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被害人
『壹』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被害人享有哪些權利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刑事被害人在公訴案件的訴訟活動中,其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要求立案。刑事訴訟法將單位和個人的報案、舉報的權利和義務與被害人特有的控告權加以區分;報案、舉報的權利義務主體是一般的單位和個人,而控告權的主體是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報案和舉報的對象是針對國家、集體或他人合法權益的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而控告的對象是侵害其本人合法權益的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報案和舉報是單位和個人與犯罪作斗爭的一種形式,既是權利,也是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盡的社會義務,而控告是被害人的訴訟權利,是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是被害人參與訴訟活動的第一步,對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決定不控告、不起訴。
2、有權申請迴避。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害人作為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在法庭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3、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隨著被害人訴訟地位的變化,被害人能否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直接關繫到被害人能否按照被害人的願望受到法律制裁,關繫到被害人自身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特別是當被害人對案件事實和處理意見與公訴意見不完全一致時,被害人及其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重要性就更為明顯。
4、有證據證明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作出不予追究被害人刑事責任的決定的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從而保證了被害人可以充分、獨立的行使控告權,避免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因有關機關懈於職守而受損害。
5、在法庭審理中,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可以向被害人發問;可以對證人、鑒定人發問;公訴人、辯護人出示物證應當讓被害人辨認;宣讀未出庭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等,應當聽取被害人的意見;被害人有權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參加法庭辯論,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
6、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不服生效判決、裁定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請求再審。
『貳』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一定要出庭嗎
目前刑事訴訟法律中沒有要求被害人到庭,是否到庭要看被害人自己的意願,不想到庭或者是因為一些原因來不了的可以進行委託,但如果法庭傳喚,則應當到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八條被害人、訴訟代理人經傳喚或者通知未到庭,不影響開庭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開庭審理。
辯護人經通知未到庭,被告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開庭審理,但被告人屬於應當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除外。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
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査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第一百九十一條 公訴人在法庭上宣讀起訴書後,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公訴人可以訊問被告人。
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向被告人發問。
審判人員可以訊問被告人。
(2)刑事訴訟法被害人擴展閱讀
被害人出庭作證的規則:
被害人出庭作證應陳述犯罪過程的事實。被害人作證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被害人親身經歷了犯罪的整個或部分過程。
二是被害人被害後仍然健在,並且具有相應的證明能力。
『叄』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被害人享有哪些權利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專文字進行訴訟。
2、有屬控告犯罪的權利。對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有權直接向法院起訴。
3、有權參加法庭審理,行使陳述權、辯論權,有向證人、鑒定人、被告人發問的權利;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4、有權對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
5、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6、如果不服第一審判決,有權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有權對生效判決提出申訴。
7、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肆』 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有哪些權利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控告犯罪的權利。對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有權直接向法院起訴。
3、有權參加法庭審理,行使陳述權、辯論權,有向證人、鑒定人、被告人發問的權利;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4、有權對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
5、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6、如果不服第一審判決,有權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有權對生效判決提出申訴。
7、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4)刑事訴訟法被害人擴展閱讀:
被害人權利保障的必要性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有利於維護被害人的尊嚴以及被害人的人權,在刑事訴訟法中,強調的一直都是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尊嚴與人權,然而,真正的人權,不僅是要及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要平等的及於被害人,這樣才有利於貫徹「人人平等」的原則。只有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切實保護被害人的權利,被害人的精神損失以及物質損失才可以得到維護,被害人才會在心理上感到平衡。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可以有效的預防犯罪,例如在強奸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將犯罪對象抽象地當作一個女人來看待,而不是將其當做一個母親、一個妻子、一個少女。這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極力的逃脫自己的罪責,如果加強對被害人的權利保護,讓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的嚴重後果,其就難以否定自己的罪責,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預防犯罪的發生。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客觀要求,加強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可以保障被害人在程序上、實體上的各種權益,有利於法治社會司法公正的實現。
加強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體現。[2]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被害人的權利保障,突出被害人權利保障的重要性,增加了保護被害人權利保障的法律條文條款,使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上升。
『伍』 刑事訴訟法108條中的訴訟代理人,如何理解為什麼有公訴案件的被害人
刑事案件既危害國家的社會秩序,危害社會,也損害具體個人的利益。比如盜竊罪,被盜竊的那個人就是受害者。受害人可以委託訴訟代理人參與到刑事訴訟中,表達意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陸』 請問刑事訴訟法中被害人和自訴人的區別是什麼
被害人一般是指公訴案件只有受害人,在公訴案件中沒有自訴人。
自訴內人在自訴案件才有,容同時在自訴案件,自訴人也就是受害人本人。
公訴案件的受害人與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受害人)在權利和地位上有很大不同:
一、被害人自訴人在訴訟中享有的訴訟權利:1、申請復議權。2、申訴權,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申訴。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請求人民檢察院責令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則必須立案。二是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的申訴。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起申訴。三是對生效判決的申訴。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的,有權提出申訴。 3、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權利。4、自訴權。5、申請抗訴權。
二、自訴人在訴訟中享有的訴訟權利,主要有:1、向自訴人在刑事案件中,有權申請撤銷案件,2、有權就損害賠償問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3、有權申請調取證據和傳喚證人,有權申請審判員、書記員、鑒定人發問,4、有權參加法庭辯論,5、對法院的判決、裁定不服時,有權上訴和申訴。
『柒』 刑事訴訟法中被害人是訴訟主體嗎
是
被害人可以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並賠償經濟損失
『捌』 法院審理刑事案件的時候會不會通知被害人
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的時候,會通知被害人到庭,但被害人不是必須到庭。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上述活動情形應當寫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
(8)刑事訴訟法被害人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人民法院審判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第一百九十條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
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査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