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湖南省行政法制研究

湖南省行政法制研究

發布時間: 2022-04-16 09:21:12

1. 湘潭大學法學院的學科與科研

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法社會學研究中心、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刑事一體化研究中心、憲政文化研究中心、經濟法理論研究中心、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中心、體育法研究中心、環境資源與保護研究中心、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等科研機構。
學院學科組: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等。 198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本科專業;.
199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碩士點,獲得訴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相繼又取得了刑法學、經濟法學、法律史學、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民商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訴訟法學科自1993年被湖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
2002年設立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是湖南省內法學類唯一的特聘教授崗位
2002年被確定為湖南省首批省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是湖南省內法學類唯一的省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0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博士點(訴訟法學博士學位),獲湖南第一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5年,法學院又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及法律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教育部確定湘大法學院的「訴訟證據法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7年,成功申報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6年、2007年,「行政訴訟法學」與「國際經濟法學」先後被湖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2007年,法學學科被教育部、財政部確認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0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2011年,成功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和知識產權交叉學科博士授予權。
2013年開創了湖南省第一個法學類2011協同創新中心。
非洲法學、體育法學是法學院新興優勢學科,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
2014年經中國法學會批准,由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與湘潭大學聯合組建的全國高校首家反腐敗司法研究基地在湘潭大學成立。
2015年12月6日,全國首個省級刑法類學術團體——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會在湘潭大學成立。
2015年,成功獲批「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成為全國8所試點高校之一,湘大為湖南省唯一入選高校。
現已形成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個層次的教學體系。現有研究生10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專業碩士研究生等),本科生750人左右。

2. 胡肖華的科研成就

1.《憲法訴訟原論》(獨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行政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行政法學若干理論問題研究》(合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國家賠償案件訴訟策略與實例點評》(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權利與權力的博弈——行政訴訟法修改縱橫談》(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6.《走向責任政府——行政主體行政責任問題研究》(獨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憲法學》(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憲法自學輔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憲法學》(主編),湖南大學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憲法學》(主編)(網路教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國行政法律制度》(副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憲法》(參編)(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教學用書),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關於國家行政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與限制問題》,載《湘潭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7期全文轉載);
2.《再論行政處罰「顯失公正」》,載《湘潭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法學》1993年第9期全文轉載);
3.《西方國家表達自由之限制的比較研究》,載《湘潭大學學報》1993年法學專刊;
4.《論我國行政審判中的司法變更權》,載《湘潭大學學報》1995年法學專輯;
5.《論西方憲政中的彈劾制》,載《湘潭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6.《鄉鎮人大監督權若干問題微探》,載《湘潭大學學報》1995年法學專輯;
7.《法治建設論綱》(上),載《湘潭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4期全文轉載);
8.《法治建設論綱》(下),載《湘潭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4期全文轉載);
9.《論預防性行政訴訟》,載《法學評論》1999年第6期(CSSCI,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0年第2期全文轉載);
10.《試我國行政強制執行模式》,載《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CSSCI);
11.《試論執行訴訟》,載《湘潭大學學學報》1999年第5期;
12.《地方自治:中國的實踐與背離》,載《湘江法律評論》第3卷1999年12月;
13.《憲法演進模式論綱》,載《湘潭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14.《行政審判方式的特點研究》,載《法律科學》2000年第5期(CSSCI);
15.《行政訴訟目的論》,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6期(CSSCI,《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2年卷全文轉載);
16.《論學校紀律處分的司法審查》,載《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CSSCI);
17.《憲法的演進與演進的憲法》,載《依憲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1年3月;
18.《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設置》,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2000年民事·行政訴訟卷(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9.《民主、憲政民主與憲法訴訟》,載《湘潭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20.《憲法訴訟目的概論》,載《憲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行政確認可訴性的實證檢討》,載《湘江法律評論》第5卷2002年;
22.《在我國行政復議程序中確立不利變更禁止原則的構想》,載《法學論壇》2003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23.《司法理念轉型下再審制度的收縮》,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2002年民事·行政訴訟法學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4.《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學體系》,載《湘潭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25.《論行政權的憲法規制》,載《行政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CSSCI,《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5年卷全文轉載);
26.《違憲審查原則論》,載《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7.《行政再審制度的檢討與改造》,載《湘潭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28.《高校校規的違憲審查問題》,載《法律科學》2005年第2期(CSSCI,人大復印資料《法學文摘卡》2005年第2期摘錄);
29.《以憲法訴訟拷問高教行政法制》,載《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第15/16期(CSSCI);
30.《論公民基本權利限制的正當性與限制原則》,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6期(CSSCI);
31.《「良法」治校與大學生合法權利保障》,載《法學論壇》2005年第6期;
32.《創新與突破:轉型期中國行政法治原則嬗變》,載《政治與法律》2006年第4期(CSSCI);
33.《論村民選舉權的性質》,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1.《法治建設論》(合著):1999年獲湖南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一等獎;
2.《科技創新與農業發展及其法治化》:1999年獲湖南省教委、科委等八家單位聯合組織的「創新與發展」跨世紀湖南青年論壇三等獎;
3.《行政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研究》:2001年獲中國法學會第四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4.《法治建設論》(合著):2001年獲湖南省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5.《適應專業發展需要,建設多層次高質量教材體系》:2001年獲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優秀成果二等獎及湖南省高等教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6.《行政訴訟基本理論問題研究》:2002年獲湖南省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四等獎;
7.《憲法訴訟原論》:2004年獲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第三屆中青年憲法學者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8.《憲政視野下的高教行政法治問題》:2008年獲湖南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9.《構建參與型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獲2010年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

