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思想
『壹』 理科生可以報哪些專業
還是看個人興趣愛好,如果理科女生的話,比較適合這幾個專業,就業前景也不錯。
1、金融專業
就業方向:證券公司、銀行或者審計、理財規劃師
就業前景
理科女生天生對數字敏感,同時相比男生又具備先天的細心謹慎的特點,因此從事金融領域的相關行業對於理科女生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再加上近年來社會上對於財務金融領域的人才需求和缺口的加大,而且現在的市場需求和專業理財規劃師數量之間存在20萬人的巨大缺口。所以在學校里學習金融專業的女生,這會是不錯的出路。
薪資水平
金融行業可以說是薪資非常高的行業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賺到這么多的錢,有的人的薪資可能會在5-10萬左右,工作時間長的工資可能在10-15萬左右,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有很多在這個行業做得好的人,工資會達到20多萬,有的還會更高,所以這個行業的薪資是不確定的,不過也很實在,有實力就能出頭。
2、醫學專業
就業方向:各類醫療機構
就業前景
現今醫學分為傳統醫學、近代發展起來的西醫,20世紀西醫又發展到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或綜合醫學模式,新興的後基因組時代系統生物學,成為繼傳統醫學、西醫學之後中、西醫學匯通的未來醫學。從就業形式來看,醫學類的就業情況依然是最好的,教育部公布過44所直屬高校本專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的有關情況,各高校總體一次就業率達到82%。
『貳』 韋伯的社會學方法論的主要觀點
馬克斯.韋伯關於社會學的方法論的主要觀點有四個:
一、理解與理解的社會學。韋伯認為社會學是一門致力於解釋性地理解社會行動並通過理解對社會行動的過程和影響作出因果說明的科學。韋伯把人類的社會行動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並把社會行動的解釋性理解和因果性說明作為社會學的兩大任務。
二、因果多元論。韋伯指出對社會行動的理解必須伴有經驗上的驗證才是具有價值的,這種經驗上的驗證是要尋找某一社會現象背後的具體因果關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力的規律。韋伯將上述主觀解釋和具體的驗證概括為「主觀恰當性」和「因果恰當性」兩個命題。
三、價值中立。韋伯的價值中立是一種學術研究的規范原則。價值中立不要求學者沒有或不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而是要求他們應該弄清楚在什麼地方要訴諸於分析的理解,在什麼地方要訴諸於情感,即不要把關於事實的科學分析與關於事實的評論相混淆。如:講課是學術活動,是科學內的事情,不應有價值判斷;而演說時政治活動,是科學外的事情,可以且應該有價值判斷。
四、理想類型。理想類型是一個主觀思維建構,「理想」的意思是指現實中不存在的,而不是指最好的或者人們最希望的。但是理想類型不是隨心所欲的虛構,也不是一種概念游戲,它是社會學中理論構建的一種方法,它的建立必須有邏輯上的一致性,不能違反經驗的因果關系。韋伯主要是想通過建構一套精確而嚴謹的概念體系來增強社會學研究的客觀性,減少主觀隨意性,是社會學成為真正的科學。如:科層制、資本主義、社會行動的四種類型、合法統治的三種純粹類型等都是理想類型。
『叄』 求西方法律思想史作業,三大法學流派的區別和聯系,要論述
現代西方法理學是現代西方國家法學中研究法律基本理論的學科。① 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和精神危機的日益加深,西方法學家在探尋治理社會的危機和完善資本主義法律的方法的過程中,新的法學思潮相繼更迭,或競相表現,或相互吸納,"任何一種法學思潮都不再獨霸世界,傳統的形而上學法哲學大一統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② 三大法學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社會學法學派這三個在現代西方影響較大、占傳統地位的法學流派。他們的法學理論,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留下的足跡,這對我們認識人類法的發展歷程、規律及本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和法治建設,亦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新自然法學的啟示意義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新自然法學是西方自然法思想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自然法思想的意識可以追朔到西方文明的起源並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人們在不同的時期為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它的形式不斷翻新,內容不斷完善。產生於20世紀特殊社會環境的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馬里旦、富勒、羅爾斯和德沃金等等。他們的新自然法學說(或價值論學說)各有側重點,各不相同,然而卻共同的體現出自然法觀念的思維形式。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法律應當關注某種應然性,法律的發展應當遵循一定的價值原則並體現一定的價值要求。無論是馬里旦的神學自然法、富勒的"程序自然法"、還羅爾斯的正義論或德沃金的權利論,無不"注重研究法產生和存在的根源或基礎,法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法應追求的理想境界"③ 他們的手中都有一份"價值表",為應然的法律之制定和評價提供了所依據的標准。新自然法學派強調法本身是一個價值系統,必然反映一定的價值關系,極為重視法的合理性和道德性。他們通過總結、抽象和思考,為法律的建構鑄造了理想的框架和模型。
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啟示意義
