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刑事訴訟法真題
㈠ 信陽市直事業單位2015考試歷年真題及解析
您好,華圖教育為您服務。
一、單項選擇題
16.偵查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的時間最長為( )。
A.傳喚不得超過24小時;拘傳不得超過8小時
B.傳喚、拘傳均不得超過8小時
C.傳喚不得超過24小時,拘傳不得超過12小時
D.傳喚、拘傳均不得超過12小時
17.我國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的原則是( )。
A.懲罰為主,教育為輔 B.教育為主,挽救為輔
C.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D.懲罰為主,挽救為輔
18.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有關的司法解釋,我國的刑事訴訟迴避種類不包括以下哪項?( )
A.自行迴避 B.無因迴避
C.指令迴避 D.申請迴避
19.刑事訴訟中的期間的計算標准不包括以下哪項?( )
A.時 B.日
C.月 D.年
20.人民法院公開審判的刑事案件,應當先期公布一些內容,這些內容不包括( )。
A.案由 B.被告人姓名或名稱
C.證據 D.開庭時間和地點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6.【答案】D。解析:根據《刑訴法》第92條的規定,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可見,本題正確答案為D。
17.【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條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18.【答案】B。解析:《刑訴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該條規定的就是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可見,A、D不選;《刑訴解釋》第26條規定:「應當迴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的,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應當決定其迴避。」可見,指令迴避也當屬迴避種類之一,C不選。我國的迴避應說明理由,故本題應選B。
19.【答案】D。解析:《刑訴法》第79條第1款規定:「期間以時、日、月計算。」
20.【答案】C。解析:根據《刑訴法》第151條的規定,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華圖教育預祝廣大參加鄭州事業單位考試的考生取得好成績!
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㈡ 尋找西南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研究生考試歷年真題
學校研究生部有賣,我們當時是五元一套。不過應該只有最近兩年的對你們有用,08年學校考研專業課有大變化,以前的沒有參考價值了。
㈢ 2015年刑事訴訟法第257條第二款的解釋
刑事訴訟法抄2012
第二百五襲十七條 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收監: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管理規定的;
(三)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罪犯刑期未滿的。
對於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應當予以收監的,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通過賄賂等非法手段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在監外執行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脫逃的,脫逃的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
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死亡的,執行機關應當及時通知監獄或者看守所。
解讀:人民法院在判決時決定罪犯暫予監外執行的,如果罪犯不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時,由法院撤銷對監外執行,決定收監執行並將決定書送交執行機關收監執行刑罰。
㈣ 誰可以幫忙做一個案例分析呀,謝啦
1.(1)「審訊人員將李某提到公安局辦案基地對其實施了捆綁、吊打、電擊等行為,天3夜不許吃飯,不許睡覺,只給少許水喝,並威脅不坦白交代搶劫殺人罪行、認罪態度不好法院會判死刑。最終,李某按審訊人員的意思交代了搶劫殺人的事實。」這是偵查人員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獲取的李某的供述,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規定,屬於非法證據,而且,依據該條款的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2)「偵查人員還對李某的住處進行了搜查,提取扣押了李某鞋子等物品,當場未出示搜查證」,偵查人員搜查扣押的李某的鞋子等物品,屬於物證。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1款的規定,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屬於非法證據,才應對該證據予以排除。
2.依據《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2款之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由此可見,本案負有排除非法證據義務的機關包括東湖市公安局、東湖市檢察院和東湖市中級法院。
3.對於李某的盜竊罪而言,有保安的指認,而且有李某的供述,並經查證屬實。因此,對李某的盜竊罪應作有罪判決。
對於李某的搶劫罪,只有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證加以證明,未達到《刑事訴訟法》第53條第2款規定的給被告人定罪的「證據確實、充分」的三個要求「(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因此,按照《刑事訴訟法》第195條的規定,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4.結合本案,簡要說明刑事訴訟法對保障刑法實施的價值。
刑事訴訟法在保障刑法實施方面的價值有:第一,通過明確對刑事案件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為調查和明確案件事實、適用刑事實體法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第二,刑事訴訟法通過明確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主體的權力與職責及訴訟參與人的權利與義務,為調查和明確案件事實及適用刑事實體法的活動提供了基本構架;同時,由於有明確的活動方式和程序,也為刑事實體法適用的有序性提供了保障。第三,規定了收集證據的方法與運用證據的規則,既為獲取證據、明確案件事實提供了手段,又為收集證據、運用證據提供了程序規范。第四,關於程序系統的設計,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避免、減少案件實體上的誤差。第五,針對不同案件或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程序,使得案件處理簡繁有別,保證處理案件的效率。
在本案中,刑事訴訟法通過規范證據的收集程序和運用規則,讓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排除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在本案中,通過行使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的專門機關相互之間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了刑法的正確實施,保證了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目標的實現,以有效的程序機制保障了刑法的實現。
5.結合本案,簡述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完善過程,闡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
(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指違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獲取的證據,原則上不具有證據能力,不能為法庭採納。既包括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
