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

發布時間: 2020-12-19 08:33:04

1. 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哪些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是以特定的行政爭議為處理對象,這一特殊性決定了行政訴訟具有不同內於其他訴容訟活動的特有的基本原則,主要有:(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2)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原則;(3)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4)不適用調解原則;(5)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原則;(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等。

2. 行政訴訟法內容是什麼

可以看下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書
主要是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

3. 行政訴訟法的最主要目的是

中國制定行政訴訟法法典的目的明確、具體地規定在第一條中,即: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1.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行政訴訟法頒布之前,我國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主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由於行政案件不同於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是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之間的爭議,而民事案件是公民、法人之間的爭議,兩類爭議的性質有很大差別,完全用解決民事爭議的程序規則去解決行政爭議,必然會影響案件的審理效果,也容易忽視行政訴訟的特點,達不到解決行政爭議的目的。鑒於民事訴訟法有諸多方面不適於解決行政爭議,而行政訴訟本身具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這就要求在民事訴訟法之外設計一套適合於處理行政爭議的訴訟制度。行政訴訟法的制定實施為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行政案件提供了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如法院的受案范圍、管轄、證據制度、審理程序、審理方式和期限以及人民檢察院對行政訴訟進行法律監督等內容,對於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的最主要目的是為遭受行政機關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救濟途徑,通過訴訟方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隨著現代行政管理活動日趨廣泛和復雜,行政侵權現象時有發生,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害。如何為受害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濟,是現代法治國家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眾多的救濟途徑中,行政訴訟可謂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行政訴訟法的許多規定,如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受案范圍、案件管轄、起訴和受理、賠償訴訟、判決等內容,均充分體現了行政訴訟法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行政訴訟法是一部人權保障法,它不僅為公民人身權、財產權遭受損害提供救濟,而且在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對於公民勞動權、受教育權、政治權利和自由也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和救濟。法院通過撤銷違法具體行政行為、改變顯失公正行政處罰行為、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承擔賠償責任等多種方式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救濟。

  3.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行政訴訟法是司法機關對行放機關實施監督的法。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法院通過審理行政案件,有權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有權維持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僅意味著對行政行為的否定評價,而且也是防止行政機關再犯同樣錯誤的重要監督方式。維持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實質是通過司法裁判的形式肯定正確合法的行政行為,並使之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就這一點而言,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機關合法行使職權起到維護支持的作用。

參考資料:http://www.lawtime.cn/faguizt/131.html

4. 我國行政訴訟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訴訟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合法性審查原則;
3、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執行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行政損害賠償責任原則。

5. 行政訴訟法 作用

1、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是一種最公正、最有效的監督行政方式

在我國國家機關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它依據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而管理國家和社會,行政職權不同於一般的權力,它具有強制性和優先性。

所謂強制性是指行政權力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增進社會福利,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同時,行政權力具有優先權,是指行政權力與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的權利在同一領域或同一范圍內相遇時,行政權具有優先行使和實現的效力。

又由於行政權力事關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又具有自我擴張性,造成該權力極易濫用,導致腐敗。為了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照法律正確行使其職權,就有必要對之進行監督,以保證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能夠得到正確的反映和真正的實現。

在我國,監督行政的主體比較廣泛,包括政黨、權力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以及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等。它們都對行政機關工作目標的實現起到了監督保證作用,其中作為審判機關的人民法院以其解決行政爭議的行政訴訟方式對行政的監督最為公正、有效。

防止權力濫用和防止腐敗的最好辦法是以權力制約權力,這已成為一條公理。行政訴訟正是人民法院運用國家審判權來監督行政權的行使的。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並由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和裁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國家和人民把審判權賦予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可以保證法律得到統一和正確的實施。

正是由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地運用司法審查權對行政權的行使進行的監督決定了行政訴訟是最公正、最有效的監督行政方式。

6.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釋義之基本制度

行政訴訟法第1章第6節

標題:基本制度

法條內容: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釋義:本條是對審理行政案件幾項基本制度的規定。
一、合議。審理行政案件都要組成合議庭,依靠集體智慧,保證案件得到正確審理。合議制度的主要內容是:1.在不同的審判階段應當分別組成合議庭。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或者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第二審案件一般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再審案件要區分由第一審法院或者由第二審法院再審的情況,按照第一審或者第二審合議庭組成的規定,組織合議庭。2.不論在哪個審判階段,合議庭的組成人數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3.合議庭成員享有平等的權力,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評議中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4.合議庭應當接受和服從審判委員會的領導和監督。

二、迴避。迴避有當事人申請迴避和審判人員申請迴避兩種。一種是當事人如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另一種是審判人員如果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應當申請迴避。這兩種情形同樣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三、公開審判。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時的各種訴訟活動,除合議庭評議案件以外,要對群眾公開,對社會公開,允許群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報道案情和審判情況。行政訴訟中貫徹公開審判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審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以外,一律公開進行。第二審案件,除人民法院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以外,應當按照第一審的辦法進行。

