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時間: 2020-12-18 17:16:39

㈠ 刑訴法新修改的強制措施有哪些

2012年3月14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獲得人大通過。這部施行了16年的刑訴法,完成了第二次「大修」,於201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次修改內容很多,主要有以下九個方面:
一、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訴訟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辯護制度是刑事訴訟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辯護權的重要制度。新刑事訴訟法重點完善了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規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九十六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可以委託辯護人,在偵查階段只能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考慮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均享有辯護權,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時,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同時增加一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這樣修改,進一步明確了律師在偵查階段的法律地位,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律師的作用。
二、修改完善了律師會見閱卷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修充分吸收了《律師法》的相關規定,完善了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規定,加強了對律師依法履行職責的保障。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在偵查階段,對於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和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均需經偵查機關批准。修訂後的《律師法》作了不同的規定,規定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新刑事訴訟法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並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這就解決了刑訴法與律師法的銜接問題,保證了法律和司法的統一,同時,也解決了偵查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在審判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修訂後的律師法擴大了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閱卷的范圍。新刑事訴訟法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均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
三、強化了對偵查措施的法律監督
為了進一步發揮法律監督機關的監督職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新刑事訴訟法強化了對偵查措施的監督。
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於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一)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二)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三)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四)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五)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四、補充完善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
證據制度是刑事訴訟的基木製度,對於保證案件質量,正確定罪量刑具有關鍵作用。這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 補充完善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同時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現行刑事訴訟法對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作了規定。為從制度上進一步遏制刑訊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證據的行為,維護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這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在嚴禁刑訊逼供的規定後,增加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定。同時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排除非法證據的義務,並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對非法證據排除的調查程序。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五、規范了證人出庭作證制度
證人出庭作證對於核實證據、查明案情、正確判決具有重要意義。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證人、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而不出庭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審判的公正性,需要進一步予以具體的規范。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證人出庭作證的范圍。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的, 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 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同時,規定強制出庭制度,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證人沒有正當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考慮到強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對被告人進行指證,不利於家庭關系的維系,因此,規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新刑事訴訟法還規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司法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在實踐中,對證人、鑒定人的保護,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打擊報復行為追究責任來實現,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一些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鑒定人的保護力度。為此,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增加規定,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所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
上述規定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一些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鑒定人、被害人的保護力度,不僅是保護公民權利的需要,對於打擊犯罪也具有重要意義。
六、擴大了法律援助適用范圍
為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新刑事訴訟法擴大了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范圍。
按照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聾、啞、盲人的,因經濟困難等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而新刑事訴訟法將這個法律援助的范圍擴大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要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也要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提供辯護。這項規定將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這些修改為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和其他權利,發揮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根據。
七、適當調整了簡易程序適用范圍
為更好地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 實行案件的繁簡分流,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區別案件的不同情況,適當調整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公訴案件和對自訴案件的簡易程序。根據司法實踐的需要,新刑事訴訟法將簡易程序審判的案件范圍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還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簡易程序: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認罪或者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的;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
八、修改完善了二審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二審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范圍,同時,對發回重審作出限制性規定。
對於第二審程序,為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新刑事訴訟法明確了二審開庭的案件范圍,增加規定,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同時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為避免反復發回重審,新刑事訴訟法完善發回重審制度,增加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上訴不加刑是刑事訴訟的一項重要原則。但實踐中存在通過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由下級人民法院在重審中加刑,規避上訴不加刑原則的情況,為此,新刑事訴訟法對發回重審不得加重刑罰作出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九、完善了刑罰執行程序
刑罰執行程序是懲罰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規范。新刑事訴訟法重點完善了暫予監外執行規定,強化人民檢察院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
嚴格規范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暫予監外執行,是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在監獄外執行刑罰的制度。新刑事訴訟法進一步嚴格規范了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批准和及時收監的程序,為防止罪犯利用這一制度逃避刑罰,並增加規定: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其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強化人民檢察院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監獄、看守所提出減刑、假釋建議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書面意見的,應當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批准機關提出書面意見。
《刑事訴訟法》以懲罰犯罪和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為目的,不僅涉及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秩序的和諧,更關繫到公民基本人權如自由、榮譽、財產甚至生命等重大權益。隨著中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這部「生命大法」將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成熟。

