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法律意義
㈠ 什麼是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主要分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
法律規范依據權利、義務的剛性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所謂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它是行為主體必須按行為指示作為或不作為的規則。它的特點是主體沒有自行選擇的餘地。
(1)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法律意義擴展閱讀:
我國標准化法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以下幾方面的技術要求均為強制性標准:
1、有關國家安全的技術要求;
2、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3、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要求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
設的其他要求;
4、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按要求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設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環境質量要求;
6、保護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要求;
7、防止欺騙、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要求;
8、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的技術要求。
㈡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什麼
是具有效力的規定,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5種合同無效的情形,其中版「違反法律、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於情形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該條明確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歸於無效,是指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㈢ 《行政強製法》的實施對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有哪些現實意義
行政強制權力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和現實性,在深入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實施《行政強製法》對推進「依法治國」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堪稱我國行政法治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行政強製法》的頒行結束了我國沒有行政強制統一立法的狀況。《行政強製法》頒行以前,我國有一些行政強制規范,散見於從法律、法規、規章到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各個層級的法律文件中。其內容不僅涉及行政強制的設定、實施、代履行、執行罰等行政強制具體方式或措施,還涉及行政強制行為的救濟機制,有助於行政強制的制度運行。然而,立法主體不一,且缺乏統一的上位法的統攝,行政強制立法的內部矛盾、背離「以人為本」的情形並不鮮見。在法治、民主、服務理念之下,推出行政強制統一立法,是我國法治發展的迫切需要。《行政強製法》的頒行結束了我國沒有行政強制統一立法的狀況,其確定的強制原則體系和強制制度體系,為行政強制立法的清理工作及後續立法提供了標准,基本形成了約束行政強制權力的機制,能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行政強製法》的頒行彌補了我國行政強制立法的諸多空白。《行政強製法》確定了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科學界定了行政強制的內涵以及分類,系統梳理了行政強制的措施和方式。同時,在實體內容上,規定了行政強制設定權的行使要件,使我國過去存在和適用的執行罰、代履行等強制執行方式的適用條件更為明確;在程序規則上,規定了行政強制設定的徵求意見和事後評價機制,統一了行政強制的一般程序,設定了針對查封、扣押、凍結和代履行、執行罰等適用的特殊程序要求。對於改變此前我國行政強制立法中「重實體、輕程序」、「重授權、輕控權」,實體法制和程序法制不完備的狀況,具有積極意義。
《行政強製法》的頒行將成為推進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動力。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2008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提出了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方針、基本原則和整體構想,要求以建設法治政府為奮斗目標,以事關依法行政全局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增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設質量、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保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為著力點,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行政強制權是極具侵益性的行政權力,如果不將其納入法治化軌道,任其游離於法律的嚴格約束與控制之外,不利於建設法治政府與社會和諧穩定。《行政強製法》的頒行,確保行政強制行為在法治軌道內展開,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
《行政強製法》的頒行為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創造更好條件。《行政強製法》的頒行結束了我國長期沒有行政強制統一立法的歷史,改變了《行政強製法》這一重要法律在我國行政法律體系中長期缺位的狀況,釐清了長期以來的一些理論上的爭議,為解決分散的強製法律規范沖突提供了依據,完備了行政強制的實體與程序規則,而且該法施行的實踐經驗及其理論升華將為行政強制理論的發展提供豐富素材,有助於進一步完善行政強制立法。此外,該法的頒行有助於推動我國行政程序立法,促進我國行政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㈣ 簡述行政強制的含義與特徵
含義。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國家機關為了保障行政權的合法、有效行使和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對不履行行政機關所科義務的管理相對人,依法採取強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一種法律制度
行政強制執行權的性質
1. 行政強制執行權是行政權而非司法權。首先,行政權分為行政決定權和行政執行權,當執行權服務於行政決定權的時候,就轉化為行政執行權。行政執行權是行政權的一部分,執行的內容是行政決定,目的是實現行政職能,代表公共利益,維護公共秩序。其次,行政強制執行權屬於行政權。行政強制執行權雖是由從行政執行權轉化而來,但其本質上依然是行政權。行政執行權與行政強制執行權的分界是執行過程受到阻礙,法律狀態內部發生了變化,即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如果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是由於對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有異議,則義務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藉助司法權力量來抗辯行政強制執行權。但如果義務人對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沒有異議,既不履行義務又不起訴,就將直接導致強制權啟動的後果,從而促使行政執行權完成向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轉化過程。因此可以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權在本質上應該是行政權。 但是,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權屬性,並不意味著行政機關當然地擁有行政強制執行權,必須由法律、法規的專門授予。之所以由司法機關來強制執行部分具體行政行為,完全是出於對進入強制執行領域的行政行為再增加一層監督的考慮,法院對作為執行依據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只是一種監督,這是司法權為保證強制執行的正確性而對行政執行過程的滲透,它不屬於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范疇,更不能因此改變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權本質。
