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政訴訟法關於6個月

刑政訴訟法關於6個月

發布時間: 2022-04-17 03:12:13

『壹』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一般說超過六個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源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貳』 行政訴訟期限是六個月還是三個月

六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4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

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2)刑政訴訟法關於6個月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定,這種法律後果表現在:

1、行政訴訟時效屬於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民事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後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

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後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並不消滅實體權利。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

但是,權利人基於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後自願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

『叄』 行政訴訟的六個月起訴期限怎麼計算

行政訴訟6個月的計算:起訴期限應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當事人應當在6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6個月的期限是直接起訴的期限。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肆』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時間是六個月內還是五年內

六個月內。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已於2015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第4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4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4)刑政訴訟法關於6個月擴展閱讀:

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抗辯舉證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第三款規定,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主張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舉證責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機關)。

如果被告主張起訴人超過最長起訴期限,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包括舉證證明行政行為是何時因何事、何因、何依據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否告知、送達當事人,是否告知當事人訴權,當事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行政行為的內容,當事人何時開始行使訴權等方面。

否則,法院即可依據舉證責任分配判定被告舉證不能,不支持被告關於起訴期限的抗辯。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輕松迴避最長起訴期限的適用了。當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

『伍』 新的行政訴訟法對案件立案時效有哪些規定

新行政訴訟法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如下:1、復議後起訴的,訴訟時效為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2、當事人當事人直接提起訴訟的,訴訟時效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3、其他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陸』 行政訴訟法實施細則關於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實施細則關於訴訟時效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柒』 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申請再審的法定期限是六個月還是兩年,很多人都問到這個問題,哪裡提到兩年的說法

1、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內提出。容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110條,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
上述規定供參考

『捌』 行政訴訟中6個月與兩年的時效怎麼區分

六個月是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如果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訴訟時效可以延長,版但最長不得超權過2年。

行政訴訟法司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玖』 行政訴訟法關於審判期限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修改後起訴期限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同時,也可以先提起行政復議,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熱點內容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