分析法學在現代主要以凱爾森和哈特為代表,它基本上繼承了傳統的分析法學的理論,嚴格地區分"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律"和"應當是這樣的法律",著重對實在法進行邏輯分析而不作有關的價值判斷,否認價值和道德的必然聯系。 凱爾森指出,價值判斷在性質上是主觀的,因而只能是相對的;人們不能用理性認識來回答有關法的普遍和最高價值這一命題;對於自然法學中的絕對正義,他認為這"是一種自欺或者等於一種意識形態"。④ 既然對正義持道德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的態度,⑤ 於是凱爾森認為,正義只能是一種"合法性",應當建立與價值無關的純粹研究法律結構的法律科學(即所謂"純粹法學"),"就其對象實際上是什麼來加以敘述,而不是以某些特定的價值判斷的觀點來規定它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⑥ 哈特給法下的定義是"法律是
一種特殊的規則",這是他的"語義分析法學"的基本原理,他以奧斯丁的分析實證法學作為重要的理論淵源,主張法律與道德有聯系但"並無必然聯系",法律應當採用"廣義的概念",即將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非道德性區分開來,以體現除了道德之外法律的所有其它復雜的特徵。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把我們從自然法學家法律的"理想國"中拉回到實證的 現實世界,在對法律形式的邏輯分析上運用了更多的新的方法,繼承了傳統分析法學對實定法的重視和研究,也吸收採納了其它法學流派的合理成分,內容豐富,頗具影響。
三、社會學法學的啟示意義
社會學法學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社會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實證主義的法學思潮,"它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和研究法律問題"⑦ 社會法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驥、埃利希和龐德。狄驥提出了"社會連帶主義"學說,體現出社會本位的價值觀,關注社會的整體利益,強調社會義務。埃利希則以提出"活的法律"的觀點而聞名於世。他認為,這種"支配社會本身的法律",盡管並不曾被制定成法律條文,但"即可預防糾紛的出現,在糾紛出現後,也可以籍以解決而毋需求助於國家的法律機構"。⑧ 他讓人們注意到國家制定法之外的其他行為准則(如習慣、職業道德、行業規定等等)對於社會秩序的意義,擺脫了"純粹"法律規范分析僵化的法學研究視角和方法,將法律分析的重點引向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龐德的社會學法學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理論。他提出"法律是一種'社會功能'或'社會控制'",用法律的功能性概念來取代邏輯性概念,主張"有用即是真理"。他還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法律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強調以社會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法律,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抽象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總之,社會法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了打破'法律關門主義'禁錮的歷史重任",⑨ 它社會本位的立場,法律社會化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對於法律的發展和一定社會的變革,其重大的啟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四、綜述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
如上所述,論及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無庸置疑,其最大的意義正是他們本身--眾多的法學家們通過對前人的承繼和自身敏銳的思考,開創出一片浩瀚的法理學思想的海洋,它們雖然不是真理,但卻是人們永恆探索真理之路的台階。無論是宏觀的構築還是微觀的探索,都給後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寶藏和無窮無盡的啟示。具體來看,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如下:
(一)讓我們從多個角度窺探到法律的本質、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真理是人們在任何特定時間的經驗的總和。法律彷彿是一座有許多廳堂的大廈,用一盞燈很難同時照到每個角落。而一個法學流派,就如照亮法律大廈的一盞燈,"橫看成嶺側成峰",他們從不同的視角,勾勒出了法律的形象。三大法學流派被美國法學家霍爾(Jerome Hall)
總結為法律中三個不可分的因素,他們分別代表著法律的價值、概念和事實。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更寶貴的,三大法學流派為後人認識、研究和發展法律,提供了豐富的途徑和方法。新自然法學 提示人們注重的法的價值支柱和道德性,在法制建構時必以某種准則為依據,從而避免了法律喪失實質的正義,也避免了法學墮落為純技術性的學科。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注重對"實定法"的研究,對於法律規范、法律結構、法律秩序及法律體系內部各要素的統一等等命題均有深入的探討和卓越的貢獻。他們所採用的邏輯分析和實證主義的方法,更是後人研習法律的必要工具。社會法學派則倡導"社會本位"的理念,注重法律的實際效果,重視法律與社會生活及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不僅如此,他們所採用的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實用主義的態度,更是深遠地影響了西方乃至全世界法學的發展趨勢。當然,無論三大法學流派的貢獻有多麼卓絕,他們都不可能是大寫的真理,都只是局部的、相對的。然而,站在歷史的尾頁,以"事後諸葛"的口吻批評他們的局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真正有意義的是謙恭的弄清他們給了些什麼?我們得到些什麼?應當怎樣利用?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大的價值了。
