子去了天堂
當然給男方他父母會幫著帶,沒了外人人家現在是一家人,可孩子沒有父母了
3. 新婚姻法制度的利弊
新婚姻法是把雙刃劍,好的方面一定 程度上抵制了小三,對社會穩定有利。另一方面 使道德原本墮落的男性更加墮落,對良家婦女的權利保護喪失,是社會穩定的不利因素。
新《婚姻法》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 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 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 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 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 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 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4. 新婚姻法結婚率暴降 結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結婚率降低了,那就表示出生人口少了,國家就會進入人口老齡化,這對生產和發展是不利的,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結婚率下降呢?
一、新婚姻法結婚率暴降:
2018年全國的結婚率是7.2%,這是自2013年以來,結婚率最低的一年。
其實結婚率降低,這是一種正常的趨勢,這並不是婚姻法惹的禍。根據經濟學家的說法,我國的GDP已經在逐漸的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了,結婚率低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這是因為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對婚姻意志產生了雙重的擠壓,經濟能力越高,人民的獨立性就會越強。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適婚人口的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多元化和個性化,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結婚率將會持續走低。社會還是要尊重個人晚婚、不婚的選擇。
二、結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適婚人口數量下降
社會經濟一直在發展,不少人的婚姻觀念發生了變化。還有就是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了啊,結婚年齡不斷的被推遲,有一部分的適婚人口沒有結婚。
2、社會壓力
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改變了,國家將養老問題接過來了,年輕人來自家庭的壓力就減少了,晚婚女或者是不婚現象就出現了。
還有就是推著城鎮化的推進,很多年輕人選擇了留在大城市,大城市的壓力本身就很大,結婚和生育成本都比較大,這也導致了一部分年輕人選擇晚婚或者是不婚。
3、文化交融
很多年輕人接受了國外獨立自主的觀念,不婚和丁克,甚至是婚前同居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現象了,這就導致了傳統婚戀觀發生了改變,這就導致了不婚晚婚現象頻發。
總結:
結婚率降低,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現象了,經濟高速的發展,人們就會越來越獨立。不過結婚,或者是不結婚,這畢竟是個人的選擇,尊重個人選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