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程序
『壹』 行政訴訟法的發展趨勢
我國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應當說是我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同步的,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分散在集中、從低層次到高層級的逐步發展的過程,其中有兩次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一是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和實施,它從司法監督的角度有力推進了行政程序法制建設,其中有宣言式的規定條款:具體行政行為違背的法定程序的,得以撤銷;
二是1996年《行政處罰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全面行政程序法制建設的開始,《行政處罰法》的重要貢獻在於:在行政訴訟法確立的程序違法無效的原則上,又進一步確立了保障公民權利與促進行政效率相結合的公正、公開原則,規定了告知、陳述、早辯和聽證等程序制度。
總體來看,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新憲法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憲法依據。西方國家的憲法中往往有關於行政程序基本原則的規定,這些規定構成這些國家行政程序的根本法律淵源。我國憲法並沒有專門明確規定行政程度的基本原則,但是,憲法中的有些規定卻可以被認為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依據。例如,憲法第2條第3款規定:「人民依照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一規定是行政程序法上公開原則、參與原則的憲法依據。
2、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建國以來,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使行政程序無法可依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20世紀80年代以後,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有關國家機關先後制定了《行政法規制度程序暫行條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行政復議條例》、《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使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覆蓋面大為擴大。
3、某些行政領域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程序制度。雖然目前我國的行政程序制度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但從局部看,有些領域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經相當完備。如行政處罰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等。以行政處罰以例,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以及行政處罰的執行程序都作了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此外,還制定了大量專門規定特定領域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這使我國行政處罰程序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規則體系。
4、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行政程序制度開始得以確立,隨著法制建設的發展,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行政程序已不再被單純地看作保障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它的控權功能和保護公民權益的功能逐步被立法者所認識,其結果,使得我國行政程序中以控制行政權和保護公民權益為主要目的、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規則和制度逐步被確立。例如,告知程序、聽證程序、迴避程序、復審程序等。這種變化表明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逐步向現代化邁進。
5、行政程序制度獲得了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隨著國家法治的發展,行政程序開始獲得獨立的法律地位。例如,《行政訴訟法》明確地將程序合法作為行政行為合法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行政處罰法》則明確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些規定表明,我國行政程序不再是行政實體法的附庸,它已經獲得了獨立的法律地位。盡管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的水平還比較低,行政程序法律化還存在諸多問題。
『貳』 行政訴訟法一審簡易程序的適應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一、專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中,基屬本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權利義務明確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一)涉及財產金額較小,或者屬於行政機關當場作出決定的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給付、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案件;(二)行政不作為案件;(三)當事人各方自願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案件。
『叄』 行政訴訟法對一審法院宣判有何要求
有時間要求,簡易程序四十五日內審結;普通程序六個月內審結。
