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調整結果是
① 為什麼說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法調整的結果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行政當事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而行政法調整的對象不就是當事人雙方享受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嗎?
②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所謂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關系以行政職權為核心,只有與行政職權的行使直接或間接發生聯系的社會關系才是行政關系。行政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1. 管理與服務
行政主體在管理關系中佔主導地位;因行使行政職權而引起的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具有不平等性。這是行政關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礎的一種關系。
2. 法制監督
行政法制監督關系是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國家公務員和其他行政執法組織、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
3.救濟
行政救濟關系是行政相對人認為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作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
4. 內部行政
拓展資料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③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及監督行政關系。
行政關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依法代表國家並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管理權力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外部行政關系和內部行政關系。
外部行政關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行政管理方)與行政相對人(行政被管理方)之間的管理被管理關系。內部行政關系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上下級之間及國家行政機關與公務員之間的領導被領導、管理被管理關系。
監督行政關系是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依據相關法律對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依法行使行政職權進行監督過程中所發生的監督被監督關系,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專門監督和層級監督、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組織和公民的民主監督。
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如下:
1、法律監督: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包括組織人大代表巡視)對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執法行為進行檢查。
2、工作監督: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同級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審查批准同級政府預算和預算執行的報告、審查批准同級人民政府提出的重大事項報告等。
3、人事監督:任免同級人民政府組成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④ 什麼是行政法,它調整什麼關系
行政法,是規范有關行政之組織、職權、任務、程序以及國家暨其他行政版主體與人民間之權利義權務關系之法規例外情形亦包括人民相互間之權利義務關系的公法法規。行政法是國家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規定著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責許可權、活動原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此來調整國家和各種行政機關之間,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同其他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這個定義有兩層含義:第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第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所謂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就是規定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⑤ 行政法所調整的是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產生的相關關系對么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主要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法、行政監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這里要注意B選項的歸屬。
⑥ 行政法調整的范圍
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括四類:(1)行政管理關系。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行政關系。(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即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授權,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對行政職權行使者及其所實施的行政行為進行法制監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察機關等。(3)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救濟主體,是指法律授權其受理行政相對人申訴、控告、檢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受理申訴、控告、檢舉的信訪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以及受理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4)內部行政關系。即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託行使某種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等等。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⑦ 行政法的調整范圍
行政法的調整范圍即行政關系。包括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行政救濟關系和內部行政關系。其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是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關系。
法律分析
行政法是調整一定范圍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規定行政機關組織管理活動,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括四類:(1)行政管理關系。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即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3)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生的各種關系。(4)內部行政關系。即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託行使某種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等。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條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⑧ 行政關系是什麼意思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組織在行使行政管理職權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其他行政組織或者與行政組織所屬工作人員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監督行政行為過程中,與行政組織及其所屬工作人員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換句話說,行政關系既包括外部行政關系,也包括內部行政關系;既包括行政管理關系,也包括監督行政關系。
(8)行政法的調整結果是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關系與行政關系具有密切的聯系。普遍認為,行政關系經行政法確認,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與義務內容的,就是行政法律關系。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區別表現在:
1、性質不同。行政關系是一種事實關系,而行政法律關系則是一種行政法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2、與行政法的關系不同。行政關系是行政法的調整對象,而行政法律關系則是行政法的調整結果。
3、內容範圍不同。行政關系的范圍要大於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必然是行政關系,但行政關系並不必然就是行政法律關系。
4、時間先後不同。行政關系作為事實關系先於行政法律關系而存在。但也有學者認為,行政關系本身也是一種法律關系。行政關系是在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的過程中發生的,而行政權不是一種事實上的權力,倒是一種法定權力。在沒有行政關系的前提下,法律可以促進某種新的行政法律關系的形成。行政關系大多也同時是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一般來說是一種法律關系(憲政關系)的關系。
⑨ 怎麼理解「行政關系是行政法調整的對象,而行政法律是行政法調整的結果」。舉舉例子。
等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