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競業限制條款

勞動法競業限制條款

發布時間: 2020-12-18 17:54:24

⑴ 《勞動法》中的「禁業限制」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競業限制
.競業限制是用人單位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專同、知識產權權利屬歸屬協議或技術保密協議中約定的競業限制條款,即:勞動者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系的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二年。

⑵ 勞動法規定競業限制年限最長不能超過多少年

您好,最長不得超過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專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屬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⑶ 勞動法 競業限制 案例 求解、、、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十二四條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法律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接觸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未按照約定給予補償的,該約定無效。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單位的高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包括合同約定)。

因此,結合本案,小明離職後有無超過二年,超過二年的,不用擔心。沒有超過兩年,勞動合同中有無約定經濟補償,沒有的,該條款由於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自始無效。

⑷ 勞動法中對競業禁止補償金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你好,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專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屬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法律並未規定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標准,導致實踐中適用該條款難以確定一個合理的標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⑸ 新勞動法的競業限制

用人單位可以與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訂立保密協議,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進行限制區域、期限、經濟補償和違約金數額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但禁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法釋〔2013〕4號)規定,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⑹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競業限制條款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從上述問答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可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其包括對禁止同業競爭的期限、范圍和補償等的規定,以及違反競業限制條款而承擔的違約金。所以,《勞動合同法》在第23條第2款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該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招用該違反競業限制的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呢?《勞動合同法》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於賠償的范圍,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用人單位應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1)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本條第(2)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20條的規定執行。

⑺ 新勞動法的競業限制

1.公司這種做法是對勞動法的誤讀,自願放棄競業補償金的條款屬於無效約定,其他內容約定有效。
2.勞動合同由公司保管,你沒有合同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支隊投訴,由勞動局責令其改正。

⑻ 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

1、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屬於違法行為,根據法律,用人單位需要自第一個月滿的次日起至簽定勞動合同之日起支付雙倍的工資;
2、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統籌地區的規定依法為勞動者辦理相關社保手續並按照法定比例繳納保險費用,你可以主張補繳或者直接要求補償;
3、勞動者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但需要提前一個月通知用人單位;
4、競業條款中,用人單位設定的條款明顯加重了勞動者的義務,加重分法律不給予支持。

⑼ [勞動法]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如何確定

網友「leng」的困惑: 我於近日主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上面有以下兩條: 1、鑒於乙方在甲方2012年應休未休的帶薪年休假補償、競業限制補償等及其它福利,甲方支付乙方一次性經濟補償,計XXXXX元。競業限制補償金是一次給的,相當於我1/3到1/2的月工資。我的競業限制協議年限為2年,協議抬頭是和我簽訂勞動合同的集團下屬公司的抬頭。 2、鑒於乙方在甲方2011年的服務績效,甲方支付乙方經濟補償,計XXXXX元。而這筆錢實際是我去年年終獎未發的一部分。 [前程無憂特約勞動法顧問阿克答復:] 競業限制是一種對員工的義務。在競業限制期內,員工不能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 競業限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競業限制期必須是員工離職後開始計算,這里的離職包括員工自己辭職,也包括因各類原因公司辭退員工。 (二)競業限制期最長不能超過2年。《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三)競業限制期內公司必須按月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四)不履行競業限制義務,員工要向公司支付違約金。《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具體的競業限制期限、經濟補償金額、違約金額都需要雙方在競業限制條款中約定。 所以,你的問題很清楚。競業限制的補償,必須按照你和公司的約定來計算,不能將其他名目的錢計算入內。如果沒有約定,則雙方可以在離職時補充約定。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由仲裁合理確定。 更重要的一點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公司必須按月支付給你競業限制經濟補償,而不是一次性支付。所以你們公司的做法是錯誤的。 至於將年終獎說成是經濟補償金,你只要可以提供你們公司發放年終獎的依據——如勞動合同條款、規章制度、集體合同等——你就可以額外獲得年終獎。 關於競業限制的實施范圍,依法應當是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以及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所謂的本單位,是指與你建立勞動關系,簽署競業限制協議的公司。即使你所在的公司是集團中的某一家公司,也不能將全部集團的業務作為競業限制范圍。所以,簡單分析,你只是不能去做橡膠生意的公司罷了。(完)

熱點內容
濰坊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18:44 瀏覽:236
采礦權司法拍賣 發布:2025-01-14 02:10:24 瀏覽:637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13 23:06:30 瀏覽:247
計件工資勞動法最新 發布:2025-01-13 22:57:56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