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正當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

正當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2-04-16 13:25:29

『壹』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法律程序在三大訴訟法都有體現:即《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貳』 上海市招警學員考試究竟考些什麼內容

上海市公安、法院系統警察學員筆試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法律基礎》和外語(《英語》或《日語》),全部採取閉卷考試方式。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90分鍾,滿分100分。《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

《法律基礎》和外語(《英語》或《日語》)為客觀性試題,兩科合並一張試卷,考試時限共120分鍾;兩科分別計分,《法律基礎》滿分50分,外語滿分100分。

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報考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潛在能力,考試內容包括數理能力、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常識應用能力等。

數理能力主要測查報考人員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對各種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分析能力,包括對數據的分析、運算、推理能力。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常見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應用和資料分析等。

例題:每道題提供一組數字,其中缺少一項,根據給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找出最符合題意的答案。

2,5,10,17,_________,37

A、22 B、24

C、26 D、28

解答:此題正確答案為C。

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主要測查報考人員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准確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重點考查理解和使用詞語、把握語句各類表達方式和閱讀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常見題型有選詞填空、語句表達和閱讀理解等。

例題:根據題意,從所給的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一項填入空格內,從而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最准確。

對一篇規范的論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綜述、刪注釋,實在是_________的不智之舉。

A、削足適履 B、揚湯止沸

C、矯枉過正 D、捨本逐末

解答:此題正確答案為A。

判斷推理能力主要測查報考人員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重點考查運用概念和標准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對形象和空間關系准確識別、把握和思維的能力,以及判斷、推理、演繹、歸納和批判分析等邏輯思維能力。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常見題型有定義判斷、類比推理、程序推理、圖形推理和分析推理等。

例題:下列選項中,符合所給圖形的變化規律的是_________。

解答:此題正確答案為C。

常識應用能力主要測查報考人員對有關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公共管理的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法律、管理、經濟、科技、人文、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及其應用能力。本部分均為單項選擇題。

例題:《行政許可法》規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這主要體現了行政法中的________。

A、行政合法性原則 B、行政合理性原則

C、正當程序原則 D、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解答:此題正確答案為D。

二、《申論》

《申論》主要測查報考人員應當具備的綜合能力。《申論》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測查內容包括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准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准確把握事實所蘊含的趨勢、矛盾和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趨勢或矛盾進行歸納分析,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較為全面系統的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現代漢語,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准確規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三、法律基礎(作答參考時間40分鍾)

《法律基礎》測試內容:

1、我國社會主義法制與法治

2、憲法

3、行政機關和公務員

4、民法

5、刑法

6、刑事訴訟法

7、民事訴訟法

『叄』 正當程序的作為憲法原則的正當法律程序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古代《自由大憲章》,是西方古代「法的統治」觀念與自然法學說的產兒。1215年英國國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對正當法律程原則作了初步規定。大憲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凡自由民,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它損害」。盡管這個法律文件的產生是英國貴族聯合起來限制王權的產物,同資產階級革命和民主憲政並無直接聯系,但在西方憲法學界,它被認為具有可以約束其它普通法的效力,因而被譽為保護人民自由權利的最初的成文憲法性文件。
「非經國法判決」不被追究責任或被加以損害這一用語被寫入《自由大憲章》之時,僅指刑事訴訟必須採取正式的起訴方式並保障被告人接受陪審裁判的權利,主要用以在刑事訴訟中對封建貴族權利進行保護。在隨後的愛德華三世時代,1354年英國國會通過的第二十八條法令即《自由令》第三章規定:「未經法律的正當程序進行答辯,對任何財產或身份的擁有者一律不得剝奪其土地或住所,不得逮捕或監禁,不得剝奪其繼承權,或剝奪其生豐之權利。」這條規定首次以法令形式表述了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並擴大了正當程序的適用范圍。1679年,議會中反對國王的輝格黨人為了保障自己不受國王任意逮捕,提出並通過了《人身保護法》。這個被認為是英國重要的憲法性文件的法律共有20條,其中有近2/3的內容為程序性規定。盡管這一時期的法律還包含著極大的封建性因素,但這種使王權服從法定程序、從程序上逐步限制王權的控權方法,對英國和後世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在美國憲法中的確立
美國內戰前期,漢密爾頓在1787年的紐約州批准憲法會議上提出「正當程序」一詞,該條款包括了如下規定:除非依照「正當的法律程序」,否則,任何人都應得到保證,不被剝奪特定的權利。這對於後來憲法史的發展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變化,「它構成了(美國憲法)第五條修正案和後來的第十四條修正案的正當程序條款的起源」[1](第36頁),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五條修正案規定:「無論何人,除非根據大陪審團的報告或起訴,不得受判處死罪或者其他不名譽罪行之審判,惟發生在陸、海軍中或發生在戰時或出現公共危險時服現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兩次遭受生命或身體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和財產。不給於公平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充作公用。」這條規定適用於聯邦政府機關。186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規定:「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並受其管轄的人,均為合眾國的和他們居住的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對於在其管轄下的任何人,亦不得拒絕給予平等法律保護。」這條規定適用於各州政府機關。美國憲法第五、十四條修正案所包含的「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的內容被稱為「正當程序條款」。
2.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在美國憲政史上的作用
如果說正當法律程序在英國最早是貴族利用程序法律限制國王的手段,是程序意義的控權方法,那麼在美國就是實體與程序意義並重的憲法原則。美國近代的《權利法案》奠定了正當程序的憲法原則地位。正當程序條款作為一項重要憲法原則在美國憲政史上發揮重大作用離不開美國最高法院的司法審查權,美國最高法院的司法審查權的充分運用又與正當程序條款息息相關。
(1)自由放任主義時期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正當程序的原初意義本是「實施法律的正當程序」,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一系列重大判例和對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的靈活解釋將這項程序性規則變成為一項實質性規則,即對立法權所要達到的目的的「合理性」進行審查,「最高法院顯然逾越了其正當的司法職能,並僭越了一些相對於立法權的權力」[2](第239頁)。這種僭越使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獲得了極強的生命力並帶來了「正當法律程序的統治」。這種統治包含的內容在於:第一、正當程序原則由只約束聯邦議會發展到也約束州議會;第二、由公民的基本權利受正當程序保護發展到公司的財產權也受保護;第三、在完成了由主要保護公民的個人權利向主要保護公司的財產權之後,正當程序又進一步向保護自由權滲透;第四、通過對「正當法律程序」的解釋行使司法審查權,使美國最高法院成為實際上的「第三議院」。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經過這番改造,其意義已不僅僅在於剝奪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權、自由權或財產權要經過「正當程序」,而在於人身權、自由權或財產權是受憲法保護的權利,其內涵也可作出相當彈性的解釋。也正因為此,該條款成為了美國自由資本正義時期經濟的基本憲章。而這一部運用「正當法律程序」條款歷史,也就是「一部現代大工業興起、努力對商業進行控制和對這種管理法規實行司法審查的歷史。從那時起,全部的政府活動——無論是聯邦還是各州的——都必須通過實質性正當程序的關卡」[3](第121頁)。正當法律程序條款的社會作用獲得了爆炸性的增強。
(2)國家干預主義時期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為應付戰爭、擺脫危機,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當中,美國公法進行了史無前例的調整,行政權得到了加強,總統居於國家權力的頂峰而被稱為「任期四年的國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行政權的膨脹,行政機構既有行政權,又有立法權,也享有裁判權。為了實現對行政權的支持與制約,最高法院司法審查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並導致了「正當法律程序」的法律作用的變化。第一、在經濟領域對社會經濟進行積極的干預的「實質性經濟正當程序」衰落。第二、正當法律程序條款由以前的干預社會經濟轉向了強調對公民人身權利的保護。第三、正當法律程序條款在行政法領域、司法領域獲得了發展,表現出了新的生命力。
美國行政法是隨著行政權的迅速擴張而在1933年以後獲得發展的。隨著加強行政權的因素的逐漸消除,企業界和律師界開始反對行政機關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於一身的無限膨脹趨勢。最初,關注的焦點是在各獨立控制委員會的行政權的正當性上,但最高法院認為這種混合沒有違背憲法,於是人們的注意力便集中到了程序的設計方面,要求實現行政程序的標准化、正規化和加強司法審查,美國憲法第五條、第十四條修正案所確立的正當法律程序觀念由此開始向行政法領域滲透,逐步形成了行政性正當程序規范。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在司法領域獲得的發展集中體現在美國的刑事訴訟法典當中。1868年通過的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中的「正當程序」對美國的刑事訴訟活動影響深遠。在法律傳統上,美國直到1945年才有《聯邦刑事訴訟規則》,該規則以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為依託,並經過了多次修改。在「馬普訴俄亥俄州案」中確立的排除規則和「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中確立的米蘭達規則是刑事訴訟適用正當法律程序條款的典範,並由此引發了本世紀中期在美國司法領域的「正當程序革命」,對世界各國刑事訴訟司法制度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72條怎麼判

