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寫出兩部行政法規

寫出兩部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20 10:32:18

Ⅰ 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有哪幾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是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是為了嚴格規范安全生產條件,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三、《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是為了制裁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規范安全生產行政處罰工作,依照行政處罰法、安全生產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的辦法。

(1)寫出兩部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強化安全生產依法治理:

1、完善法律法規標准體系。

加強安全生產立法頂層設計,制定安全生產中長期立法規劃,增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系統性。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立改廢釋並舉的工作協調機制,實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執行效果評估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解讀、公眾互動交流信息平台,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

2、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的制度規范,確定執法的主體、方式、程序、頻次和覆蓋面。統一安全生產執法標志標識和制式服裝。健全執法標准,規范執法文書。建立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裁量基準制度。建立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機制。

3.健全審批許可制度。

深化行政審批和安全准入改革,簡化程序,嚴格標准。編制安全生產行政審批事項服務指南,制定審查工作細則,規范行政審批的程序、標准和內容,及時公開行政審批事項的受理、進展情況和結果。推動安全生產同類審批事項合並審查。

4.提高監管監察執法效能。

制定安全監管監察能力建設標准,實施安全監管監察能力建設規劃。完善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執法工作條件,加快形成與監督檢查、取證聽證、調查處理全過程相配套的執法能力。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數量、安全形勢相適應的執法力量配備以及工作經費和條件保障機制。

Ⅱ 五部法律兩部法規是哪些

你問的問題很復籠統,沒有說明涉制及到哪個領域的法律法規。在網上查了一下,只有對聽證會相關規定的法律法規存在你說的范圍:目前,我國有五部法律規定了聽證制度,即《行政處罰法》、《價格法》、《立法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加之兩部行政法規即《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對聽證制度的規定,可以說行政立法聽證制度已經在法律上得到了確認。
希望能幫到你。

Ⅲ 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當代中國執行的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於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該法分為總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附則等6章。

除《會計法》外,中國還制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總會計師條例》、《企業會計准則》等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 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是為了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鑒證和服務作用。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的法規。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93年10月31日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總會計師條例》,為了確定總會計師的職權和地位,發揮總會計師在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條例,自1990年12月31日起施行。

《企業會計准則》由財政部制定,於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令第33號發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基本准則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

基本准則為主導,對企業財務會計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則性的規定,為制定具體准則和會計制度提供依據。

(3)寫出兩部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會計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法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會計法規性文件的總稱,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地方性會計法規等。狹義的會計法僅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頒發施行的會計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就是狹義的會計法。

西方國家的會計法規一般分兩大類:

一類是政府會計法規,由議會或政府制定頒發,如美國1921年公布的《預算和會計法》,1956年公布的《會計和審計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會計法》,1948年公布的《公認會計士法》等。

另一類為企業會計准則,由政府或會計的職業團體、學術團體制訂。由職業團體或學術團體制訂的准則雖無法律效力,但有權威性。

在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先後發布過若干會計准則,成為會計師所遵守的、公認的企業會計工作規范。在日本,企業會計准則,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頒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許多西方國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稅法中還有關於企業會計方面的具有效力的規定。

參考資料:網路-會計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網路-總會計師條例 網路-企業會計准則

