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的羈束性行政行為

行政法中的羈束性行政行為

發布時間: 2022-04-21 15:47:34

1. 行政行為種類

行政行為種類
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簡而言之,即指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有關其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下面是具體的分類:
1.按行為性質劃分,可分為:
(1)設定權利或者義務的行為。包括賦予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行為,如頒發營業執照可以使一個新的民事主體誕生;設定某一權利或義務的行為,如對甲公民發放房屋產權證書。
(2)剝奪、限制權利或撤銷義務的行為,對公民、組織已有的能力或權利,行政機關可以剝奪,如吊銷某企業的營業執照;也可以限制,如海關扣留某走私嫌疑人是限制其人身權利,扣留他的進出境物品,是限制其行使財產權利;衛生局責令某企業停產整頓,是限制其經營權利。對公民、組織應承擔的義務,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如稅務機關因某國有企業確有困難,根據其申請決定免除其應繳納的所得稅。
(3)變更權利或義務的行為。對公民、組織已有的權利或已經承擔的義務,行政機關可以變更,如在發放了土地所有權證後,考慮到有不合理因素,又決定將其中一部分土地劃給鄰村所有,再如,稅務機關根據某企業的申請減少了其應繳納的稅款。
(4)不行為,或稱不作為。行政機關對於自己應當履行的職權不履行,稱不行為或不作為。不作為不是否定行為,否定行為是已經作為了,比如公民甲申請營業執照,某工商局決定駁回,不予批准,這是否定行為。如果該工商局不予答復,不作決定,這是不作為。行政機關不行為也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2.按行政機關是否以當事人的申請作為開始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劃分:
(1)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可以主動實施,無需向對方請求,如行政處罰(主動的行政行為)。
(2)應申請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必需以相對人的申請為前提,如工商機關頒發營業執照(被動的行政行為)。
3.按具體行政行為受法律拘束的程度劃分:
(1)羈束的具體行政行為,受法律、法規嚴格的約束,只能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毫無裁量的餘地(如稅務機關征稅,不能自由創設稅種)。
(2)裁量的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法規規定一個幅度,行政機關在此幅度內斟酌,其意志參予其間(如,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罰款20-200元)。
4.按具體行政行為與當事人之間的權益關系,可分為授益的和負擔的具體行政行為。
5.按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需要具備法定的形式,分為要式的與不要式的具體行政行為。
6.按行政行為是否要具有法定的形式和程序要式行政行為和非要式行政行為。我國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則上都是要式,不符合法定程序和形式的,是違法行為,要撤銷。例外情況下是不要式的,如情況簡單,無需煩瑣的程序,如行政處罰法規定,對於違法行為輕,情節不嚴重的,可以當場口頭處罰;再者,情況緊急,來不急經過必要的程序,如消防隊為救火拆掉一個障礙房子。

2. 行政行為的分類里,什麼是羈束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所實施的具有法律意義,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成立必須具備四個要素:(1)主體要素。即行政行為的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2)權力要素。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行使管理權力的行為。行政機關所進行的一般民事活動、處理機關事務的活動、一般的宣傳教育活動等,均不屬於行政行為。(3)法律要素。即指行政行為一定是具有法律意義,產生法律效果的活動,行政行為一旦作出,非依法定程序不得撤銷,被管理的相對人必須遵守和服從。(4)目的要素。即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機關為實現法定的行政管理目的而依法作出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作出以行政機關具有相應的行政職權為前提,行政職權依其在依法行政過程中自由裁量度大小的不同,可分為羈束裁量權和自由裁量權兩處。羈束裁量權的行使,其許可權范圍、幅度行為方式、數量界限等都由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只能嚴格依法裁量、判斷,所以依羈束裁量權作出的行政行為,稱羈束行為。自由裁量的職權則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律法規的規定,有在法定范圍、幅度、方式、數量的限度內,依據合理原則自由裁量、決定的職權,依自由裁量權作出的行政行為,稱自由裁量行為。
自由裁量行為不是一種不受約束的行為。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遵循行政合理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在行政法學研究中可分解為行政合法性原則和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行使職權,作出行政行為。而行政合理性原則則是對自由裁量權的要求。即行政行為不僅要合法,而且自由裁量還必須符合法理、情理,與法律的立法目的不相違背。貌似合法,表面看似乎沒有超出法定許可權,實際上不公正不合理的行政行為,行政法上稱之為不當或者失當行為,同樣會對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究其實質說,也是一種違背依法行政要求的行為。