在我國,為保證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於證據的收集、固定、保全、審查判斷、查證核實等,都規定了嚴格的程序。
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幾經查證確實屬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199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65條也規定,以刑訊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
2010年6月發布的《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一方面,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屬於非法言詞證據。第2條規定,經依法確認的非法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14條規定,物證、書證的取得明顯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否則,該物證、書證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另一方面,明確了非法取得的被告人審判前供述的排除程序。
2012年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吸收了《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相關內容,在三個方面增加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規定:第一,排除范圍。即刑事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第二,法庭調查,包括啟動、證明、處理。即刑事訴訟法第56、57、58條的規定。第三,法律監督。即刑事訴訟法第55條的規定。
在本案中,排除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是對2010年《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及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有效貫徹和落實。
(2)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訴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乃至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對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能夠使非法取證一方承受不利的程序結果和實體結果,消除非法取證的心理動力,從而達到保障訴訟參與人各項權利、保障無辜的人不受追究的目的。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有利於保障李某的人權,同時,警示司法人員在以後的執法中應充分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保障程序公正,保障訴訟程序獨立價值的實現。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助於督促公檢法機關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過程序性制裁來實現對程序公正的追求。在本案中,通過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彰顯了程序的獨立價值,維護了程序的公正性,是程序公正價值的重要體現。
第三,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利於規范司法行為,維護司法權威,彰顯法治精神。司法行為是否合法、是否規范,是衡量司法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關繫到司法權威的實現和確立。司法機關若非法取證、帶頭違法,就會嚴重損害司法機關形象,損害法律權威,對整個社會的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也有著巨大的破壞。在本案中,排除李某的供述等非法證據,有利於抑制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督促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懲罰與保護並重的司法理念,堅持規范理性文明執法,這對樹立我國司法的權威,具有重要意義。
㈤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一)1999年6月5日,張某因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釋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張某將一中年婦女放在自行車欄內的一隻皮包搶走,內有現金1800
元、身份證一張,張某在逃跑途中被群眾抓獲,後扭送到當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進行調查取證,當取證結束後,民警王某和侯某認為犯罪嫌疑人張某能主動承認錯誤,認罪態度較好,決定予以取保候審,並由張某的朋友李某(無固定收入)為保證人。
問題:
1、採取取保候審是否恰當?
2、如取保候審,李某是否可以作為保證人?
答:1、不恰當。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
2、李某不能擔任保證人。《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
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李某無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項規定,李某不符合保證人的條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時許,某市棉紡廠女職工張雲被強奸。罪犯作案之後逃走,匆忙中留在現場一塊手錶。事後,張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徵。據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紀大約在30歲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體強壯,滿臉胡須。張雲還向公安機關提交了罪犯遺留在現場的手錶。經偵查人員查看,手錶為黑色紅蓮牌機械表,已經半舊。於是,公安機關以這塊手錶為線索開始了案件的偵查活動。一個多月之後公安機關找到了手錶的主人某公司職員劉俊楓。經公安人員詢問,劉俊楓承認手錶是自己的,但是聲稱已經與兩個月以前丟失,而且不承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劉俊楓提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丟失手錶。於是,偵查人員認為本案已經證據確鑿,隨即拘留了劉俊楓。然後公安人員找到被害人張雲,告訴她已經找到了遺留在現場那塊手錶的主人,讓張雲辨認一下,該人是不是罪犯。張雲仔細觀察了劉俊楓之後,對偵查人員說:「這個人的身高、體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長相也很象,我覺得就是他。」於是,偵查人員立即作出決定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劉俊楓。
(問題)在這起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公安人員的做法不當之處?並請說明理由
答:
1、對劉俊楓採取拘留措施不當,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2、在主持辨認時採取了單獨辨認的方式
3、在辨認之前將被辨認人的有關情況告知辨認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歲,農民,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拘留後公安機關發現其患有嚴重肺結核,經醫院檢查屬實,需要隔離。公安機關遂做出取保候審決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證人。江某向公安機關提出由其弟做保證人。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江某之弟有一定資財,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處較多,行蹤極不穩定,因此沒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
問題:
(1)本案中可否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的做法是否正確?
