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完善

行政法完善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25:58

1. 行政法角度,中國的行政法治之路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與完善

首先、我國行政法律、法規以及現行規章多為實體之規定而少程序之規定,對公民義務性規定甚至於權利性規定不少卻缺少公民權利受到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的法律規定。由憲法到各具體法律規范,我國公民享有若干權利,但這些規定大多過於抽象,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司法實踐中這些權利的救濟往往因為法律沒有具體規定而陷入真空,如受教育權被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我國各部教育法規都沒有明確的司法或行政救濟條文,僅規定學生有權進行申訴,但是申訴之規定也沒有明確規定受理部門及程序,根本解決不了受教育權被侵犯的現實問題。近幾年來,大量受教育權訴訟案件的發生就是最好的明證。在該領域之內,一旦WTO成員方公民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接受教育並發生受教育權被侵犯之時,我國政府該如何應對,畢竟我國受教育權行政救濟與司法救濟之規定與WTO規則之規定差距甚大啊。同時與我國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關於保障個人受教育權的規定也不一致。
其次法律、法規特別是行政規章之間沖突嚴重。「2003年10月22日的《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法與法撞車我們該聽誰的』再一次講述了『艾滋病疑似患者申請結婚登記』使婚姻登記機關無所適從的故事。涉及到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與《婚姻法》、《母嬰保健法》、《傳染病防治法》互相之間關於結婚登記必要條件之間的沖突;同年10月9日,重慶一名在校大學生申請登記在讓重慶教委尷尬為難之時也揭示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與《婚姻登記條例》、《婚姻法》之間的沖突。」而涉及入世的法律法規沖突特別是行政規章的沖突早在我國的《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第五部分「與貿易有關的只是產權制度」第251條表A、表B,特別是表B第二部分加入時就廢止的四部部門規章,己說明我國目前的法規、規章沖突嚴重,急需清理。

2. 憲法與行政法的關系決定了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最主要依據是以下哪部法律

公務員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1、加強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工作,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在學法工作中的示範帶頭作用 ;
2、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依法行政知識培訓 ;
3、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制度 ;
4、把依法行政貫穿於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列入各級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的考核內容。
二、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措施是:
1、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 ;
2、強化依法行政知識培訓、教育和宣傳 。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要把依法行政情況作為考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對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考核工作,並完善考核制度。
四、積極營造全社會尊法守法、依法維權的良好環境 依法行政是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基本要求,但營造全社會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將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在更加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上。《實施綱要》明確要求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實施綱要》對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建設的發展
具體表現在: 1、《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概念,將「不斷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單列一節,體現了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在公務員通用能力框架中的地位和對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建設的重視。
2、《實施綱要》總結了《關於加強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若干意見》實施以來的經驗,對擔任領導幹部的公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實施綱要》在1999年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中提出「要不斷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教育和培訓在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建設的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實行領導幹部的學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依法行政知識培訓;要求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強化依法行政知識培訓。
4、《實施綱要》強調把依法行政貫穿於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列入各級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的考核內容。
5、《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應積極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情況考核制度,並把依法行政情況作為考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並要求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具體的措施和辦法。

