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衛生行政法律關系是與

衛生行政法律關系是與

發布時間: 2022-04-19 15:55:41

❶ 衛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我國法律大致分為六類,即憲法類、刑法類、民法類、經濟法類、行政法類和訴訟法類。行政法是行政管理類的部門法,而衛生法是行政法門類下的法律。

❷ 簡述衛生法律關系的特徵

很榮幸收到求抄助,來探討這個問襲題:我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復制給你,希望能幫到你:衛生法律關系是指由衛生法所調整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之間,它們的內部機構以及它們與公民之間在醫療衛生管理監督和醫療衛生預防保健服務過程中所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其特徵是:1,是在衛生管理和醫療衛生預防保健服務過程中,基於保障和維護人體健康而結成的法律關系。
2,是由衛生法所確認和調整的社會關系,必須以相應的衛生法律規范的存在為前提。
3,是一種縱橫交錯的法律關系。

❸ 衛生法調整的衛生行政法律關系怎麼理解

衛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衛生法律規范調整的衛生行政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在衛生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調整的具體社會關系的內容和性質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調整范圍的法律規范性文件。一般來說,衛生法主要調整以下三方面的社會關系。
(一)衛生組織關系
衛生組織體制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必須同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在衛生組織活動中,重要的是用法律法規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葯衛生組織的法律地位、組織形式、隸屬關系、職權職責以及權利和義務的范圍等固定下來,形成合理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只有理順了這些關系,國家才能對衛生工作進行有秩序的有效的組織和領導,醫療衛生組織才有活動的准則。衛生組織是各種衛生社會關系的主要參加者和責任承擔者,依法管理、依法成立是保證各種醫葯衛生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例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防疫站工作條例》等,明確這些醫葯衛生機構的法律地位、職責范圍和工作方法等,保障它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事相應的衛生活動。
(二)衛生管理關系
衛生管理活動是指國家衛生行政機關和其他有關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人們的生活衛生、生產衛生以及其他與人體健康、人類生存和發展有直接關系的社會活動進行領導、指導、監督和評估,以控制有害於人體健康因素產生和發展的活動。從內容上看,衛生管理活動大致包括公共衛生管理活動、醫政管理活動,葯政管理活動、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管理活動等。從管理關系的性質上看,衛生管理活動可以表現為衛生行政管理關系,如衛生行政機關和醫療衛生組織之間的醫政管理關系;也可以表現為衛生職能管轄關系,如衛生管理活動中的行政復議、衛生糾紛解決活動等。總之,在衛生管理活動中,國家衛生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一種縱向的衛生行政法律關系。
(三)衛生發展和服務關系
衛生發展活動是指人們為改善和提高個人和社會現有衛生水平而實施的有利於社會衛生事業發展的各種建設性活動,如個人衛生習慣的改善、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醫葯技術的科學研究等。衛生服務活動是各種衛生組織和公民向人們提供一定的衛生咨詢和指導服務、醫療和技術服務等活動。衛生服務活動中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平等性、自願性、有償性等特徵,是一種橫向的衛生活動關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❹ 衛生法律關系都是由哪些要素構成

包括: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

(一)衛生法律關系的主體

衛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衛生法律關系、享有衛生權利和承擔衛生義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簡稱當事人。

包括: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

(二)衛生法律關系的內容

衛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衛生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衛生權利和承擔的衛生義務。

衛生權利是衛生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主體依照衛生法規定,根據自己的意願實現自己某種利益的可能性。

衛生義務是衛生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主體依照衛生法規定,為了滿足權利主體某種利益而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性。

(4)衛生行政法律關系是與擴展閱讀

依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作標准,可以將法律事實大體上分為兩類,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

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力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

法律事件又分為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前者如社會革命、戰爭等,後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災害等,這兩種事件對於特定的法律關系主體(當事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是不以其意志為轉移的。

但由於這些事件的出現,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就有可能產生,也有可能發生變更,甚至完全歸於消滅。例如,由於人的出生便產生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撫養關系和監護關系;而人的死亡卻又導致撫養關系、夫妻關系或贍養關系的消滅和繼承關系的產生,等等。

2.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後果,即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

它是引起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的普遍的法律事實。因為人們的意志有善意與惡意、合法與違法之分,故其行為也可以分為善意行為、合法行為與惡意行為、違法行為。善意行為、合法行為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

例如,依法等級結婚的行為,導致婚姻關系的成立。同樣,惡意行為、違法行為也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如犯罪行為產生刑事法律關系,也可能引起某些民事法律關系(如損害賠償、婚姻、繼承等)的產生或變更。

