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不兩罰

行政法不兩罰

發布時間: 2020-12-17 05:24:31

1. 法條競合與一事不兩罰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回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答的情況。
一事不兩罰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212/26/27864.shtml

2. 行政法問題,衛生局的行為是否違反了「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行政處罰法》「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違法當事人同一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專實和同一依屬據給予兩次以上(含兩次)的處罰。《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此規定正是「一事不再罰」原則在法律中的體現,其目的是防止重復處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但是,就本案而言,不違反「一事不再罰」。第一次罰款1000元,是對於你的無證經營葯品批發行為做出的處罰;而沒收違法所得1萬元的處罰,是針對非法經營額做出的處理決定。顯然不能認定為對一個違法行為作出兩個處罰。

3.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一事不二罰。

一事不二罰,指的是同一行政違法,在規定的整改期間不能再次處罰。2012年被處罰過,2018年可以就同一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4. 不予行政處罰的情形有

即使是當事人承認有違法行為,但如果屬於以下幾種情形中的一種,則不予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二十五條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九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4)行政法不兩罰擴展閱讀:

案例:

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檢察院檢察官唐新宇接到了關愛涉罰少年志願者、退休教師老高的電話。這是淮陰區檢察院創新開展涉罰少年關愛活動,為他們搭起「人生彩虹橋」的一個真實案例。

初中生小武因結伙毆打他人,被公安機關抓獲,考慮其未滿14周歲,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淮陰區檢察院檢察官唐新宇、小武居住地關工委志願者老高根據近期淮陰區檢察院聯合公安、民政、團委、婦聯等單位會簽的《「涉罰少年」關愛工程實施方案》,組成關愛小組,對小武開展系列關愛活動,促其健康成長、回歸校園。

2014年至2017年3月,淮陰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66件103人,其中54人有被行政處罰的經歷,占未成年人犯罪總人數的52.4%。

該院認為,被行政處罰過的未成年人應該成為關愛和犯罪預防的重點對象,遂決定開展涉罰少年關愛活動,並將涉罰少年從被行政處罰的未成年人,擴展到被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以及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涉罪未成年人。

參考資料:人民網-為涉罰少年搭建「人生彩虹橋」

5. 行政處罰「一事不再罰原則」

1、你的理解出錯了,這里的「同一個違法行為」,指的是獨立的一個違法行為,而不是同一類違法行為。再次違反還是會受到處罰的。對一事不再罰原則的理解首先是對「一事」即「同一個違法行為」的理解和認識。

2、《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這樣的規定,使一事不再罰成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和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時所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5)行政法不兩罰擴展閱讀

根據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中國行政處罰領域應該存在一事不再罰原則,其中,一事指符合一個行政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

不再罰指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行政主體只能給予一個和一次處罰。復雜的事數形態和法條競合領域也應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但基於行政處罰主體的多樣性,現行處罰種類性質上的不純真性、過罰相當的有效性,該原則應該存在必要的例外。

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法理學上的概念,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處罰。一事不再罰作為行政處罰的原則,目的在於防止重復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貫徹一事不再罰原則還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處罰法》對「一事不再罰」處罰主體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確定性。對幾個機關都有管轄權的違反行政管理法律;

二、《行政處罰法》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對適用法規時的沖突沒有提供合適的沖突適用規則。相信隨著行政法治的發展與完善,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6. 行政法中有一事不在罰原則

我認為沒有違反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因為你是有兩個超速行為,即存內在兩個違法行為,雖容然你這兩個行為是同一性質的。當然還得看你的具體情況,如果後邊的罰款針對的仍然是你前一個超速行為的話,那就構成了違法執法或者是不同執法部門對你的同一超速行為已經出發過了再進行處罰也是違反了一事不再罰。不過根據你的表述,人家應該沒有罰錯滴。

7. 請問:怎樣理解行政處罰法中的"一事不二罰"原則

行政處罰法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回上罰款的行政處答罰。」對這一規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把握:
(1)同一個違法行為,既包括一個行為違反一個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也包括一個行為違反幾個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
(2)可以處罰兩次,但罰款只能適用一次。對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了兩個以上法律、法規規定的,可以給予兩次處罰,但是罰款只能適用一次。

8. 行政法中的一事不再罰。如果一個行為人違反了一種法律規范,可以由兩個機關作出種類不同的行政處罰嗎

您好,不可以的,一個行為只能罰款一次,《行政處罰法》第24條關於「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也就是說可以罰」整改「+」罰款「,但不能罰兩次款