3. 法學考研湘大和湖大哪個更好 分析清楚加更多分。

湖大更好!
從名氣上來講不用說,湖大好得多。
我參考了考研指導叢書,知道:湖大法學更強!

4. 請問哪位能幫忙找到這個文件

只能找到這么多了。

聶國卿 湖南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演進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湘科計字[2007]109號 2007-9-4
周仁儀 農業科技型企業風險投資及運作模式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湘科計字[2007]109號2007-9-4
石青輝 湖南新農村連鎖經營體系構建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湘科計字[2007]109號 2007-9-4
曹光榮 高等學校投入產出效益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湘科計字[2007]109號 2007-9-4
龍興海 湖南\"3+5\"城市群建設公共服務協作模式構建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湘科計字[2007]109號 2007-9-4
石良武 基於SNMP的高校校園網路實驗室監控管理研究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湘科計字[2007]109號 2007-9-4

http://cache..com/c?m=&p=9d769a448c8511a059a4c1281e&user=

5. 湖南省究竟有多少廳官

摘要 湖南省政府組成部門:

6. 有湖南政法大學這所大學嗎

沒有湖南政法大學,有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西南政法大學(重慶)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西北政法大學(西安) 。
湖南有湖南大學法學院。

湖南大學法學院
湖南大學法學教育發端於1906年,當時稱「湖南公立政法學院」,以後幾經發展變遷,到1926由湖南公立政法專門學校」並入省立湖南大學,成立湖南大學法科。1941年設置法律系,1945年改稱湖南大學法學院。1953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文、法等學科被並入到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湖北經濟學院、中南政法學院等學校,1998年恢復招收法律專業本科生。原湖南財經學院自1987年開始招收經濟法專業本科學生,1988年建立經濟法律系,1995年由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獲得經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4月原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並,組建新的湖南大學,同年6月18日,恢復成立湖南大學法學院。

憑借原湖南大學悠久的人文、法學傳統和原湖南財經學院法律系的學科優勢,湖南大學法學院以培養政治素質復合型優秀法律專門人才為目標。現有經濟法、民商法和刑法三個碩士點,以及法治系統工程和經濟法博士方向。成立了經濟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所、法治與人權研究中心、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網路法研究中心、中國行政法制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機構和高級法律人才培訓中心。2001年獲得司法部、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國家級司法鑒定中心。

7. 賀安傑的履歷

1976年08月——1978年08月,湖南省新田縣冷水井公社民辦教師。
1978年09月——1982年08月,四川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1982年09月——1985年04月,華中科技大學經濟管理系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1985年05月——1987年0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研究室幹部。
1987年06月——1990年0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研究室主任科員。
1990年04月——1991年0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研究室副處級研究員。
1991年09月——1993年0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綜合處副處長。
1993年10月——1995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綜合處處長。
1995年12月——1996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綜合調研室主任。
1997年01月——1997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廳級研究員、綜合調研室主任。
1998年01月——2002年0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廳級研究員。
2002年06月——2005年03月,湖南省省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2005年03月——2008年0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機構升格為正廳級)黨組書記、主任。 (其間:2006年1月—2007年1月,中組部選派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任赴新加坡培訓學員黨支部書記、團長,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2008年05月——2012年02月,中共湖南省委副秘書長、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2012年02月——2013年03月,中共湖南省委副秘書長、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湖南省委法治湖南建設領導小組秘書長兼辦公室常務副主任;2013年03月——2016年03月,中共湖南省株洲市委書記。
2016年03月——2016年04月,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2016年04月——至今,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湖南省人社廳廳長、黨組書記。