3. 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種類有哪些

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種類有:

1.公定力

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旦作出,假定該行為合法;具體行政行為不因復議或訴訟而停止執行。

2.確定力

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不再爭議、不得更改的效力,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取得不可撤銷性。一般而言,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後都會有一個可爭議和可更改期。

3.拘束力

①是指具體行政行為一經生效,行政機關和對方當事人都必須遵守,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成員必須予以尊重的效力。

②對於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不但對方當事人應當接受並履行義務,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更改,而且其他國家機關也不得以相同的事實和理由再次受理和處理該同一案件,其他社會成員也不得對同一案件進行隨意的干預。

4.執行力

是指使用國家強制力迫使當事人履行義務或者以其他方式實現具體行政行為權利義務安排的效力。這是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國家意志性的體現。

(3)行政法中的羈束性行政行為擴展閱讀

具體行政行為的性質與形式

1.性質

①具體行政行為是法律行為。

②具體行政行為是對特定人與特定事項的處理。

第一是就特定事項對特定人的處理。

第二是就特定事項對可以確定的一群人的處理。

第三是就特定事項對不特定人的處理。

③具體行政行為是單方行政職權行為。

④具體行政行為是外部性處理。

2.形式

具體行政行為的表現形式包括:

行政命令、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裁決、行政合同、行政賠償等。

4. 我國行政法學對行政行為的分類

1、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2、內部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

3、作為行政行為和不作為行政行為

4、單方行政行為和雙方行政行為

5、行政法律行為和行政事實行為

6、依職權行政行為和依申請行政行為

7、羈束行政行為和裁量行政行為

5. 調整羈束還是自由裁量性行為的區分

行政行為的作出以行政機關具有相應的行政職權為前提,行政職權依其在依法行政過程中自由裁量度大小的不同,可分為羈束裁量權和自由裁量權兩處。羈束裁量權的行使,其許可權范圍、幅度行為方式、數量界限等都由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只能嚴格依法裁量、判斷,所以依羈束裁量權作出的行政行為,稱羈束行為。自由裁量的職權則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律法規的規定,有在法定范圍、幅度、方式、數量的限度內,依據合理原則自由裁量、決定的職權,依自由裁量權作出的行政行為,稱自由裁量行為。
自由裁量行為不是一種不受約束的行為。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遵循行政合理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在行政法學研究中可分解為行政合法性原則和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行為必須合法,必須嚴格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行使職權,作出行政行為。而行政合理性原則則是對自由裁量權的要求。即行政行為不僅要合法,而且自由裁量還必須符合法理、情理,與法律的立法目的不相違背。貌似合法,表面看似乎沒有超出法定許可權,實際上不公正不合理的行政行為,行政法上稱之為不當或者失當行為,同樣會對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究其實質說,也是一種違背依法行政要求的行為。
可以說,行政法中的大量規范都是羈束性規范,行政行為中的大量行為都是羈束性行為,這是保證行政執法不被異化的重要手段。同時,為了保證行政機關能夠對繁重、復雜有時甚至非常緊急多變的各種事務、事態及時作出應對和有效處置,又必須賦予行政機關(包括獲得授權或者委託的組織)以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因此,如何做到羈束得當,裁量有度,是行政法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羈束性過嚴或過寬,裁量性過小或過大,都有悖於行政目的的實現。