❺ 從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簡單整理和總結衛生法律責任

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衛生民事責任、衛生行政責任和衛生刑事責任3種。
一、衛生民事責任
(一)衛生民事責任的概念及其特徵
1.衛生民事責任的概念
衛生法中的民事責任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和衛生工作人員或從事與衛生事業有關的機構違反法律規定侵害公民的健康權利時,應向受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衛生民事責任的特徵
(1)主要是財產責任。
(2)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
(3)是補償當事人的損失。
(4)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民事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衛生民事責任的構成
1.損害的事實存在。
2.行為的違法性。3.行為人有過錯。
4.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過錯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三)衛生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停止損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衛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責任以「賠償損失」為主要形式。
二、衛生行政責任
(一)衛生行政責任的概念及其種類
衛生行政責任是指衛生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衛生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根據我國現行衛生行政管理法規的規定,衛生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
(二)衛生行政處罰的概念及其種類
衛生行政處罰是指衛生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在職權范圍內對違反衛生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一種衛生行政制裁。
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有關許可證等。
(三)衛生行政處分的概念及其種類
衛生行政處分是指有管轄權的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行政領導對所屬一般違法失職人員給予的一種行政制裁。
行政處分的種類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形式。
三、衛生刑事責任
(一)衛生刑事責任的概念
衛生刑事責任是指違反衛生法的行為侵害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二)實現刑事責任的方式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實現刑事責任的方式是刑罰。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醫'學教育網|整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它們只能單獨適用。
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三)違反衛生法的刑事責任
1.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罪。
2.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
3.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罪。
4.非法行醫罪。
5.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罪。
6.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或者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
7.違反國境衛生檢疫罪。
8.違反規定造成病菌種、毒種擴散罪。
9.醫療事故罪。另外,法律還規定了玩忽職守的犯罪、危害環境的犯罪等。

❻ 衛生行政法律關系和衛生服務法律關系有什麼區別

衛生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機關單方面的管理行為,是衛生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的規版定而行使的,權管理者是被管理者之間不是平等的關系。
衛生服務法律關系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處於平等主體間經協商自願達到的服務關系,相到間的權利和義務受合同法的調整。

❼ 衛生法律關系的特點

衛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自然人在衛生管理和醫葯衛生預防保健服務過程中依據衛生法所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由此,可以將醫療衛生法律關系分為平等性的民事法律關系和不平等性的行政法律關系[1]。應該說,醫療衛生法律關系主要包括醫療衛生民事法律關系與醫療衛生行政法律關系,但決不僅限於這兩種法律關系;並且,衛生民事法律關系也並非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而不平等性也不能全面、准確涵蓋各個層面的衛生行政法律關系。因而,上述觀點有失全面,需要作進一步的探析。
實際上,首先,一個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水平直接涉及到該國公民生存權落實的程度,而公民的生存權則屬於公民應當享有的最低限度的憲法權利,是人權的邏輯起點。當一個公民因病致窮或因病致死,便失去了生存權,也就休談其他權利了。為了保障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憲法規定了公民獲得包括醫療保障在內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因而,醫療衛生法律關系必然包含憲法法律關系。實際上,保障生存權是生命倫理最基本的要求,而法律是倫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法律關系是倫理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人類憑借理性的力量構建起憲政制度,正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來保障包括人的生命健康權在內的基本權利得以實現。正如英國著名的倫理學家邊沁在《道德立法原理導論》里所言:人類憑借理性和法律的力量建立福利體系和善的制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進「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實現,良好政府的目標就在於保證並促進全體國民的快樂,而這里的快樂包括生存、平等、富裕和安全四項內容(生存排序第一)[2]。另外,在醫療衛生活動中,如果觸犯了刑律,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如刑法規定的非法行醫罪,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罪,醫療事故罪等),因而,醫療衛生法律關系也包含刑事法律關系。
通過對衛生法律關系的梳理,可以看出醫療衛生法律關系是指基於保障和維護人體健康而結成的多層面的、縱橫交錯、內外交叉的法律關系。其中醫療衛生憲法法律關系表現為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現代國家應當構建起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從而維護公民的基本人權;醫療衛生民事法律關系表現為衛生服務提供方與接受方之間的關系,但鑒於衛生行業的特點,這又是一種不完全平等的特殊的民事法律關系;醫療衛生行政法律關系主要表現為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關系,既有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也有監督與被監督,以及救濟等關系;醫療衛生刑事法律關系反映的是國家公權力對醫療衛生活動中的犯罪行為進行追究制裁時發生的各種關系,是醫療衛生法律關系的必要補充。