8. 政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向哪個機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縣直各單位,省市駐汝各單位:
《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第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政府工作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及重要涉外事項,應當事先請示本級人民政府;政府工作部門聯合制定的重要規范性文件發布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為保證政府工作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預審批制度執行到位,經縣政府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政府工作部門擬就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或涉外、涉港澳台事項制定規范性文件,應事先書面請示縣政府,並對制定該規范性文件的必要性、依據、擬規定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可行性等作出具體說明。縣政府辦公室收到請示後,轉縣政府法制辦研究提出意見,報縣政府領導決定。縣政府領導批示後,由縣政府法制辦通知該部門。縣政府同意該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的,部門應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規定的程序制定,制定完成後報縣政府(送縣政府法制辦)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縣政府不同意制定該規范性文件的,部門不得制定公布施行。
二、兩個或兩個以上政府工作部門聯合制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或者涉外、涉港澳台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應當於制定完成後,就可否公布施行書面請示縣政府,並將該規范性文件的文本、制定依據和參考資料、制定主辦部門法制機構出具的合法性審查報告一並報縣政府審查。縣政府辦公室收到文件後,轉縣政府法制辦研究提出意見,報縣政府領導決定。縣政府批准公布施行的,由縣政府法制辦書面通知制定主辦部門,並按照規定予以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縣政府未批准公布施行的,由縣政府法制辦將材料退回制定主辦部門,部門不得公布施行。

附件:1.縣政府工作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預審批流程圖
2.縣政府工作部門聯合制定規范性文件預審批流程圖