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不會寫怎麼判,人民檢察院只是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具體怎麼判是人民法院決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72條規定: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4)正當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程序法是指實體法以外,法院或者行政機關如何進行各種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的實證法。程序法可以定位為非關實體權利,而系為安排各種程序的法令而言。在大陸法系國家,程序法基本上可以分為民事程序法、刑事程序法以及行政程序法。

1、民事程序法

民事實體法所規范的實體權利(所有權、債權等等)必須經由審判的過程才能加以實現,而民事程序法就是在安排民事審判程序的法律,表現在實證法上,就是各國的民事訴訟法律或非訟事件法律等等。

2、刑事程序法

刑事程序法就是國家為確定對於人民刑罰權的刑事審判程序所應適用的法律,它所規范的是刑事審判程序的進行,而非如刑法(刑事實體法)是對於人民行為的直接禁制。

3、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則是規范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行為時,所應遵守的正當法律程序,例如:比例原則、禁止差別待遇、信賴保護等等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程序法

『伍』 是正當程序原則的源頭

法律程序在三大訴訟法都有體現:即《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政行為,必須遵遁正當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對人,向相對人說明行為的根據、理由,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事後為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等.1、正當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條重要的憲法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古代《自由大憲章》,是西方古代「法的統治」觀念與自然法學說的產兒.1215年英國國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對正當法律程原則作了初步規定.

『陸』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訴訟效率三個。
1、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
(1)懲罰犯罪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賦予,保障人權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規制。
(2)當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發生沖突時,犯罪控制模式往往選擇懲罰犯罪,正當程序模式則往往選擇保護人權。
2、現代人權保障理念的核心是維護人的價值和尊嚴。
3、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
(1)實體公正是結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過程的公正。
(2)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終極目的都在於公正解決糾紛。
(3)在追求實體正義的過程中應將程序正義放在優先地位。
4、訴訟效率

『柒』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秩序、公正、效益價值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實現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適用本身也在實現著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一部懲「惡」的法律,更是一部揚「善」、求「美」的法律。不僅是一部懲罰法,更是一部保障法,它不僅賦予公檢法追究懲罰犯罪的職權,而且還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藉以自保的權利。

懲治犯罪,是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實施法所追求的直接目的,這也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所在。保障人權,則是從價值論的高度賦予刑事訴訟法更高的價值追求,也是刑事訴訟法的終極價值目標。

刑事訴訟中,集中體現了公民的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緊張沖突與衡平關系。限於國家權力的強大和個人權利的渺小,要求國家機關在處分公民權益時必須遵循正當、合法的程序進行,以防止國家權力的恣意、專斷,這就是正當程序原則。


(7)正當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注重程序正義是現代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刑事訴訟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以恢復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為目標的認識活動,而且也包含著一種程序道德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過程。那就是,刑事訴訟法旨在追求看得見的正義,刑事訴訟法具有獨立於工具價值之外的公正價值。

如果把刑事訴訟法比喻成一座神聖的宮殿,那麼刑事訴訟法原則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石。程序法定在我國的首次提出,是謝佑平教授和當時還是他的研究生的萬毅教授2000年合寫的一篇題為《程序法定原則初探——評司法機關的解析權》的論文。

在兩年後的專著《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基石》中,則系統地闡述了刑事訴訟法原則的概念、特徵、體系、分類、功能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將刑事訴訟法原則區分為公理性原則、政策性原則,並縱橫捭闔、刪繁就簡、深入淺出,用最簡單的方法,闡述最深奧的原則。

用競技運動的精神,來觀察和理解刑事訴訟活動的原理、原則,既簡單,又深刻,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長期存在「重實體輕程序」「重權力輕權利」「重配合輕制約」「重打擊輕保護」之積弊,實在需要引進或提出一種與之完全不同的理念,使之對中國人的思維定勢和極致追求形成強烈的沖擊。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國際准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控辯平等未能實現,強化偵查措施的法定化程度不足,司法獨立缺乏制度保障,無罪推定原則的弱化,訴訟難以及時終結,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未能法定化等。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刑事訴訟法的再一次修改,隨著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有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有些問題正在得到改善,有些問題仍然還在那裡。

