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交稅

勞動法交稅

發布時間: 2020-12-19 15:33:25

㈠ 按深圳勞動法規定,個人所得稅是如何交稅的

交稅依據稅不,勞動部門法規不能規定它,目前個稅法規定,超過3500元的工資收入要交稅。
具體規定請看個人所得稅法。

勞動法規定普通員工工資按%多少來扣稅

勞動法不管交稅的事,
自己很方便可以計算交稅方法,把工資數扣去3500(免稅),專把結果找到對應的檔數,屬按註明的稅率乘好,最後減去 速算扣除(元)這一檔的數。
全月交稅額 稅率 速算扣除(元)
不超過1500元 3% 0
1500-4500元 10% 105
4500-9000元 20% 555
9000-35000元 25% 1005
35000-55000元 30% 2755

㈢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工人上稅

工人上稅是指什麼?
如果是勞動關系的話,每月工資不超過3500,不需要繳稅,超過按規定繳版納個人所得稅。權
如果是勞務費用,按一次性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是含材料或其他費用的承包費用,需要繳納營業稅及個人所得稅

㈣ 勞動法哪一條規定800以外扣稅

不是勞動法上規定,與800元有關的應該是勞務報酬(簽訂勞務合同的),800元以上計稅。

稅法版規定:勞務報酬所得的權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 , 稅率為20% 。例如:A銷售人員當月提成1800元,要交(1800-800)*20% = 200 元個稅; 當月提成5000元,則要交5000*(1-20%)*20% = 800 元個稅。單次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萬的: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單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的,不超過5萬元的:應納稅所得額*30%-2000。單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萬的: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40%-7000。

㈤ 勞務合同 怎麼交稅的

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

1、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

2、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稅率為20%。例如:A銷售人員當月提成1800元,要交(1800-800)*20%=200元個稅;當月提成5000元,則要交5000*(1-20%)*20%=800元個稅。

3、單次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萬的: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4、單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的,不超過5萬元的:應納稅所得額*30%-2000。單次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萬的: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40%-7000。

(5)勞動法交稅擴展閱讀:

勞務報酬與工資薪金的區別

1、從適用法律角度來看,工資性支出是指按《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支付的工資報酬;而勞務報酬是根據《合同法》的有關承攬合同、技術合同、居間合同等規定簽訂合同而取得的報酬。

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享有《勞動法》的權利義務,和用工單位存在著僱傭被僱傭的關系,用人單位除了支付工資報酬之外,還應履行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勞務報酬則不存在這種關系,其勞動具有獨立性、自由性,其行為受《合同法》調整。

2、從管理方式上看,支付工資的員工都記載在企業的職工名冊中,並且企業日常都進行考勤或簽到,而支付勞務報酬的人員則不這樣管理。公司僱用的保姆不屬於《勞動法》所規定的關系,比如公司禁止員工兼職,而保姆則同時為幾家公司或客戶服務,對某一客戶按時收費。

3、從財務核算角度來看,工資報酬的支付通過「應付工資」科目核算;勞務報酬通過「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核算。

4、從稅務管理角度看,工資報酬的支付應用工資表按實列支,並按規定代扣代繳工資薪金類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支付勞務報酬則需要取得相應的勞務發票,並按規定代扣代繳勞務報酬類個人所得稅。兩種支出的計稅方式完全不同。

㈥ 兼職人員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兼職人員也是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多處地方所得,按綜合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綜合收入低於6萬元免收個人所得稅。個人社保、住房公積金、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是可以抵扣稅務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情形包括:

(一)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二)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中一項或者多項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余額超過6萬元;

(三)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於應納稅額;

(四)納稅人申請退稅。

納稅人申請退稅,應當提供其在中國境內開設的銀行賬戶,並在匯算清繳地就地辦理稅款退庫。匯算清繳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6)勞動法交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㈦ 新勞動法補償金或賠償金需要交稅嗎

經濟補償抄金或賠償金總額高於當襲地市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不是月平均工資)3倍的,超過部分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不超過當地市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不是月平均工資)3倍的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僅僅是極少部分高工資的人可能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比如2015年度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1269元,3倍就是213807元(21萬多),故上海的單位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總額不超過213807元的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㈧ 勞動法有明文規定做臨時工800元後就要扣稅嗎

用人單位的做法是違法的,勞動合同法規定,除勞動合同法第22、23條規定情形之外,用版人單位不得約定由權勞動者承擔違約金。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㈨ 勞動法規定工資多少以上要納個人稅啊,一般納多少

扣除社保個人繳費部分後剩餘工資超過3500元的,超過部分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剩餘工資不超過3500元的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㈩ 勞動法里 工資到多少必須上納稅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3500元,低於這個標準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計算公式版

工資權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個人稅率表

熱點內容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
公司瞞報收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8:00:3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