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變化

訴訟法變化

發布時間: 2020-12-18 15:45:30

Ⅰ 新的刑事訴訟法與舊的相比有哪些變化

刑新訴法更強調尊重和保障人權。
亮點一可以說「等我的律師來」回。規定了犯罪答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亮點二辯護權前置將偵查階段律師的地位由提供法律幫助者而變更為辯護人,其進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立法者意識到當事人的辯護權是由始至終都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二是律師在此階段擁有辯護權意味著律師應該享有為保障辯護而生出的權利。
亮點三、擴大了法律援助范圍

亮點四解決律師工作「三大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律師會見受到偵查機關制約的問題

亮點五律師也有權申請迴避增加規定了辯護人及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迴避,並且有權代為申請復議

Ⅱ 新民事訴訟法關於送達方式有哪些變化呢

修訂後的民訴法第八十六條、第八十七條規定了新的送達方式:一是採用拍版照、錄像等方式記錄權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二是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

參考:

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Ⅲ 2014年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有哪些重大變化

第33條 證據包括抄: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34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映成趣,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35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36條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作出了芹菜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Ⅳ 行政訴訟法修改後 "民告官"有哪些新變化

此次2014年大修行政訴訟法後主要變化如下: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十大亮點

◆ 擴大受案范圍

增加可提起訴訟的情形:對徵收、徵用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等。

◆ 行政機關不得干預、阻礙法院立案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 應當登記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 起訴期限延長到六個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涉及不動產的可延長至二十年。

◆ 增加調解制度

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

◆ 完善審判監督

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案件的受理、審理、執行等問題要參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行政訴訟合同的監督,檢察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 行政首長應當出庭應訴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 可跨區域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 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 可拘留拒不執行的行政機關直接責任人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Ⅳ 中華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哪些變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二、將第十四條修改為:「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三、刪去第十六條。
四、將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三十四條,修改為:「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六條:「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六、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一百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七、將第三十九條改為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確有必要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八、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四條,修改為:「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十、第五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十一、將第五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十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相應地將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百七十一條中的「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
十三、增加二條,作為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十四、將第六十七條改為第六十九條,修改為:「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十五、將第七十條改為三條,作為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修改為: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條 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相應地將第六十二條中的「意志」修改為「意思」。
十六、將第七十二條改為三條,作為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修改為: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七十七條 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九條:「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十七、將第七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一條,修改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十八、將第七十九條改為第八十六條,修改為:「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十九、將第八十二條改為第九十條,修改為:「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
「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
相應地將第二十三條第三項修改為:「(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二十、將第九章的章名、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九條、第一百四十條、第二百五十六條中的「財產保全」修改為「保全」。
二十一、將第九十二條改為第一百條,修改為:「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二十二、將第九十三條改為第一百零一條,修改為:「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二十三、將第九十四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三條,修改為:
「第一百零二條 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第一百零三條 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
「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將第九十五條改為第一百零四條,修改為:「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
二十四、增加二條,作為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三條: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五、將第一百零三條改為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修改為:「(二)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的」。
將第一百零四條改為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
二十六、將第一百一十條改為第一百二十一條,第一項改為二項,作為第一項、第二項,修改為: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將第一百一十三條改為第一百二十五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二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二十八、將第一百一十一條改為第一百二十四條,其中的「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修改為:「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第二項修改為:「(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第五項修改為:「(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二十九、將第一百一十二條改為第一百二十三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三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案件,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當事人沒有爭議,符合督促程序規定條件的,可以轉入督促程序;
「(二)開庭前可以調解的,採取調解方式及時解決糾紛;
「(三)根據案件情況,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四)需要開庭審理的,通過要求當事人交換證據等方式,明確爭議焦點。」
三十一、將第一百二十四條改為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三項修改為:「(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三十二、將第一百三十八條改為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款中的「判決書應當寫明:」修改為:「判決書應當寫明判決結果和作出該判決的理由。判決書內容包括:」。
第一款第二項修改為:「(二)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適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十三、將第一百四十條改為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九項修改為:「(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第二款修改為:「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第三款修改為:「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三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五十六條:「公眾可以查閱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三十五、將第一百四十二條改為第一百五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前款規定以外的民事案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三十六、將第一百四十四條改為第一百五十九條,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送達訴訟文書、審理案件,但應當保障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權利。」
三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三十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三十九、將第一百五十二條改為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四十、將第一百五十三條改為第一百七十條,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四十一、將第一百六十條改為第一百七十七條,修改為:「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四十二、在第十五章第五節後增加二節,作為第六節、第七節:
「第六節 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第一百九十四條 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節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第一百九十六條 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十三、將第一百七十八條改為第一百九十九條,修改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四十四、將第一百七十九條改為第二百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改為:「(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刪去第一款第七項。
將第二款作為第十三項,修改為:「(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四十五、將第一百八十一條改為第二百零四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四十六、將第一百八十二條改為第二百零一條。將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九條改為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百零二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二條,修改為:
「第一百九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百零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第二百零六條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但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勞動報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執行。
「第二百一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抗訴的,應當製作抗訴書。」
四十七、將第一百八十四條改為第二百零五條,修改為:「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四十八、將第一百八十七條改為第二百零八條,修改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四十九、增加二條,作為第二百零九條、第二百一十條:
「第二百零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第二百一十條 人民檢察院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需要,可以向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五十、將第一百八十八條改為第二百一十一條,修改為:「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抗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再審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但經該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的除外。」
五十一、將第一百九十四條改為第二百一十七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收到債務人提出的書面異議後,經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的,轉入訴訟程序,但申請支付令的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提起訴訟的除外。」
五十二、將第二百零七條改為第二百三十條,第二款修改為:「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五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五十四、將第二百一十三條改為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四項、第五項修改為: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五十五、將第二百一十六條改為第二百四十條,修改為:「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並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五十六、將第二百一十八條改為第二百四十二條,修改為:「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五十七、將第二百二十三條改為第二百四十七條,修改為:「財產被查封、扣押後,執行員應當責令被執行人在指定期間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執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應當拍賣被查封、扣押的財產;不適於拍賣或者當事人雙方同意不進行拍賣的,人民法院可以委託有關單位變賣或者自行變賣。國家禁止自由買賣的物品,交有關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收購。」
五十八、刪去第二百四十二條、第二百四十三條。
五十九、將第二百四十五條改為第二百六十七條,第六項修改為:「(六)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增加一項,作為第七項:「(七)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受送達人收悉的方式送達」。
第七項改為第八項,修改為:「(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
六十、刪去第二十六章「財產保全」。