(二)三大法學流派適應了特定時期特定社會狀況的要求,具有歷史現實意義
任何事物的產生總是由於某種需要;而它產生之後,也必然首先服務於這種需要。西方三大法學流派正是應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的需求而產生的;而論及它們的意義,首當其沖也正是滿足了當時社會生活的需要。19世紀中葉,隨著資產階級政權的穩固,古典自然法學"自由、平等、權利"的抽象口號已不能滿足他們鞏固既得利益、加強社會控制的要求,因此,歷史法學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應運而生,他們帶來了具體明確的法律觀念、嚴謹的邏輯體系從而維持了現實的法律秩序。二次大戰中,法西斯勢力給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這喚醒了人們法律不能沒有正義的標准和相對普遍的價值准則,⑩ "無論善惡"的法律只會助紂為虐,戕害人民。在這背景之下,新自然法學得以出現,重新正視和評價法律的道德性、正義、權利這些"古老的話題",確保了法的價值依託。而社會法學派的歷史背景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陷入了"瓶頸",經濟危機連續爆發,百業蕭條,人心浮動,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放任主義和"法律關門主義"均受到社會現實的質疑和轟擊,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打破"法律系統獨立論"的束縛成為必然的趨勢。法社會學"對症下葯",倡導社會本位,注重法與社會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主張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因而出現伊始便受到變革者們的熱切歡迎。在"需求"最為迫切的美國,更是成為長期主導法學界的學派。由此可見,思想領域的任何發展和運動均產生於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同時也為這個時期提供了一種"自持之勢"⑾
,也就是產生著歷史的現實意義。
(三)三大法學流派繼承並發展了西方法哲學的傳統學說,使這些思想以更合理的形式得以流傳
三大法學流派除了法社會學派產生較晚,無所謂"新"、"舊"之分外,其餘二者都可以冠以"新"的名號。新自然法學派自不必說,凱爾森、哈特的分析法學也是在奧斯丁"舊"分析法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當代西方的法學流派,既繼承了各自"祖傳"的學說,又互相吸收對方的某些合理因素,呈現出相互靠攏的趨勢。如新自然法學較古典自然法學,少了一些"形而上"而多了一些"操作性",迎合了社會實證主義潮流的要求;而新分析法學則批判奧斯丁的"法律命令說",並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法的價值即"自然法最低限度的內容"之存在,顯現出對自然法學說的吸納。正是這種"修補"和相互的借鑒,使得西方的傳統法律學說沒有因為歷史的發展和自身的缺陷而遭受淘汰的厄運。而是以一種相對當代社會經濟生活來說更合理的新形式得以傳承。西方法學,正是在這種否定之否定的循環中發展至今,它們對傳統--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內在秩序承繼與遵從,同時又緊扣發展中的社會狀況而自我更新,因而產生和完備出一套與西方社會相適配的法律體系。在市場經濟的現代社會,具有某種普適性而為其他民族所競相學習和借鑒。
(五)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啟示意義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人類社會步入"現代"的殿堂已五百年有餘。上世紀初葉,隨著西風東漸,中國社會開始由"古代的、傳統的社會體制向近現代文明過渡"⑿ 盡管中西法律文化的底蘊和發展的路徑大相徑庭;盡管"外國的經驗不可能代替中國的經驗"⒀ 但誰也無法否認人類社會和法律科學發展規律的客觀性,無法否認市場經濟社會關系的共同性,也無法否認西方法律文化發展至現代的先進性和一定程度的普適性。建立健全的、符合現代精神的法律文明體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而在借鑒的過程中,我們必需首先關注西方的法哲學思想,因為它是法律文化首要的組成部分,思想代表著"知",而制度代表著"行",不知者,無以為行。⒁ 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法律思想,正是對幾千年來西方法學理論的承繼和發展,蘊涵著諸多西方法哲學思想的精髓。在我們虛心"求道"於西方,幾從"虛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今天,研究現代西方法學流派絕不是奢侈的娛樂;它"實體性"的思想、它對法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學術的精神,都當為我們所重視和學習。對待西方法律,盲目的排外自大或者"只求其用,不問其體"的盲目移植,都是不可取的。盡心研究西方法律文化及法哲學的"本真",以及這些法哲學思想與社會歷史條件的相互關系,從而發掘出西方法律"活的靈魂"為我所用,才是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肆』 舉例說明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是怎樣實踐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社會學說的
啟迪蒙昧,反對愚昧主義,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運動。但就其精神實質版上看,它是宣權揚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體系的運動,並非單純是文學運動。它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禁慾、反教會斗爭的繼續和發展,直接為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啟蒙思想家們從人文主義者手裡進一步從理論上證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從而提出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
麻煩採納,謝謝!
