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和民法通則

民事訴訟法和民法通則

發布時間: 2022-04-17 21:42:40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有沖突時,以哪個為准

這個是互不沖突的啊,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是民事程序法則,而民法通則是權責規定啊

② 什麼是民法通則及民事訴訟法

區別就是: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

  • 相關點:

    1、通俗的說,民法是規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義務和權利,而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公民通過怎樣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

    2、比如關於合同的問題,《民法》規定什麼樣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訴訟法》就是根據民法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庭審理等手段,以判決等形式明確某一具體合同是否合法。

  • 關於民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簡稱「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2、所謂民事活動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如買賣、運輸、借貸、租賃等。

    3、進行民事活動時,應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守法的原則。

  • 關於民事訴訟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中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2、2012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一屆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③ 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的內容條款有沖突時,以哪個為准

民法通則已經合並進入民法典,民法典屬於保障當事人的權利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保障法,這兩部法律不可能會沖突。

④ 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有何不同

一、概念上的區來別
民法自通則是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二、保障權利方面
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三、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
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當然以上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絕不是二者區別的全貌,僅僅是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

⑤ 民事訴訟上訴期限民法典與民法通則的十五天如何屆定

這個是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通用。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上訴權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⑥ 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

1、概念上的區別。

民法通則是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2、保障權利方面。

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3、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

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4、規定的義務和全力不同。

民法是規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義務和權利,而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公民通過怎樣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

比如關於合同的問題,《民法》規定什麼樣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訴訟法》就是根據民法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庭審理等手段,以判決等形式明確某一具體合同是否合法。

5、解決的問題不同。

民事訴訟法解決的是程序方面的問題,而實體法解決的是現實的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怎麼去解決。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民事訴訟法發是調整訴訟活動的。

(6)民事訴訟法和民法通則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與民法是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它們以體現民眾的基本意志為立足點,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共同目標,以民事訴訟為集中表現方式,互相銜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法的分類,就是以一定的標准將法與法之間的界限廓清,法的分類問題解訣的就是法與法之間的一種界限和邏輯結構的問題,是法理的一個基本內容。目前我國學界上法的分類范圍從形式或技術上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法的一般分類;二是法的特殊分類。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就是一種法的一般分類方法,是以法所規定的內容不同為標准進行的分類。

所謂的實體法就是一般規定主體的權利、義務或職權、職責關系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而所謂的程序法就是通常以保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或保證主體的職權和指責的履行所需的程序或手續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是基於他們的主要內容而成立的,這種分類並不是絕對的,一-方就不會設計另一方的內容,而是相對的。

同樣的道理,關於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也存在類似的關聯,民法和民事訴訟法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溝壑,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割開的內部聯系。因此,正確把握二者這層關系對於正確認定他們的關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⑦ 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有何不同

民法通則是實體法,規定的具體權利義務
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規定的訴訟程序。

⑧ 請問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有區別嗎謝謝!

有區別。《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這是兩個法律。前者是回實體法,後者是程序法。

(一答)《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是我國最基本的民法,它是用來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是實體法。

(二)《民事訴訟法》

該法規定的是當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以後,向法院起訴應該遵循的程序。是程序法。

⑨ 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關於宣告死亡的規定

《民法通則》
第二十三條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四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

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第二十五條
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
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的關系
宣告失蹤並非宣告死亡的必經程序(所謂的下落不明不必須以宣告失蹤來確認)
申請人只申請宣告失蹤的,即使符合宣告死亡條件的,也只能宣告失蹤。
同一順序有的要求宣告失蹤,有的要求宣告死亡的,應宣告死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人民法院經利害關系人的申請,依法宣告失蹤人死亡的法律制度。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第33條的規定,宣告死亡須具備下列條件:
自然人下落不明須達到法定期限。下落不明是指自然人離開最後居住地沒有音訊的狀況。按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自然人下落不明滿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兩年的,即達到了規定的宣告死亡的期限。
宣告死亡的申請須由利害關系人提出。宣告失蹤人死亡,必須由與失蹤人有利害關系的人提出申請。沒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人民法院不得對失蹤人做出死亡宣告。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范圍和順序是:(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4)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
死亡宣告須由人民法院做出。宣告死亡必須由人民法院做出,才能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宣告公民死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公告期間屆滿,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事實是否得到確認,作出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判決或者駁回申請的判決。
重現處理
(一)失蹤人生還後的財產返還
失蹤人生還回來以後,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自然有權請求返還其財產,這意味著依照繼承法取得其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如果原物不在,可適當給以補償。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種規定僅僅是為了保障被撤銷死亡宣告的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並非一種民事責任。因為這些人取得被宣告死亡的公民的財產是有法律根據的,其所負的返還義務,僅以現存利益為限,對已經不存在的財產並無返還和賠償責任。
(二)失蹤人生還後的婚姻關系的處理
最復雜的是生還後的人身關系問題,特別是婚姻關系可分為三種情況,區別對待。
配偶沒有再婚的。撤銷死亡宣告後,其婚姻關系自動恢復。
配偶已經再婚的。即不能自行恢復,欲恢復只能與再婚者離婚後,才能再和前一個配偶復婚。
配偶已經再婚且再婚以後的婚姻關系又不復存在的。被宣告死亡的失蹤人生還回來以後,配偶與失蹤人的婚姻關系並非可以自行恢復。自行住到一起肯定在法律上是不受保護的,但該失蹤人如若去世,另一方已和死者共同生活的,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的身份,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可以適當分得遺產。即使分得遺產和他繼承的一樣多,但那也不是基礎於配偶關系,而如果不是基於共同生活且又不是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原因,即不能參與繼承關系了。
子女收養關系的法律效力問題。被宣告死亡的人在宣告死亡期間,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養,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銷以後僅以收養關系未經本人同意而主張收養關系無效的,一般不予准許,但收養人和被收養人同意的除外。

熱點內容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
會計學習經濟法的好處 發布:2025-02-13 19:32:39 瀏覽:509
2020年中級經濟法晨陽筆記百度雲 發布:2025-02-13 19:13:06 瀏覽:600
條例將15 發布:2025-02-13 19:01:08 瀏覽:209
高淳縣司法局 發布:2025-02-13 18:57:20 瀏覽:813
勞動法懷孕生產可以休多久 發布:2025-02-13 18:55:48 瀏覽:910
肖建雄律師 發布:2025-02-13 18:39:02 瀏覽:72
法治宣講主持詞 發布:2025-02-13 18:20:04 瀏覽:340
安陽燃煤條例 發布:2025-02-13 18:16:39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