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辯論

刑事訴訟法辯論

發布時間: 2022-04-16 23:02:22

法官判案主要依據證據還是要看開庭時律師的辯論

法官判案是基於證據表現的事實。律師的作用在於,對對方證據的攻破,影響法官斷案的依據。這兩者是相輔相容的。

Ⅱ 刑事審判中有哪些辯論技巧,刑事審判的辯論方法

證明責任是指利用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義務。證明責任問題,主要解決對於訴訟進行和案件的實體處理具有重要意義的兩個問題;一是承擔證明義務的主體和條件;二是未能有效地履行證明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經過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我國刑事審判程序的基本特徵已由職權主義轉變為以當事人主義,但為有效查明案件客觀真實,也保留了法官依職權調查證據的權利。在這種審判制度中,公、檢、法三機關都負有查明案件客觀真實的共同責任,就這個意義上說,均擔負證明責任。這是證明責任的共性。由於三機關職能不同,是不同的訴訟證明主體,因此他們所擔負的證明責任的具體性質和內容也不相同。檢察機關因其控訴職能,對控訴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他必須向法院提出有效證據以證明其起訴指控。由舉證責任所派生,他也擔負一定的取證責任。為保證偵查取證的效率和效益,這種取證責任部分是由公安機關承擔的。

因此可以說公安機關的證明責任是檢察機關的舉證責任所派生的取證責任。在我國的審判制度中,法院有義務採用法律所允許的必要手段查明案件客觀事實,因此也承擔證明責任,但是這種證明責任因法院擔負的裁判職責而表現為審理義務。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原則上不承擔證明責任,但因某些特殊原因,如追究某類難以證明的犯罪的特殊需要,法律要求被告人在某些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如我國法律關於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犯罪的規定,就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就來源不明的巨額財產予以說明,如不能有效履行這種責任,就可能因其來源不明的巨額財產而被定罪。這里所確定的說明責任,應當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證明責任。此外,自訴案件的被告人也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

Ⅲ 審理刑事案件當事人可以辯論嗎

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是法律賦予的,比律師權力還大,只不過應當犯罪嫌疑人沒有專職律師辯護專業。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Ⅳ 審判人員應如何引導當事人進行辯論

審判人員應當引導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辯論。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發言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未被法庭認定的事實,審判人員應當予以制止。法庭辯論由各方當事人依次發言。一輪辯論結束後當事人要求繼續辯論的,可以進行下一輪辯論。下一輪辯論不得重復第一輪辯論的內容。法庭辯論時,審判人員不得對案件性質、是非責任發表意見,不得與當事人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徵得各方當事人同意後,可以依法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庭審理過程中,對與定罪、量刑有關的事實、證據都應當進行調查、辯論。
經審判長許可,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且可以互相辯論。
審判長在宣布辯論終結後,被告人有最後陳述的權利。

Ⅳ 請賜教,在刑事庭審中辯護人一定要當庭宣讀答辯狀嗎在法庭辯論環節審判長一定要總結辯論焦點嗎

首先,如果是「答辯狀」的話,就應該當庭宣讀。問題是,「答辯狀」在刑事審判中,只出現於「自訴案件」或者是刑事附帶民事部分,針對於檢察機關公訴的案件是沒有答辯這個環節的,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宣讀起訴書後,審判長會詢問被告人對於起訴書的指控有無意見(個別情況下會詢問辯護人),接下來便是由公訴人訊問被告人。
其次,無論是何種訴訟,審判長是不會對法庭辯論總結辯論焦點的,雙方可以針對案件事實及法律適用發表自己的意見。總結爭執焦點最多用於民事審判的法庭調查階段,這個爭執焦點是對訴訟請求和答辯意見的歸納,審判長在總結爭執焦點時要徵求雙方當事人意見,如果當事人一方堅持增加、補充一些爭執點,審判長也應該對合理部分予以採納。

Ⅵ 刑事訴訟法的審理流程是什麼

刑訴法開庭審理的流程:(一)宣布開庭;(二)宣讀起訴書後;(三)訊問被告人;(四)詢問證人;(五)出證質證;(六)辯論;(七)判決。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一條公訴人在法庭上宣讀起訴書後,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公訴人可以訊問被告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熱點內容
修改工作時間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4 02:01:28 瀏覽:288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