6. 羈束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的區別

區別在於是否有靈活性的行政行為。
一、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是什麼
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是指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對行政行為適用的條件和方式等內容僅僅規定了原則或者幅度,行政主體在實施該項行政行為時可以在法定的原則或者幅度內,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處理決定的行政行為。
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非法攜帶槍支、彈葯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的,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在這些處罰方式和幅度范圍內,公安機關可以根據行政相對人的違法程度自主選擇適當的處罰方式,該行政處罰行為就是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二、羈束行政行為是什麼
羈束行政行為是指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對行政行為的適用條件、程序、范圍等內容有明確、具體的規定,行政主體在實施該項行為時只能嚴格按照這些規定,沒有自由選擇、裁量的餘地,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參與其間的行為。
例如,《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五項規定: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並按應納額減征30%。如果某作家著作出版後獲得稿酬時,稅務機關只能按照法定稅率徵收,該行政徵收行為就是羈束行政行為。
三、裁量行政與羈束行政的區別
區分羈束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對於分析和研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具有積極作用。
在法律適用上,羈束行政行為發生合法與否的問題,該行政行為受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制約;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一般只發生合理與否的問題,該行政行為受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制約。另外,如果說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劃分決定了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對行政行為監督的范圍的話,羈束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的劃分則決定了在此范圍內監督的程度。
根據《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對於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和適當的問題,均可以依法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對於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可以依法進行審查,但是對於具體行政行為是否適當的問題,除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外,目前尚未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

7. 根據行政行為的主動性可以將行政行為劃分為什麼

行政行為的分類

行政行為種類繁多,內容龐雜。對行政行為的分類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把握行政行為的特點,可以從多種角度對不同行政行為的內容、行為產生的結果以及它所遵循的行為規則進行分析。

一、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以其適用與效力作用的對象的范圍為標准,可分為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所謂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內部行政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而外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對社會實施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作出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為,行政處罰行為等。

劃分內部行政行為與外部行政行為的意義在於:第一,內部行政行為適用內部行政規范,而外部行政行為適用於社會行政等外部行政法規范;第二,對於內部行政行為的主體資格,法律沒有嚴格要求,而外部行政行為的主體資格,法律則有嚴格的要求;第三,內部行政行為不得適用行政復議程序和提起行政訴訟,而外部行政行為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適用行政復議程序和行政訴訟程序。

行政主體的內部行為是為外部行為服務的,是為了實現外部行為服務的,是為了實現外部行為的法律效果。應從三方面去把握:第一,從主體角度去把握;第二,從行政行為所針對的事項性質和法律依據的角度去握;第三,從行政行為的內容與法律效果的性質角度去把握。

二、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以其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分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中事為管理對象,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行為,一類是行政立法行為,另一類是制定不具有法源性的規範文件的行為。

所謂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針對特定的人或事所採取具體措施的行為,其行為的內容和結果將直接影響某一個人或組織的權益,具體行政行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行為對象的特定性和具體化。

三、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以受法律規范拘束的程度為標准, 可分為羈束行政行為, 即指法律規范對其范圍、 條件、標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較詳細、具體、明確規定的行政行為。 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即是指法律規范僅對行為目的、行為范圍等作一原則性規定,而將行為的具體條件、標准、幅度、方式等留給行政機關自行選擇、決定的行政行為。

四、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與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以行政機關是否可以主動作出行政行為為標准,行政行為可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依職權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均可能發生不作為的違法。對依職權的行政行為,由於是針對行政機關已作出的行為,因此相對方提起的必是違法撤銷之訴,法院審查判斷的標准應是該行為是否違法,證據是否確鑿,程序是否合法等,對於合法的行政行為,應維持判決,對於違法的行政行為,應作出撤銷判決。行政機關是否具有法定職責,對相對方的請求行政機關應如何處理等,最終的判決則是指向行政機關是否應當作為,是否履行職責的判決。

五、單方行政行為與雙方行政行為

以決定行政行為成立時參與意思表示的當事人的數目為標准,將行政行為分為單方行為與雙方行政行為。單方行政行為指依行政機關單方意思表示,無須徵得相對方同意即可成立的行政行為,如頒發許可證。雙方行政行為指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務目的,與相對方協商達成一致而成立的行政行為。

六、要式行政行為與非要式行政行為

以行政行為是否應當具備一定的法定形式為標准,行政行為可分為要式行政行為與非要式行政行為。要式行政行為是指必須具備某種法定的形式或遵守法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生效的行政行為。非要式行政行為,是指不需一定方式和程序,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可以成立的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絕大多數都是要式行政行為。