9. 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的第三章

行政決策程序第一節重大行政決策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適用本節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參照本節規定執行。
重要緊急情況必須由政府立即決策的,可以由政府行政首長或者分管副職按職權臨機決定,並及時在政府常務
會議上通報或者向行政首長報告。
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涉及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還應當適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第三十條行政決策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第三十一條本規定所稱的重大行政決策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涉及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社會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下列行政決策事項:
(一)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政策措施,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
(二)編制各類總體規劃、重要的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
(三)編制財政預決算,重大財政資金安排;
(四)重大政府投資項目;(五)重大國有資產處置;
(六)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醫療衛生、食品葯品、住宅建設、安全生產、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七)重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政府定價的重要商品、服務價格的確定和調整;
(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九)其他需由政府決策的重大事項。
重大行政決策的具體事項和量化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范圍內依法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二條政府行政首長代表本級政府對重大行政事項行使決策權。
政府分管負責人、政府秘書長或者政府辦公室主任協助行政首長決策。
政府工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重大事項需要提請政府決策的,可以提出決策建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決策咨詢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系統。
決策承辦單位依照法定職權確定或者由政府行政首長指定。
第三十三條政府行政首長提出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由行政首長交承辦單位承辦,啟動決策程序。
政府分管負責人、政府工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提出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建議,由政府行政首長確定是否進入決策程序。
第三十四條決策承辦單位對擬決策事項應當深入調查研究,全面、准確掌握決策所需信息,結合實際擬定決策方案,並按照決策事項涉及的范圍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充分協商協調,形成決策方案草案。
對需要進行多方案比較研究或者爭議較大的事項,應當擬定兩個以上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進行合法性論證。
決策承辦單位可以委託專家、專業服務機構或者其他有相應能力的組織完成專業性工作。
決策承辦單位可以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十五條除依法不得公開的事項外,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向社會公布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徵求公眾意見。公布的事項包括:
(一)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及其說明;
(二)公眾提交意見的途徑、方式和起止時間;
(三)聯系部門和聯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電話、傳真和電子郵箱等。
決策承辦單位公布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徵求公眾意見的時間不得少於20日。
第三十六條決策承辦單位應當組織3名以上專家或者研究咨詢機構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論證。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從與重大行政決策相關的專家中隨機確定或者選定參加論證的專家,保證參加論證的專傢具有代表性和均衡性。
專家進行論證後,應當出具書面論證意見,由專家簽名確認。專家對論證意見的科學性負責。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對專家論證意見歸類整理,對合理意見應當予以採納;未予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專家論證意見及採納情況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七條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公布後,決策承辦單位應當根據重大行政決策對公眾影響的范圍、程度等採用座談會、協商會、開放式聽取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公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眾參與的范圍、代表的選擇應當保障受影響公眾的意見能夠獲得公平的表達。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將公眾對重大行政決策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類整理,對公眾提出的合理意見應當採納;未予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公眾意見及採納情況應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八條重大行政決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舉行聽證會:
(一)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二)公眾對決策方案有重大分歧的;(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聽證的。
第三十九條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經政府分管負責人審核後,由行政首長決定提交政府常務會議或者政府全體會議討論。
政府常務會議或者政府全體會議審議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應遵循以下程序:
(一)決策承辦單位作決策方案草案說明;
(二)政府法制部門作合法性審查或者論證說明;
(三)會議其他組成人員發表意見;(四)決策事項的分管負責人發表意見;(五)行政首長最後發表意見。
第四十條重大行政決策在集體審議的基礎上由行政首長作出決定。
行政首長可以對審議的事項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暫緩或者再次審議的決定。
作出暫緩決定超過1年的,方案草案退出重大決策程序。
行政首長的決定與會議組成人員多數人的意見不一致的,應當說明理由。
政府常務會議或者政府全體會議,應當記錄重大行政決策方案的討論情況及決定,對不同意見應當特別載明。
第四十一條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依法需要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依法應當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決策意見後,按程序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依法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
第四十二條由行政機關作出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決策機關應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20日內,向社會公布重大行政決策結果。
第四十三條決策機關應當通過跟蹤調查、考核等措施對重大行政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決策執行機關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全面、及時、正確地貫徹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監督機關應當加強對重大行政決策執行的監督。
決策執行機關、監督機關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重大行政決策及執行有違法或者不適當的,可以向決策機關提出。決策機關應當認真研究,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繼續執行、停止執行、暫緩執行或者修訂決策方案的決定。
第四十四條決策機關應當定期對重大行政決策執行情況組織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
第二節制定規范性文件
第四十五條本規定所稱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以外,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一定時期內反復適用,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公文。
第四十六條涉及兩個以上政府工作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由本級人民政府制定規范性文件,或者由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范性文件。
政府工作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事項及重要涉外事項,應當事先請示本級人民政府;政府工作部門聯合制定的重要規范性文件發布前應當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議事協調機構、部門派出機構、部門內設機構不得制定規范性文件。
第四十七條規范性文件不得創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等事項。
規范性文件對實施法律、法規、規章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與所依據的規定相抵觸;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規范性文件不得作出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規定。
第四十八條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經制定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由制定機關負責人集體審議決定。
規范性文件涉及重大行政決策的,還應當適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第四十九條實行規范性文件登記制度。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實行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條規范性文件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十一條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為5年。標注「暫行」、「試行」的,有效期為2年。有效期滿的,規范性文件自動失效。制定機關應當在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屆滿前6個月內進行評估,認為需要繼續施行的,應當重新公布;需要修訂的,按制定程序辦理。
第五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建立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和網上檢索系統,及時公布經登記的現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和已經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目錄,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下載。
第五十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規范性文件違法的,可以向有關人民政府法制部門提出審查申請。接到申請的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受理,並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申請人。

