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適用意見
㈠ 各級人民法院分別管轄哪些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民事訴訟法》第18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第一審民事案件原則上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在人民法院組織系統中,基層人民法院數量多、分布廣,審判人員的數量多,並且沒有審理上訴案件的任務,所以,一般地說,將第一審民事案件原則上都交給基層法院承擔是比較符合法院工作均衡負擔原則的。同時,由於民事糾紛的發生地、當事人住所地或者爭議的財產所在地,都與基層人民法院轄區相聯系,因此,由基層人民法院作為第—審法院,既方便當事人訴訟,又方便人民法院審理。
(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9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涉外民事案件,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客體三者之一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分屬多國國籍,或者案情復雜,或者爭議標的額較大的涉外民事案件(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1條)這類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的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是指案情復雜、涉及范圍廣、訴訟標的的金額較大,案發後案件處理結果的影響超出了基層人民法院的轄區范圍,基層人民法院已不便行使管轄權,而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比較適宜。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除涉外案件外,基於某些案件的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還有兩類:
第一,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包括海事侵權糾紛案件、海商合同糾紛案件、其他海事、海商案件、海事執行案件以及請求海事保全案件等。第二,除專利行政案件外的其他專利糾紛案件。
(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民事訴訟法》第20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最高審判機關,其主要任務是指導和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上訴案件,並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法規進行司法解釋。為了保證最高人民法院有效地行使上述各項職能,《民事訴訟法》第21條規定,它只受理以下第一審民事案件:
1、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2、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㈡ 民事案件簡易程序什麼情況下可以轉變成普通程序
簡單程序具有法定適用范圍。按照法律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爭議較小的簡單民事案件時,適用簡易程序,但下列情況之一的情況除外:
(一)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
二發回重審的;
(三)共同訴訟中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人數過多的;
(四)法律規定應適用特別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以及企業法人破產償還程序;
(五)人民法院認為不適合採用簡易程序審理。
實際上,簡易程序有擴大適用的趨勢,例如,有關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民商事案件,一般適用簡易程序,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參照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若干規定》第一條
第一條關於適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審理民商事案件的意見
案件適用簡易程序,但當事人不同意應如何處理
按照有關司法解釋,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對簡易程序適用提出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並按下列情況分別處理:(一)異議成立的,應當將案件轉至普通程序審理,並將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及有關事項以書面形式通知雙方當事人;(二)異議不成立的,應口頭告知雙方當事人,並將上述內容記入記錄。從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轉入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參照法條:《最高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若干規定》第十三條
三、法庭要花多長時間
如採用普通程序審理,審理期限為6個月;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同意,可延長6個月。如需延期,須報請上一級法院批准,可再延長3個月。因此,適用普通程序的初審案件的審理期限不得超過15個月。
參照法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㈢ 誰有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新舊對照表急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回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答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於1992年7月14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同時廢止。現將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適用意見)新舊情況予以對比,以便學習使用。
㈣ 民訴法適用意見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的證明材料是啥意思
首先,關於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現在已經被民事訴訟法司法解回釋所替代。
其次,在民答事案件中,在起訴的時候存在原告就被告的管轄原則,也就是說,被告是受訴法院轄區內的。
「位於本轄區的證明材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戶籍所在地。
謝謝,如果你還有其他咨詢,可以掃描本人知道頭像進行咨詢!