七、作為行政行為與不作為行政行為

以行政行為是否以作為方式來表現為標准,行政行為分為作為行政行為和不作為行政行為。

八、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與行政司法行為

這是以行政權作用的表現方式和實施行政行為所形成的法律關系為標准所作的劃分。

九、自為的行為、授權的行為和委託的行為

以行政職權的來源為標准,可以把行政行為劃分為自為的行為、授權的行為和委託的行為。這種分類的意義在於明確授權、委託行為的規則,以及明確行為責任的歸屬。

首先,這種分類使我們認識到,行政行為並非只能由行政實施。

其次,這三種行為職權來源不同,所應遵循的行為規則也不同。

最後,由於司法審查的對象是行政行為,而行政行為的實施者又有多個,因此要明確行為責任的歸屬。

8. 什麼是羈束性行政行為什麼是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區別這兩種行政行為有哪些法律意義

羈束性行政行為是指法律明確規定了行政行為的范圍、條件、程度、方法等,行政機關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只能嚴格依照法律作出的行政行為。
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是指法律僅僅規定行政行為的范圍、條件、幅度和種類等 等,由行政機關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何適用法律而作出的行政行為。

區別這兩種行政行為的法律意義:
從定義看,區別僅僅在於裁量餘地的大小。因為模糊性的法律文本需要理解,更需要用到具體的法律事實中去,法律文本和法律事實的結合需要人的主觀判斷,法律規范中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法律事實,沒有一個法律規范完美到不需要人的解釋即作出判斷和結論,只不過是解釋的程度和裁量的空間大小不同而已,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權無處不在。

9. 自由裁量與羈束行政行為的區別,能不能給些案例說明一下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以及這些組織中的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分為:(1)行政處罰。即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有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者所給予的一種法律制裁。如行政拘留、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沒收等。(2)行政檢查。即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守法情況作單方面了解的行政行為。如海關檢查、稅務檢查、衛生防疫檢查等。(3)行政許可。即行政機關根據相對人的申請,依法賦予相對人從事某種法律所一般性允許的活動的權利和資格。如頒發許可證或執照。(4)行政強制執行。即行政機關依法強制行政管理相對人履行一定義務的行政行為。如查封、扣押、凍結等。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制定發布普遍性行為規則的行為。行政主體實施抽象行政行為的結果,就是導致行政法規的出現。抽象行政行為分為:(1)羈束行為,即法律、法規對實施行政行為的條件、程序和手續等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行政主體只能嚴格按照這些規定實施行政行為。(2)自由裁量行為,即法律法規對如何實施行政行為只作了原則性或留有餘地的規定,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除遵守這些規定外,還必須根據自己意見來決定的行政行為。(3)要式行政行為,即符合法律特定方式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4)不要式行政行為,即無須以特定的方式就可成立的行政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雖然都屬於行政行為。但二者也存在本質區別,表現在:(1)實施行政行為的主體不同。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是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委託的組織;而實施抽象行政行為的主體只能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及地方各級立法機關。(2)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引起行政訴訟;而抽象行政行為不能引起行政訴訟

10. 行政行為以行為的對象不同為標准可以劃分為

行政行為以行為的對象不同為標准可以劃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規范性文件包括行政立法,決定,命令等;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針對特定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為,如具體行政處罰決定,行政強制執行等。
行政行為所針對的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行政行為主體針對不特定的事件作出的行政行為是抽象行政行為,對特定的事件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
行為內容是否有重復適用性,抽象行政行為是制定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具體行政行為通常表現為直接賦予、剝奪、設定、免除特定相對人行政法上的權利和義務。
行政行為以受法律規范拘束的程度為標准,分為羈束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為。羈束行政行為是指法律規范對其范圍、條件、標准、形式、程序等做了詳細、具體、明確的行政行為。自由裁量行政行為是指法律規范僅對行為目的、行為范圍等做一些原則性規定,而具體的條件、標准、幅度、方式等留給行政機關自行選擇、決定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熱點內容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