❽ 衛生法律關系概念及構成要素是什麼

衛生法律關系概念是指法律在調整人們行為的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衛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指任何一個衛生法律關系必須具備的因素。
衛生法律關系是以法律為前提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沒有法律的規定,就不可能形成相應的法律關系。衛生法律關系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的社會關系,當法律關系受到破壞時,國家會動用強制力進行矯正或恢復。
衛生法律關系同其它法律關系一樣,都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方面的要素構成。這三個要素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如果缺乏其中任何一要素,該衛生法律關系就無法形成或繼續存在。
衛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衛生法律關系、享有衛生權利和承擔衛生義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簡稱當事人。包括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
衛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衛生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衛生權利和承擔的衛生義務。衛生權利是衛生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主體依照衛生法規定,根據自己的意願實現自己某種利益的可能性。衛生義務是衛生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主體依照衛生法規定,為了滿足權利主體某種利益而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性。
衛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衛生法律關系主體的衛生權利和衛生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衛生法律關系的客體一般包括人的生命健康利益、行為、物和智力成果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一條 為了發展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保障公民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五條 公民依法享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權利。
國家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保護和實現公民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權利。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理念融入各項政策,堅持預防為主,完善健康促進工作體系,組織實施健康促進的規劃和行動,推進全民健身,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將公民主要健康指標改善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
全社會應當共同關心和支持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

❾ 衛生法所調整的法律關系是

衛生法為調控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調整衛生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衛生法調整的是一種縱向的,以命令與服從為基本內容、以隸屬性為基本特徵的衛生行政關系;衛生法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有其獨有的功能和基本原則。

它具有法律的一般屬性,又有特定的調整對象,並具有自己的特徵而有別於其他法律。我國的衛生法是根據憲法的原則制定,主要涉及:國家衛生管理體制、衛生機構設置、任職資格、職權范圍、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在衛生活動中的權力與義務、行政責任與行政處罰等,是衛生監督的主要依據。



(9)衛生行政法律關系是與擴展閱讀

作為衛生法,國家立法的首要目的,是以法律這一武器來控制和杜絕傳染性疾病和不利於公民健康的病源向我國的流入;其次,是依法維護國家衛生事業的社會公益性地位,防止其步入「市場化」歧途。

再次,是通過立法,使有關部門能夠在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法可依、組織協調、工作有序,以及時、有效地控制疫情;最後,是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國家衛生法律法規,維護國家衛生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衛計委將《基本醫療衛生法》立法工作作為全委工作的重中之重。這部法律將是衛生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撐作用的重要法律。

它將立足於保障公民健康權益,從法律層面明確衛生事業性質、衛生基本制度、公民健康權利、政府衛生投入等重大問題,通過宏觀、科學的頂層設計為未來衛生領域的重大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並做出制度安排。

❿ 衛生法主要調整哪些社會關系

衛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衛生法律規范調整的衛生行政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在衛生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調整的具體社會關系的內容和性質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調整范圍的法律規范性文件。一般來說,衛生法主要調整以下三方面的社會關系。
(一)衛生組織關系
衛生組織體制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必須同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在衛生組織活動中,重要的是用法律法規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葯衛生組織的法律地位、組織形式、隸屬關系、職權職責以及權利和義務的范圍等固定下來,形成合理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只有理順了這些關系,國家才能對衛生工作進行有秩序的有效的組織和領導,醫療衛生組織才有活動的准則。衛生組織是各種衛生社會關系的主要參加者和責任承擔者,依法管理、依法成立是保證各種醫葯衛生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例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防疫站工作條例》等,明確這些醫葯衛生機構的法律地位、職責范圍和工作方法等,保障它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事相應的衛生活動。
(二)衛生管理關系
衛生管理活動是指國家衛生行政機關和其他有關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人們的生活衛生、生產衛生以及其他與人體健康、人類生存和發展有直接關系的社會活動進行領導、指導、監督和評估,以控制有害於人體健康因素產生和發展的活動。從內容上看,衛生管理活動大致包括公共衛生管理活動、醫政管理活動,葯政管理活動、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管理活動等。從管理關系的性質上看,衛生管理活動可以表現為衛生行政管理關系,如衛生行政機關和醫療衛生組織之間的醫政管理關系;也可以表現為衛生職能管轄關系,如衛生管理活動中的行政復議、衛生糾紛解決活動等。總之,在衛生管理活動中,國家衛生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一種縱向的衛生行政法律關系。
(三)衛生發展和服務關系
衛生發展活動是指人們為改善和提高個人和社會現有衛生水平而實施的有利於社會衛生事業發展的各種建設性活動,如個人衛生習慣的改善、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醫葯技術的科學研究等。衛生服務活動是各種衛生組織和公民向人們提供一定的衛生咨詢和指導服務、醫療和技術服務等活動。衛生服務活動中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平等性、自願性、有償性等特徵,是一種橫向的衛生活動關系。

熱點內容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
合同法的解除 發布:2025-02-13 06:21:39 瀏覽:45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
2016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2-13 05:58:26 瀏覽:886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