判決內書的送達也有要求,當庭宣判容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條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肆』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公文辦理程序是什麼程序
公文處理程序指機關公文的傳遞、簽收、登記、分辦、擬辦、承辦、催辦、辦結、立卷、歸檔和銷毀。公文處理必須做到准確、及時、安全,各個環節,應力求當日事當日畢。一般應在十五天內辦理完畢,並答復報文單位。因問題復雜,十五天內難以辦結的,應向報文單位說明情況。緊急文件隨到隨辦。有時限要求的文件,必須在時限內辦完。具體有以下幾個環節:
①簽收、登記:首先應建立嚴格的收文簽收、登記制度,加強對公文運轉的管理,保證收到的公文件件有著落。收文的簽收、登記一般由秘書部門負責。收文處理的一般過程包含公文的收受與分流、辦理收文、組織傳閱與催辦查辦、處置辦畢公文四個階段。
收文處理的一般過程
指對來自本機關外部的公文所實施的處置與管理。
第一階段:公文的收受與分流
(1)簽收。指履行規定的確認、清點、核對、檢查、簽注手續後,機關設置的外收發人員、通訊人員從發文機關、郵政部門、機要通信部門、文件交換站,或通過自備通信設備收取公文。
(2)外收文登記。即由外發人員在完成簽收工作後,對收文情況做出簡要記載。
(3)啟封。即外收文登記完成後,公文送至機關統一或分別按內部機構設置的內收發部門 (或人員),由其簽收後,統一啟封或徑送有關領導者親啟。
(4)內收文登記。即由內收發人員對收文情況做出較詳細記載。
(5)分辦。即經對收文進行分類篩選後,由指定的有關人員根據公文的重要程度、各部門職責分工及有關程序規定將公文分送有關領導、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閱知辦理。
(6)摘編。由文件管理人員對部分准備投入辦理過程的重要文件進行的加工活動,主要是針對這些文件寫文摘、提要、綜述,匯集有關數據資料等。
第二階段:辦理收文
(1)擬辦。由部門負責人或有關具體工作人員經過對公文進行認真的閱讀分析,提出建議性的處置意見,供有關領導者審核定奪。
(2)批辦。即機關領導者或部門負責人對公文提出處置意見。
(3)承辦。即有關工作人員按批辦意見具體處置公文所針對的事務和問題。
(4)注辦。即由承辦人簽注公文承辦情況,以備忘待查。
第三階段:組織傳閱與催辦查辦
(1)組織傳閱。指獨份或份數很少的公文需經多部門或多位工作人員閱知處理時,使公文在他們中間得到有效傳遞和閱讀。
(2)催辦。由公文處理管理機構根據承辦時限和其他有關要求對公文承辦過程實施的催促檢查。
(3)查辦。由公文處理管理機構或其他專門組織對重要公文實際執行情況所進行的核查協辦工作。
第四階段:處置辦畢公文
包括:立卷歸檔、清退、暫存、銷毀等。
『伍』 求救 行政訴訟法程序問題
1、你提了這么多問題,一分獎勵沒有,誰給你回答?
2、看你是11月8號提問的,你是在武漢大學修雙學位的吧,這些問題老師上課都講了,要認真聽課
『陸』 行政訴訟法中行政程序的重要性
具有法定性、復程序性和便當制性。有利於規范行政機關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依法辦案,不僅要依據實體法,更要遵循程序法,這不僅是行政機關的一項權利,更是一項義務,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框定的程序內依法實施職權,超越了這個「紅線」,行政執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有可能導致執法質量的下降,損害群眾的權益。 有利於維護廣大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設立行政程序要求行政機關循規蹈矩,循序漸進,不能自由裁量, 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程序的實施,一方面確保了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必須履行一定的法定程序,防止武斷專橫地行使權力。另一方面,行政程序的建立和完善,使相對管理人不僅享有了解和知悉自己有關行政行為的權利,而且還會在短時間內掌握較為廣泛的救濟渠道
『柒』 新行政訴訟法發回重審的程序有哪些
按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規定,發回重審適用的情形有三種:
一、第二審人民法專院經過審理,認屬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對於這種情況,二審人民法院既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依法改判。
二、當事人以請求駁回起訴而不服一審判決上訴的案件,二審法院如查明一審原告起訴不符合立案受理條件的,應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
三、二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原審判決違反法律程序,可能影響正確判決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違反法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情形:
1.審理案件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
2.未經開庭審理而作出判決的;
3.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未經合法傳喚而缺席判決的;
4.其他嚴重違反程序的;
5.當事人在一審中已經提出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未作審理、判決的,二審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捌』 行政訴訟法是不是程序法
行政來訴訟法(以及行政程序源法)是程序法。但不能說行政訴訟法是行政程序法!
在行政法領域,行政程序法是與行政訴訟法相並列的專有名詞,指規范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時所應當遵循的方式、步驟、順序和時限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是行政程序法律關系(行政主體主導),不包括行政訴訟法律關系(人民法院主導)。
『玖』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是程序規定還是實體規定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是程序規定
二、《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