Ⅳ 行政法規的行政寫法

行政法規包括標題和正文兩大部分,它們各自的寫法如下:
標題
行政法規的標題通常有以下四種寫法:
(1)是由國家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公報》1991年第1號)。
(2)是由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其中事由多用「關於……的」介詞結構,使之作文種的定語,如《國務院關於鼓勵華僑和香港澳門同胞投資的規定》(《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18號)。
(3)包括適用范圍、事由和文種,如《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國務院公報》1988年第15號)。
(4)只含事由和文種,如《鹽業管理條例》(《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4號)。如果該法規是暫行、試行或補充的,則在法規名稱前註明「暫行」、「試行」、「補充」的字樣。如《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公報》1990年第29號)。
正文
行政法規的正文包括制定目的或根據、適用范圍、主管部門、具體規范、獎懲辦法、施行日期等內容。
制定目的是指制定該法規所達到的結果,用「為」或「為了」介詞領起,往往起筆交代。制定根據是指制定該法規所依照的法律、法令或法規,用「根據」、「依照」等介詞領起,寫在第一條或第二條中。依法規的內容,制定目的和制定根據可只寫一個,也可兩者都寫。
適用范圍是指必須依照執行或應當參照執行該法規的機關、團體、單位或個人。其中,依照執行的對象寫在篇首或篇末,參照執行的對象多寫在篇末。
主管部門是指主要負責該法規的解釋以及制定實施細則的機關,多在篇末寫清。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公報》1989年第13號)的第二十八條規定:「本條例由農業部負責解釋;實施細則由農業部制定。」
具體規范是指該法規所規定的要求執行和遵守的事項,這是正文的核心部分,需要分若干章或若干條逐一表述。
獎懲辦法是指該法規所規定的獎勵和懲罰措施,有的在具體規范中分述,有的單列於具體規范之後條陳。根據法規的內容,可兩者兼寫,也可只取其一。
施行日期是指該法規的生效時間,多在最後一條中註明。有的法規發布之日立即生效,寫明「本條例(規定、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的字樣;有的法規從發布到施行要隔一段時間,如《土地復墾規定》(《國務院公報》1988年第24號)於1988年11月8日發布,施行日期是1989年1月1日;有的法規不規定具體的施行日期,只寫「本條例(規定、辦法)的施行日期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等。一些新法規發布的同時還廢止有關舊法規,也在最後一條中寫出廢止的舊法規名稱、制發機關及發布日期。此外,行政法規如有附件,將其列在正文之後。

Ⅳ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哪幾部屬於行政法規的有哪幾部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現行稅法中屬於行政法規的有28部,分別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修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3修訂)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九、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2011修訂)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2011修訂)

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十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十八、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2007)

十九、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2007修訂)

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二十一、外國在華常住人員攜帶進境物品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

二十三、殘疾人專用品免徵進口稅收暫行規定

二十四、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收政策的規定

二十五、關於對進出口產品征、退產品稅或增值稅的規定

二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進口稅辦法

二十七、國務院關於現役革命軍人在徵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二十八、財政部關於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

(5)寫出兩部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是稅收機關征稅和納稅人據以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令、條例、稅則、施行細則、徵收辦法及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稅法。

一、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二、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三、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政策

參考資料網路-稅法

Ⅵ 行政法律法規有哪些

行政法規的立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 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五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五十八條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五十九條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條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一條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最主要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上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還有很多.很多。詳細請進入「中央政府網」-法律法規-行政法規。

Ⅶ 下面哪些是報告中講到的兩部法規的特色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
兩部行政法規即《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對聽證制度的規定,可以說行政立法聽證制度已經在法律上得到了確認。

Ⅷ 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有那幾部

你好


行政法規有700百餘部。


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截至2011年8月底,中國已制定現行憲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規706部、地方性法規8600多部。

Ⅸ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幾部

行政類法律法規有185部。
法律法規匯總:
1、憲法類31部,經濟法類344部,財務稅收法規136部,刑法類101部,醫葯法規類204部,道路交通法規82部,民法類63部,海洋法規32部,房地產及建築法規230部;
2、行政類185部,勞動法類96部,公務員法律法規12部,反腐倡廉 6部,知識產權13部,個人所得稅相關法規76部;
3、環保類157部,新聞出版33部,司法訴訟程序類46部,勞動教養法規規章7部,文物保護法規20部,廣播電視政策法規27部;
4、煙草法規38部,宗教法規7部,工商行政管理245部,信息化類30部以及其他類數百部。
行政立法,指的是國家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活動。
我國憲法在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的同時,還規定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部門規章。
地方組織法又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