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53條

行政訴訟法53條

發布時間: 2020-12-17 05:46:17

㈠ 商標法53條規定的並可處以罰款是必須罰還是可以不罰

按商標法53條規定,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第五款規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回責令改答正,處十萬元罰款。 該條規定責令改正,處十萬元罰款中的罰款是必須罰,相關部門沒有選擇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第五款規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罰款。

㈡ 行政訴訟法的條文

行政訴訟法中並沒有針對這一問題的專門的條文,因為行政訴訟法是部老法內了,而且馬上就面容臨修改了。在實踐中,往往是參照民事訴訟以及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來進行的。

也就是說根據《刑訴法解釋》第53條第1款:收集、調取的書證應當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確有困難時,才可以是副本或者復印件。

第3款:書證的副本、復製件、物證的照片、錄像,只有經與原件、原物核實無誤或者經鑒定證明真實的,才具有與原件、原物同等的證明力。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9條第1款第4項規定: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

第二百五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分析:

1、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即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兩倍計算遲延履行的利息。

2、計算公式: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360×天數(天數算頭不算尾)×本金×2倍。

3、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29條之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3、294條進一步明確: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

(3)行政訴訟法53條擴展閱讀:

如果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申請執行時能否要求被執行人給付遲延履行金?可以。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無論是否給申請人造成損失,都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已經造成損失的,雙倍補償申請人已經受到的損失。沒有造成損失的,遲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視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㈣ 行政訴訟法第53條第1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㈤ 行政訴訟法53條 不含規章 規章指的是什麼

通俗來講,規章就是指國務院的各個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一些法律。

㈥ 如果認為行政規章屬於法的正式淵源,就與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3條相沖突

這個,我個人理解是
此處的正式淵源是說形式淵源,也就是說,行政規章是規范性法律迴文件,有法律拘束答力的意思。
和參照不沖突,依據是不得排除,參照可以排除,但還要有點理由的。參考,理由都不用了,不想用就不用。這個是法律,行政規章,和地方文件的效力問題。
不要把此處的淵源理解為歷史淵源。

㈦ 行政訴訟法53條 第一案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專和地方人民屬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前款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含規章。

㈧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意思分解】《行政訴訟法》的判決種類,系司法考試必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一大難點。對此,我們詳陳如下:依上述各條款之規定,第一審判決可為以下幾種情形:1、維持判決。維持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有效,從而作出否定原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指控,維持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維持判決之作出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1)證據確鑿;(2)適用法律、法規正確;(3)符合法定程序。2、撤銷判決。撤銷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部分或者全部違法,從而部分或全部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可以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撤銷判決可分為三種具體形式:(1)全部撤銷;(2)部分撤銷;(3)判決撤銷並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作出撤銷判決的情形有:(1)主要證據不足;(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3)違反法定程序;(4)超越職權;(5)濫用職權。適用撤銷判決時,需特別注意的特殊事項有:(1)《行訴解釋》第53條;(2)《行訴解釋》第59條;(3)《行政訴訟法》第55條及《行訴解釋》第54條第2款之例外規定;(4)《行訴解釋》第60條第1款。3、履行判決。履行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定被告負有法定職責無正當理由而拒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責令被告限期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履行判決是針對行政機關的不作為而採用的一種判決形式,主要適用於《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四)、(五)、(六)項三類情形。適用履行判決,應注意的特殊事項有:(1)《行訴解釋》第60條第2款;(2)《行訴解釋》第58條。4、變更判決。變更判決是人民法院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的判決。適用條件是:(1)變更判決只能針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對於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無權直接變更。(2)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正。適用變更判決,應注意的特殊事項是《行訴解釋》第55條之規定,即人民法院對行政處罰行為作出變更判決,原則上只能減輕不能加重(注意例外);不能對行政機關未給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5、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是指人民法院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依法不能成立,但又不適宜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其他類型判決的情況下,人民法院直接作出否定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判決方式,見於《行訴解釋》第56條。該條共規定了四種情形可適用該種判決。6、確認判決。確認判決是指人民法院確認被訴具體行為合法或違法的一種判決形式。

㈨ 新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被告不能收集證據的理由是什麼

「這一規定體現了案卷主義規則。案卷主義規則又稱案卷排他主義原則,是指行政內機關在行政程序容之外形成的證據不能作為證明行政機關的行為合法或者定案的根據。案卷主義規則最早出現在美國。案卷主義規則是行政訴訟的特有規則。」
「行政機關應當依法行政,以證據證明其行政行為認定的事實,以法律為依據作出行政行為,是對行政機關的基本要求。因此,行政機關應當「先取證,後裁決」,即行政機關只能以其在作出行政行為時收集的證據作為證明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行政決定一旦送達生效,行政機關則不應再自行收集證據。因此,在訴訟程序中行政機關也不能為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再行收集新的證據。如果行政機關先作出行政行為,等行政行為被訴到法院後,再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就意味著行政機關可以「先裁決,後取證」,這就等於縱容行政機關在程序上違法,是與依法行政的原則相悖的。」