(3)若江某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公安機關還可以採取什麼處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2款規定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本案中,江某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理應對其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是正確的。《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無固定的住處,不符合第(二)(四)規定,公安機關不同意其做保證人的做法是正確的。
(3)江某若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可通過交納保證金,而被取保候審。《刑事訴訟法第
5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我國的取保候審分人保和物保(財產保)兩種,若江某無法提供保證人,可選擇財產保,交納保證金。但如江某既無法提供保證人,又無法提供保證金。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納保證金,又無保證人擔保的,可以監視居住。」據此,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監視居住。
㈥ 2015年內蒙古區直事業單位考試歷年真題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內蒙古區直事業單位考試信息匯總:http://www.zgsydw.com/?wt.mc_id=bd11588
具體考試內容: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2、毛澤東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4、當代中國的政府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6、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律專業職位的加試內容,包括上述范圍及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
7、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8、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9、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10、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行測:言語理解,邏輯分析,數量關系,資料分析,常識部分,其中常識部分部分包括公共基礎的知識點,但並不是全部。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㈦ 刑事訴訟法
全國2008年4月歷年自考真題刑法學試題
課程代碼:0024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我們可以將刑法的任務概括為()
A.打擊敵人 B.懲罰犯罪
C.保護法益 D.保護人民
2.我國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典的()
A.組成 B.結構
C.內容 D.組成和結構
3.在刑法溯及力問題上,從刑法理論上看比較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是()
A.從舊原則 B.從新原則
C.從新兼從輕原則 D.從舊兼從輕原則
4.在犯罪的理論分類中,與法定犯相對應的是()
A.自然犯 B.行政犯
C.基本犯 D.國事犯
5.認定犯罪的具體法律標準是()
A.犯罪概念 B.犯罪構成
C.犯罪的主觀要件 D.犯罪的客觀要件
6.作為犯罪主體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針對該犯罪的()
A.實行犯而言的 B.教唆犯而言的
C.幫助犯而言的 D.脅從犯而言的
7.下列關於緊急避險問題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避險行為損害的利益可以大於所避免的危險可能造成的損害
B.實行避險行為對行為主體沒有任何限制
C.危險的來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
D.避險必須是出於不得已而採取的行為
8.我國刑罰的目的是()
A.懲罰犯罪 B.懲罰犯罪與保護人民
C.預防犯罪 D.打擊敵人與保護人民
9.以刑法有無明文規定為標准,可以將量刑情節分為()
A.應當情節與可以情節 B.法定情節與酌定情節
C.從寬情節與從嚴情節 D.案中情節與案外情節
10.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可以適用假釋的是()
A.被判處管制的 B.被判處罰金的
C.被判處拘役的 D.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
11.參加恐怖組織後又殺人的,應定()
A.參加恐怖組織罪 B.故意殺人罪
C.參加恐怖組織罪與故意殺人罪中的重罪 D.參加恐怖組織罪和故意殺人罪
12.丟失槍支不報罪的主觀方面()
A.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間接故意 B.只能是直接故意
C.是過於自信的過失 D.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13.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假葯」不包括()
A.超過有效期的葯 B.變質的葯
C.被污染的葯 D.未取得批准文號的葯
14.金融憑證詐騙罪中的「金融憑證」不包括()
A.支票 B.銀行存單
C.委託收款憑證 D.匯款憑證
15.行為人為索取賭債而扣押、拘禁他人的,構成()
A.綁架罪 B.敲詐勒索罪
C.非法拘禁罪 D.賭博罪
16.關於侮辱罪和誹謗罪,正確的說法是()
A.都可以採用暴力手段 B.都必須捏造事實
C.都要求情節特別嚴重 D.都是針對特定的人
17.關於遺棄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遺棄的對象必須是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
B.遺棄行為情節惡劣的,才構成犯罪
C.遺棄罪的主觀方面可以是過失
D.遺棄罪的行為人必須是對被遺棄者負有扶養義務的人
18.關於偽證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只能發生在刑事訴訟中
B.可以由證人構成
C.作偽證的目的是干擾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D.可以由鑒定人構成
19.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屬於()
A.危害國家安全罪 B.軍人違反職責罪
C.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D.危害國防利益罪
20.招搖撞騙罪中的「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包括冒充()
A.警察 B.軍人
C.稅務機關工作人員 D.法官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
A.刑罰與罪質相適應 B.刑罰與犯罪情節相適應
C.刑罰與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D.刑罰與形勢相適應
E.刑罰與民憤相適應
22.與自然人犯罪相比,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的特點是()
A.整體性 B.雙重性
C.全面性 D.局限
......
