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重勞
⑴ 勞動法關於搬重物
如果不是危害到抄勞動者身體健康,且屬於職責內的事,勞動者應當執行,反之則不需要理會用人單位的指令,甚至可以直接離職,並要求賠償。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⑵ 請問勞動法關於嚴重違反公司勞動紀律的具體規定
勞動法適用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國家機關、事業組織、回社會團體,答因此,各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對於嚴重違反單位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具體規定如下 :
《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⑶ 為什麼勞動法一定強調重點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的企業缺的是什麼?中國企業目前勞工待遇、勞動者權利保護,勞內動關系和諧程度,就目前來說容,恐怕特別需要明確的是勞動關系和諧問題,這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中國企業發展和中國社會發展最突出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其中最突出社會分配不公,兩極分化,這是非常嚴重的。《勞動合同法》是在於勞動付出,勞動的提供者是被管理者,是不平衡的。所以法律的制定的意義就在於輔助弱者、抑制強者,在權利利益上達到平衡。是為了實現企業勞動關系更加和諧,更加穩定、更加公平。強調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菜鳥更有利於企業持續、長久的發展。
⑷ 2015年新勞動法,公司應和員工重新簽勞動合同嗎
如果原合同沒有到期就不需要重新簽
⑸ 如何界定《勞動法》規定的「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的具體行為
用人單位在以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解除勞動合同時,無需考慮勞動紀律是否經過民主制訂程序,是否告知員工,只需要審查勞動者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是否達到嚴重程度並通知工會即可。而用人單位在以勞動者嚴重違反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時,則需要考慮勞動者的行為是否達到規章制度中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該規章制度是否經過民主程序制訂,是否已告知勞動者,是否通知工會等。
勞動紀律又稱職業紀律,是勞動者應遵守的最基本行為准則和規范,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守的勞動規則和勞動秩序——保證勞動合同得以履行,要求全體員工在集體勞動、工作、生活過程中,以及與勞動、工作緊密相關的其他過程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
(5)勞動法重勞擴展閱讀
勞動紀律的目的是保證生產、工作的正常運行;勞動紀律的本質是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則;勞動紀律的作用是實施於集體生產、工作、生活的過程之中。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第二十五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參照原勞動部勞辦發【1994】289號《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規定,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可以根據《企業獎懲條例》和《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認定。
上述有關規定雖已失效,但對上述規定進行總結可以看出,勞動紀律的內容大致分為如下兩種:一是生產過程方面的紀律,如生產操作規定、技術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規程等;二是日常行為方面的紀律,如日常考勤、工作態度、工作責任等
⑹ 公司嚴重違反勞動法該如何保障自己權益
注意保留公司的違法證據,比如請假條、出勤表等。向你們當地版的"勞動監察大隊"進行舉權報,這個部門一般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面,可以問你們公司的人事專員,他們辦理社保也是去這里。相關部門接到舉報後會進行實地走訪,你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仲裁結果絕大多數情況都會偏向於勞動者。產假每個省市的規定略有不同,一般都是180天,最短也要98天,還有晚婚晚育、流產、難產等情況,休假長短也不相同,具體可以咨詢你們公司的人事專員。
⑺ 公司嚴重違反勞動法
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⑻ 勞動法著重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合理性
一、勞動法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專權益,調整勞屬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勞動法也規定了勞動者的義務。第三條「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三、勞動法同時也規定了企業的權利。
⑼ 勞動法高壓開關裝配工屬於重體力勞動者者嗎
你這個高壓開關裝配工資肯定是不屬於重勞力。
⑽ 勞動法的重大損失是如何界定的
一、關於「重大損失」的基本含義
下列情況應認定為給權利人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1)侵犯他人商業秘密造成他人重大經濟損失的;(2)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緻使權利人喪失競爭優勢,倒閉、破產的;(3)侵犯商業秘密緻使權利人聲譽、信譽嚴重受到影響的;(4)侵犯商業秘密緻使權利人死亡的;(5)侵犯他人商業秘密勢必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的。等等。[2]還有學者認為,重大損失的范圍應以經濟利益的喪失為核心,其他一些與之相關的危害結果也可以歸結為經濟利益的喪失,如喪失競爭優勢就直接表現為利潤的減少甚至巨額虧損,所謂的無可挽回的損失也是可以量化為經濟利益的。權利人的聲譽、信譽受到的影響實際上可以通過經營狀況的改變體現出來,這也是刑法對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危害結果主要規定為「重大損失」的原因。[3]
2001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在其聯合發布的《關於經濟犯罪案件的追訴標準的規定》(以下簡稱「《追訴標准》」)中明確規定:「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應予追訴:(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2)致使權利人破產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又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其第7條規定: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應當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二、「重大損失」的計算方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規定:「侵害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權利人的損失難以計算的,其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這里的賠償額有兩種計算方法,即權利人的所失與侵權人的所得。現分述如下:
(一)以商業秘密權利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損失作為定罪量刑和實際賠償的依據。
這里的損失既包括權利人現實經濟利益的損失,也包括商業秘密給權利人帶來的未來的潛在的經濟利益的損失。司法實踐中,在實際損失的計算上應著重考慮以下方面的因素:(1)研製開發成本;(2)商業秘密的利用周期,一次性利用和能重復利用的應有區別,利用周期長的和利用周期短的,其計算額都不同;(3)商業秘密的使用、轉讓情況,是剛剛使用還是已經多次使用幾近飽和的;(4)商業秘密的成熟程度,是成熟完善的還是有待進一步改進的;(5)市場的容量和供求關系;(6)受害人營業額的實際減少量。[5]
從行為方式上看,侵犯商業秘密罪包括非法獲取、披露、使用以及允許他人使用四種行為方式,以下筆者對其分別進行論述:
非法披露行為。所謂非法披露,是指行為人將他人的商業秘密告知不應該知道該商業秘密的人從而使該信息喪失秘密性,在此情況下權利人所受到的損失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如果行為人告訴特定的其他人,這時權利人的損失主要為合理的轉讓費用;如果是公之於眾使其徹底喪失秘密性,這時權利人的損失除了研製開發成本外,還應包括現有的或潛在的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的喪失以及權利人的保密成本。
第三種,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產生的結果是直接導致權利人競爭優勢的喪失,這種競爭優勢的減少具體體現在權利人現實的和未來潛在的經濟利益的減少,在無法認定權利人的損失時,也可以按照商業秘密的合理的轉讓費用計算。
(二)在被侵害的權利人的損失數額難以計算的情況下,以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實際利潤計算權利人的損失數額。
對(三)在權利人的損失難以查清以及以侵權人獲得的利潤為依據顯失公正時,應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分別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