9. 稅務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二罰」原則,是啥意思

在稅收執法特別是稅收行政處罰中,稅務機關對納稅人進行處罰,有一項基本原則必須遵守,即「一事不二罰」原則。這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於納稅人的同一個稅收違法行為不能給予兩次以上相同種類的行政處罰。一事不二罰原則是納稅人權利保護原則的基本要求之一。對於納稅人的同一個稅收違法行為,給予一次處罰就能夠達成設定該處罰的目的時,就不應該給予兩次相同種類的行政處罰。而在實際工作中,特別容易出現一事不二罰問題的領域是行為犯和結果犯相重合的領域。對於行為犯而言,只要出現某種行為,稅法即給予一定的處罰,不需要有結果出現,而對於結果犯而言,則不僅要有某種行為,而且該行為還必須導致了某種結果,稅法才給予一定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中規定了大量的行為犯,例如,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未按照規定取得發票;等等。而典型的結果犯是偷稅以及虛報虧損等,偷稅是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偷稅所強調的結果就是「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如果沒有這一結果,就不能認定為偷稅。
如果納稅人的行為同時構成行為犯和結果犯,應當如何處罰就是一個需要運用「一事不二罰」原則進行審視的問題。例如,稅務機關在日常檢查中發現,某公司以白條形式列支房租8萬元,無法再取得發票或證實其真實性,該年度企業帳面虧損10萬元。這種情形在稅務檢查中經常遇到,在討論如何對該單位進行處罰時,稅務機關內部存在幾種不同觀點。
觀點一:該單位在沒有合法憑證的前提下,無票列支房租費用8萬元,應該調整虧損額。因為沒有造成少繳所得稅稅款的後果,不能認定為偷稅,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規定,該行為屬於「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違法行為,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改正外,可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此外,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該行為又屬於「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可以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能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因此,對本案當事人只能依《稅收征管法》或《發票管理法》處以一次罰款。
觀點二:所謂「一事不二罰」原則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以上的罰款處罰。本案中,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和「未按規定取得發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違法行為,觸犯了不同的法律法規,並非「一事」,可以依照《稅收征管法》或《發票管理法》分別罰款,並不違反「一事不二罰」原則。
筆者觀點:本案爭論的焦點在於納稅人究竟實施了一個違法行為還是兩個違法行為。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如何處理更為准確,需要對法律規范之間的競合作一分析。從納稅人權利保護以及行政處罰的必要性原則出發,如果某種形式的處罰能夠實現設置該處罰的目的,即起到阻止納稅人再次進行該違法行為並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那麼,就不必給予重復的處罰。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納稅人未取得合法有效的憑證,所導致的最終後果就是稅收規定上的「虛報虧損」,因此,對其給予較重的處罰就可以實現設置該處罰的目的,所謂法規競合是指由於各種法律、法規的復雜交錯規定,致使行為人的一個整體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法規條文,從而構成了數個違法行為。
造成法律規范之間的競合的原因大致有兩類:一類法規競合是立法自身的重疊問題,而不是適用法律的問題;另一類競合是違法行為牽連的問題。所謂「牽連違法」,是指相對人以實施某一違法為目的,但其手段或結果又構成其他違法形式的情形。牽連違法行為的主要特徵表現為:存在數個符合違法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數個違法行為間具有手段與目的或原因與結果的關系並共同構成有機整體;行為人只追求一個違法意圖,直接實施違法目的的行為是主行為,為實現這一目的創造條件或進行輔助的行為是從行為。本案中,該廣告公司先是未按稅法規定取得法定發票,而後又將白條作為經營費用的記賬憑據,少計應納稅所得額。前者是手段行為,後者是目的行為,二者是典型的牽連關系,同屬一個連續違法事實整體。這在行政法理論上,被稱為「處斷一事」,即實為多事,但在處罰上卻以一事對待。
可見,對本案稅務行政相對人在處罰上必須以一事對待,只能給予一次罰款,不能作為兩個違法行為分別罰款,否則將構成「一事二罰」。在援引法律依據時,根據新法優與舊法、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原則,應按《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作出處罰決定,而不應按《發票管理辦法》處罰。處罰時要考慮牽連的具體情節,遵循從重處罰原則。
本案引起的思考:在當前稅法體系不健全、立法層次不高的現狀下,法條競合的情況並不少見。實際如何操作,目前只能根據有關行政法理論處理,缺少具體法律依據。建議進一步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對此問題盡早明確,以消除執法過程中不規范、不一致局面。
對於這一原則,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4條有明確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這里的規定還不是完全的「一事不二罰」原則。因為這里僅僅規定不能給予兩次以上的罰款,對於其他的行政處罰沒有禁止。例如,可以給予一次罰款、一次警告的行政處罰,也可以給予兩次警告的行政處罰。這也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值得注意的。

10. 行政法一事不再罰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版款的行政處罰。權防疫站發現張某繼續經營,再次處罰,顯然違反24條的規定,違反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另外,處罰決定做出後,張某應當在處罰期限內,依法履行處罰決定。在提起行政復議期間,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

熱點內容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
民事訴訟法司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發布:2024-09-19 16:34:45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