㈡ 相比於未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新刑事訴訟法主要改了哪裡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修改了以下內容:
將第五十一條改為第六十五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將第五十五條改為第六十八條,修改為:「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將第五十六條改為三條,作為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修改為:
「第六十九條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條 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第七十一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憑解除取保候審的通知或者有關法律文書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增加三條,作為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
「第七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三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第七十四條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期限應當折抵刑期。被判處管制的,監視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的,監視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將第五十七條改為第七十五條,修改為:「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六條:「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將第六十條改為第七十九條,修改為:「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將第六十五條改為第八十四條,修改為:「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增加一條,作為第八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
「(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
「(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
「(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將第七十一條改為第九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逮捕後,應當立即將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羈押。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
增加一條,作為第九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後,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將第五十二條改為第九十五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將第七十四條改為第九十六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將第七十五條改為第九十七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㈢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意義

一、將保障人權入法,落實了憲法人權條款,推進了憲政的發展;
二、專設立了「非法證據屬排除」制度,將執法辦案的合法性的要求設定了法律後果,刑事訴訟法的邏輯結構更加完備;
三、完善了強制措施,提高了逮捕的標准,細化了逮捕的條件,促使審前羈押將變少;
四、推進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進步,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來自國家的法律幫助;
五、明確了律師在偵查階段的辯護人身份,有利於辯護權利的切實實現;
六、將律師法內容與刑事訴訟法內容作了協調,使法律之間的沖突通過修法得到緩解和排除,法律體系內部更加和諧;
七、與國際刑事司法類的相關公約接軌,有利於中國在世界的形象的提升,能夠得到更多外國的理解和認同;
八、推進了特別程序的設置,對貪官外逃後財產的追繳有了一定法律依據,對未成年人更加突顯了保護等。
總之,對於刑事司法起到推進發展,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

㈣ 刑事訴訟法修改了什麼

一、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訴訟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辯護制度是刑事訴訟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辯護權的重要制度。新《刑事訴訟法》重點完善了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規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96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可以委託辯護人,在偵查階段只能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考慮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均享有辯護權,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時,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同時增加一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這樣修改,進一步明確了律師在偵查階段的法律地位,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律師的作用。


二、修改完善了律師會見閱卷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修充分吸收了《律師法》的相關規定,完善了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規定,加強了對律師依法履行職責的保障。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96條規定,在偵查階段,對於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和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均需經偵查機關批准。修訂後的《律師法》作了不同的規定,規定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新《刑事訴訟法》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並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這就解決了刑訴法與律師法的銜接問題,保證了法律和司法的統一,同時,也解決了偵查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在審判階段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修訂後的律師法擴大了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閱卷的范圍。

新《刑事訴訟法》吸收律師法的有關內容,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均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


三、強化了對偵查措施的法律監督
為了進一步發揮法律監督機關的監督職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新《刑事訴訟法》強化了對偵查措施的監督。
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於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

1、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

2、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

3、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

4、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

5、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

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四、補充完善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
證據制度是刑事訴訟的基木製度,對於保證案件質量,正確定罪量刑具有關鍵作用。這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補充完善了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同時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現行《刑事訴訟法》對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作了規定。為從制度上進一步遏制刑訊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證據的行為,維護司法公正和刑事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這次刑事訴訟法修改,在嚴禁刑訊逼供的規定後,增加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定。同時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排除非法證據的義務,並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對非法證據排除的調查程序。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五、規范了證人出庭作證制度
證人出庭作證對於核實證據、查明案情、正確判決具有重要意義。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證人、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而不出庭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審判的公正性,需要進一步予以具體的規范。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證人出庭作證的范圍。規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的, 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 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同時,規定強制出庭制度,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證人沒有正當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情節嚴重的,經院長批准,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考慮到強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對被告人進行指證,不利於家庭關系的維系,因此,規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新《刑事訴訟法》還規定,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司法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在實踐中,對證人、鑒定人的保護,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打擊報復行為追究責任來實現,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一些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鑒定人的保護力度。為此,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新《刑事訴訟法》規定,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增加規定,偵查人員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所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
上述規定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一些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鑒定人、被害人的保護力度,不僅是保護公民權利的需要,對於打擊犯罪也具有重要意義。


六、擴大了法律援助適用范圍
為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新刑事訴訟法擴大了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范圍。
按照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聾、啞、盲人的,因經濟困難等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而新刑事訴訟法將這個法律援助的范圍擴大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要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也要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提供辯護。這項規定將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這些修改為進一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和其他權利,發揮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根據。