3. 如何完善我國人大代表選舉制度 論文

http://fxy.znufe.e.cn/xyjx/bylw.htmhttp://student.zsu.e.cn/~lp01xhm/http://www.lstvu.net.cn/xw/upload/newtxt/200553111135194683.dochttp://hc.zjfc.e.cn/2002jfxzhyshxwzhybylwzhdjsylb.dochttp://202.114.88.183/wenfa/news/shownews.aspnewsid=472http://cjxy.gxu.e.cn/zixueguanli/banshinan/fllwxt.htmhttp://fxy.zwu.e.cn/show.aspid=58&bigclassname=%BD%CC%D1%A7%B9%DC%C0%ED&SmallClassName=%B1%CF%D2%B5%C2%DB%CE%C4http://www.gxeea.cn/view/content_752_1287.htmhttp://www.gdzk.cn/lj/zdfxlw.htm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另外還有部分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論法律解釋的功能試論法的正義性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試論法的規范作用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二,《憲法》論文選題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論選舉權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三,《行政法》論文選題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論行政相對人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論行政公訴制度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論行政訴訟第三人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六,《刑法》論文選題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論集團犯罪安樂的刑法思考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論家庭暴力犯罪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七,《刑訴法》論文選題論證據的審查判斷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關於刑復核程度的思考論刑事訴訟價值不起訴制度研究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論律師的職業道德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論律師的權利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八,《民法》論文選題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論誠實信用原則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論抵押權的實現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論權利質權論表見代理制度論取得時效制度論締約過失責任論合同的法定解除論善意取得制度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論處分原則論管轄異議制度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論民事訴訟制度民事復議制度研究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論國有獨資公司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論稅收管轄沖突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論保險代理人制度論保險合同的變更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論無效婚姻論親權夫妻財產制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論勞動爭議的處理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其他選題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稅收滯納金探析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1、 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2、 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3、 論法律權利和義務4、 論依法辦事5、 論綜合治理6、 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7、 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8、 論我國的司法原則9、 法與人權10、法與自由11、法與平等12、法與秩序13、法律移植初探14、法與道德15、立法與正義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17、法與利益18、法與廉政建設19、法律淵源論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22、論「特權」及其限制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25、違法的根本原因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31、論法律至上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33、論法的時代精神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36、法律與規律37、論司法獨立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42、人權的司法保障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48、論刑事法律關系49、論經濟法律關系50、論行政法律關系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52、論對權力的監督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55、法律程序的意義56、法律機制初探57、法治的路徑58、法的性質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62、論法律原則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64、論法的制度功能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68、法的外延研究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76、糾紛的解決原理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80、論權力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83、論法與政治文明84、論法之真善美85、法與藝術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4.論依法行政原則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6.論責任行政原則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22.論行政授權23.論行政委託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40.准行政行為探討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64.論行政越權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80.論行政即時強制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86.論行政公開原則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113.論行政公益訴訟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118.論行政追償119.論行政補償制度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刑法學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論犯罪概念論罪與非罪的界線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論犯罪構成理論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論行為對象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論單位犯罪論刑法中的不作為論犯罪的故意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論正當防衛論犯罪預備論犯罪未遂論犯罪中止論共同犯罪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論刑論罰金刑論緩刑論自首累犯的幾個問題論罪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論交通肇事罪論走私罪論洗錢罪論有組織犯罪論假冒商標犯罪論重婚罪論挪用公款罪論破壞生產經營罪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論強奸罪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論誣告陷害罪論偽證罪論搶劫罪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貪污罪的幾個問題論合同詐騙罪論保險詐騙罪論受賄罪論濫用職權罪論玩忽職守罪論侵佔罪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論刑事責任能力論定罪論刑事責任論量刑情節論「緩」制度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論證券犯罪論毒品犯罪論轉化犯論淫穢物品的犯罪論刑法的時空效力持有型犯罪之研究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環境犯罪研究論洗錢罪四、犯罪學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犯罪的犯罪學分類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五、憲法學論憲法概念「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論憲法至上與法治論憲法的基本精神我國憲法關系初探論憲法關系的特點論基本人權原則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論憲法解釋的功能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論憲法信仰論憲法權威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論憲法性法律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論憲法監督體制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論憲法與公共權力WTO下的憲政建設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論憲法的國際化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公民投票問題研究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代議制度比較研究試論專職代表制論人大代表的身份論人民代表素質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人民政協地位探究論人民政協的性質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論我國的地方制度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論中央和地方關系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論基層民主自治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論公民論公民意識論公民權與人權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論遷徒自由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公民財產權研究論公民的被選舉權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論新聞自由的界限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安樂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論言論自由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論生存權的保障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國家求償權初探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論公民的知情權論表達自由的特徵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論環境權論宗教信仰自由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論司法獨立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個案監督」的是與非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論總理負責制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法治政府的標准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六、中國法制史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論馬錫五審判方式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論漢朝的春秋決獄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 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七、外國法律史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希臘、羅馬憲政研究羅馬私法的精神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中世紀教會法研究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古東方法特點研究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歐陸法律傳統解析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法德民法典比較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英國土地法研究英美判例法研究英美憲政制度研究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英美陪審制度研究英美律師制度研究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英美侵權制度研究英美刑罰制度研究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西方庭審模式研究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八、民事訴訟法學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論訴權論訴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論訴的成立要件論反訴制度論處分原則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論辯論原則論法院調解原則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合議制度研究迴避制度研究公開審判制度探討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共同訴訟研究論第三人論代表人訴訟制度論訴訟代理制度論證據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證據保全問題探討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論財產保全論先予執行制度訴訟費用問題研究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第一審程序研究普通程序研究簡易程序研究論起訴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論上訴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論特別程序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論破產程序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論人民調解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九、刑事訴訟法學論刑事訴訟主體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論無罪推定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試論被害人陳述論證人證言間接證據及其運用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論刑事自訴案件論上訴不加刑原則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試檢察機關的抗訴論刑事申訴制度論刑事代理制度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論審判公開原則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十、國際法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國際法方法論國際法價值論國際法認識論6.論國際法的效力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10.論國際法的淵源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4. 行政法新論的問題:從行政法產生的角度,談我國行政權利的現狀和行政法的發展趨勢