㈤ 民事訴訟中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情況有哪些駁回訴訟請求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適用意見》第139條、第145條、第146條、第147條、第148條、第149條、第150條、第151條、第152條、第153條、第141條、第142條規定,以下各類案件,法院不予受理,並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2.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4.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 5.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8.如本院沒有管轄權,告知原告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後,該原告仍堅持起訴的,應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法院。 9.對於離婚案件,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夫妻雙方在離婚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後,一方反悔的,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不予受理。 10.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提起的訴訟,法院不予受理。而應遵守國際慣例,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法院不予受理案件適用裁定,其方式有兩種:一是在收到起訴狀或口頭起訴次日起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二是在受理、立案後才發現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法院不應當受理,裁定駁回起訴。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
駁回起訴,是指人民法院依據程序法的規定,對已經立案受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因而對原告的起訴予以拒絕的司法行為。駁回起訴所要解決的是立案受理後具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駁回起訴適用裁定的方式,當事人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
三者的區別如下:
駁回上訴是法院一審裁定或判決作出後在生效前的上訴期內,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二審法院就一審裁定或判決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維持原裁定或原判決而作出駁回上訴。
駁回起訴是法院已經受理案件後發現案件不屬於法院受理或不符合受理條件而原告不同意變更或撤訴的,法院作出駁回起訴。
駁回訴訟請求是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但原告符合起訴的其它條件,只是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院作出駁回訴訟請求。
最容易搞混的是駁回起訴與駁回訴訟請求,二者主要區別是:駁回起訴是案件不屬於法院受理或不符合受理條件,法院通知原告變更或撤訴而原告不同意的,法院才駁回起訴;駁回訴訟請求是案件符合法院受理的各項要求,只是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院作出駁回訴訟請求。
(http://..com/question/40421780.html?si=2)
㈥ 支付令異議後怎麼辦
支付令異議後,債權人只能通過另行向法院起訴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根據法律規定,債務人在法定期間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無須審查異議是否有理由,即無須審查支付令異議所依據的事實和證據,只要符合上述異議條件的,就應當直接裁定終結督促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核實,應當發出財產認領公告。公告滿一年無人認領的,判決認定財產無主,收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民事訴訟法適用意見》二百二十一條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債務人在法定期間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無須審查異議是否有理由,應當直接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債務人對債務本身沒有異議,只是提出缺乏清償能力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債務人的口頭異議無效。
㈦ 民事訴訟中普通程序可以轉為簡易程序嗎
審理民事案件適用的程序,《民事訴訟法》規定為兩種:一是普通程序,二是簡易程序。所謂程序轉換,從字面理解即是指將原來由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轉換為普通程序審理,或將原來由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轉換為簡易程序審理。這就涉及到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案件范圍的劃分問題。
《民事訴訟法》第142條採用「概括式」即用定義的方式,對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范圍進行了界定,符合「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三個要件的案件就可適用簡易程序,其餘則適用普通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適用意見》)第168條也對「三個要件」 的含義進一步作出解釋。但由於上述立法和司法解釋對區分適用簡易程序案件還是適用普通程序案件的界限標准仍過於原則,收案范圍不明確,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缺點比較明顯。
㈧ 法院調解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一)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進行調解工作和達成調解協議都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完全自願為前提,不能強迫。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 在程序上的自願。即用調解的方式解決民事糾紛,要雙方當事人自願。《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進行調解。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92條也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堅持不願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2. 在實體上的自願。即是否達成調解協議和達成什麼樣的調解協議必須體現當事人的真實意願。《民事訴訟法》第88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能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是當事人對自己權利自由處分的體現,是當事人之間民主協商的結果,必須充分反映當事人的意願。審判人員可以根據法律政策對當事人進行引導,向當事人提出調解的建議,但是,不能將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強加給當事人。
(二)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人民法院主持的調解活動和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合法原則要求:
1.調解活動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2.當事人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內容,不得違背國家政策、法律的規定,不能損害國家、集體和其他公共利益。
在理解合法原則時,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要正確處理自願與合法的關系。調解必須當事人自願,但當事人自願的,不等於都合法。
第二,對調解協議合法性的要求與判決合法性的要求程度不同。法院調解不僅僅是法院運用審判權解決民事糾紛,同時,也是法院行使審判權和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結合。當事人可以在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民事權利自由處分。
㈨ 民訴中訴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為什麼要申請人提供擔保
那是訴前財產保全
擔保時一般是要提供的,除非法院沒有責令。
只是可以選擇自己出百分之一百的錢作為擔保,也可以讓有資信的企業做擔保、這樣是不需要自己拿錢擔保的。
百分之一百的擔保指,你要保全5萬元,自己也要出五萬元作為擔保財產的。
法律依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3條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是:
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如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駁回申請人在起訴前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中財產保全都必須交納保全費用,並依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執行。
.對申請人是否提供擔保的要求不同。訴訟中財產保全,人民法院責令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沒有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可以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的,有關的利害關系人也可以不提供擔保。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請採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百八十六條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後一條是:第二百八十四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同時廢止。所以沒有第486條。
你是否指的是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適用意見)2015版,其第四百八十六條是:
對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非經查封、扣押、凍結不得處分。對銀行存款等各類可以直接扣劃的財產,人民法院的扣劃裁定同時具有凍結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