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鑒定條款

刑事訴訟法鑒定條款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15:06

A. 刑訴法鑒定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刑事司法鑒定的程序具體如下:
1、選定鑒定人。鑒定人的選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指派,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指派其內部的刑事技術鑒定部門具有鑒定資格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二是聘請,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聘請其他部門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指派、聘請的鑒定人應當是具有某項專門知識,而且與本案和本案當事人沒有利害關系,能夠保證客觀、公正地進行鑒定的人。
2、偵查機關應當為鑒定人進行鑒定提供必要條件,及時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並且明確提出要求鑒定解決的問題,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強迫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3、鑒定人進行鑒定時,應當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意見應當對偵查人員提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並說明其科學或者技術上的根據。實踐中,鑒定意見一般用鑒定書的形式製作。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5、偵查人員對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應當進行審查,如果有疑問,可以要求鑒定人作補充鑒定。必要時,也可以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重新鑒定。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通過委派的司法鑒定無法做出鑒定時,就需要聘請專業人員輔助,對此,公安機關要支付鑒定費用。聘請的司法鑒定人應該具備相關資質,能夠提供專業的鑒定服務。以上就是聘請鑒定刑事訴訟法方面的規定。司法鑒定活動是非常嚴謹的法律活動,必須確保結果客觀真實。

B. 刑訴法重新鑒定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以下法律條例,案件需要重新鑒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人民檢察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則》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了「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經檢察長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第一百五十九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2)刑事訴訟法鑒定條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關於犯案人員,懲罰處理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七條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C. 刑事訴訟法規定傷殘鑒定可以鑒定幾次

你好
1、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如何做傷殘鑒定,而是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2、刑事案件回中,雖然檢察院也有權進答行民事調解,但是沒有賦予其「委託傷殘評定」的職權,因此傷殘鑒定是在法院審理期間,而且是在一審期間。
3、法律沒有限制當事人對鑒定提出異議的次數,只是需要有合法、可信的理由,否則不予採納。
4、在一審期間沒有提出重新鑒定申請的,二審原則上不再受理。

D. 刑事訴訟中關於特殊案件的鑒定的限制

所謂鑒定結論,是指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案件中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而作出的結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確定了鑒定結論系刑事訴訟中一種獨立的證據形式。鑒定結論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是法官藉以查明事實、依法裁判的重要依據。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正確的鑒定結論只有一個,「同一案件出現了不同的鑒定結論只能說明鑒定的主、客觀方面發生了偏差,重新鑒定無疑是檢驗和糾正錯誤的鑒定結論,得出正確結論的唯一途徑,因此各國鑒定製度無一例外地規定了重新鑒定①」。所謂重新鑒定,是指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案件有關鑒定結論有異議時,申請司法機關另行委託鑒定人就同一鑒定事項進行鑒定,或者司法機關對有爭議的鑒定結論依職權逕行委託鑒定人進行鑒定。綜觀我 國刑事訴訟方面的相關法律,有關重新鑒定的規定相當少,可操作性不是很強,甚至存在立法盲區,導致司法實踐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較難把握。筆者擬就刑事訴訟中重新鑒定的若干問題及法律完善設想作一粗淺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重新鑒定的啟動程序問題。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中重新鑒定的啟動程序具有以下特點:
1、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主體較多。在我國刑事訴訟中,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主體不僅有法院,還有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有關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法律條款,散見於我國《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部委規章中。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了「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該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檢查。法庭對於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人民法院可以指派或者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或者鑒定機構,對案件中的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該條款確定了人民法院有權逕行決定對案件的某些專門問題重新鑒定。此外,該《解釋》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證據的存放地點,說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理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不同意的,應當告知理由並繼續審理。……」《人民檢察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則》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了「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經檢察長批准,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公安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後,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2、公、檢、法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不一。
由上述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檢察機關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檢察長批准即可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公安機關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即可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兩者並不強調審查有異議的理由是否成立。而法院啟動重新鑒定程序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對於當事人和辯護人等申請重新鑒定的,經審查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而同意該申請啟動重新鑒定程序。要注意的是,法院經審查認為原鑒定結論 「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這就是個較抽象、靈活的概念,審判人員在司法實踐中不便掌握;第二種是審判人員對鑒定結論有疑問的,可以逕行啟動重新鑒定程序。
我國刑事訴訟中重新鑒定程序啟動的現狀是公、檢、法均有權啟動重新鑒定程序,而當事人並不享有重新鑒定的啟動權,其僅享有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的申請權。筆者認為,我國刑事訴訟中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模式現狀顯然有悖於控辯平等原則;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鑒定結論作出後,又賦予其有權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容易造成「多頭鑒定」、「重復鑒定」,也給人民法院在採信鑒定結論時增加困難。因此,改革現行鑒定體制,提高辯方的啟動能力已是當前我國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的共同呼聲,還有學者提出了「以職權主義為基礎,以當事人主義為補充」的目標模式②。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度與大陸法系刑事訴訟法制度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從大陸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立法來看,義大利、德國、法國的刑事訴訟法典中均明確規定只有法官才擁有決定是否提起鑒定的權利。③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借鑒大陸法系刑事訴訟法制度,完善《刑事訴訟法》,健全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機制。
筆者認為宜從以下方面予以完善:1、建議修改《刑事訴訟法》,明確刑事訴訟中的控、辯雙方均平等地有權申請重新鑒定,規定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權決定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筆者認為,打破公、檢、法三家均有權啟動鑒定程序的做法,有利於確保重新鑒定程序啟動的中立性、公正性。2、建議立法統一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分析當前司法實踐中重新鑒定程序啟動的原因,有確系原鑒定結論存在錯誤的,也有不少是當事人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提出重新鑒定申請並獲準的,並非一定是鑒定結論的不科學、不公正,現行法律未要求申請方提供任何證據,這就容易導致重新鑒定程序被隨意啟動。筆者認為,既要保護控、辯雙方平等、合法的申請重新鑒定的權利,也要立法防止對申請重新鑒定權利的濫用。