㈩ 請教高手兩道有關行政訴訟法的問簡答題

1、試指出行政訴訟程序制度與民事訴訟程序制度不同的地方。
答: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有以下不同:
第一,舉證責任不同。
第二,結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審人民法院的變更許可權不同。

2、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2條、第53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並參照規章。試思考:憲法能否成為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依據?
答: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各種法律。這里當然包括憲法,可以作為依據。

3,對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涵義和性質的理解

讀《論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後有感http://article1.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43987

三個訴訟法同是程序法,所以,在三個訴訟法中規定的許多訴訟原則、制度和程序,都是相同的。例如,公開審判、兩審終審、使用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審判監督程序,等等。

但是,三在訴訟法各自要解決的實體問題的性質不同,刑事訴訟法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刑事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其應否負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法所要解決的是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糾紛與爭議的問題,行政訴訟法所要解決的是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和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問題。

三大訴訟法的任務、目的的差異,使它們在訴訟原則、制度和程序方面,又有許多不同。例如主持訴訟的專門機關,刑事訴訟除了法院以外,還有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訴訟主要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程序上,刑事訴訟有偵查階段,還有專門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在證據制度上,證明責任的劃分,證明標準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異;在訴訟的結果上,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和行政處罰的差別就更大了。
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有一些共同適用的原則、制度和程序,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明顯不同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1、處分原則。雖然行政機關不享有實體權利的處分權,但民事主體雙方均享有實體上的處分權,所以無論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而是民事附帶民事訴訟,我們一方面不能要求行政機關對依法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讓步,以求得爭議的解決,另一方面,也不能以行政機關已作出裁決而限制當事人就民事爭議部門的處分權利。

2、調解和反訴。由於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與反訴,因此,行政訴訟不論是為主而是附帶,都不能適用調解與反訴,在民事部分中,法院應主持調解,民事被告也有權依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提出反訴。

3、舉證責任。民事訴訟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而行政訴訟中被告負舉證責任,法院在一並審理民、行交叉案件時,對於行政訴訟部門和民事訴訟部門,應當分別適用各自的舉證責任規則。

4、審判組織。行政訴訟無簡易程序的規定,民事訴訟中,對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對於一並審理的民、行交叉案件應統一由一個審判組織來審理。因此,審判組織應統一為合議庭,民事部分的審理也應以普通程序來審理,不適用簡易程序。

5、審理期限。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審理期限為3個月,民事訴訟法規定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為6個月,筆者認為,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審理期限應為3個月,民事附帶行政訴訟的審理期限一般也應為3個月,如果3個月不能審結,附帶行政訴訟的部分也應在3個月審結,並先行作出裁判。

6、判決方式和上訴。第一,人民法院審理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與民事附帶行政訴訟案件時,一般情況下應由同一審判組織通過開庭一並審理、一並判決,「即兩案一判」。但是,如果一並審理會造成過分遲延、影響行政訴訟結案的情況下,應當允許分別審理、分別判決,「即兩案兩判」。第二,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上訴審的審理原則有所不同,行政訴訟上訴審實行全面審查原則,而民事訴訟的上訴審則受上訴請求范圍的限制。在「兩案兩判」中,如果當事人對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兩份判決分別提出上訴或者僅對其中一份判決提出上訴,自然應依照行政部分和民事部分分別適用各自相應的審理原則。但是,如果採取的是「兩案一判」的情形,當事人提起上訴的,不管對判決的哪一部分提起上訴,因這種情況下行政爭議與民事爭議聯系緊密,且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宜採取全面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區別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有以下不同:

第一,舉證責任不同。

第二,結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審人民法院的變更許可權不同~~~~~~~~~~~~~~~~~~~~~~~~~~~~~~~~
憲法是法律的一部分,當然是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52條、第53條的規定中所指的法律,應是狹義的法律,不包括憲法,且不能以違反憲法為由向法院起訴
1、試指出行政訴訟程序制度與民事訴訟程序制度不同的地方。
答: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有以下不同:
第一,舉證責任不同。
第二,結案方式不同。
第三,一審人民法院的變更許可權不同。

2憲法應該可以成為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依據《行政訴訟法》第52條、第53條的規定中所指的法律是狹義的法律,但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種狹義;其應指所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也應包括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熱點內容
刑法139條規定的 發布:2024-11-16 04:28:54 瀏覽:937
科研工作條例 發布:2024-11-16 04:24:13 瀏覽:882
衛生條令條例 發布:2024-11-16 03:10:36 瀏覽:133
保護原則刑法 發布:2024-11-16 03:04:55 瀏覽:488
民法典手卡 發布:2024-11-16 02:55:41 瀏覽:838
單位法律知識講座通知 發布:2024-11-16 02:30:12 瀏覽:182
觀其復道德經 發布:2024-11-16 02:21:55 瀏覽:301
七零九律師 發布:2024-11-16 02:20:19 瀏覽:465
廣東司法親子鑒定 發布:2024-11-16 01:59:43 瀏覽:104
民法典之意 發布:2024-11-16 01:57:40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