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法人死亡

民事訴訟法法人死亡

發布時間: 2022-04-18 11:16:35

1. 法人去世公司不注銷影響家人

法人是單位,沒有去世一說。法人代表去世和法人注銷並沒有直接關系。無論是公司股東的家人還是法人代表的家人,法人代表去世對其都沒直接影響。

法律依據:《公司法》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依法重新產生法定代表人即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八條 法人的正職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負責人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

2. 公司法人代表去世後,如不及時更改法人代表會產生什麼後果

如果法定代表人去世,公司不變更的話,在公司接下來簽署的合同中,如果署名為原法定代表人,或者加蓋原法定代表人公章,就會有可能涉嫌合同詐騙的問題。

如果公司有其他事項需要到工商辦理變更,但是無法提供與原法定代表人一致的簽字,很有可能工商變更無法完成。

公司的企業法人行為權利沒法行使,實際上喪失了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44條第1款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並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並公告。公司法等法律也有相應的規定。

法人的變更,是指法人成立後,其組織、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等重要事項發生的變化,這 些事項的變更,可依法人意思自主決定,法人只要作相應的變更登記,即可發生變更效力。

企業法人的分立或合並,因涉及法人與相對交易人的債權債務關系,為 了維護交易秩序和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法律對分立或合並後法人的債權債務移轉,做了強制性規定。

(2)民事訴訟法法人死亡擴展閱讀:

變更的形式:

1.法人的合並。這是指兩個以上的法人集合為一個法人的民事法律行為。法人的合並是法人集中資金,擴大實力,增加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由於合並不需經過 法定清算程序,比之解散原法人,成立新法人,手續更為簡便,操作成本也更低廉。

法人合並,有新設式合並和吸收式合並兩種方式。新設式合並也稱創設式合並, 是兩個以上的法人歸並為一個新法人,原法人均告消滅的合並方式。吸收式合並也稱吞並式合並,是一個法人吸收被合並的其他法人,合並後只有一個法人存續,被 吸收法人均告消滅的合並方式。

法人合並時,應有法人意思機關韻合並決定和合並各方締結的合並合同。為保障各合並法人的債權人的利益,法人應在合並前將合並 決定通知債權人,債權人如要求清償債務或提供擔保的,作為債務人的法人應照辦。否則,法人不得合並。法人合並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合並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2.法人分立。法人的分立是指一個法人分為兩個以上法人的民事法律行為。法人分立是調整經營規模,分散風險的重要手段。法人分立也不需經過法定清算程序,所以有與法人合並同樣的優點。法人分立,有新設式分立和存續式分立兩種分立方式。

新設式分立也 稱創設式分立,指解散原法人,分立為兩個以上新法人的分立方式。存續式分立也稱派生式分立,指原法人存續,分出部分財產設立一個以上新法人的分立方式。

法 人分立的程序與法人合並程序基本相同,需要有分立的決定、債務分配合同,對債權人發出分立通知並根據債權人請求清償債務或提供擔保。

3.法人合並與分立的效果:

(1)法人之消滅。在新設式合並,原法人均告消滅;在吸收式合並,被吞並的法人歸於消滅。在新設式分立,原法人消滅;在存續式分立,只是原法人的財產或組織機構發生變更。

(2)債權債務承受。因合並而消滅的法人,其債權債務由合並後的法人概括承受。在法人分立,原法人的債權債務,應依分立[7]前締結的合同確定的分擔份額,由分立後的法人承受。

參考資料:

網路-法人

網路--法人代表

3. 民事訴訟法146條:

民事訴訟參與人包括訴訟參加人,包括當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理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員和翻譯人員)。

4. 民事訴訟當事人死亡怎麼辦

民事訴訟是解決爭端和矛盾的最有效的辦法,其法律效力也是最強的。因為合同糾紛、勞務糾紛,當事人可以在仲裁無效的情況下發起訴訟。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民事訴訟還在進行過程中,當事人出現死亡。那麼,民事訴訟當事人死亡怎麼辦?我們通過本文一起做個了解。
一、民事訴訟當事人死亡怎麼辦?
綜合民訴法第136、137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4條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的,應視具體情況,分別處理:
1、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的,有繼承人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通知他的繼承人及時參加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2、下列四種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訴訟,不再審理。
(1)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繼承的;
(2)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3)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二、發起民事訴訟的條件是什麼?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
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訟訴。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提起訟訴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4、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即具體地提出經營者違約、侵權行為的事實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以及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的成立要具備一定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必須有明確的原告和被告。如果民事訴訟當事人死亡,有繼承人的話,法院會先中止訴訟,然後通知繼承人參加,完成訴訟程序。如果當事人死亡並且沒有繼承人,法院可以終止民事訴訟,不再審理案件。
延伸閱讀:
交通事故民事訴訟期限有多久?
民事訴訟受理時間是多長時間?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5. 民事訴訟期間原告死亡怎麼辦

法律分析:在民事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的,應視具體情況,分別處理:

(一)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的,有繼承人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通知他的繼承人及時參加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二)下列四種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訴訟,不再審理。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十五條 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6. 被執行人系個體工商戶,經營者死了,該怎麼執行

被執行人是個體工商戶,如果經營者死亡,可以執行繼承人,如果超過遺產繼承范圍就沒有辦法執行了。

熱點內容
第五次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會議召開 發布:2025-04-22 20:20:02 瀏覽:869
司法體制弊端 發布:2025-04-22 19:55:22 瀏覽:514
公司獎罰條例 發布:2025-04-22 19:47:58 瀏覽:347
行政訴訟法模擬審判報告 發布:2025-04-22 19:29:03 瀏覽:292
高空拋物造成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19:17:19 瀏覽:723
2016法學就業 發布:2025-04-22 18:59:33 瀏覽:559
通山法院拍賣 發布:2025-04-22 18:49:07 瀏覽:209
大學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2 18:46:15 瀏覽:55
法律顧問的內容 發布:2025-04-22 18:40:02 瀏覽:760
2020年婚姻法多大可以領結婚證 發布:2025-04-22 18:33:44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