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事訴訟法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56條第二亂是什麼最新消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我國新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
(一)非法證據的界定和排除范圍
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多或少的存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何謂「非法證據」?歸結起來有狹義說與廣義說兩種觀點。廣義說認為,非法證據之所以不合法,是因為收集或提供證據的主體,證據的內容,證據的形式,收集證據或提供證據的程序、方法這四個方面之一不合法,而造成證據不合法;狹義說認為,非法證據是由於法定人員違反法定程序,用不正當方法收集證據材料,而致證據不合法。狹義說忽略了搜集證據主體等方面,存在片面性,沒有全面闡述非法證據的概念內涵,顯然廣義說對非法證據的含義界定較為科學全面。按照廣義說的定義,非法證據應該包含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用非法手段獲得的實物證據,如物證、書證等;二是用非法方法獲得的言詞證據,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證人證言等;三是以非法獲得的實物證據、言詞證據為線索獲得的證據,此種證據被稱為"毒樹之果"。
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吸收了2010年六部委頒布的《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有關非法證據概念的界定,將非法證據分為非法言詞證據和非法實物證據兩大類別。將非法證據的范圍劃定為「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以及不符合法定程序收集的,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物證、書證。」
1、非法言詞證據
非法言詞證據包括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可以看出我國的非法言詞證據僅限於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詞證據,但是其中的「非法」並未給出定義,非法有不合法或違法之意,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被侵犯的種類和程度,違法有嚴重違法和一般違法之分,嚴重違法通常指取證程序不合法而侵犯的相對人的基本權利,而一般違法通常是指取證形式不合法的情況,例如訊問筆錄沒有填寫訊問時間、地點等,因此如果將所有違法取得的證據不作區分都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未免過猶不及,排除取證程序違法而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被害人的基本權利而取得的言詞證據是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的,但是對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而取得的言詞證據就不宜剛性地排除掉,也就是說將「非法」限定於獲取言詞證據違反法定程序將更有利於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兩種價值的平衡。其次,條文只是列舉了「 刑訊逼供」、「暴力」和"「威脅」三種手段,但對於本條的理解適用應並不僅僅限於這三種手段。可見新刑訴法規定的非法取證的手段並未都在排除之列,以引誘、欺騙等方法取得的證據是否屬於排除的范圍不太明確,再加上「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規定,較難操作的 「刑訊逼供」如何理解,「等」如何界定的問題爭議較大。筆者認為,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的含義應予以進一步明確化和具體化,並應當對「等」作出明確的規定,以增強司法實踐的可操作性;此外,我國非法證據范圍擴大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以及非法實物證據,在具體操作上還需要在今後的司法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索。建議將「非法方法」做擴大解釋,積極貫徹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基本原則。
2、非法實物證據
相對於言詞證據而言,實物證據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在一定程度上對認定案件事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偵查技術手段和偵查能力不甚完備的階段,有條件地限制實物證據排除將對懲罰犯罪大有益處。新《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對非法實物證據排除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收集證據的程序違法;第二這種程序違法非常嚴重以至於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第三這種程序違法不能被補正或不能被合理解釋。可見,我國對實物證據的排除有嚴格的限制,不輕易將其排除在證據鎖鏈之外。新《刑事訴訟法》對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實際上設置了很高的門檻,特別是對於「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較難把握,事實上賦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可能導致非法實物證據在事實上無法得到排除。由於實物證據具有客觀性和不可替代性,出於懲罰犯罪的需要,對其限定嚴格的排除條件是必要的,但是在我國仍然重懲罰,輕保障的現實背景下,過高的門檻又會使法律規定流於形式,起不到其應有的人權保障的作用。建議在未來的立法中,更加明確非法實物證據排除的條件,適度降低排除非法實物證據的難度,從而更加契合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相平衡的雙重價值。
(二)我國非法證據排除的訴訟階段和排除機關
新《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2款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即偵查機關、檢查機關和法院均為法定的非法證據排除的機關。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應當依據的程序,新《刑事訴訟法》未予以明確規定,對此,應予以進一步的完善。
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進行非法證據的排除,這一做法可以使我們在案件進入審判階段之前盡早地將非法證據排除到訴訟程序之外,一方面使無辜涉訴者早日擺脫訴累,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司法資源和提高司法效率。但是從取證主體來看,偵查機關本身就是非法證據的取得者,如若強行將偵查機關作為非法證據審查的主體,也只能是自己對自己的證據行為合法性做出確認以及取得的證據材料是否能夠作為證據使用做出決定而已,無法滿足制定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來監督和制約偵查機關濫用偵查權力侵犯公民權利這一目的。同樣,檢察機關作為控訴機關,要在與辯方的平等對抗中贏得訴訟,必然會使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的內在動力不足。此外,從新《刑事訴訟法》的條文來看,偵查階段與審查起訴階段如何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如何進行非法證據排除程序、證明責任的承擔等等都缺乏明確而具體的規定,這可能會使程序法定原則難以落到實處,亟需立法或司法解釋予以具體和完善。
(三)我國非法證據排除的排除程序