Ⅵ 新行政訴訟法中有關訴訟審理期間發生變化的規定有哪些列舉不少於7條

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只審查合法性,一般情況下不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版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行政權權和審判權是兩種國家權力,行政權的行使需要廣泛運用法律賦予的自由裁量權,行政機關因長期處理行政事務而具有專門經驗,能審時度勢作出恰如其分的決定,因此,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不應代行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當然,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也有某些例外,對於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做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人民法院可以就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此外,當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以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為限)時,法院可以不將不適當的具體行政行為變更為適當行政行為。

Ⅶ 2016年刑事訴訟法有沒有變化

沒有。
刑事訴訟法2016全文前後經歷了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第十二條 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六條 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七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
第二章 管 轄
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十九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第二十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第二十一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四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七條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等等。。。

Ⅷ 2014年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有那些最大變化列舉出5個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Ⅸ 刑法與形式訴訟法的關系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刑法屬於專實體法屬。[1]刑法規定了犯罪與刑罰的問題,是刑事實體法;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追訴犯罪的程序、追訴機關、審判機關的權力范圍、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以及相互的法律關系,是刑事程序法。程序法是為實體法的實現而存在的,而程序法本身具有獨立的品格。刑事訴訟法規范涉及國家權力與個人權利的分配關系,直接關繫到公民的自由、財產等各項權利的實現程度。伴隨著訴訟民主化的發展歷程,刑事訴訟程序發生的變化更大,承擔不同訴訟職能的國家機關之間也存在職責分配的變化。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程序內容是在不斷的變化中走向程序正義,引導刑事程序法治的實現。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內容在科學化、民主化方面仍有待發展,以適應不斷提升的人權保障的需要。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都以懲罰犯罪、保護人權、維護社會秩序、限制國家公權為目的,刑法是在靜態上對國家刑罰權的限制,而刑事訴訟法則是從動態的角度為國家實現刑罰權施加了一系列程序方面的限制,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了刑事法的整體內容。

熱點內容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
紅章對賬單彩色列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22:37:40 瀏覽:450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