七、適當調整了簡易程序適用范圍
為更好地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 實行案件的繁簡分流,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區別案件的不同情況,適當調整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公訴案件和對自訴案件的簡易程序。根據司法實踐的需要,新刑事訴訟法將簡易程序審判的案件范圍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還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簡易程序: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認罪或者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的;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


八、修改完善了二審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二審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范圍,同時,對發回重審作出限制性規定。
對於第二審程序,為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新刑事訴訟法明確了二審開庭的案件范圍,增加規定,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同時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為避免反復發回重審,新刑事訴訟法完善發回重審制度,增加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上訴不加刑是刑事訴訟的一項重要原則。但實踐中存在通過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由下級人民法院在重審中加刑,規避上訴不加刑原則的情況,為此,新刑事訴訟法對發回重審不得加重刑罰作出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九、完善了刑罰執行程序
刑罰執行程序是懲罰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規范。新《刑事訴訟法》重點完善了暫予監外執行規定,強化人民檢察院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
嚴格規范暫予監外執行的適用。暫予監外執行,是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在監獄外執行刑罰的制度。新《刑事訴訟法》進一步嚴格規范了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批准和及時收監的程序,為防止罪犯利用這一制度逃避刑罰,並增加規定: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其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強化人民檢察院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新《刑事訴訟法》增加規定:監獄、看守所提出減刑、假釋建議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書面意見的,應當同時抄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批准機關提出書面意見。

㈤ 最新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意義

這次修改刑事訴訟法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社回會轉型期和矛盾凸答顯期,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嚴重暴力犯罪增多,犯罪的種類和手段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些都對我國社會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通過刑事訴訟准確懲罰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對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適時修改刑事訴訟法,著力保障公共安全,著力化解社會矛盾,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對於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具有重要意義。