我國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應當說是我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同步的,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分散在集中、從低層次到高層級的逐步發展的過程,其中有兩次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一是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和實施,它從司法監督的角度有力推進了行政程序法制建設,其中有宣言式的規定條款:具體行政行為違背的法定程序的,得以撤銷;二是1996年《行政處罰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全面行政程序法制建設的開始,《行政處罰法》的重要貢獻在於:在行政訴訟法確立的程序違法無效的原則上,又進一步確立了保障公民權利與促進行政效率相結合的公正、公開原則,規定了告知、陳述、早辯和聽證等程序制度。總體來看,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新憲法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憲法依據。西方國家的憲法中往往有關於行政程序基本原則的規定,這些規定構成這些國家行政程序的根本法律淵源。我國憲法並沒有專門明確規定行政程度的基本原則,但是,憲法中的有些規定卻可以被認為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依據。例如,憲法第2條第3款規定:「人民依照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一規定是行政程序法上公開原則、參與原則的憲法依據。

2、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建國以來,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使行政程序無法可依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20世紀80年代以後,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有關國家機關先後制定了《行政法規制度程序暫行條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行政復議條例》、《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使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覆蓋面大為擴大。

3、某些行政領域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程序制度。雖然目前我國的行政程序制度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但從局部看,有些領域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經相當完備。如行政處罰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等。以行政處罰以例,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以及行政處罰的執行程序都作了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此外,還制定了大量專門規定特定領域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這使我國行政處罰程序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規則體系。

4、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行政程序制度開始得以確立,隨著法制建設的發展,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行政程序已不再被單純地看作保障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它的控權功能和保護公民權益的功能逐步被立法者所認識,其結果,使得我國行政程序中以控制行政權和保護公民權益為主要目的、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規則和制度逐步被確立。例如,告知程序、聽證程序、迴避程序、復審程序等。這種變化表明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逐步向現代化邁進。

5、行政程序制度獲得了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隨著國家法治的發展,行政程序開始獲得獨立的法律地位。例如,《行政訴訟法》明確地將程序合法作為行政行為合法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行政處罰法》則明確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些規定表明,我國行政程序不再是行政實體法的附庸,它已經獲得了獨立的法律地位。盡管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的水平還比較低,行政程序法律化還存在諸多問題。

二、完善我國行政法的必要性和趨勢(途徑)

