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中刑事訴訟代理

刑事訴訟法中刑事訴訟代理

發布時間: 2022-01-08 15:26:13

A. 刑事訴訟法108條中的訴訟代理人,如何理解為什麼有公訴案件的被害人

刑事案件既危害國家的社會秩序,危害社會,也損害具體個人的利益。比如盜竊罪,被盜竊的那個人就是受害者。受害人可以委託訴訟代理人參與到刑事訴訟中,表達意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B. 刑事訴訟法訴訟代理人具體規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中代理人分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和委託代理人。委託代理人中包括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也可以是被委託參加訴訟的人。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五)「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委託訴訟代理人,參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C. 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指

「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訴訟代理人與辯護人根據 《刑事訴訟法》40條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 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 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由此可見,兩者都是: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介入;自訴 案件隨時介入。其次,關於可以擔任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的人員范圍問題,法律並沒有作出明確的差別待遇。《刑事訴訟法》32條、41條 對此作了明確規定。第32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一)律師;(二) 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 辯護人。第41條:委託訴訟代理人,參照本法第32條的規定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33 條,對辯護人的范圍作了進一步限制性規定,同時該解釋的第47條規定,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參照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本解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因此,可以擔任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的人員范圍是相同的。第三,關於辯護人與代理人是否出席法庭是否不同的問題。答案是非常明確的,兩者都有 權出庭,參加法庭調查與辯論等等。比如《刑事訴訟法》第155條規定,公訴人在法庭上宣讀起訴書後,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公訴 人可以訊問被告人。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向被告人發問。審判人員可以訊問被告人。兩者承擔的訴訟職能的差異則是根本性的差異:《刑事訴訟法》第35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 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48條規定,訴訟代理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維護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定代理人,一般是針對未成年人來說的,當他們的身體,健康,權利受到損害時,由於他們是未成年人,他們不能提起訴訟,此時他們的法定監護人就代替他們起訴。法定監護人就是父母。

D. 在刑事訴訟中,哪些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律師。的確,律師作為法律從業者,具備相關法律知識和經驗,能夠幫助你在訴訟中更好維護自己的權益。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聘請律師是需要支付一定律師費的。 與律師類似的還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之所以說與律師類似,是因為法律工作者同樣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與實務經驗,不同的是法律工作者只能在其服務的轄區范圍內代理案件,超過范圍便不受允許了。 一般來說,聘請法律工作者的費用要低於聘請律師。
還可以作為委託代理人的還有近親屬。 關於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其中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如果委託近親屬作為代理人的話,除了要出具一份授權委託書外,還要提供證明委託人與受委託人近親屬的關系證明。 比如戶口本或者居(村)委會開具的關系證明。
有人會問:「我的朋友是學法律的,他懂法律,我可以委託我朋友作為委託代理人嗎?」答案是可以,但必須有社區居(村)委會開具的推薦信。 因此,委託朋友做代理人的話,除了授權委託書,還要有推薦信。
需要補充的是,前面介紹的都是當事人是自然人的情況,如果當事人是公司等法人機構的話,可以委託律師、公司員工或者公司的法律顧問作為委託代理人。

E. 新刑事訴訟法代理人

按現行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專二條規定,委屬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另外,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第三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F. 刑事訴訟代理的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規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即案件經過偵查機關偵查終結,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時候,被害人就可以請訴訟代理人。法律還規定,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也可以為被害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比如有的被害人是未成年人,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就可以為該未成年人請訴訟代理人,有的被害人因傷重等原因,其近親屬也可以為其請訴訟代理人。為了便於被害人行使這一權利,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作為自訴案件的被害人,一般情況下就是自訴案件的自訴人,法律規定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即只要自訴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就可以委託訴訟代理人。人民法院也應當在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
關於被害人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問題,刑事訴訟法也作了明確規定,即參照刑事訴訟法關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的范圍執行。被害人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主要范圍包括律師;人民團體或者被害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被害人的監護人和親友。也就是說,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可以在上述范圍內委託1至2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熱點內容
刑法損毀財物 發布:2025-04-24 13:04:21 瀏覽:30
如何做好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4-24 13:03:32 瀏覽:616
2016年欠債不還新立法 發布:2025-04-24 12:46:36 瀏覽:61
按勞動法辭工為多少天 發布:2025-04-24 12:43:05 瀏覽:980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法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4-24 12:35:50 瀏覽:180
辦事處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2:32:05 瀏覽:96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百度 發布:2025-04-24 12:30:47 瀏覽:758
勞動合同法中喪事假 發布:2025-04-24 12:13:49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