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證人

民事訴訟法的證人

發布時間: 2020-12-18 22:59:09

A. 民事訴訟中證人給雙方作證有效嗎

您好,證人的作用是幫助認定事實,誰提出的證人不重要,證人所述事實只能是一種,作出前後矛盾的證言法院是不予採納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當事人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只要知道案件情況的,就可以作為證人。
一、基本要求
1、證明的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健康狀況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2、證人能夠客觀陳述親身感知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二、作證的形式
1、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或雙向視聽傳播技術手段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2、出庭作證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具體程序是:
(1)、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准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3)、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B. 民事訴訟證據的證人證言

證人是指知曉案件事實並應當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傳喚到法庭作證的人,證人就案件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稱為證人證言。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1款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以上規定大致說明了民事訴訟證人的范疇。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人,包括單位和個人兩大類。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但這里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單位能否能象自然人一樣出庭作證呢?單位顯然是不能的。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2款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這一條是關於證人的能力方面的規定,在我國自然人作為證人,除必須了解案件的事實外,還須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志。最高人民法院《證據規定》第55條也進一步規定了,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當待證事實與其年齡狀況相適應的可以作為證人。因此,根據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自然人雖然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然能夠作為證人對與自己年齡和智力狀況相適應的待證事實作證。
證人證言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證人證言是了解案件事實的人提供證明。也就是說,證人必須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只有知道案情的人才能作證,知道案件情況的人並不一定都是親眼所見,如盲人可以就其聽到的事實進行作證。 作證的人也並非一定要用言詞形式作證才有效力,如聾啞人可以就自己親眼所見,用啞語表達加以作證。
第二,證人證言只包括能夠正確表達意志的人就案件事實所作的陳述。例如,精神病人或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所作的證人證言是無效的。
第三,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可靠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證人作為自然人,對於案件的事實的感知要受到主觀和客觀各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因此,證人證言可能有真有假,審判人員應盡可能的結合其他證據對其進行印證,印證後無誤的,才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證人證言有兩種形式:一是口頭形式,二是書面形式。
口頭形式,是指證人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向法庭所作的陳述。該形式是證人作證的基本形式。在審判實踐中證人大多是以口頭形式向法院陳述的,證人作證以到庭接受口頭詢問為主,主要是便於當庭質證和確認。依據《證據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要求證人出庭作證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且必須指明證人的姓名、住址,以便法院傳喚,當事人雖未申請,法院為了查明一定的案情事實,也可依職權主動地傳喚證人。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形式向人民法院陳述已知的案件事實。證人作證以到庭接受口頭詢問為原則,但「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如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或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或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或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或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書面證言應當庭宣讀,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但應注意的是,書面證言不應認為是「書證」,而是「證人證言」的一種表現形式。
證人證言應當是證人耳聞目睹的與案件有聯系的客觀情況,即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事實以及發生爭議的事實。對於證人提供的證言只要其能將這些事實陳述清楚即可,並不要求證人對這些事實作主觀上的評價。因此,證人陳述與案件無關的事實,不應作為證言的內容;證人的分析認識或者法律評價也不能作為證據。證人證言應是自己親自所見所聞,如果是別人看到或聽到轉告的所謂傳聞證言,也不能作為證人證言的內容。
人民法院在分析證人證言時,還必須查明證人的身份以及他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然後,再仔細地從證人的主觀及客觀因素兩方面來分析研究。對證人的主觀因素方面,應考慮他的文化水平,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以及他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在其客觀因素方面,則應考慮證人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如光線明暗、距離遠近、室內或室外、嘈雜還是安靜等等。對證人證言分析判斷時,應綜合案件的全部情況及其他證據,加以全面地分析、認真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確定證言的真偽及其效力的大小。