因此,統一重新鑒定程序的啟動條件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應立法完善《刑事訴訟法》,統一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條件,即規定: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即可依控方或辯方的申請或依職權逕行啟動重新鑒定程序:(1)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或鑒定人員未達法定人數的;(2)鑒定程序違法的;(3)鑒定結論的內容有明顯錯誤,或與其他證據、事實有矛盾,明顯依據不足的;(4)鑒定材料有虛假或者鑒定使用的儀器或者方法有缺陷的;(5)鑒定人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的;(6)有證據證明存在影響鑒定人准確鑒定因素的;(7)有證據證明鑒定人弄虛作假的;(8)現有的科學技術已能夠證明原來的鑒定方法及結論明顯錯誤的。此外,還應明確如果對於原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二、重新鑒定的機構和費用負擔的問題。
1、重新鑒定機構的確定問題。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僅規定了「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對於因其它原因進入重新鑒定程序的,現行刑訴法未明確重新鑒定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05年2月28日作出了《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該《決定》第七條規定「偵查機關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不得設立鑒定機構。」第八條規定「各鑒定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不受地域范圍的限制。鑒定人應當在一個鑒定機構中從事司法鑒定業務。」該《決定》中也未明確規定哪些屬於重新鑒定的機構。
司法實踐中,各地對選擇重新鑒定機構的認識不一。有的司法機關採取「依據當事人選擇與司法機關指定相結合」的方法,即先由當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等)協商確定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協商不成的,由司法機關指定;有的是司法機關直接委託某個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重新鑒定,無需徵求當控、辯雙方當事人的意見。
筆者認為,既然各鑒定機構不存在隸屬關系,那麼凡具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均可納入重新鑒定機構的范圍(但先前已就同一事項作出鑒定結論的鑒定機構除外)。筆者建議完善立法,規定重新鑒定機構的確定應遵循「法定」和「充分體現控、辯雙方當事人的意思」相結合的原則。
(1)法律規定必須由省級人民政府依法指令的醫院進行重新鑒定的:A.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B.對精神疾病的醫學鑒定;C.為罪犯保外就醫出具的醫學證明。
(2)在法律框架下尊重控、辯雙方當事人(包括檢察機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害人或被鑒定人)對重新鑒定機構的選擇權。因鑒定機構彼此沒有隸屬關系,故控、辯雙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通過協商等辦法來確定重新鑒定機構。在具體操作中,可考慮以下幾種方法:A.由檢察機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害人或被鑒定人自行協商選擇重新鑒定機構;B.一方提出若干候選的重新鑒定機構,法院可徵求另一方的意見;C.人民法院選定若干適格的鑒定機構,由控、辯雙方當事人選擇;D.若雙方對上述方法均不滿意的,由人民法院隨機抽取司法鑒定機構庫。筆者認為,採取上述辦法才能杜絕可能發生在鑒定過程中的「暗箱操作」,確保鑒定結論的公正性、客觀性。
2、重新鑒定費用負擔的問題。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均沒有規定重新鑒定費用應當由誰來支付。司法實踐中,各地做法不一。因為辦案經費不足,有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是採取「誰申請,誰支付」的方法,即由申請重新鑒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親屬、被害人本人或親屬支付重新鑒定費用;有的公、檢、法則直接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親屬、被害人本人或親屬支付重新鑒定費用。
筆者認為,刑事訴訟中是由國家司法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依法揭露犯罪、證實犯罪事實,懲罰犯罪。刑事訴訟中的重新鑒定,可能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司法實踐中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親屬支付重新鑒定費用的做法,難免有「影響重新鑒定結論的公正性」之嫌;由被害人或被害人親屬支出重新鑒定費用,則有違刑事訴訟立法的初衷。綜觀大陸法系國家,德國和義大利的刑事訴訟法典中均明確規定鑒定人的補償費、報酬費由國家支付。④
因此,筆者建議完善刑事訴訟法,明確刑事訴訟中的鑒定費(包括重新鑒定費用)均由國家支付,
三、重新鑒定的數限制問題。
我國現行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重新鑒定的數限制問題並不明確。反復鑒定是當前司法實踐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可以說是現行司法鑒定體制諸多弊端的集中體現⑤。此外,二審及再審程序中是否存在重新鑒定?現行《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並無明文規定,這不能不說是立法技術的疏漏。從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篇幅設置來看,有關「重新鑒定」的內容存在於「第二篇第二章偵查.第七節鑒定」和「第三篇第二章第一審程序.第一節公訴案件」當中,在「第二審程序」及「審判監督程序」的法律條款中並找不到有關重新鑒定的內容。但在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件在二審程序及再審程序中不乏啟動重新鑒定程序的。
