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刑事訴訟法
㈠ 2017年最高司法監獄減刑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2016年9月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3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為確保依法公正辦理減刑、假釋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減刑、假釋是激勵罪犯改造的刑罰制度,減刑、假釋的適用應當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
第二條 對於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可以減刑」條件的案件,在辦理時應當綜合考察罪犯犯罪的性質和具體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原判刑罰及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履行情況、交付執行後的一貫表現等因素。
第三條 「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認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規及監規,接受教育改造;
(三)積極參加思想、文化、職業技術教育;
(四)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
對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罪犯,不積極退贓、協助追繳贓款贓物、賠償損失,或者服刑期間利用個人影響力和社會關系等不正當手段意圖獲得減刑、假釋的,不認定其「確有悔改表現」。
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的申訴權利應當依法保護,對其正當申訴不能不加分析地認為是不認罪悔罪。
第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有「立功表現」:
(一)阻止他人實施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揭發監獄內外犯罪活動,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線索,經查證屬實的;
(三)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四)在生產、科研中進行技術革新,成績突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現積極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較大貢獻的。
第(四)項、第(六)項中的技術革新或者其他較大貢獻應當由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獨立或者為主完成,並經省級主管部門確認。
第五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
(一)阻止他人實施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的;
(四)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六)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七)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第(四)項中的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應當是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獨立或者為主完成並經國家主管部門確認的發明專利,且不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第(七)項中的其他重大貢獻應當由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獨立或者為主完成,並經國家主管部門確認。
以下省略。
(1)2017年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後,五年內不予減刑
201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於因貪污、受賄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同時還規定,對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這些規定都需要通過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規定》新增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污、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對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但尚未達到情節惡劣,不執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確死緩執行期間重新計算的同時,新增了「減為無期徒刑後,五年內不予減刑」的從嚴規定。
《規定》明確,對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罪犯,不積極退贓、協助追繳贓款贓物、賠償損失,或者服刑期間利用個人影響力和社會關系等不正當手段意圖獲得減刑、假釋的,不認定其「確有悔改表現」。
死緩減刑後,實際執行十五年以上才可假釋
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對減刑、假釋的規定過於原則,實際操作問題目前主要靠司法解釋細化和明確。近年來全國減刑、假釋案件平均每年在60萬件左右。減刑、假釋的司法實踐中,遇到不少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例如,如何界定減刑、假釋性質問題,如何科學設置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以保障刑罰最佳執行效果問題,如何均衡適用減刑、假釋以更好發揮假釋功能問題,如何完善財產性判項的執行與減刑、假釋的關聯機制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統一明確的規范是各地的強烈呼聲,也是進一步統一減刑、假釋工作的辦案理念和標准,確保案件辦理公平公正的迫切需要。
《規定》明確,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減為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後,實際執行十五年以上,方可假釋,該實際執行時間應當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㈡ 新訴訟法第十七條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1日五屆人大二次會內議通過 1996年3月17日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第容一次修正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七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 2007年10月28日十屆人大常委會三十次會議、2012年8月31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二十八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人大常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 同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72條怎麼判
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不會寫怎麼判,人民檢察院只是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具體怎麼判是人民法院決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72條規定: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3)2017年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程序法是指實體法以外,法院或者行政機關如何進行各種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的實證法。程序法可以定位為非關實體權利,而系為安排各種程序的法令而言。在大陸法系國家,程序法基本上可以分為民事程序法、刑事程序法以及行政程序法。
1、民事程序法
民事實體法所規范的實體權利(所有權、債權等等)必須經由審判的過程才能加以實現,而民事程序法就是在安排民事審判程序的法律,表現在實證法上,就是各國的民事訴訟法律或非訟事件法律等等。
2、刑事程序法
刑事程序法就是國家為確定對於人民刑罰權的刑事審判程序所應適用的法律,它所規范的是刑事審判程序的進行,而非如刑法(刑事實體法)是對於人民行為的直接禁制。
3、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則是規范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行為時,所應遵守的正當法律程序,例如:比例原則、禁止差別待遇、信賴保護等等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程序法
㈣ 《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
第九十七條 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到證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處進行,但是必須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相關法條】 本法第98條;《刑訴48條》第17條;《高檢刑訴規則》第158條。
【意思分解】
1詢問證人的場所有如下幾個地方:一是在證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進行,但必須出示偵查機關的證明文件;二是通知證人到偵查機關提供證言,這種情況在必要的時候使用。根據《刑訴48條》第17條的要求,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只能依照本條的規定而不得再另行指定其他地點。
2詢問證人應當遵循二個基本的規則,一是單獨進行的原則,即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以免證人之間相互影響,並便於證人證言之間的相互印證;二是詢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這是《高檢刑訴規則》第158條的要求。
3如果所詢問的證人是未成年人的,根據第98條第2款的規定,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這一點同本法第14條第2款關於訊問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規定基本一致,即原則上都通知被詢問或被訊問對象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不要混淆】
注意這里規定的是「可以」通知而非「應當」或「必須」通知,通知的是「法定代理人」到場而非其他人如該未成年人的老師等到場。
㈤ 刑事訴訟法: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的異同
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的異同如下:
相同點:
結果相同,都是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後做出不將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審判導致訴訟終止。
不同點:
一、適用范圍不同
法定不起訴適用的情形: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酌定不起訴適用情形: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
二、處理方式不同。
法定不起訴的是依照法律規定不能起訴,檢察院沒有自由裁量權。而酌定不起訴,檢察院是可以不起訴,具有自由裁量權。
(5)2017年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法律的價值是指作為主體的人對於作為客體的法律內涵的應有的價值因素的認識,是法律對人的需要的滿足。不起訴制度雖然僅是刑事訴訟中起訴階段的一個制度,卻深刻體現了刑事訴訟基本的價值和意義。不起訴制度至少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有利於保障人權
不起訴有利於保障人權
人民檢察院通過對偵查終結的案件的審查,對不應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或者不需要追究或無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案件,及時地做出不起訴的決定,可以防止過去那種久偵不決、久押不放的做法,從而及早的解除犯罪嫌疑人被追究的狀態,恢復其人身自由。
因此,不起訴有利於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體現刑事訴訟法保障人權的宗旨。
利於節約司法資源
不起訴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實現訴訟經濟原則的要求
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嫌疑人具有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或無法追究,或者認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輕微,不需要判處刑法或可以免除刑法時,及時地做出不起訴決定,終止訴訟程序,這樣可以縮短訴訟時間,減少訴訟成本,節約有限的司法資源,體現訴訟經濟原則。
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處理大案要案
不起訴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處理大案要案。
近些年來犯罪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重大犯罪上升尤為突出。我們應當把工作重點放在重大犯罪上,因此,對那些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案件,或者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及時果斷的做出不起訴的決定,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花大力氣辦好大案要案。
㈥ 2017年司法考試什麼時候開考
國家司法考試一般確定在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舉行,其中,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於9月16、17日開考。考試內容為:
國家司法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國家司法考試全國統一命題。國家司法考試的命題范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為准。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的方式。
在民族自治地方組織國家司法考試,可以使用民族語言文字試卷進行考試。考試分為四張試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試題。
(6)2017年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各個試卷詳細內容: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㈦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