C. 民事訴訟中的證人需要注意什麼

您好!在刑事訴訟中,證人是指在訴訟外了解案件情況的當事人以外的人。理解這一概念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證人必須是了解案件情況的人。這是證人最基本的特徵。
其次,證人必須是在訴訟之外了解案件情況的人。參與案件辦理的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人員以及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等在訴訟過程中也了解了案件情況,但其對案件情況的了解是在訴訟開始後,即在訴訟過程中形成的,因而不屬於證人。這些人員如果在訴訟開始之前就了解了案件情況,就應當優先作證人,一般不得參與案件的辦理。
另外,證人還必須是當事人以外的人。被告人、被害人等雖然通常也了解案件情況,但由於其與案件裁判結果存在切身利害關系,因而只能作為當事人,而不能作為證人。
依據法律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得作為證人。
證人只能是自然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人民團體,不能成為證人,因為他們不能像自然人一樣感知案件事實,無法享有證人的訴訟權利或者承擔證人的訴訟義務。
依據法律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證人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權查閱證言筆錄,並在發現筆錄的內容與作證的內容不符時要求予以補充或者修改。
3.對於公安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或者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4.對於其因作證而產生的誤工費等經濟損失,有權要求補償。
5.有權要求公安司法機關保證其本人以及其近親屬的安全,防止因作證而遭受不法侵害。
證人依法應當承擔以下訴訟義務:
1.如實提供證言,如果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有義務回答公安司法人員的詢問。
3.出席法庭審判並接受控辯雙方的詢問和質證。
4.遵守法庭紀律,聽從審判人員的指揮。
5.對於公安司法人員詢問的內容予以保密。

D. 民事訴訟什麼人可以作為證人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內況的單位和個人容,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只要知道案件情況,不論其性別、職業、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政治態度、健康狀況如何,都可充當證人。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下列人員不能作證人:
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作證;聾人或盲人可以就其看到或聽到的事實作證;年幼的人如果能辨別是非、正確表達,也可以作證人。

②共同犯罪案件的同案被告人不能互為證人。
③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不能在自己承辦的案件中作證人。如果他們事先了解案情,應以證人身份作證,不應再承辦該案件。
④刑事被告人的辯護人、民事案件代理人也不能作本案的證人。

E.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能作為證人的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內為證人,具體包括:
容1、年齡較小的嬰兒、幼兒等,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作為證人;
2、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不能作為證人;
3、間歇性精神病人、老年痴吊或者因疾病導致無法正確表達意思的人,在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期間,不能作為證人。
《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F. 民事訴訟法有沒有規定證人不出庭作證的後果

刑事訴訟法對證來人有明確的出庭自義務以及拒絕出庭的法律責任,但是民事訴訟法沒有,只規定證人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並沒有規定證人的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無任何後果。

G.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能作為證人的有哪些

對於證人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這是因為這些人由於感覺器官或者精神上的障礙,或者由於年齡關系,對於客觀事物分不清是非,不能 正確反映,不能正確表達思想,所以,不能提供對查明案件事實有意義的證言,不能作證人。

任何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都不能作為證人。

證人只能是公民個人,法人和非法人團體不具有證人資格,這是因為只有公民個人才能借感官感知案件事實,而法人和非法人團體本身並無這種感知能力。

同時,由於了解案件情況而產生的作證義務,是公民個人的法定義務,故意作偽證、隱匿罪證,必須負偽證的法律責任,而法人和非法人團體則無法承擔這種法律責任。

(7)民事訴訟法的證人擴展閱讀: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因此,證人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傳喚,必須按時到指定地點提供證言。證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提供證言。證人因故確實不能到案時,必須事先向傳喚機關說明理由,不能無故不到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的;證人因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證人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無法出庭的;證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

H. 民事訴訟法不能作為證人的人員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抄國民事訴訟法》第襲72 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即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證人的范圍作了規定和規范,民事訴訟中個人、單位均可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
事實上,在民、商事審判活動中,單位作為作證主體屢見不鮮,例如民政部門出具的關於某人婚姻狀況的證明,抑或工商部門出具的關於某公司登記或注銷的證明,再或是公司出具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這些證明均是以單位作為作證主體開具的。

I. 民事訴訟法,證人不出庭證言是否有效

是有效的,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內,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容。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證人的證言須在法庭上接受案件當事人及法官的質證,以便核實和判斷證言的真實性和證據效力。證人證言只有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如果證人不出庭,僅提供書面證言,無法接受法庭質證,則其書面證言的證明力會大大減弱。

熱點內容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小論文五百字 發布:2025-01-15 21:21:26 瀏覽:126
酒駕法官 發布:2025-01-15 21:10:57 瀏覽:59
法官弄丟關鍵證據 發布:2025-01-15 21:07:21 瀏覽: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5 21:06:39 瀏覽:128
法律碩士專業考試211 發布:2025-01-15 21:06:21 瀏覽:229
解除司法拘留 發布:2025-01-15 20:57:30 瀏覽:383
經濟法的理念論文 發布:2025-01-15 20:52:43 瀏覽:755
追究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20:46:49 瀏覽: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