㈥ 新的刑法訴訟法的修改內容有哪些

【總則部分】
一、原則性修改
反對自證其罪規則:受刑事追究的人沒有證實自己犯罪的義務。「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法律效果: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權;2.強迫其認罪的口供不得作為證據使用;3.自願認罪的口供才具有證據能力。
兩大變革:
1.改變傳統的偵查模式:從「口供→其他證據」模式向「其他證據→口供」模式的轉變。
2.改變庭審方式:從「訊問被告人而展開庭審」的方式向「證人出庭、出示物證書證而展開庭審」方式轉變。
部分案件管轄下沉:
1.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由中級法院管轄。
2.「外國人犯罪的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必要時可以提級管轄。
二、刑事辯護、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修改
1.縮小會見權的限制:「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會見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強調「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2.明確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的身份:「辯護律師」或者「辯護人」。
3.擴大法律援助的范圍:將「可能判處無期徒刑的案件」也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4.明確法律援助義務:國家義務、集體義務。公、檢、法三機關都有「通知」義務,法律援助機構承擔具體實施法律援助的義務。
5.律師執業中的犯罪:在原來案件偵查終結後,移送原案偵查機關以外的機關立案偵查。
三、強制措施的修改
(一)逮捕措施的修改
1.修改精神:體現「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貫徹「盡量少捕、不捕」的方針。
2.逮捕分類:(1)一般逮捕。列舉「社會危險性」的五種情形,強調其在一般逮捕條件中的決定性作用。(2)特別逮捕。即:「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逮捕」。
3.逮捕程序:(1)明確逮捕後「除無法通知」的情形,應當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刪除「有礙偵查」而不通知的情形。(2)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逮捕後羈押的必要性的審查(建議釋放或直接變更)。
(二)拘傳和拘留措施的修改
1.拘傳期限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2.禁止規定
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必要的飲食、休息時間。
3.檢察拘留
延長期限:一般為14日,特殊情況——決定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三日。
4.拘留通知
除無法通知或涉嫌「三類案件」而有礙偵查的,可以不通知家屬。
(三)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修改
1.適用條件
區分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增加「正在懷孕、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適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情形。
2.取保候審
增加「被取保候審人的信息變動的報告制度」;增加被取保候審人的遵守規定——「不得從事特定活動,不得進入特定場所,不得與特定人員會見或通信」;增加保證金數額的確立和返還的規定。
3.執行程序
無論是被取保候審還是被監視居住,可以責令嫌疑人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等身份證明文件交給執行機關保存。「三類案件」經上一級檢察機關或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內執行監視居住。
【證據部分】
一、證據概念和形式
1.證據概念
舊概念(第42條第1款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現行刑訴法採取了「事實說」。
新概念:「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再修改的刑訴法採取「材料說」。
2.證據形式
增加「搜查、偵查實驗筆錄」,將其與「勘驗、檢查筆錄」並列;將「鑒定結論」改為「鑒定意見」;增加「電子數據資」,即「電子證據」,與「視聽資料」並列。共八類證據形式。
3.行政執法證據進入刑事訴訟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等證據材料,經過司法機關核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4.客觀條件的保證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
二、證人作證制度
1.證人作證原則
個別作證原則:證人證言的收集、證人出庭作證只有個別進行,才具有證據能力的原則。禁止「聯合簽名」、座談會。
庭審質證原則:未經當庭質證、辯論的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根據的原則。(現行法第47條,再修改予以重申。)
2.證人出庭制度
出庭主體:普通證人、專家證人、偵查人員。
出庭例外:嚴重疾病;境外事務;證言豁免(親情關系、國家機密、職業信賴、自證其罪)。
出庭保障:物質保障——「證人因出庭作證所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應當補償」。安全保障——「證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3.證人出庭作證的詢問技巧和規則
(1)詢問技巧
正例:確立詢問范圍(證明對象)→層層剝離→點擊重心。
反例:「你將你知道的情況講一下。」據此回答的內容不具有可信性。
(2)詢問規則
Ⅰ.相關性規則:詢問內容與定罪、量刑問題相關。
Ⅱ.禁止主詢問方誘導發問規則:主詢問方不得誘導發問(leadingquestion),反詢問方(交叉詢問方)可以進行誘導發問。「誘導」:暗示,或者問話就是答案。
Ⅲ.反詢問受主詢問范圍限制的規則:主詢問方對其證人確立詢問范圍之後,反詢問方的詢問不得超出主詢問的范圍。
三、證據規則
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排除違反法定程序、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證據材料的證據資格的規則。
適用范圍:採取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獲取的口供以及暴力取證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言詞證據。違反法律規定收集物證、書證,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非法證據排除的義務性:公檢法三機關都有排除非法證據的義務。
排除程序:庭前排除程序(自行排除程序);庭審排除程序(啟動——告知權利、書面申請;調查——被告方陳述、公訴人舉證、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相對方質證、相互辯論;處理——延期審理,駁回申請,確認違法。
2.意見規則:排除陳述者就案件事實所發表的推測性、評論性、判斷性陳述的證據資格的證據規則。
排除理由:有礙發現實質真實;妨礙司法裁判。
適用范圍:主體范圍→普通證人、被害人、被告人;對象范圍→推測性陳述、評論性陳述、判斷性陳述。不適用於專家證人的結論性意見。
3.補強規則:廣義上是指對於證據證明力較弱或者可信性受到質疑的證據材料,必須提供其他證據的補充強化之後,該證據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證據規則;狹義上是指只有被告人口供,而沒有其他證據的印證,不得對被告人定罪和判處刑罰的證據規則。
廣義適用:與案件處理有利害關系者的證言,弱智者的證言,單一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當的未成年人的證言。
狹義適用:共犯口供相互印證一致,而沒有其他證據。
四、刑事證明
1.證明責任:運用證據證實指控罪名、刑罰主張成立的義務。法律義務與法律後果相統一。
承擔規則:首次明確規定「運用證據證實指控罪名、刑罰主張成立的義務由控訴方負擔」。
責任例外:證明責任倒置——「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證明標准:運用證據證實犯罪所應當達到的程度。
立法精神:保留現行法的合理部分,借鑒英美法系做法。
修法措施:採納「兩個證據規定」的合理成分,明確「證據確實、充分」的內容,增加「排除合理疑點」的規定。
新證明標准:運用證據證實犯罪必須達到「事實清楚,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
【審前程序】
偵查程序改革
1.結構性調整:偵查程序結構是由「檢、偵、嫌」三方組合的「小等腰三角形」結構。檢方居於三角形頂端,履行偵查監督職能的同時,通過提出檢察建議、發表偵查意見的形式「引導偵查」。偵查方與犯罪嫌疑方分別居於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平等對抗」。
2.技術偵查法制化:檢察機關享有技術偵查措施決定權,而執行權由國安機關或者公安機關行使。
3.秘密偵查部分合法化:否定「犯意誘發型誘惑偵查」,肯定「機會提供型誘惑偵查」。確立「控制下交付」。
4.生物證據合法化:「採集指紋、血液等生物樣本」。
5.全程錄音錄像:「可以」——一般案件;「應當」——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
6.強調詢問證人的地點:現場、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
7.完善搜查程序:應當有被搜查人或其家屬,鄰居或其他見證人在場。搜查婦女的身體,由女工作人員進行。
8.擴大查封、凍結范圍: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
9.健全偵查監督:偵查監督的類型分為:專門機關的偵查監督;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的監督——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等行為有權申訴、控告。
起訴方式改革
1.廢除「主要證據復印件主義」的起訴方式。
2.恢復「全案證據移送主義」的起訴方式:「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庭前會議制度的建立
1.概念:庭前會議又稱審前會議,是在開庭審判前,由法官主持,檢方與辯方參加,主要對程序性問題進行商討,並由法官作出決定或者裁定的一種會議。
2.任務:管轄異議;是否迴避;證據交換;強制措施變更;非法證據排除;刑事和解;撤回起訴;等等。
【審判程序】
1.改革簡易程序
適用范圍:擴大到基層法院管轄的全部刑事案件。
適用條件:A、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B、被告人自願認罪;C、被告人同意適用簡易程序。
2.設立「特殊程序」
(1)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附條件不起訴;親友、教師列席法庭,說服教育;限制新聞報道。
(2)公訴案件和解程序:被告人悔罪,被害人諒解,雙方達成協議,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3)不經過刑事審判的沒收程序——贓款贓物、違法所得的法律界定和庭審認定,聽證程序,法院裁決,申訴復議。
(4)強制醫療程序:審理對象,聽證程序,法院裁決,申訴復議。