由於法律未作出限制,就同一問題反復鑒定(包括公檢法等不同司法機關反復鑒定、法院在一審、二審或再審程序中反復鑒定),出現多個鑒定結論,不僅無法排除鑒定結論之間的矛盾,反而影響著法官的判斷,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如:在「盧伯成訴胡尚軍故意傷害賠償」一案中,參與的鑒定機構眾多,圍繞被害人的傷勢問題,各級司法鑒定部門先後進行了八鑒定,作出八份鑒定結論⑥。又如:發生在浙江金華市浦江縣吳比賽陽訴吳彰引刑事自訴案,歷時七年,經過二發回重審、一再審共六訴訟,吳彰引從無罪到有罪再到無罪,都是三司法鑒定起了決定性作用。⑦
由此可以看出,無限制地重新鑒定,容易造成案件久拖不決,給當事人帶來訴累,浪費司法資源,不僅損害了司法鑒定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權威性,也極大地損害了司法權威。故完善立法,限制重新鑒定的數,保障司法鑒定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已顯得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首先應修改《刑事訴訟法》,規范重新鑒定程序的篇幅設置,可將「鑒定」、「重新鑒定程序」的內容單獨設立一節,詳加規定。其要明確,無論是依據控方還是辯方的申請,或者是人民法院逕行決定重新鑒定(包括一審、二審、再審程序中決定重新鑒定),重新鑒定以兩為限,避免案件因為無休止的重新鑒定而導致鑒定結論復雜化。
四、重新鑒定啟動後的審限計算問題。
筆者認為,重新鑒定程序啟動後的審限計算問題在立法技術上存在一定缺陷。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33條也規定:「……根據上述規定(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鑒定時間不計入辦案期限外,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對於因鑒定時間較長,辦案期限屆滿仍不能終結的案件,自期限屆滿之日起,應當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改為取保侯審或者監視居住。」而《解釋》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證據存放的地點,說明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理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認為可能影響案件事實認定的,應當同意該申請,並宣布延期審理;不同意的,應當告知理由並繼續審理。依照前款規定延期審理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延期審理的時間不計入審限。」
筆者對上述規定理解為,當重新鑒定程序啟動後,若直接依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則應當對重新鑒定時間(作精神病重新鑒定除外)計入審限;但如果變通適用《解釋》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因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可以作出延期審理決定(延期審理期間不超過一個月),那麼按照相關解釋的規定,該延期審理的時間(實質上包含了重新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審限。
筆者認為,《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解釋》均屬廣義上的法律淵源,二者對鑒定時間是否計入審限的規定不同,但實質上的法律效果有相同之處,不免有法律淵源相沖突之嫌。
眾所周知,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必然會影響案件的正常審判進度,人民法院在法定審限內難以如期審結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就審限作出的上述相關解釋實際上是考慮到審判實踐上的客觀原因,通過延期審理的形式,規避《刑事訴訟法》中關於除精神病以外的鑒定時間都應計入辦案期限的規定,達到刑事案件不超審限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解釋》對於指導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踐有著重要作用,但就法律淵源來講,其地位畢竟不如《刑事訴訟法》的法律地位高。
因此,筆者建議完善《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鑒定(包括重新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審限」,這樣既尊重了客觀事實,保證了人民法院的辦案期限,又避免了現行司法解釋與《刑事訴訟法》存在的沖突。
五、被鑒定人拒絕配合重新鑒定的問題。
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後,被鑒定人拒絕配合的,法院應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目前還是法律規定的盲區。
某地法院就遇到這樣一起案例:在一起故意傷害案中,被害人的傷情經公安機關的法醫鑒定為重傷乙級(初檢驗結論暫定為輕傷甲級;復查檢驗被害人的功能恢復情況後,又定結論為重傷乙級),在法庭審理過程中,被告人及辯護人對該鑒定結論提出質疑並申請重新鑒定結論,法院作出了同意重新鑒定的決定,並委託了某鑒定機構對被害人的傷情作重新鑒定,但被害人一直以種種理由推託、不配合重新鑒定,司法鑒定機構只得被迫終止鑒定。由於傷情的輕重影響著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在被鑒定人拒絕配合重新鑒定後,由於法律無明文規定,法院既不能強行帶被鑒定人去鑒定(即便強行帶被鑒定人去作重新鑒定,由於須對其功能性恢復情況進行檢查,若其在檢查過程中不配合,故意隱瞞身體某些功能的恢復,對鑒定結論勢必造成影響),又不能貿然對被鑒定人進行處罰(在此情況下對其進行處罰於法無據)。無論是《刑事訴訟法》,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決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均找不到解決上述問題的相關答案。江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會議於2002年6月1日通過的《江西省司法鑒定條例》第二十四條也只規定了具有這類情形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終止鑒定。筆者認為,現行法律對解決該問題的立法空白,使得法官對被鑒定人拒不配合重新鑒定束手無策,不僅有損於法院的司法權威,也不利於刑事案件的正確處理。