1、啟動程序。法庭調查、控方證明、法庭處理。 新《刑事訴訟法》僅對審判階段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做了規定。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 5 6條的規定,我國審判階段啟動審查非法證據的主體不僅包括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還包括審判人員。相應地,啟動審查的方式也有兩種:一是應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申請啟動審查程序,但申請的前提是申請人提供了相關線索或者材料;二是由審判人員依法定職權啟動審查程序。法官對證據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這一做法在律師辯護制度不發達、控辯雙方實力相對比較懸殊的司法環境中具有積極的意義,這對於保證法院准確適用程序法和實體法,以維護當事人,特別是刑事訴訟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踐行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的訴訟目的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我國目前並未將證據審查和案件審理間隔開來,以致於使非法證據可以直接進入法庭審理過程中,出現在法官面前,雖然審理法官對非法證據進行調查後會予以排除,但是非法證據必然也會對法官心證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影響案件最後的判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設立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的意義。
(四)我國非法證據排除的證明責任及證明方式
從新《刑事訴訟法》第 5 6條第 2款和第 5 7條的規定可以看出,除了檢察機關的舉證責任外,同時給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規定了相應的舉證責任。
1、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初步證明責任及證明方式。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應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這一規定吸收並調整了六部委《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證據」的規定,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新《刑事訴訟法》對《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稍作調整,刪除了「應當提供證據」的規定,改為了選擇性的「提供相關材料」。這一做法的意義在於,最終在我國立法層面上將刑事訴訟被告人對非法證據排除程序的啟動責任定位為「初步證明責任」。即被告人只承擔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的初步責任,而不承擔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這一做法較為符合我國國情,我國司法環境較英美國家有所欠缺,司法實踐中的錄音錄像制度不甚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使得被告人沒有能力承擔證明責任。同時公民人權意識、法治意識逐漸加強,從防止當事人濫用申請權拖延訴訟進程的角度,以及包括被告人在內的當事人的訴訟能力來看,他們還是有提供線索或者材料的能力的,設立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初步證明責任能夠較好的在當事人申請的難度和當事人濫用申請權二者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
2、檢控方的證明責任及證明方式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在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後,審查核實證據過程中由檢控方承擔非法證據的證明責任。控方證明證據合法性的具體方式包括:根據現有證據材料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和由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兩種。具體而言,首先以現有證據材料證明。但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時,檢察院可以提請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法院可以通知上述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上述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但是,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案件范圍限於訴訟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審判人員對證據收集合法性提出異議的證據,並且還要在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取證合法性的情況下才發生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其次,不同於普通證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主要解決的是證據三性中的合法性問題。偵查人員要對其偵查行為的合法性以及證據的收集、保管等取證過程作出說明,為審判人員准確、及時地審查核實非法證據提供依據。
(五)我國非法證據的證明標准及法庭處理
新《刑事訴訟法》第58條的規定,「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控方不能提供證據對合法性有爭議的證據加以證明,或其提供的證據達不到證明標准,即因對證據的合法性存疑而不能排除證據的非法性時,法庭亦將該證據作為非法證據依法予以排除。據此,新《刑事訴訟法》並未明確非法證據的證明標准,但從條文規定來看,不能排除非法性的證據以非法證據論並進行剛性排除,隱約滲透著「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准 。不難看出,新法對證明標准做出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中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當前我國的司法環境下,由於辯護制度等相關制度和配套措施的不完善,處於弱勢地位的被追訴者對抗檢控方的能力顯得嚴重不足,嚴格的非法證據證明標准對於平衡控辯雙方的訴訟能力,遏制偵查人員非法取證行為具有正面作用。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如此嚴格的證明標準是否會令檢控方無所適從,而因難以排除證據的非法性而導致重要證據被排除出刑事訴訟程序,我們還應進行調研和觀察。然而,筆者認為,在非法證據的法庭處理上,新《刑事訴訟法》第58條的規定也有不足之處,即未規定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救濟性權利,如果在司法實踐過程法院拒絕或未能准確的作出排除非法證據的決定時,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應當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相關機關可考慮出台司法解釋對此類問題予以規定。
❷ 新刑事訴訟法補充偵查有哪些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應當根據情況回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答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對於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對於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依照上述規定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❸ 有誰知道最新刑訴法都改了哪些嗎
一)調整檢察職能,為改革和完善國家監察體制提供了法律依據
(二)建構了缺席審判制度
(三)總結試點經驗,規定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和速裁程序
(四)完善律師制度的新措施
(五)刑訴法修改決定關於刑訴法與其他部門法相銜接的有關問題
一)調整檢察職能,為改革和完善國家監察體制提供了法律依據
刑訴法修改決定中,刪去原《刑事訴訟法》第18條規定的由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轉隸為國家監察委管轄。與此同時,為保障案件管轄的轉隸,對刑事訴訟法與國家監察法的銜接問題,刑訴法修改決定也作了詳細的規定。包括:
1.基本原則的銜接。《監察法》第4條規定了監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筆者認為,監察委在調查案件過程中,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處於相互配合、制約的關系,監察法、刑事訴訟法應當遵守刑事基本原則。
