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怎麼申請
① 申請行政訴訟的一審流程是怎樣的
行政訴訟一審的審理流程是:
1、原告要向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2、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給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3、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人數應該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4、人民法院通過審理作出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②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的條件是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案件的起訴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原告必須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被告必須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授權實施行政行為的組織,並必須指出誰是被告。3、必須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確切的事實依據。4、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③ 如何申請行政訴訟案件
行政訴訟申請提審的方式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法律規定的應當提審的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就會將案件提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④ 如何申請行政訴訟的主體資格認定
認定行政訴訟的原告的主體資格的辦法: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或者是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並且依法向法院起訴的,則為原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⑤ 行政機關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執行應具備的條件
1、行政機抄關申請強制執行應當具備的條件有:(1)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也沒有履行行政決定;(2)已經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3)申請執行的時間在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十日後且在自當事人沒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限結束之日起三個月內。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對象是不動產的,向不動產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⑥ 個人怎麼申請行政訴訟
個人可以准備好起訴狀、起訴狀副本,並且依法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來提起行政訴訟。但是個人需要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並且當事人起訴的期限一般不能超過六個月的有效期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⑦ 如何申請行政案件申請行政訴訟
當事人如果要提請行政訴訟的,需要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的六個月內,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並且需要依法向法院遞交起訴狀、起訴狀副本和被訴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材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第五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⑧ 行政訴訟法有多長時間內可以申請
當事人直接向法院起訴的,一般應在六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如果是先申請行政復議,再向法院起訴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的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⑨ 請行政訴訟當事人如何申請
行政訴訟申請的方式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自收到復議決定書或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⑩ 行政訴訟如何申請檢察院抗訴
法律分析:對於同級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經檢察院審查認為符合抗訴條件的,會提請上一級檢察院抗訴。
如果檢察院認為不符合抗訴條件的,將做出不提請抗訴決定,並在作出該決定之日起5日內送達《不提請抗訴決定書》。
對於檢察院做出不提請抗訴或不抗訴決定的申訴案件,當事人再行申訴的,檢察院不再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