㈦ 《刑訴法》新修改的強制措施有哪些

可以看人大修改刑訴法的決定。1.進一步明確逮捕條件和審查批准程序。針對司法實踐中對逮捕條件理解不一致的問題,為有利於司法機關准確掌握逮捕條件,修正案草案將刑事訴訟法關於逮捕條件中「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規定細化為:可能實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企圖自殺或者逃跑。
還明確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逮捕。(修正案草案第二十七條)
為保證人民檢察院正確行使批准逮捕權,防止錯誤逮捕,修正案草案增加規定了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時訊問犯罪嫌疑人和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程序,以及在逮捕後對羈押必要性繼續進行審查的程序。(修正案草案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
2.適當定位監視居住措施,明確規定適用條件。監視居住同取保候審類似,都是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但限制自由的程度不同。現行刑事訴訟法對這兩種強制措施規定了相同的適用條件。考慮到監視居住的特點和實際執行情況,將監視居住定位於減少羈押的替代措施,並規定與取保候審不同的適用條件比較妥當。
據此,修正案草案規定監視居住適用於符合逮捕條件,但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的,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以及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等情形。
同時,規定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和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為防止這一措施在實踐中被濫用,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修正案草案第二十四條)
3.嚴格限制採取強制措施後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形。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拘留、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被逮捕人的家屬。其中,「有礙偵查」情形的界限比較模糊。另外,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後通知家屬未作規定。綜合考慮懲治犯罪和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需要,有必要對採取強制措施後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形作出嚴格限制。
據此,修正案草案刪去了逮捕後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形,明確規定,採取逮捕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措施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或者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家屬。同時,將拘留後因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情形,僅限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並規定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修正案草案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一條)

㈧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的地方有哪些

修改的地方很多,可以直接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㈨ 最新刑事訴訟法再修改是否明確規定無罪推定原則

早在1997年10月1日修訂的抄《刑訟法》第12條就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這意味著,在法院依法判決之前,任何人都不處於有罪公民的地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被追訴者在被起訴前處於犯罪嫌疑人的地位,被起訴後則處於被告人的地位,從而避免將其視為「有罪者」、「人犯」或「罪犯」。
2、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公訴人負有提出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責任,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有罪或無罪的義務。
3、疑罪從無,即公訴人不能提出確實充分的證據證實被告人的罪行,法庭經過庭審和補充性調查也不能查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實,那麼就只能判定被告人無罪。

㈩ 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2013年1月1日實行。

熱點內容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