就我國行政法存在的種種問題和不足來看,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應當加以改進和完善;根據行政法學的一般理論和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我國行政程序制度加以改進和完善,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應當加以改進和完善;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行政程序制度也應當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完善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是改變我國向來重實體、輕程序這一落後觀念的必要途徑

行政法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有機統一,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就談不上行政實體法律目標的實現,甚至還可能帶來破壞和其它消極的作用。在行政法制建設的起步階段,一般地說,行政程序法往往成煤其實體法的附屬品,行政程序法遠沒有行政實體法發達。但是,隨著行政法治與民主觀念的提高,行政過程中的一切活動,不僅實體上要求合法,而且帶必須在程序上合法。行政程序法的興起和發展,使其具有與行政實體同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地位。違反程序法則,與違反實體法規則一樣,都將影響行政行為效力。

行政程序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在美國,行政法就是正當的法律程序,行政法就是行政程序法。美國學者認為,「程序法是執行,而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從實際的觀點來看,程序法的重要性超過了實體法。一個健全的法律,如果使用武斷的專橫的程序去執行,不能發生良好的效果;一個不良的法律,如果用一個健全的程序去執行,可以限制或削弱法律的不良效果」。在我國,以往往重實體法,輕視程序法,認為行政行為只要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上有所不足,責令予以補政即可,一般不影響行政行為的效力。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程序法,認為違反程序也是違法。立法上在規定實體權利義務的同時,作出了適當的程序性規定。其實,從某種意見上說,程序法比實體法更重要,如果存在著一些實體規則,但沒有好的程序規則去執行,實體規則定是再漂亮,沒有程序規則來保障,十有八九是執行不好的,相反,即使沒有實體法制,但卻有一個良好的程序法律,我們仍然可以實現理想的目標。為什麼在執法中經常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關鍵是我們的法律缺乏科學合理的程序設定,以致受該實體法律規范調整的人可以尋找很多對策來對付這個法律,致使法律得不到貫徹執行。有時實體法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程序法可以公平合理地解決好。即使沒有一個實體規范,只要有一個好的程序規定,事情仍然可以處理得很好,所以行政程序規范具有獨立存原的價值。

行政機關的程序義務在很多情況下將會影響相對一方的實體效權益,但也有相當一些行政程序,並不涉及相對一方實體權益,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意味著就沒有權利義務問題。首先,行政機關不履行程序義務,即程序違法,是行政機關違反法律的問題,就「違法」這一點而言,是實體違法還是程序違法,並無差別;行政機關違法而不糾正,其危害遠較公民違法要嚴重很多。其次,實際上程序問題也涉及到實體問題。比如,在檢查公民身份證時,公安人員必須首先出示自己的證件,這是表示身份程序。是否表明身份,在很多情況下並不影響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立法者設置這一程序,首先是為了體現執法工作的嚴肅性,也是為了防止假冒,避免社會秩序混亂,損害國家利益。可以說,在很多情況下,程序的背後都體現著國家的、社會的某種更高層次的利益。

凡是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這也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一項重要原則。這一切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同樣應當追究法律責任。

(二)建立和完善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是發揮行政程序法功能的基本的主要途徑

各國的行政程序法律由於其價值取向不盡相同,在功能上表現出一定差異。從理論上講,現代行政程序法功能有三種:

一是效率型。以提高行政效率為其基本功能。這種類型的行政程序法律講究比較少的人力、財力來進行行政管理。

二是控制型。以控制行政權力為其基本功能。這種類型的行政程序法律側重於防止行政機關超越職權、濫用權力。

三是權利保障型。以保障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為其基本功能。這種類型的行政程序法律側重於保護相對各種合法權益,尤其是程序上的權利。

