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勞動法
『壹』 中國與東盟存在的問題
南海歸屬問題,中國現在的政策是擱置,共同開發,但是主張擁有主權。像越南,菲律賓都聲稱擁有南海部分主權的
『貳』 中國與東盟的形式問題。
東盟網路你裝糊塗嗎?最近南海鬧的沸沸揚揚的你不知道?東盟成為的初衷你以為只是為了他們的經濟發展嗎?太單純了,越南和非律賓都跟中國撕破臉皮了,美國跟個攪屎棍似的在這亂攪,人家是同盟,你說出事了其它的八個國家幫你還是幫他們?南海的水深著呢
『叄』 中國境外勞動法
有關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的異同 內地: (1)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1995年國務院規定企業最遲應當自1997年5月1日施行每周工作40小時。 (2)《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1995年5月1日起國務院規定周六、周日雙休制。 (3)全年法定假日共10天:春節(3天)、「五·一」(3天)、國慶(3天)、元旦(一天)。另外「三·八」節(女職工半天)。 (4)有薪(或部分帶薪)假:年休假、探親假。《勞動法》未規定年休假天數。廣東省地方規定,年休假自5天-14天不等,視其司齡而定。 香港: (1)只對受雇於工業界的青年(15歲-18歲)規定:每天不超過8小時。 (2)凡按連續性合約受雇的雇員每7天可享有不少於1天休息日。 (3)法定假日共12天:元旦(1天)、春節(3天)、清明節(1天)、「五·一」(1天)、端午節(1天)、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一天)、中秋節翌日(1天)、重陽節(1天)、國慶節(1天)、冬至或聖誕節(1天,由僱主選擇) (4)年休假由7天-14天不等,視受雇年資(工齡)而定。 台灣: (1)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每周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48小時; (2)每7天至少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 (3)全年法定假日共14天以上:元旦(1天)、春節(約5天,政府每年公布天數)、清明節(1天)、婦幼節(4月5日)、「五·一」(1天)、中秋節(1天)、雙十節(1天)、光復節(1天)、行憲日(1天)、國父紀念日(1天)。 (4)特別休假(年休假)由7-30日不等,視其司齡而定。
『肆』 中國勞動法與越南勞動法的差異
越南勞動法要比國內的勞動法在保護勞動者方面嚴格規范的多!
『伍』 東盟十國和中國的合作機制是什麼
東盟十國指的是:東盟的十個成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汶萊、越南、寮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菲律賓,加的這個.1.指的是非東盟的國家——中國。整體的說就是東盟十個國家和中國。、中國可以說不次於這東盟十國的實力,也就可以說是再一個東盟的實力了,所以說這類似於兩個東盟十國的實力,但是呢加的是一個國家、所以說是.10.+.1.大於.11.、
『陸』 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說明中國加強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有利條件。
1.經濟常識
(1)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能加強發展中國—東盟各國的互利合作關系,有利於在國際范圍內調劑資源餘缺,參與世界資源的分配,為中國與東盟企業創建了更加便利的發展平台,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
(2)發揮比較優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節約社會勞動,實現優勢互補;有利於引進和吸收各自先進科技成果,增強各方自力更生能力。
(3)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區域內部經濟聯系,是走向經濟全球化的階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不僅有利於中國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產業分工鏈,還有利於促進國內改革開放,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經驗。對東盟國家來說,則可利用中國強大而穩定的經濟實力、工業體系和市場緩沖力,帶動東盟國家走出金融危機,應對跨國公司挑戰,共同促進對國際市場的出口。雙方加強互利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必由之路。
(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有利於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發展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交流,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吸收和借鑒東盟在某些方面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2.哲學常識
(1)聯系的觀點。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又是有條件的,我們必須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為中國和東盟國家提供了一個雙向互動、競爭開放的合作平台,將為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從而促進各國在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後,雙方的互補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市場,貿易和投資都將大幅增長,有利於促進雙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既符合我國利益、又能促進共同發展。
(2)發展的觀點。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我們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從無到有,到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全面深化雙方戰略夥伴關系,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等,體現了發展的觀點。
(3)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原理來分析。中國—東盟既合作又競爭,在合作中展開競爭,在競爭中強化合作。
(4)量變與質變的統一。2002年中國與東盟啟動自貿區談判,2003年正式實施「早期收獲計劃」,2004年簽署《貨物貿易協議》,2007年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此次《投資協議》的簽署標志自貿區主要談判任務成功完成,自貿區在2010終於全面建成。
3.政治常識
