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在環境保護中
『壹』 環境保護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就我的理解,憲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是最基本的大法,下面的是刑法、民法等大法,三是條例,四是地方法律和規章。
具體可以參照一下內容:
法律的分類和特徵
一、法的分類
1.法的淵源,也稱「法律淵源」,指那些來源不同(制定法與非制定法、立法機關制定與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義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又稱「法的形式」。
我國社會主義的法律淵源。主要包括:
(1)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即全國人名代表大會制定的憲法;
(2)全國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包括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3)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各個部委局制定的行政規章;
(4)省級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即省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級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及省級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的人
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特別行政區制定的法律和法規;(7)經濟特區制定的法規;
(8)軍事委員會制定的軍事法規等等。由於制定它們的國家機關的等級不同,所以其法律地位或效力就呈現出層級的區別。
2.法律的其他分類
(1)按不同標准或角度分類
國內法和國際法
區別:制定和實施法律的主體不同,前者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制定並在該國(或者地區)制定實施的法律;後者是作為國際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制定和實施的法律。
根本法和普通法
區別:規定的內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前者又稱憲法,規定國家和社會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關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制定需要特別的程序的法律。
一般法和特別法
區別:適用范圍不同,前者適用於一般的法律關系主體,通常的時間,國家管轄的所有地區。例如,《刑法》、《合同法》;後者適用於特別的法律關系主體、特別時間、特別地區。例如,《婦女權益保障法》、《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實體法和程序法
區別:規定的內容不同。規定的是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法律為實體法。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著作權法》等;規定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得以實施的法律為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等。
成文法和習慣法
區別:制定和表達的方式不同。國家機關制定的、以文字形式表達的法律為成文法,由國家認可的習慣為習慣法。應該注意的是,普通法法系國家中的判例法也被稱為習慣法,與這里所指習慣法不是一個概念。
(2)特殊分類
公法和私法
---這是民法法系國家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不適用於普通法法系國家。它淵源於古羅馬法,首創者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認為,公法是關於羅馬國家的法律,私法是關於個人利益的法律。現代西方法學著作一般認為,憲法行政法刑法屬於公法,民法商法屬於私法,訴訟法依其主法而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法與私法的界線開始模糊起來,出現了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的趨勢,也出現了不能確定是公法或是私法的許多法律,如經濟法、勞動法、環境法等。
衡平法和普通法
---這是在普通法法系國家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普通法在此是專有名詞,特指在11世紀諾曼人征服英國後通過法院判決而逐步形成的適用於全英格蘭的一種法律;衡平法是在14世紀開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們更據公平正義原則對普通法進行修正、補充而形成的一種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現在我國香港地區還存在這著種法的劃分。
聯邦法和聯邦成員法
3.法律的歷史類型
資本主義類型的法律
社會主義的法律類型
4.法系
法系是西方法學的一個概念,是按照法律的歷史傳統或者某種共性對於法律的一種分類。也就是說具有某種歷史傳統或者具有某種共性的國家的法律就屬於一個法系。 影響較大的有民法法系(又稱大陸法系、法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等)和普通法法系(又稱英美法系、判例法系)。
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以制定法為法律的主要淵源,判例不是法律的正式淵源;後者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淵源,所謂「法官造法」就是指它而言。
5.法律體系
是指由在一個國家裡,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標准劃分的同類規范性法律文件所組成的法律部門而構成的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即部門法體系。
(1)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准劃分的本國同類規范性法律文件(也可以稱為同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2)部門法與法律規范、法律制度、規范性法律文件相互間的關系
---法律規范是構成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此外還包括法律原則和法律概念。法律部門是由一個個規范性法律文件構成的,而規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規范構成的。
---法律制度與部門法都是由同類規范性法律文件構成的分類。法律制度同部門法是一種交叉關系。一種法律制度,可以分屬於幾個法律部門,反之亦然,一個法律部門,可以包括許多個法律制度。
---規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現法的內容的形式或者載體,部門法就是由許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規和規章)構成的。
(3)劃分部門法的標准
第一,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種類是劃分部門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標准。
第二,社會關系的法律調整的機制是劃分部門法的第二位標准。
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或者基本結構如下:
憲法;行政法;民法和婚姻家庭法;經濟法;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軍事法;環境法;刑法;訴訟程序法。
二、法律的特徵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2.法律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行為規范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規范的邏輯構成包括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
行為模式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准和方向。行為模式一般有三種情況:(1)可以這樣行為,稱為授權性規范;(2)必須這樣行為,稱為命令性規范;(3)不許這樣行為,稱為禁止性規范;其中(2)和(3)又稱為義務性規范。
