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合同法
Ⅰ 勞動合同法關於勞務派遣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務派遣的相關規定有哪些?小編在下文就為大家帶來問題的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務派遣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節 勞務派遣
第五十七條 【勞務派遣單位的設立】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及勞動者的權利義務】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敗旅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六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的告知義務】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第六十一條 【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動條件】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六十二條 【用工單位的義務】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察襪凳(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第六十四條 【被派遣勞動者參加或者組織工會】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 【勞務派遣中解除勞動合同】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好鄭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的適用崗位】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不得自設勞務派遣單位】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第七十四條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事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下列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及其執行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國家關於勞動者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監察事項。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進行法律咨詢。
Ⅱ 勞務派遣合同受勞動法保護嗎
法律主觀:
1、勞動法中對派遣制員工有保護的,勞務派遣的員工同樣適用勞動法的。2、《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 民辦非企業單位 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 建立勞動關系 ,訂立、履行、變更、 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Ⅲ 勞務派遣合同受勞動法保護嗎
1、勞務派遣員工在勞動法中受到保護,與直接僱傭的員工一樣,享有勞動法賦予的權利和福利。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無論是訂立、履行、變更、解除還是終止勞動合同,都應遵循該法律。這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作為用人單位,有責任履行對被派遣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除了包含法律規定的信息外,還應明確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派遣期限和工作崗位等情況。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與被派遣勞動者簽訂至少為期兩年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按月支付勞動報酬。在被派遣勞動者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支付報酬。
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在派遣勞動者時,應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即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該協議應明確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用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Ⅳ 政府對機關事業單位勞務派遣用工有何規定
機關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人員,必須按照「必要、精幹、高效」和「嚴控總量、核准使用、規范管理」的要求,嚴格控制使用的崗位和數量,堅持總量管理、按需使用,規范程序、加強監督,建立健全人員使用管理長效機制。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勞動報酬。」
其中,兩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用工單位選擇勞務派遣用工方式的目的除降低風險以外,更重要地是為了實現「靈活用工」。
一些特殊的崗位不需要員工在一家企業中連續工作兩年,當用工單位在使用被派遣員工不足兩年就退還給派遣機構時,就增加了派遣機構的成本壓力。遇到這種情況,經營規模相對比較大的派遣機構由於人才需求數量大、類型豐富,更容易將這部分員工改派到其他企業,消化這部分風險。
(4)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合同法擴展閱讀:
勞務派遣人員經費主要包括工資、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管理費、建檔費等部分,其由縣財政統一撥付用工單位。工資標准為:中專及以下1900元/月、大專2300元/月、本科2500元/月,以上月工資含五險一金個人繳交部分。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的單位部分由縣財政撥付用工單位。根據我縣工資增長水平和社會保險等政策的變化情況,工資標准原則上每2年調整一次,並及時向社會公布。管理費、建檔費由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公司協商確定。
工管理與考核:
勞務派遣人員由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共同管理。用工單位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勞務派遣人員的業務學習、培訓、考核工作。每年對每個勞務派遣人員工作表現、業務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素養等進行考核;勞務派遣單位要對考核結果進行存檔,建立勞務派遣人員工作檔案。
勞務派遣人員違反用工單位規章制度、不履行工作職責或符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辭退條件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務派遣人員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務人員解除勞動合同。
用工單位因履行購買服務合同到期或其他原因需終止購買勞務服務的,勞務派遣單位可依法與勞務派遣人員解除勞動關系。其解除勞動關系發生的經濟補償按《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經費由財政部門負責。
河南省樂東黎族政府-勞務派遣人員管理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