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保障著

勞動法保障著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15:23

勞動法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專得勞動屬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② 怎麼用勞動法保障自己的權益

要保障資金的權益,首先要正確地使用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內條例及其它勞容動法規保護自己。
認識勞動合同。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中規定了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這樣做可以減少勞務糾紛,正規的勞動合同受法律保護。

勞動合同內容的確定:
《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 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 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 勞動合同期限;
(四) 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 勞動報酬;
(七) 社會保險;
(八) 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③ 勞動法對工人最最基本的保障

一、工資有最低工資限制,拖欠工資要加倍支付並罰款。二、工作時間有法定時版間,超過法定權時間加班時間有最長時限要求。三、社保強制性交納,不交納要補交,罰款。四、工作安全、環境要達到規定要求。五、強制要求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以保證雙方權利義務。

④ 關於勞動法如何保障職工權利

1、《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勞動者實際勞動一個內月內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容合同。
2、用人單位超過一個月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從一個月滿的次日起按雙倍工資計算,最多不超過11個月。
3、公共節假日上班的應當按三倍工資計算,雙休日加班的應當按兩倍工資計算,加點工資應當按1.5倍工資計算。
4、店長對員工語言上的侮辱應當是侵犯了當事人的人格權利,屬於民事法律調整范圍。
5、注意收集可以證明在該單位的勞動事實,勞動時間的證據,只要證據充分,可以考慮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或者向勞動仲裁部門提起仲裁。

⑤ 關於勞動法,如何保障勞動者權益

你應該感謝遇到一位難得的腦殘老闆,建議如下:
一、證據收集階段:
1、收集工作證據:包括工作期間的照片、錄音、錄像、考勤表、工作資料等,特別是你這份確認書太重要了,但你必須證明自己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時間有多長。
2、收集工資表證據:證明你每個月領到多少錢,或者你直接列一張表詳細記錄自己每個月實際領到多少錢,兩年內可以不用出具工資證據,因為一旦走法律途徑,公司必須出具證據反駁你的主張。
二、維護權益階段:
從你入職開始,滿一個月起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保,有月份未發夠3500元,你可以在工作即將滿12個月前,以掛號信郵寄方式將書面辭職書寄給老闆,理由為「因未簽訂勞動合同,未足額發放工資,未依法繳納社保」,同時郵寄《關於要求補發工資、補繳社保,並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賠償的函》,內容如下
1、補發違法剋扣工資:XXX元。
2、按照3500元作為繳費基數,補繳社保及公積金。
3、支付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賠償:11個月×3500元/月×2=77000元。
4、支付未足額發放工資被迫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1個月×3500元/月=3500元。
三、法律程序
1、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維權,但不包括上述第2項。
2、向社保機關投訴補繳社保。
3、向公積金中心投訴補繳公積金。

⑥ 勞動法笫五十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各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勞動就業法,勞動合同法,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與衛生的程,女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制度,勞動紀律與獎懲制度,社會保險與勞動保險制度,職工培訓制度,工會和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處理程序以及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和檢査制度等。

勞動法最早屬於民法的范圍,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法在各國的法律體系中日益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脫離民法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6)勞動法保障著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基本原則