2.管轄銜接。《監察法》第11條規定監察委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犯罪進行監督、調查。
為了與《監察法》的內容相銜接,刑訴法修改決定第二項將原《刑事訴訟法》第18條修改為第19條,刪去由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轉隸為國家監察委管轄。
這兩類犯罪涉及刑法規定的六大類案件:(1)貪污賄賂犯罪;(2)濫用職權犯罪;(3)玩忽職守犯罪;(4)徇私舞弊犯罪;(5)重大責任事故犯罪;(6)公職人員的其他犯罪。
3.強制措施的銜接。強制措施的銜接主要涉及監察機關向檢察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案件中已經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刑訴法修改決定第十二項規定:「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已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動解除。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拘留後的十日以內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人民檢察院決定採取強制措施的期間不計入審查起訴期限。」
4.審查起訴的銜接。為了跟《監察法》更好地銜接,刑訴法修改決定第十二項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監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
《監察法》第47條對移送給檢察院的案件,其強制措施的適用以及審查起訴後的處理,規定如下:
一是對監察機關移送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依照《刑事訴訟法》對被調查人採取強制措施。
二是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犯罪事實巳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
三是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對於補充調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調查完畢。補充調查以二次為限。
四是人民檢察院對於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起訴的情形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監察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議。
5.證據的運用和要求的銜接。《監察法》第33條規定「監察機關在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時,應當與刑事審判關於證據的要求和標准相一致」,以及「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案件處置的依據」。
刑訴法修改決定第二十五項明確規定: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巳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移送到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其證據標准仍然是「犯罪事實巳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方能提起公訴。即調查終結、移送起訴、提起公訴和法庭裁判均適用統一的證明標准,司法機關必須遵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標准來審查監察委提供的證據。
6.關於涉案財產的處置。《監察法》第46條明確規定關於涉嫌犯罪取得的財物處置,應當移送人民檢察院。刑訴法修改決定第十七項規定:「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❹ 新刑事訴訟法什麼時候頒布的
截止2019年8月,新刑事訴訟法是2018年10月26日修改頒布的。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作出修改。
(4)最新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三、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五、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九條,第三款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六、將第七十三條改為第七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七、將第七十九條改為第八十一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
八、將第一百零六條改為第一百零八條,第一項修改為:「(一)『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於刑事案件,依照法律進行的收集證據、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九、將第一百一十八條改為第一百二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
十、將第一百四十八條改為第一百五十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
十一、將第一百六十條改為第一百六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的,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並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有關情況。」
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七十條:「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監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
「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已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動解除。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拘留後的十日以內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人民檢察院決定採取強制措施的期間不計入審查起訴期限。」
十三、將第一百六十九條改為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十四、將第一百七十條改為第一百七十三條,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對下列事項的意見,並記錄在案:
「(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
「(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
「(三)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
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七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十六、將第一百七十二條改為第一百七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並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十七、將第一百七十三條改為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三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
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十八、第二編第三章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八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自願如實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實,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公安機關可以撤銷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也可以對涉嫌數罪中的一項或者多項不起訴。