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功能類型應當是以效率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型。學術界普遍認為,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應當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兩方面。以提高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識來看,應當保障公民的程序權利。但是,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如果脫離社會利益而過分強調公民權利的保障,就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也要把效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效率型和權利保障型都是非此即彼的思路,並不可取,「並重型」的具體設想是把效率和權利保障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這樣的功能類型既不是完全的效率型,也不是完全的權利保障型,而是介於的選擇。立法者應當從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出發,考慮每個公民的具體利益應當保障到什麼程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處理好效率與權利保障的關系,因為效率更多地反映社會利益,而權利保障更多的反映個人利益。處理兩者關系的原則是:以提高效率為范圍,以權利保障為目標,在效率允許范圍內,對權利的保障努力達到「最大化」。

要實現行政程序的上述功能,只有通過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即通過科學的立法,才能構建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只有有了完備的或盡可能完備的程序法,才可能發揮程序法的功能,以保障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實現公共管理職能,同時又最大限度的維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以實現社會的正常運轉和社會進步。

(三)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地發揮行政程序制度的積極作用,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程序在行政行為中無處不在的,實體法不通過一定程序,就不可能被實施。為批准某一申請,可以通過幾個部門,蓋幾個章就簡明迅速地完成,也可以蓋上幾十甚至幾百個章,使這一程序成為一個漫長的難以完成的過程。對當事人從事一種行為,可以放任,可以要求備案,也可以要求審批,程序不同,效率也不同;對於審批許可,是規定一個月,還是三個月,直接影響行政效率。程序法的作用,就在於將合理的、即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保護公民權益的程序法律化、制度化,免去不必要的程序或簡化繁瑣的程序,從而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2、制約作用。所謂制約作用是指行政程序法能夠在程序上對行政機關起制約作用,防止其失職、越權和濫用職權。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或為行政行為產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成為行政行為產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行政程序合法,不等於運用實體法也正確;但是,如果行政程序嚴重違法,即使運用實體法正確,也將導致行政行為無效。例如,依照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局批准專利權必須經過三個月的公告期。這是批准專利權行為的行政程序。如果專利局不經過公告程序就給予申請人專利權,那將導致該行為無效,即使申請人的發明實際上已符合專利的條件,還是不能獲得專利權。第地理與腐敗行為等行政違法行為做斗爭的重要手段。行政違法中的失職和濫用職權等行為,大都與行政程序不健全、不規范有關。例如,在公民申請某貳權利的程序中由於沒有明確的時效限制,就可以為以權謀私開方便之間。處罰程序中缺少說明理由和聽證程序,就便於濫用職權。行政程序強調公開原則、參與原則,都對防止腐敗起積極作用。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將從制度上制止腐敗、違法現象,保證為政清廉。

3、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僅要靠行政實體法予以規定,還要靠程序法予以保障。例如,在行政處罰中設置說明理由,聽取意見以至聽證、裁決的順序性程序,就具有避免和減少濫用職權,保障個人和組織法權益的作用。

總之,適應依法治國、建議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我國加入WTO的需要,必須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我認為,我國盡快制定「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等,並對有關單行法律、法規、規章等作進一步的清理,以備在制定我國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時參考。

參考書目:

1、施瓦茨《行政法》群眾出版社

2、林紀東《行政法》

3、趙震江《中國法制四十年》光明日報出版社

4、周旺生《立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5、王名楊《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王名楊《英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王名楊《美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8、應松年《行政法新論》中國法制出版社

9、應松年、徐平《行政行為法》人民出版社

10、應松年、徐平《涉外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1、羅豪才《行政審判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12、應松年、胡建淼《中外行政訴訟案例述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3、馬懷德《行政訴訟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4、姜明安《行政訴訟與行政執法的法律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15、張宗厚《法學更新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5. 哪些行政法內容有價值 哪些有待完善