『伍』 以迪爾凱姆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和以韋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社會學在思想來源,研究對象,方法原則
你直接可以引用袁方那邊社會學研究方法嘛。就是兩種研究方法各有所長。其都是從不同的面去觀察社會。一個用於宏觀一個微觀。 韋伯那種我感覺是功能主義崩潰了。人民又提出來人本的方法。不過韋伯那個。侏儒模型,可以與實證主義的方法結合一下
『陸』 法國啟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社會學說各舉一列說明法國和美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怎樣實踐了這些學說
1)「社會契約論」。抄從內容上看襲,幾乎所有的啟蒙思想家都把社會契約作為國家制度學說的核心,這是他們對抗神權,反對教權主義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家們認為,人類為了避免相互傷害和保障自己的自然權利,就要定立契約,共同遵守,建立起共同的國家。排斥了天主教會長期宣揚的「君權神授」的謬論,破除了人們對封建君主和天主教會的迷信思想,摧毀了封建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 (2)「分權學說」。這是啟蒙思想家對抗專制王權、實現民主的具體方案。洛克、孟德斯鳩將國家權利按職能劃分為幾個部分,分屬不同的機構,相互制約,並將立法權作為最高權利。從而使以法律為標志的資產階級國家權力取代了以君主、貴族為標志的封建特權。
『柒』 在當代社會學理論中,法國思想家佔了相當的分量.當代法國社會學家有誰
法國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主要有皮埃爾·布迪厄、孟德拉斯、馬歇爾·鎬歇、博德里亞、讓·鮑德里亞、M·威萊特、埃米爾·塗爾干、雷蒙·阿隆、埃德加·莫蘭
『捌』 為什麼世界頂級思想家,哲學家,社會學家出自法國
事實上法國哲學的根基並不很深,在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法國哲學家較早的內是17世紀的笛容卡爾,法國思想和哲學的噴發主要是近現代的事情,其中一個重要的外部原因是德國哲學在黑格爾之後出現困境(馬克思、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還是很厲害的),德國的嚴謹、理性、思辨精神走向終點,而法國的浪漫、隨性、灑脫、自由的精神更適合走出理性統治的現代哲學棲息,所以出現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學家、社會學家。
『玖』 本人社會工作專業,報考今年國家公務員,專業要求是法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專業
建議您打電話給招考部門確認一下,別到時候一場歡喜一場悲。
報考公務版員必須具權備一定的資格條件,即國家和主考機關規定的成為某職位上的公務員不可缺少的起碼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報考特殊職位的考生還應具備該職位要求的特殊條件。
『拾』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從中古時期至18世紀期間的法社會學思想
古代社會
(一)古希臘時期
關於人、國家和法的聯系的的思想,最早可以見諸前蘇格拉底時期的一批哲學家的理論中。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主張人們應當遵守法律、守護法律,用法律武裝與鞏固自己的城邦。為此他曾經表示「人民應當為法律而戰斗,就像為自己的城垣而戰斗一樣」, 表達了法在社會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德謨克利特認為法律為控制國家的主要條件,他認為頒布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付某些威脅社會和諧的人。
智者學派提出社會秩序蓋由人為而非神創,「國家……是個人意志直接表示,是人們互相締結的契約的產物……國家和法是人們用來保障自己權利的人為的設施」。 智者的這一觀點可說是思想史上最早提出的社會契約論。 智者學派的普羅塔哥拉則從以人為中心的立場出發,把政治、國家和法律的產生歸結為人的自保的要求和技術、功能的目的。
在方法論上,柏拉圖開創了整體主義社會分析模式的先河,他把政治社會看作是一個由分工而組成的功能互補的系統。他認為城邦起源於分工,分工又是基於人們相互需要及內在能力的差異,人們只能做適合自己天性的工作而不相互僭越才是正義的,而「立法是為了造成全國作為一個整體的幸福」 柏拉圖提出立法應遵循整體美德原則,也就是正義。正義的基本原則是每個人在國家中執行最 職務, 也就是使人按本性特點從事職務,從而達到在國家裡各做各的事而不受干擾,便有了正義,從而也就使國家成為正義的國家了。