10. 法治湖南建設綱要的加強完善

14.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規規章。加強與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相配套的地方立法,確保法律、行政法規統一實施。圍繞我省「四化兩型」建設的總體部署,加強自主性、創制性地方立法。重點加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兩型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統籌城鄉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和文化強省建設等方面的立法。
15.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加強立法前論證,提高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完善向社會公開徵集立法項目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法規規章起草工作機制,完善委託起草和立法機構、專家學者等聯合起草的方式。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所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草案,都要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布,公開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完善立法聽證、專家咨詢論證以及公開徵求意見、聽取和採納意見情況說明制度。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擴大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途徑,保證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表達,合理的訴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體現。堅決克服立法過程中的部門利益化傾向。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著眼解決問題,突出地方特色,增強法規規章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積極探索開展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會風險評估和立法後評估工作,建立法規規章清理工作常態化機制。
16.加強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制度和有效期制度。加強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切實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加強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和檢索系統建設,全面落實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清理結果。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17.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政府各職能部門要逐步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社會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轉移出去,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完善行政運行機制。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省、市、縣三級政府的職責和許可權,理順財權、事權關系。穩步推進強縣擴權改革,擴大縣級經濟社會事務管理許可權。加快推進政府職責、機構和編制的法制化,建立健全機構編制管理與財政預算、組織人事管理的協調制約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18.完善行政決策機制。認真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進一步健全完善各級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的事項范圍和具體操作規則,並向社會公布。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嚴格執行公開產生聽證代表、及時向社會公布意見採納情況等程序。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和風險評估機制,探索建立重大行政決策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和集體討論決定製度。加強重大決策執行情況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
19.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和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減少行政執法層級,提高基層執法能力。探索完善鄉鎮行政執法體制,採取依法授權、委託等方式,加快賦予經濟發達鎮城鎮建設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執法權。改革和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和服務並重、處置和疏導結合,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推進執法流程網上管理,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調查取證與證據適用規則,健全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嚴格規范行政裁量權行使。加強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完善行政執法公示制、行政執法評議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
20.推進政府服務法治化。規范政府服務行為,明確政府服務內容、標准、程序和時限等事項,並將政府服務行為納入行政電子監察,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和發展社區服務和社會求助服務平台,建立健全統一的報警服務平台和醫療急救指揮中心系統。推進政府服務公開,編制政府服務項目目錄和辦事指南。健全完善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等制度。減少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強公共服務行政事業性收費監管。
21.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充分運用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後監督管理等手段,採取行政指導、行政規劃、行政合同、行政獎勵、行政調解等方式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監督和保障機制,重點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建設好互聯網信息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路平台,建立和完善網上審批系統和電子實時監察系統,擴大網上服務項目的范圍。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探索建立全省統一招投標平台,依法加強對招投標行業和行為的監管。 推進公正司法
22.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認真落實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優化司法職權配置,進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職權結構和組織體系。完善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完善司法隊伍管理制度,加強司法職業保障。建立健全司法經費保障體制。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刑事賠償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擴大司法參與。
23.加強司法規范化建設。以程序公正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司法工作規范,明確司法各個環節的辦案要求和操作規則,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的司法工作機制。規范證據收集、審查和認證、採信,嚴格貫徹執行刑事、民事、行政證據規則,全面落實和完善訊問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加強對民事案件執行、涉案款物處置、執法辦案安全防範等的規范。全面規范自由裁量權,推進量刑規范化改革,加強案例指導,統一裁判和執法尺度。嚴格執行案件辦理期限制度,積極探索繁簡分流和速裁機制,研究建立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制度,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訴訟成本。
24.全面推進司法公開。推行「陽光司法」,進一步完善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制度,擴大公開范圍,拓寬公開渠道,創新公開形式,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廉潔。除依法不能公開的外,法律依據、司法程序、辦案各個環節和結果都要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完善司法聽證制度、新聞發布制度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群眾旁聽庭審、裁判文書上網、訴訟檔案查詢等制度。推進司法信息化建設,加大數字法庭建設力度,建立案件信息查詢系統,推行庭審同步錄音錄像、同步記錄、同步顯示和重要案件庭審的電視或網路直播。
25.強化訴訟活動法律監督。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瀆職違法犯罪行為的監督,防止和糾正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為。加強對訴訟程序嚴重違法,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監督,防止和糾正有案不立、違法立案,刑訊逼供、違法取證,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款物,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濫用職權致使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遭受損害等問題。加強對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嚴重錯誤案件的監督,著力糾正定性明顯錯誤或處理嚴重不公,損害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問題。加大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的監督,促進監管場所依法管理。探索開展對民事執行活動的監督。
26.保障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各級黨委要帶頭維護司法權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實施監督,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法參與訴訟活動、認真履行協助義務、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對重大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要主動出庭應訴。加強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對非法干預司法活動進行備案登記、查處的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對司法活動的干擾,依法規范新聞媒體對司法機關正在辦理案件的報道,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健全司法糾錯機制。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建立健全執行聯動威懾機制,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

熱點內容
生存者法規 發布:2025-02-14 06:38:09 瀏覽:64
成人自考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2-14 06:24:14 瀏覽:386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 發布:2025-02-14 05:52:54 瀏覽: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14 05:44:56 瀏覽:95
民法析理 發布:2025-02-14 05:33:07 瀏覽:652
刑事訴訟法133條 發布:2025-02-14 05:30:51 瀏覽:985
夫妻只有一個人工作勞動法 發布:2025-02-14 05:03:10 瀏覽:820
公司印章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2-14 04:25:21 瀏覽:700
北京李華律師 發布:2025-02-14 04:20:19 瀏覽:423
中介官司法規 發布:2025-02-14 04:17:01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