當前,理論界已就行政法的核心問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即我們認為,應以行政權與公民回權答的關系為核心來重構行政法的理論體系。以行政權和公民權的關系作為行政法的核心,應該說在當前的理論界爭議並不大,共識程度比較高。行政權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只有同相關的概念結成一定關系,才有其實質意義。在行政法上,行政權與公民權是一對相互關聯的范疇。行政法學歸根到底也是權利義務之學。但是即便承認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是行政法的核心,也不等於只有一種理論模式。對行政權力和公民權利相互關系的認知和定位的不同,以及價值取向、目標的差別,會形成不同的理論模式。

6. 法律本科自考科目有哪些

法律自考本科的公共課:

1、毛澤東思想概論;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3、英語。

必考科目有:

1、法律文書寫作;

2、 國際私法;

3、國際經濟法概論;

4、合同法;

5、勞動法;

6、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7、知識產權法;

8、婚姻家庭法。

選考的有:

1、外國法制史;

2、中國法律思想史;

3、西方法律思想史;

4、金融法;

5、稅法;

6、保險法;

7、公證與律師制度;

8、房地產法。

(6)行政法完善擴展閱讀:

1、本專業計劃共設置畢業課程15門。

2、報考條件:各類國民教育專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可直接報考。

3、從2007年起,「婚姻家庭法(一)(00855)(3學分)」調整為「婚姻家庭法(05680)(3學分)」:「金融法(一)(00256)(4學分)」調整為「金融法(05678)(4學分)」。

4、考生已通過原計劃有關課程,可頂替本計劃中的相應課程:

①「行政法」可頂替「法律文書寫作(00262)(3學分)」;

②「政治學原理」、「國際關系」或「海商法」可頂替「合同法(00230)(4學分)」或「公司法(00227)(4學分)」或其他選修課(原計劃中的一門課程只能頂替現計劃的一門課程);

③「金融法(一)」可頂替「金融法(05678)(4學分)」;

④「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可頂替「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00228)(4學分)」;

⑤「專利法和商標法」可頂替「知識產權法(00226)(4學分)」;

⑥「婚姻家庭」。

⑦「國際關系史」可頂替選修課中的任意一門課程。

5、已通過專科「婚姻法」或「公證與律師制度」,在本科段不需重考這兩門課,應在選考課中另行選取兩門課程考試。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拆遷法內容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徵收決定

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如下: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四)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補償

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

第三十四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 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

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7)行政法完善擴展閱讀:

新拆遷條例是根據暴力拆遷、極端對抗、因拆暴富……針對「拆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經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徵求意見,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擬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並於2010年1月29日正式公開徵求民意。

2009年12月16日,國務院法制辦召開專家研討會,聽取了包括北大五名教授在內的民法、行政法方面的專家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修改工作的意見。2010年1月20日,國務院法制辦再次組織專家座談,聽取專家的意見。

北大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參加了這兩次會議。他說:「在這兩次研討會上我感覺到,整個討論都是比較開放、充分的,也是比較深入的。對比兩次研討會所形成的稿件,我感覺專家參與座談不是走過場,而是各種意見得到了充分吸收消化。」

「我國目前的土地徵收制度還具有計劃經濟的色彩,隨著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政治文明和法治社會的建設,現有的土地徵收制度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權益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

需要在立足國情、省情的基礎上,綜合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文明做法,提出適合本土的合理的土地徵收法制體系,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在多次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經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並於29日公開徵求民意。

參考資料:網路-新拆遷條例

8. 公務員考試需要准備什麼呢

.公務員分為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一般是每年一次,在10月份發布招考版公告權,之後報告,11月份考試,2.地方公務員由各地方自行規定,一般每年1-2次,時間不統一,需要留意各地人事廳(局)網站公告 3,公務員考試國家是不指定考試用書的,沒有統一的教材,現在市面上有一些輔導書,可以挑選一些合適的自己復習 4,國家公務員考試內容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申論》兩門,地方公務員考試也是兩門,考試內容一般也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申論》,但有些地方還在考《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公共基礎知識》,不過未來發展方向仍然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申論》收

9. 論普通程序的法律完善

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

另外還有部分

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
論法律解釋的功能
試論法的正義性
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
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
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
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
試論法的規范作用
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
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