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在國家的起源問題上都認為國家基於人的本性而產生,但亞里斯多德又被稱為網路全書式的思想家,所以在論及法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上,亞里斯多德所探索的領域較前人更為豐富。首先,他把正義分為「平均的正義」和「分配的正義」,「平均的正義」指的是所有權思想,「分配的正義」指的是賞罰思想,而他的法律觀就是基於這種正義論的基礎上,這樣他就為民刑法的劃分和以後的公私法劃分奠定了理論基礎。 其次,亞里斯多德推崇建立共和政體。他認為只有在這種政體中,由占人口多數的中產階級執政,統治權才不會由個人所把持,而只能寄望於法律的統治。在這里,亞里斯多德表述了他的法治優於人治的觀點,為法治學說做了開創性的貢獻。再有,亞里斯多德也論說了一系列影響法律的政治與社會條件。他認為法律必然是根據政體所制定的,只有符合於正宗政體所制定的法律才是正義的。 他還論述了了地理和人口因素的重要性,他認為法律就是某種秩序,而如果疆域過大,人口過多,就難以制定秩序。 這種把地理因素可以影響政治生活的觀點,對後來的孟德斯鳩有很大的影響。
伊壁鳩魯也提出了他的法與社會的關系的觀點,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契約論和個人主義基礎的政治哲學之上。區別於智者學派的契約論的設想,伊壁鳩魯第一次從理論體繫上系統闡述了社會契約思想,打開了此後西方政治思想中契約論的源頭,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國家與法乃是作為有利於人際交往的的一種契約而產生, 社會上自私個人為防止彼此的損害而妥協的產物。 他還把法的公正與人的利益權衡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法的公正與否只以人們相互交往的利益為轉移,一旦法的制定和實施被證明是不利於人們交往的利益,那它就不再是公正的了。
(二)古羅馬時期
盡管羅馬法學家普遍秉承的是自然法學說,但他們中許多人以此為前提推導出了人與人之間的自然平等觀。在古羅馬的政治思想家中,西賽羅的主要貢獻之一是確立了「真正的法律是和自然一致的正確的理性」的思想。以此自然法思想為出發點,他認為,不論人的社會地位是如何的不同,卻都是與上帝共享理性的公民,所有人都服從同一個普遍的、人神具有的法,因而在自然法之下,人類必然一律平等,這就突破了亞里斯多德認為只有在同等人之間才才存在平等的觀點。烏爾比安也認為,奴隸制度違反自然,提出在理性上解放奴隸的主張。羅馬法學家還認為,政治權力根源於人民,法律之所以有效力也是由於人民參政的結果;現實的羅馬帝國皇帝集大權於一身是由於人民已經將權力讓渡給皇帝。
(三)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的法律思想是一種基督教神權政治的法律思想,同時神法與人法的劃分又說明了它是一種自然法思想。奧古斯丁從原罪論的人性論出發,把人類行動盲目性與自然慾望的力量聯系起來,認為法律(人法)是為了對付人性墮落的情況而依據神意懲治和救濟罪犯的手段。 人法的產生是人類原罪的產物。奧古斯丁還指出,人法是維護和平和秩序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犯罪的懲罰來維護和平和秩序。 阿奎那則把從公共利益為目的視為人法和法與否的根據 ,盡管這只是阿奎那為其等級秩序的法律觀辯護的論據。
文藝復興時期通常是指歐洲封建社會存在的最後三個多世紀。這時期從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了最終摧毀聖•托馬斯•阿奎那世界的資本主義。在反對神學的旗幟下,一些思想家對現實社會生活和社會問題發表了真知灼見。以寫作《君主論》而著名的馬基雅維利,以人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現實,注重人的心理活動。他認為現世的人都只是自私的動物,他們只注重符合符合自身的功利,人性都側重於惡,所以在世人面前談道德尊嚴絲毫沒有意義。以此為據,他推導出法治對國家生存的重要性,他認為完善的法律是公民愛國美德的源泉,「政府保持穩定的首要條件也在於法治」;君主在日常政務中也必須以法為處事依據,「君主如不受法律的約束,那會比同樣情況下的人民更不文雅,反復無常和輕率」。
以莫爾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與同一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一樣,也反對中世紀的禁慾觀念和神權主義。莫爾認為,理想國家的法因為簡單才顯得公正,「一切法律的頒布,僅僅是為了使每個人記住自己的職責」, 只有簡明,才能為每個人掌握,而只有人人精通法律的情況下,才不會有人可以利用法律欺壓其他人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