......
㈧ 司考真題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是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但這一題是關於檢察機關使用刑事拘留的案例。這時,你看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七十六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決定拘留:(一)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二)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而且這道題本身不嚴謹,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都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四)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下列違反取保候審規定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予以逮捕:1、企圖自殺、逃跑、逃避偵查、審查起訴的;2、 實施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干擾證人作證行為,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3、未經批准,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兩次未經批准,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4、經傳訊不到案,造成嚴重後果,或者經兩次傳訊不到案的。對在取保候審期間故意實施新的犯罪行為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予以逮捕。」由此可知,對於B項的情形,應當予以逮捕,不存在決定拘留的問題。至於C項,如果王某的行為「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那麼應當予以逮捕,也不存在決定拘留的問題;如果王某的行為沒有達到「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程度,那麼,才可能涉及檢察院「決定拘留」的問題。總之,這道題作為一道多選題是不嚴謹的。
㈨ 3道法律案例題,希望盡快給予回答,有高分!
(一)2015年3月2日下午14時,甲(男,15歲)欲搶奪同學乙(男,15歲)攜帶的手機(價值400元)時,乙用腳將甲踢開,致甲摔倒,造成輕微傷。事後,甲邀約丙(男,18歲)一起教訓一下乙,二人將乙堵在學校附近,丙要求乙賠償醫葯費,用木棍指著乙,說「不賠就打死你」。乙不同意,甲隨即給了乙幾拳,乙未還手。
問題:1、對於甲、丙、乙三人的行為應當怎樣定性?有哪些量處情節?對多個違法行為如何處理?請說明理由。
乙屬於正當防衛,不負法律責任。
甲的行為屬於敲詐勒索和歐打他人的行為。
丙的行為屬於敲詐勒索。
甲的兩個行為應該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分別裁定、合並執行,但不入所執行行政拘留。
丙的行為應該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當地派出所民警巡邏經過,直接將三人傳喚至派出所。下午15時到達派出所後,甲、乙要求聯系其家長,民警未予許可。民警分別詢問三人後,發現各自陳述大不相同,便將三人叫在一起當面對質,繼續詢問調查。當晚22時,甲的母親聽說兒子在派出所,便趕來要求見兒子一面,派出所民警以甲正在接受調查為由拒絕。次日下午16時,民警結束調查。3日後,派出所對甲作出處以15日行政拘留的處罰並於當日執行,對丙未作處罰。
問題:2、本案中公安機關及其辦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規定?請說明理由。
1、對未成年人不適用行政拘留。2、派出所對三人的留置調查超過了24小時傳喚不應超過24小時。。3、甲作為未成年人,應准許其與監護人見面且甲、乙作為未成年人,接受詢問應當有監護人在場。。4、如甲是初犯,對甲的搶奪行為,應作責成家長嚴加管教的處理。5、乙某推開張某是正當防衛,不承擔責任。6、對丙某可作治安罰款處理。
(二)段某(男,25歲)與李某(女,24歲)建立戀愛關系後常因瑣事爭吵。2011年8月14日晚,李某與段某再次發生激烈爭吵,段某將李某打傷,鄰居趙某、韓某、王某三人前來勸架,將李某送至區醫院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後經鑒定,李某為輕傷。公安機關以故意傷害罪對段某立案,並將段某傳喚至公安機關進行訊問。傳喚12小時期滿後,公安機關將傳喚期限延長至24小時。第一次訊問後,公安機關決定對段某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在取保候審期間,段某逃往外地。公安機關決定採取技術偵查措施對其電話進行監聽,後將段某抓獲,並將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變更為逮捕。公安機關在抓獲段某後再次對其進行訊問時告知其有聘請律師的權利。段某的父親為其聘請了律師許某,但律師要求會見段某時,公安機關以該律師不是段某所聘請為由予以拒絕。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期間,李某提出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公安機關予以拒絕並告知其等待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時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後李某與段某自願進行和解。
問題一:公安機關對段某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不正確。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54條,技術偵查措施適用的范圍為以下案件:
1、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2、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