1、基本原則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⑦ 勞動法的作用有哪些

勞動法在完成勞動人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協調穩定勞動關系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勞動人格是指勞動力之完全人格化的狀態,亦即權利客體的勞動力演進至權利主體的地位,勞動力與其所持者的人格完全合一的狀態。在非自由勞動的形式下,僱主對勞動有單獨支配權。在羅馬法中勞動關系是一種租賃,稱為勞動之租賃,是物之租賃的對稱。法國法仍沿襲此觀念。至德國民法始改稱為僱傭契約。但勞動力依然視為權利客體,而有勞動力之勞動者視為權利主體。產業民主主義蘊含著勞動者參加經營的思想,要使權利客體的勞動力化為主體,而勞動法為這種人格合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勞動法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確認了勞動者所應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如勞動權、勞動報酬權、勞動保護權、休息權、獲得物質幫助權、民主管理權等,並為這些權利的實現提供了切實的物質保障。勞動法對婦女、未成年人等特殊勞動者的權益保護規定了特別的措施。通過最低工資制、勞動條件的最低標准等規定,為勞動者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最低保障。 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的自由擇業權利和用人單位的自主用人權,使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最優化組合成為可能,並規定了勞動合同制度,平等地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保持勞動關系的相對穩定。集體合同和集體談判制度,為勞動者通過談判交涉機制爭取更優越的勞動條件提供了法律保障。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和勞動監察制度,為協調穩定勞動關系和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創造了條件。 勞動法對社會的安定團結起著重要作用。勞動法通過促進就業、舉辦社會保障事業、處理勞動爭議以及其他方面的機制,維護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⑧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及具體內容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包涵在整個勞動法體系之中,集體體現勞動法的本質和基本精神,貫穿於勞動法的立法、執法、司法的全過程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准則。它是勞動法的核心和靈魂。(一)勞動權利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勞動是公民的權利,即我國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權利。這對公民、用工單位和國家都有特定的法律意義。對公民來說,意味著享有包括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對用人單位來說,意味著必須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平等地錄用符合錄用條件的職工,履行提供社會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應盡職責,並且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公民勞動權的實現。對國家來說,意味著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保障。 勞動也是公民的義務,這是憲法的規定,也是從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需要的現實和社會制度的要求出發提出的。對公民來說,勞動的義務意味著必須以勞動作為謀生手段,在積極爭取國家和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的同時,努力通過自謀職業、自願組織就業等方式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並在勞動崗位上履行各項義務。對用人單位來說,意味著有權組織職工參加勞動,並要求職工遵守勞動紀律和完成勞動任務。對政府來說,意味著應當採取各種措施,促使公民以勞動作為其獲取生活主要來源的基本手段;禁止或制裁非法的不勞而獲行為。 (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 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歷來是各國勞動法所奉行的主旨。勞動者權利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勞動權、獲取勞動報酬權、勞動保護權、休息休假權、職業培訓權、物質幫助權、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權等。勞動法應當以具體落實憲法中關於勞動者權益的規定為己任,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應當是偏重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和最基本的保護。 所謂偏重保護,即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在勞動關系中事實上處於相對弱者地位的勞動者。這就要求,在勞動法應當以保護勞動者權利為立法本位,更多地體現勞動者權利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把保護勞動者作為首要任務。 所謂平等保護,即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其涵義和要求包括兩個層次:(1)各種勞動者的平等保護。對於不同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職務以及在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單位工作或用工形式等不同的各種勞動者來說,在勞動法上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勞動者在勞動方面的歧視。(2)對特殊勞動者群體進行特殊保護。例如,婦女勞動者、未成年勞動者、殘疾勞動者、少數民族勞動者、退役軍人勞動者等。特殊勞動者群體除了受到勞動法給予的各種一般保護外,其特殊利益還受到勞動法的特殊保護。這種特殊保護是對一般性平等保護的必要補充,旨在使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利益與一般勞動者的共有利益一樣受到平等保護,因而並不違背平等保護的精神。當然,關於特殊勞動者群體及其特殊利益的界定,關於特殊保護的措施和限度的確定,必須以法律為依據。 所謂全面保護,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是財產權益還是人身權益,無論是法定權益還是約定權益,無論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哪個方面,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締結以前、締結以後或終止以後,都要置於勞動法的保護范圍之內。 所謂最基本保護,即是對勞動節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利益的保護。在勞動者的利益結構中,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人身安全及健康、基本生活需要等利益屬於基本利益,對勞動者的意義最重要,保護勞動者首先就是要保護勞動者的基本利益。 (三)勞動法主體利益平衡原則 勞動法主體主要包括國家、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法主體利益平衡就是要求盡量實現這三方利益的平衡。勞動法的立法宗旨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實現勞動法主體三方權益的平衡,勞動法的具體條文應在充分考慮、衡量了三方主體利益之後確定

⑨ 我國勞動法的作用

1、保護勞動者權利

(1)平等就業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凡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即勞動者擁有勞動就業權。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參加社會勞動的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推動了基礎。

(2)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信息等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即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

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既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3)取得勞動薪酬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依照勞動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勞動薪酬。獲取勞動薪酬的權利是勞動者持續行使勞動權不可少的物質保證。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對勞動者在勞動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及享受勞動權利的最直接的保護。

(5)享有休息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為此,國家規定了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並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

(6)享有社會保險的福利的權利。為了給勞動者患疾病時和年老時提供保障,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在內的勞動保險和福利。社會保險和福利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

(7)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謂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職業教育。

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是勞動者實現勞動權的基礎條件,因為勞動者要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而要獲得這些職業技能,就必須獲得專門的職業培訓。

(8)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法》規定,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享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依法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的權利。

其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用人單位、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勞動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的代表、同級工會、用人單位代表組成。

(9)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包括: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依法享有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勞動者依法享有參加社會義務勞動的權利,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權利,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

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舉報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等。

2、用人單位權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源於用人單位享有的生產指揮權,既然用人單位享有生產指揮權,所有用人單位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遵守。

(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用人單位幫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就獲得了一定范圍勞動者的勞動使用權,並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給勞動者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對於用人單位規定的合理的勞動定額,在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勞動者應當予以完成。

(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並根據勞動者勞動技能的考核結果安排其適合的工作崗位和獎金薪酬。

(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利根據勞動法上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制定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制度,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用人單位享有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和對員工工作時間的要求,合法安排勞動者作息時間的權利。

(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為了保證勞動得以正常有序進行,用人單位有權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勞動紀律是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7)其他權利。包括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平等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等。

(9)勞動法保障著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1.基本原則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熱點內容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
有關外包欄目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8 00:32:49 瀏覽:725
人民法拍網 發布:2025-01-18 00:31:4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