2.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是實體性權力而非程序性權力。表面看來,行政強制執行權只是落實先前已被確定下來的權利、義務關系,沒有對行政相對人增加義務和負擔,不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因而彷彿應該只是一種程序性權力,而非實體性權力。似乎行政強制執行權的存在僅有手段上的意義,而不具有目的上的意義。我們看到行政強制行為具有明顯的涉權性,無論是執行性的還是非執行性的,都直接調整或涉及到相對方公民、法人的權益。雖然,一方面它是在實現已經確定的法律關系:另一方面,其方法的強制性本身就使之具有了新的法律屬性,也具有了干預相對方權益的獨立屬性。行政機關採用強制手段迫使行政相對人履行其義務,完全有可能增加行政相對人的義務和負擔,如執行罰。另外,執行方法失當,執行程序違法均可能對相對人造成新的損害。行政強制執行權在實現原行政決定所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同時,可能對相對人增加義務和負擔,可能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行政強制執行更是一種實體性權力。
3. 行政強制執行權是相對獨立性質的權力而非輔助性質的權力。行政強制執行權的相對獨立性是指,其形式上的附屬性和行使上的獨立性並存。行政強制執行權就其形式而言,它是對行政決定的執行,其實施必須以一個有效的行政決定的存在為前提。因此,行政強制執行權具有形式上的附屬性。但行政強制執行權就其運行過程而言,又表現出一種獨立性。行政強制執行權對公民權益的調整或干預是相對獨立的,並不完全依附於其它的行政行為。行政強制執行權與行政決定權在本質上和法律特徵上,是完全不同的權力類型,有不同的行為主體,涉及不同的權利、義務關系,遵循不同的程序,表現為不同的法律關系。在行政強制執行法律關系中,一方是依法擁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或法院,即執行主體;另一方是依行政決定而負有義務的義務人,即被執行主體。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行政強制執行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行政機關或法院的強制執行權和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因為,強制執行的目的,不是確定義務人有無以及有什麼樣的義務,而是執行主體憑借強制執行權強制被執行主體履行義務,實現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為此,執行主體可以科以被執行主體新的義務,即使不科以新的義務,被執行主體對強制執行也負有容忍的義務。並且,行政強制執行權能否最終實施的決定權也獨立於行政決定。如相對人自動履行了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時,由執行主體遵循另外的程序決定是否執行。因此,行政強制執行與行政決定是不同的兩個法律關系,行政強制執行權應視為相對獨立性質的權力。
㈤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哪些
要包括內容上違法,也包括形式上違法。還有違法強行性規定,合同效力才無效等等。
㈥ 什麼是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確認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含義
1、《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2、《最高法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五條,關於正確適用強制性規定,穩妥認定民商事合同效力規定:
「15、正確理解、識別和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關繫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維護以及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穩定。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之規定,注意區分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
1、所謂「效力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雖然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的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規范。
2、所謂「管理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違反此類規范繼續履行合同,將會受到國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並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而只是破壞了國家對交易秩序的管理的規范。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
三、鼓勵交易是合同法的重要精神,因此,對認定合同無效需要謹慎。
1、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判斷合同是否有效,只能依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而不能依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作判斷依據。
2、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又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根據《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才能認定合同無效。因此,在審查該類案件時,應結合立法精神綜合分析判斷。判斷中可把握三點,
(1)看合同行為本身是否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禁止性規定,並明確違反將歸於無效或合同不成立;
(2)在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將使合同歸於無效或不成立時,就要看履行合同是否將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受到損害。如合同繼續履行,只損害當事人自身的利益,那麼就不能判決確認合同無效;
(3)合同的履行明顯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在接受國家行政管理制裁後,通過一定的行政審批手續,看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比如,原來用地手續不全,後來也可以補辦手續等。
㈦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哪些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版情形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7)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法律意義擴展閱讀
強制性規定一般以三種情況出現。
1、強制性規定本身直接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效力。
2、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但引致或結合其他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該違法行為效力。
3、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也沒有引致到其他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更沒有其他法律條文對其效力予以明確規定。
㈧ 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有哪些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包括《行政強製法》和《行政處罰法》。其中《行政處罰法》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依法給予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行政處罰;《行政強製法》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㈨ 如何理解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專條,合同無效的屬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9)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法律意義擴展閱讀
強制性規定一般以三種情況出現。
1、強制性規定本身直接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效力。
2、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但引致或結合其他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該違法行為效力。
3、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也沒有引致到其他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更沒有其他法律條文對其效力予以明確規定。
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都屬於強制性規定,對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都屬於強制性的規定,這是正確的。因為法律和行政法規都有一個作為法律的基本特徵,那就是他的強制性。這是與其他的道德規范所存在的最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