二,《憲法》論文選題
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
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
論選舉權
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
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

三,《行政法》論文選題
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
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
論行政相對人
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
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
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
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
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
論行政公訴制度
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
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
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
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
論行政訴訟第三人
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

六,《刑法》論文選題
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
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
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
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
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
論集團犯罪
安樂死的刑法思考
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
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
論家庭暴力犯罪
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
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

七,《刑訴法》論文選題
論證據的審查判斷
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
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
關於死刑復核程度的思考
論刑事訴訟價值
不起訴制度研究
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
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
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論律師的職業道德
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
論律師的權利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

八,《民法》論文選題
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論誠實信用原則
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
論抵押權的實現
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
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
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
論權利質權
論表見代理制度
論取得時效制度
論締約過失責任
論合同的法定解除
論善意取得制度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處分原則
論管轄異議制度
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
論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復議制度研究

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
論國有獨資公司
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
論稅收管轄沖突
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
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
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
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
論保險代理人制度
論保險合同的變更

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
論無效婚姻
論親權
夫妻財產制
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

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
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
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
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
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
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

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
論勞動爭議的處理
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
其他選題
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
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
稅收滯納金探析

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

1、 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
2、 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
3、 論法律權利和義務
4、 論依法辦事
5、 論綜合治理
6、 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
7、 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
8、 論我國的司法原則
9、 法與人權
10、法與自由
11、法與平等
12、法與秩序
13、法律移植初探
14、法與道德
15、立法與正義
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
17、法與利益
18、法與廉政建設
19、法律淵源論
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
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
22、論「特權」及其限制
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
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
25、違法的根本原因
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
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
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
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31、論法律至上
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
33、論法的時代精神
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
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
36、法律與規律
37、論司法獨立
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
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
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
42、人權的司法保障
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
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
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
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
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
48、論刑事法律關系
49、論經濟法律關系
50、論行政法律關系
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
52、論對權力的監督
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
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
55、法律程序的意義
56、法律機制初探
57、法治的路徑
58、法的性質
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
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
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
62、論法律原則
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
64、論法的制度功能
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
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
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
68、法的外延研究
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
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
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
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
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
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
76、糾紛的解決原理
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
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
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
80、論權力
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
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
83、論法與政治文明
84、論法之真善美
85、法與藝術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
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
4.論依法行政原則
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
6.論責任行政原則
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
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
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
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
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
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
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
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
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
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
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
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
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22.論行政授權
23.論行政委託
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
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
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
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
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
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
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
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
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
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
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
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
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
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
40.准行政行為探討
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
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
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
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
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
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
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
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
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
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
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
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
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
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
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
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
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
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
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
64.論行政越權
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
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
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
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
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
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
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
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
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
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
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
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
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
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
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
80.論行政即時強制
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
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
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
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
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
86.論行政公開原則
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
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
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
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
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
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
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
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
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
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
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
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
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
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
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
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
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
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
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
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
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
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
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
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
113.論行政公益訴訟
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
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
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
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
118.論行政追償
119.論行政補償制度
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
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
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
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
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
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
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
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

刑法學

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
論犯罪概念
論罪與非罪的界線
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
論犯罪構成理論
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
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
論行為對象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論單位犯罪
論刑法中的不作為
論犯罪的故意
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
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
論正當防衛
論犯罪預備
論犯罪未遂
論犯罪中止
論共同犯罪
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
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
論死刑
論罰金刑
論緩刑
論自首
累犯的幾個問題
論罪名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
論交通肇事罪
論走私罪
論洗錢罪
論有組織犯罪
論假冒商標犯罪
論重婚罪
論挪用公款罪
論破壞生產經營罪
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
論強奸罪
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論誣告陷害罪
論偽證罪
論搶劫罪
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貪污罪的幾個問題
論合同詐騙罪
論保險詐騙罪
論受賄罪
論濫用職權罪
論玩忽職守罪
論侵佔罪
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
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
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
論刑事責任能力
論定罪
論刑事責任
論量刑情節
論「死緩」制度
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
論證券犯罪
論毒品犯罪
論轉化犯
論淫穢物品的犯罪
論刑法的時空效力
持有型犯罪之研究
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環境犯罪研究
論洗錢罪