「根據前款規定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十九、將第一百七十八條改為第一百八十三條,修改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或者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或者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至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五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的成員人數應當是單數。」
二十、將第一百八十五條改為第一百九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查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二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零一條:「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二十二、第三編第二章增加一節,作為第四節:
「第四節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認罰並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速裁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
「(三)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量刑建議或者適用速裁程序有異議的;
「(五)被告人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沒有就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等事項達成調解或者和解協議的;
「(六)其他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
「第二百二十四條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節規定的送達期限的限制,一般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但在判決宣告前應當聽取辯護人的意見和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意見。
「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應當當庭宣判。
「第二百二十五條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第二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有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或者其他不宜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情形的,應當按照本章第一節或者第三節的規定重新審理。」
二十三、將第二百五十條改為第二百六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行期滿,應當予以減刑的,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高級人民法院裁定;
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二十四、將第二百六十條改為第二百七十一條,修改為:「被判處罰金的罪犯,期滿不繳納的,人民法院應當強制繳納;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二十五、第五編增加一章,作為第三章:
「第三章缺席審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一條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前款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第二百九十二條人民法院應當通過有關國際條約規定的或者外交途徑提出的司法協助方式,或者被告人所在地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將傳票和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人。
傳票和起訴書副本送達後,被告人未按要求到案的,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並對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作出處理。
「第二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缺席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九十四條人民法院應當將判決書送達被告人及其近親屬、辯護人。被告人或者其近親屬不服判決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辯護人經被告人或者其近親屬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確有錯誤的,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二百九十五條在審理過程中,被告人自動投案或者被抓獲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理。
「罪犯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到案的,人民法院應當將罪犯交付執行刑罰。交付執行刑罰前,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罪犯有權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罪犯對判決、裁定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理。
「依照生效判決、裁定對罪犯的財產進行的處理確有錯誤的,應當予以返還、賠償。
「第二百九十六條因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中止審理超過六個月,被告人仍無法出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申請或者同意恢復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被告人不出庭的情況下缺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
「第二百九十七條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止審理,但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無罪,人民法院經缺席審理確認無罪的,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審理,依法作出判決。」
二十六、將第二百九十條改為第三百零八條,修改為:「軍隊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
「中國海警局履行海上維權執法職責,對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
「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由監獄進行偵查。
「軍隊保衛部門、中國海警局、監獄辦理刑事案件,適用本法的有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的有關章節及條文序號,根據本決定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❺ 新刑事訴訟法拘留的程序有哪些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八十條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八十一條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第八十二條 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通緝在案的;
(三)越獄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三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四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