『捌』 正當程序的原則的源頭

法律程序在三大訴訟法都有體現:即《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政行為,必須遵遁正當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對人,向相對人說明行為的根據、理由,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事後為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等.1、正當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條重要的憲法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古代《自由大憲章》,是西方古代「法的統治」觀念與自然法學說的產兒.1215年英國國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對正當法律程原則作了初步規定.大憲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凡自由民,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在行政法領域要求作到程序的中立,程序的參與及程序的公開.其對防止行政權力濫用,保證行政實體公正的實現,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具體落實民主精神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在《布萊克法律辭典》中,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中心含義是指:「任何其權益受到判決影響的當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陳述自己意見並獲得聽審的權利.」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法中的「自然正義」(Nature Justice),光大於美國法所繼承的「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到了20世紀,包括世界多數國家紛紛進行行政程序立法,通過立法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確立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指整個行政法程序性基本原則,包括行政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也包括行政程序具體原則,狹義的正當程序原則僅指相當於英國行政法中自然正義和美國行政法中正當法律程序的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古老的自然正義原則,該原則已存在三個世紀,主要包含兩條基本規則:(1)任何人不應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2)任何人在受到懲罰或其他不利之前,應為之提供公正的聽證或其他聽取其意見的機會.

正當法律程序是指「要求一切權力的行使在剝奪私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時,必須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當事人具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主要內容: 第一、任何人不應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 第二、說明理由 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懲罰或其他不利處分前,應為之提供公正的聽證或其他聽取其意見的機會.

有,就是案件的處理程序必須符合法律的程序規定,所有案件都是

http://bbs.kaoyan.com/thread-2285481-1-9.html 16. 試述正當程序原則 P83書上我沒找到啊,有師兄說這個得自己總結,我去圖書館查了,是不是包括兩個部分,執法者嚴格執行程序和程序本身正當,能用刑訴的公理性原則中的程序法定原則以及刑訴基本原則中的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的內容來回答啊?

『玖』 外國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一、無罪推定原則。
又可稱為無罪類推(與有罪類推相對應),簡單地說是指任何人在未經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應視其無罪。無罪推定所強調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

二、正當程序原則
正當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條重要的憲法原則;程序的正當性包含的價值是程序的中立、理性、排他、可操作、平等參與、自治、及時終結和公開;通過正當程序達到憲法的至信、至尊、至上從而實現憲法權威。

三、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是指不得強迫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陳述或強迫其承認有罪。這直接針對和反對的是刑訊逼供以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處罰。

四、審判公開原則
包括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兩個方面內容(但合議庭評議,審判委員會討論不公開) 部分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應公開宣判) 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不公開審理的,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一審法院違反公開審判原則的,二審法院撤銷原判發回重申。
但是下列情況不公開審判:1.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案件,一律不公開。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一律不公開;16歲以上未滿18歲的,一般也不公開。3.離婚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4.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五、直接言詞原則
直接言詞原則是直接原則和言詞原則的合稱。直接原則是指判決只能由直接參加法庭調查、聽取法庭辯論的審判人員親自作出。言詞原則是指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法院的訴訟行為特別是質證、辯論、證據調查都要求的言詞方式進行。

六、自由心證原則
一切訴訟證據的取捨和證明力的大小,法律預先不作規定,而由法官、陪審官根據內心確信進行自由判斷。法官通過對證據的審查判斷所形成的內心確信,稱為心證。心證如果達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即謂之「確信」,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由心證又稱「內心確信」。法官審判案件只根據他自己的心證來認定案件事實。 自由心證制度要求法官依據「良心」和「理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審判經驗,合理判斷證據的證明價值。

七、一事不再理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就是法院對於任何已經生效裁判加以處理的案件不得再行審判;對於所有已經被生效裁判確定為有罪或無罪的被告人,法院不得再予以審判或科刑。

熱點內容
夫妻只有一個人工作勞動法 發布:2025-02-14 05:03:10 瀏覽:820
公司印章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2-14 04:25:21 瀏覽:700
北京李華律師 發布:2025-02-14 04:20:19 瀏覽:423
中介官司法規 發布:2025-02-14 04:17:01 瀏覽:647
財經法規案例分析無紙化練習 發布:2025-02-14 04:15:32 瀏覽:325
合同法多少年 發布:2025-02-14 03:59:49 瀏覽:683
人力資源和經濟法 發布:2025-02-14 03:54:40 瀏覽:8
行政法有侵權必有救濟 發布:2025-02-14 03:46:04 瀏覽:677
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 發布:2025-02-14 03:23:43 瀏覽:9
深圳華旭司法考試 發布:2025-02-14 02:45:41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