四、犯罪學

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
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
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
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
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
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
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
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
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
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
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
犯罪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
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
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
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
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
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五、憲法學

論憲法概念
「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
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
論憲法至上與法治
論憲法的基本精神
我國憲法關系初探
論憲法關系的特點
論基本人權原則
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
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論憲法解釋的功能
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
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
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
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
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
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
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
論憲法信仰
論憲法權威
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
論憲法性法律
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憲法監督體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
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
論憲法與公共權力
WTO下的憲政建設
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
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
論憲法的國際化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
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
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
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
公民投票問題研究
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
代議制度比較研究
試論專職代表制
論人大代表的身份
論人民代表素質
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
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
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
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
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
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
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人民政協地位探究
論人民政協的性質
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
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
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
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
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
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
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
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
論我國的地方制度
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
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
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
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
論中央和地方關系
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
論基層民主自治
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
論公民
論公民意識
論公民權與人權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
論遷徒自由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
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
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
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
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
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
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
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
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
公民財產權研究
論公民的被選舉權
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
論新聞自由的界限
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
死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安樂死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
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
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
論言論自由
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
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
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
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
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
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
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
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
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
論生存權的保障
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
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
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
國家求償權初探
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
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
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
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論公民的知情權
論表達自由的特徵
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
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
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
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
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
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
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
論環境權
論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論司法獨立
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
「個案監督」的是與非
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
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
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
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
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
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
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
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
論總理負責制
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
法治政府的標准
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

六、中國法制史

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
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
論馬錫五審判方式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
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
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
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
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
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
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
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
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
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
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漢朝的春秋決獄
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
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
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
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
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 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
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
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
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
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
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
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
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
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
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
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
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
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

七、外國法律史

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
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
希臘、羅馬憲政研究
羅馬私法的精神
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
中世紀教會法研究
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
古東方法特點研究
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
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
歐陸法律傳統解析
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
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
法德民法典比較
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
英國土地法研究
英美判例法研究
英美憲政制度研究
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
英美陪審制度研究
英美律師制度研究
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
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
英美侵權制度研究
英美刑罰制度研究
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
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
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
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
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
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
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
西方庭審模式研究
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
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
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
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
八、民事訴訟法學

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
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
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
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
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
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
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
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
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
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
論訴權
論訴
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
論訴的成立要件
論反訴制度
論處分原則
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論辯論原則
論法院調解原則
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
合議制度研究
迴避制度研究
公開審判制度探討
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
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
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
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
共同訴訟研究
論第三人
論代表人訴訟制度
論訴訟代理制度
論證據
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
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
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
證據保全問題探討
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
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
論財產保全
論先予執行制度
訴訟費用問題研究
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
第一審程序研究
普通程序研究
簡易程序研究
論起訴
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
論上訴
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
論特別程序
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
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
論破產程序
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
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
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
論人民調解
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
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

九、刑事訴訟法學

論刑事訴訟主體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
論無罪推定
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
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
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
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
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
試論被害人陳述
論證人證言
間接證據及其運用
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
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
論刑事自訴案件
論上訴不加刑原則
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
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
試檢察機關的抗訴
論刑事申訴制度
論刑事代理制度
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
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
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
論審判公開原則
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
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

十、國際法

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
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
國際法方法論
國際法價值論
國際法認識論
6.論國際法的效力
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
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
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
10.論國際法的淵源
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
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
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
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熱點內容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
有關外包欄目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8 00:32:49 瀏覽:725
人民法拍網 發布:2025-01-18 00:31:4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