法律後果是指行為人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在法律上所應承受的結果。法律後果分為兩種:(1)肯定性法律後果,指行為人按照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要求行為,從而導致的一種積極的結果,包括國家承認行為合法、有效、應予保護甚至獎勵;(2)否定性法律後果,指行為人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規定而行為,從而導致的一種消極的結果,包括國家不承認行為合法,行為無效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規范的其他劃分:
---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確定性規范、委託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貳』 環境法屬於什麼行政法嗎
不屬於行政法,屬於經濟法分類。
『叄』 行政法中哪些條文與環境保護有關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2003-06-04)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2003-01-02)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01-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000-07-01)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1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09-30)
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 (2005-05-19)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1995-08-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2-01)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1993-08-0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990-08-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1990-06-25)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 (2004-01-08)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 (1989-10-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1988-05-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 (1987-06-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1986-1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 (1985-03-06)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1983-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83-12-29)
暫時不知道有多少更新的,也就是最近頒布或修改的。
『肆』 中國環保法律體系有哪些
中國現在的環來保法自律體系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以其它境壞保護單行法、相關法、行政法、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環境保護標准體系、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為環境法律體系的。
中國環保法律體系包括:
基礎——《憲法》;
環境保護主體法——《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單行法——《大氣污柒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
環境保護相關法:——《刑法》、《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環境保護行政法;
環境保護部門規章;
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性政府規章;
環境保護標准體系;
國際環境保護公約。
『伍』 《環境保護法》是特別行政法嗎
《環境保護法》不是特別行政法。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包括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1、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
2、特別行政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海關法》、《教育法》等
『陸』 環境法與經濟法、行政法、民法的區別
經濟法與環境保護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專對象是屬環境社會關系
(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經濟調制關系
2、調整方法的不同
(1)環境法中「生態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2)經濟法中「包容性」調整方法的獨特性
3、調整目的不同
(1)環境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環境安全和環境正義
(2)經濟法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經濟安全和經濟正義
『柒』 我國的八項環境法律制度是什麼
中國環境法律制度有:
1、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制度;
2、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3、『』三同時『』制度、排污申報登記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收費制度;
4、現場檢查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強制淘汰制度;
7、公眾參與制度;
8、總量控制制度;
9、行政代執行制度等。
(7)行政法在環境保護中擴展閱讀
環境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有下述特點:
1、綜合性。環境保護范圍廣泛,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相當復雜,環境法不僅包括大量的專門環境保護法規,而且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
2、技術性。保護環境須採取自然科學的、工程技術的、經濟的等各種手段,環境法同上述各種手段密切相關,因此,在環境法里包含有較多的技術規范。
3、廣泛的社會性。環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樣,受社會經濟制度的制約,但它的保護對象是土地、大氣、水、森林等自然環境,所以又受客觀存在的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環境法作為一種法律部門誠然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利益。
4、共同性。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是一個整體,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環境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更多地涉及經濟發展、生產管理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里反映某些社會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與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國的環境法中有較多可以互相借鑒的東西。
『捌』 環境保護法屬於社會法還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玖』 環境行政許可制度體現了行政法的哪些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版為的實權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它又分為實體性基本原則和程序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行政公開原則.
3.行政公正原則.
4.行政公平原則.
根據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學者論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四項
合法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高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