四、兩審終審。兩審終審是指行政案件經過第一審、第二審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就宣告終結的制度。當事人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即第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當事人如果在法定上訴期間不提起上訴,那麼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由於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它對第一審行政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7.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如下:

  1. 為了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內,解決行政爭議。

  2. 為了容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 為了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行政訴訟法,主要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8. 行政訴訟法對監督行政的直接功能體現在

1.監督公權力,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原行政訴訟法規定:「具體行政行為」之外的行政行為一律不可訴,導致公民權利得不到法律救濟。而新法將「具體行政行為」均改成了「行政行為」,這為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去除了法律原則障礙。新法第十二條將受案范圍由原來的8項擴大到12項,以列舉的形式將涉及土地等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對徵收、徵用及其補償決定不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不依法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以及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等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官民糾紛等12類情況納入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保障公民訴訟權利,解決民告官「立案難」問題。在原則要求上,新法增加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在具體程序規定上:一是明確可以口頭起訴。新法規定: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二是實行登記立案制度。新法規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三是明確人民法院的相應責任。新法規定: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四是指出救濟途徑。新法規定: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

3.延長訴訟期間,保護當事人合法訴權。原行政訴訟法規定起訴期限為三個月,當事人很容易因超過起訴期限而失去請求人民法院救濟的權利。新法將起訴期限延長至六個月,同時規定: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新法增加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科學設定訴訟程序,保障原告訴訟權利。為保障民眾訴權,新法在方便原告訴訟方面新增了行政附帶民事和使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等規定,以保護訴訟參加人的合法權益。

新法規定:

一是在涉及行政許可、登記、徵收、徵用和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裁決的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二是當事人對行政機關就民事爭議所作裁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依申請可以對民事爭議一並審理。

三是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案件審理須以民事訴訟裁判為依據的,裁定中止行政訴訟。新法增加簡易程序,有利於提高審判效率,降低訴訟成本。新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具體范圍為:一是被訴行政行為是依法當場作出的;二是案件涉及款額二千元以下的;三是屬於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四是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發回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為了更好地解決爭議,新法還增加了調解制度。新法第六十一條規定: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5.法院審查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侵權要擔責。新法增加了對規范性文件進行附帶審查的內容。新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新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上述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這一規定將有效防止規范性文件侵權越位,否則,因文件制定出錯侵權,制定機關將承擔法律責任

6.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破除「告官難見官」現象。在行政訴訟實踐中,「告官難見官」已成為一種常見現象。新法第三條增加規定: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同時,為確保這項規定落到實處,新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7.設定懲戒措施,約束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為保證法院判決得到落實,新法規定: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一是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二是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三是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情況予以公告;四是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五是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為解決「執行難」問題提出了「空前嚴格、空前嚴厲的措施」。

8.復議機關成共同被告,督促復議機關依法履職。新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這一修改有利於加強、促進復議機關履行法定職責、依法主動糾錯,對該撤銷的予以撤銷,該變更的予以變更,真正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監督作用。

9.干擾法院判案,罰款判刑追責。為了增強行政訴訟審判的「抗干擾力」,新法在總則第三條增加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新法第五十九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存在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相關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為防止地方干擾法院審判,還規定,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同時增加規定,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10.完善證據制度,明確舉證責任。新法規定:一是明確被告逾期不舉證的後果。新法增加規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調取證據的除外。二是完善被告的舉證制度。現行行政訴訟法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為了查明事實,新法增加規定:在兩種情形下,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一是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二是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三是明確原告的舉證責任。原行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原告的舉證責任。但在有些情況下,如果原告不舉證,就難以查清事實,作出正確的裁判。

因此,新法增加規定:在起訴被告未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在行政賠償和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四是完善人民法院調取證據制度。新法增加規定:與本案有關的下列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由國家機關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五是明確證據的適用規則。新法增加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應當在裁判文書中說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9.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一般性原則
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版訟和刑事訴訟中權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准則。
①審判獨立原則;
②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③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④辯護原則;
⑤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
⑥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2)特有原則
特有原則是行政訴訟特有的不同於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的特殊原則。
①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有審查權原則;
②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原則;
③訴訟不停止執行原則;
④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原則;
⑤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熱點內容
法院處置網站 發布:2025-01-17 03:47:13 瀏覽:875
司法局民生 發布:2025-01-17 03:08:59 瀏覽:589
法院怎麼轉賬 發布:2025-01-17 03:06:54 瀏覽:340
從經濟法角度看校園貸 發布:2025-01-17 03:04:44 瀏覽:679
沈陽城市供熱條例 發布:2025-01-17 02:42:54 瀏覽:673
合同法教材下載 發布:2025-01-17 02:35:05 瀏覽:644
民事訴訟法一審程序 發布:2025-01-17 02:34:19 瀏覽:211
水利轉門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17 02:32:08 瀏覽:532
追究稅收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1-17 02:23:13 瀏覽:499
服務員工上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7 01:36:38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