筆者認為,要解決被鑒定人拒絕配合重新鑒定的問題,應立法強化被鑒定人的權利、義務,同時增設有關強制性和懲罰性規范。首先,應立法保障被鑒定人享有因重新鑒定導致誤工而獲得經濟補償的權利。被鑒定人獲得經濟補償的范圍包括交通費、誤工費、參照國家工作人員出差標準的伙食補助費、住宿費等,可明確規定該補償費用一律由國家支付。
其,應立法明確被鑒定人具有依法配合鑒定及重新鑒定、配合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的義務。
再,應完善立法,對於被鑒定人不履行配合鑒定及重新鑒定的,立法增設有關強制性和懲罰性規范。(1)明確人民法院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後,被鑒定人經兩通知仍拒不履行配合鑒定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必要時可以對被鑒定人採取拘傳的辦法,強制其到場鑒定。(2)立法增設對於被鑒定人經做工作拒不配合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以結合「疑罪從無、疑罪從輕」的刑事訴訟理念,採信不利於被鑒定人的證據。如: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被鑒定人系重傷的法醫鑒定結論提出合理質疑並申請重新鑒定,人民法院決定啟動重新鑒定程序後,被鑒定人經做工作仍拒不配合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採信不利於被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即可以按輕傷處理。當然,在適用此懲罰性規定時,人民法院應該結合本案其他證據慎重把握,不得隨意濫用。
六、數個鑒定結論相沖突的問題。
鑒定結論雖是一種重要證據,對於證明案件事實有重大作用,但其並沒有當然的法律效力,須經過舉證、質證程序,被法官採信後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重新鑒定後,司法鑒定機構作出的重新鑒定結論可能與原來的鑒定結論一致,也可能相差甚遠。對於同一案件中出現數個相沖突的鑒定結論,如何認識、判斷其效力是擺在法官面前的一大難題,現行法律對此也無過多可操作性的規定。司法實踐中,法官採信鑒定結論這一證據有著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無客觀、統一的認識標准。有的認為重新鑒定結論作出的時間更晚,更為接近客觀現實,一般採用最後的那份鑒定結論作為定案的證據;有的是結合數份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來綜合認定。
筆者認為,要正確認識、採信鑒定結論,首先應加強立法,完善鑒定結論的質證程序。質證是鑒定結論採信為裁判基礎的必要前置程序。鑒定人作為訴訟參與人,當事人可通過質疑、詢問、辯駁等形式對其作出的鑒定結論進行對質核實。⑧完善鑒定結論的質證程序包括:(1)增設強制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證制度。雖然鑒定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但如果其拒不出庭接受質證,當事人對鑒定結論的疑問無法解決,法院對其作出的鑒定結論難以採信,便會給案件的審理增加難度。筆者建議,對於鑒定人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的,法院可以採取訓誡、傳喚、拘傳等強制手段乃至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對雖到庭但仍拒不質證者,應對其作出的鑒定結論不予採信,且視具體情況對其處以3000元以下罰款或十五日以下拘留;並建議有關單位取消其鑒定資格或從司法鑒定人中除名。當然,為保護鑒定人的合法權益,還應建立鑒定人出庭補償制度和鑒定人保護制度;對於鑒定人確系有病或出差,無法到庭質證的,應賦予其請假的權利。(2)完善庭審中對鑒定結論的交叉詢問程序。世界各國對鑒定結論的質證一般通過交叉詢問程序進行。⑨現在的刑事訴訟理念是法院居中裁判,法官應盡量讓控、辯雙方對鑒定人交叉詢問,法官對鑒定人的詢問只是必要的補充;要注意的是,對鑒定人的質詢應避免流於形式。(3)建立並完善專家輔助人制度。⑩鑒於司法鑒定涉及專業知識與特殊技能,只有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能對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展開實質性的質證活動。目前我國在民事訴訟中已經確立了專家輔助人制度。刑事訴訟中同樣可以借鑒兩大法系鑒定製度的有關經驗,允許當事人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專家輔助人出庭詢問鑒定人,以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有利於體現質證效果。
此外,應完善立法,規范法院對鑒定結論的審查、採信程序。對當庭出示經過質證的數份鑒定結論應按以下方法審查:A.審查數份鑒定結論的鑒定主體是否合法;是否具有鑒定資格;是否達到法定人數;B.審查鑒定結論作出的程序是否合法,如:鑒定人是否具有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情形等;C.審查鑒定結論賴以依據的檢材、樣本、鑒定對象是否客觀真實;是否符合鑒定條件;D.審查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以及鑒定方法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標准;E.審查判斷數份鑒定結論之間的區別及與其他證據之間有無矛盾之處;是否有充分的論據支持;F.審查鑒定人是否有受到外界的影響;是否有徇私、受賄等情形。
法官按照上述方法審查判斷數份相沖突的鑒定結論,凡合乎法律規定、與其他證據之間沒有矛盾、且各證據之間能形成證據鎖鏈的鑒定結論,應予以採信;反之,則不予採信。法官對所採信的那份鑒定結論,應當在判決書中公開闡明所採信鑒定結論的理由及對證據取捨的情況,這樣有利於提高法院審判活動的透明度,使當事人對法院採信鑒定結論等證據的情況做到心服口服。

[本文來自:法律快車 www.lawtime.cn]

熱點內容
合同法總則分則均有規定 發布:2025-01-12 23:29:51 瀏覽:210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