3、集團性、系列性、跨區域性重大犯罪案件;
4、利用電信、計算機網路、寄遞渠道等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針對計算機網路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5、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6、公安機關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不在其列
問題二:公安機關將對段某採取的強制措施變更為逮捕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不正確。段某逃跑。逮捕應當由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由人民法院決定,公安機關僅能執行,所以不能變更。
問題三:除上述問題外,本案中公安機關辦理案件的錯誤做法還有哪些?請指出並說明理由。
1、 傳喚12小時期滿後,公安機關將傳喚期限延長至24小時
刑事訴訟法規定,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除了案情特別重大復雜,傳喚拘傳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
2、 段某的父親為其聘請了律師許某,但律師要求會見段某時,公安機關以該律師不是段某所聘請為由予以拒絕。公安機關違法。
3、 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期間,李某提出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公安機關予以拒絕並告知其等待案件進入審判程序時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第89條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後第一審判決宣告之前提起。公安機關違法。
問題四:李某與段某自願和解,公安機關應當如何進行處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
第二百七十七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願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願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主持製作和解協議書。
第二百七十九條 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三)甲1999年3月因搶劫被判刑15年,2014年3月甲刑滿釋放後,不思悔改。2015年1月的一天,甲在某小區使用萬能鑰匙將價值30萬元高檔轎車開走兜風,後找到朋友乙告訴其自己偷了車,要求為其保管。乙讓甲將車開到其位於郊區的庫房內,並讓甲將車鑰匙交給其保管。一日乙在車內發現一個公文包,內有某國家機關印有絕密字樣的文件三份、一張信用卡(背後寫有密碼)、一條金項鏈,乙為了炫耀將上述文件內容發布到互聯網,將金項鏈據為己有並持該信用卡去商場刷卡購物達2萬余元。後乙將該車以每月5000元的價格出租給其表弟丙使用,獲利1萬元。
問題:1、甲、乙的行為構成何種犯罪?甲有何量刑情節?並說明理由。
甲構成盜竊罪,屬於累犯,應當從重處罰,根據《刑法》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乙明知車輛系甲盜竊而來,提供場所予以存放,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私自將車內物品據為己有,屬於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並將竊得的信用卡使用,構成盜竊罪;乙又公文包內某國家機關印有絕密字樣的文件內容發布到互聯網,構成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及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應當數罪並罰。
公安機關接到失主報案後將甲抓獲並刑事拘留,羈押在看守所,乙在逃。甲的律師丙准備會見甲,看守所要求其提供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委託書以及丙的身份證復印件。丙按照要求提供並會見了甲。兩天後,丙找到辦案民警丁希望查閱案卷材料,在查閱過程中,丙經丁允許對案卷部分材料進行復印。後民警將甲提出看守所到公安機關訊問室再次進行訊問。根據甲的供述,民警戊、庚對乙的住所進行搜查,乙的妻子拒絕搜查,民警戊就讓街道幹部將乙的妻子帶離,並和庚一起對乙的住所進行搜查,經搜查,未發現犯罪證據,民警戊、庚就返回單位,未製作檢查筆錄,口頭向領導匯報了搜查情況。
問題:2、公安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存在哪些錯誤,並說明正確做法。
根據《刑事訴訟法》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規定》的要求存在以下問題:
⑴要求律師提供身份證復印件錯誤,《刑訴法》規定: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
⑵丁讓丙查閱案卷材料,在查閱過程中,對案卷部分材料進行復印錯誤,《刑訴法》規定: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⑶民警將甲提出看守所到公安機關訊問室再次進行訊問錯誤。《刑訴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以後,偵查人員對其進行訊問,應當在看守所內進行。
⑷搜查乙住所未依法審批搜查證錯誤,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
⑸乙的妻子拒絕搜查,民警戊就讓街道幹部將乙的妻子帶離,並和庚一起對乙的住所進行搜查錯誤,《刑訴法》規定: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
⑹未製作搜查筆錄錯誤,《刑訴法》規定: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