(1)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機構履行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的對外職能。
(2)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發展對外關系的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有利於中國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產業分工鏈;有利於促進國內改革開放,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經驗。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是中國和東盟各國謀求長遠發展戰略,努力爭取有利於本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的結果。中國與東盟由競爭走向「合作雙贏」體現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4)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世界各國都清楚地認識到,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各成員國積極履行各項責任和義務,這表明,在當今和未來的世界,經濟是基礎,發展經濟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最關心的問題,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科技等領域。
(5)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是我國積極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結果,促進東盟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既是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加速經濟科技發展的需要。
『柒』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建成,雙方服務貿易、投資市場也將相繼開放,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建立自貿區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相互開放市場,積極打造行業內新的產業鏈,攜手提升自貿區的產業能力,提高自由貿易區主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就需要雙方行業根據不斷發展的開放形勢及時對接,合理分工,以實現互利雙贏的合作目標。 自今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後,1至7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達1610億美元,同比增長49.6%。其中,中方出口767.3億美元,進口84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3.2%和56.1%。中國對東盟投資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5.7%。東盟已成為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興業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捌』 中國對東盟的貿易政策有哪些!
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貨物貿易協定》
中國和東盟各國根據《服務貿易協議》做出了相互開放承諾。
根據《協議》規定,中國將在WTO承諾的基礎上,在建築、環保、運輸、體育和商務服務等5個服務部門的26分部門,向東盟國家做出了新的市場開放承諾,具體包括進一步開放上述服務領域,允許對方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放寬設立公司的股比限制等內容。
東盟各國也在其WTO承諾基礎上作出了新的開放承諾。新加坡的承諾主要包括商務服務、分銷、教育、金融、醫療、娛樂、和體育休閑服務、運輸等部門;,馬來西亞的承諾主要包括商務服務、電信、建築、金融、醫療、旅遊和運輸等部門;泰國的承諾主要包括專業服務、建築及工程、教育、旅遊和運輸等部門;菲律賓的承諾主要包括商務服務、電信、建築及工程、環境、旅遊等部門;汶萊的承諾主要包括旅遊和運輸等部門;印度尼西亞的承諾主要包括建築及工程、旅遊和能源服務。此外,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4個東盟的新成員國,也在商務服務、電信、建築、金融、旅遊和運輸等部門做出了開放承諾,在不同程度上減少了市場准入限制。
3、中國和東盟的服務貿易開放是互利共贏的。
《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將為中國和東盟雙方搭建一個新的合作平台,營造更加穩定、開放的貿易環境,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根據雙方在《協議》中做出的承諾,中國和東盟10個國家都將在各自WTO承諾的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提供更加優惠的市場准入條件。例如,中國在機動車保養和修理服務方面允許東盟企業設立獨資公司,在排污、垃圾處理、減低噪音等環境服務方面允許設立獨資企業;東盟很多國家也對中國開放了旅館、餐飲服務,允許成立合資企業,新加坡、汶萊等國家還向中國開放了海洋客運和貨運服務。這些市場開放承諾,不僅有利於進一步拓展雙方服務部門的互利做作,實現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力,擴大服務貿易出口,而且還可以使雙方的消費擴大選者服務范圍,先手到更多的優質服務。
4、中國和東盟的服務貿易開放是漸進式的。
根據雙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服務業的特點,中國和東盟的服務貿易開放是漸進式的。目前《協議》所涵蓋的減讓表是各國的第一批開放承諾。根據《協議》規定,在《協議》生效生效一年內,雙方將就第二批服務部門的市場開放問題進行談判。而且,將來雙方還可就服務貿易的進一步開放問題積極進行磋商,以逐步實現本地區的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2005年7月,《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簡稱東盟自貿區協議)的核心內容,即中國-東盟自貿區降稅計劃全面啟動,雙方對成員方的大部分原產產品相互給予關稅優惠待遇,其中由東盟國家進口的動物、植物產品已全部實施零關稅,油脂、化工品、礦產品和橡膠製品等東盟優勢產品的進口關稅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標志著東盟自貿區協議正式進入了實施階段,也標志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入到全面和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玖』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如何
相當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