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規定
㈠ 民事訴訟法新證據的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證據認定的若干程序的規定(試行)為了規范法官在審判中對新證據的認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的有關規定,結合民事審判經驗和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規定。
第一條當事人應在舉證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任務。當事人超過舉證期限提交的證據,按本規定處理。本規定中所指新證據,包含可視為新證據的情形。
第二條法官應將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告知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之前,或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時,對案件審理結果有重大影響的事項,法官可以作特別說明。
第三條舉證期限屆滿後,一方當事人在庭審前或庭審時向法庭提交證據的,如對方當事人未提出證據超過舉證期限的抗辯,亦未拒絕質證,可直接進行質證。就某一證據已超過舉證期限提出異議,應由當事人自行提出,法官一般不主動提示。
第四條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在庭審前或庭審時向法庭提交證據的,對方當事人認為該證據不是新證據,已超過舉證期限,並表示不同意質證的,法官應當就該證據是否屬於新證據,聽取雙方意見。
第五條 當事人在庭審結束後再向法官提交證據的,法官進行初步審查認為屬於新證據且確有必要的,可以組織聽取雙方意見。法官進行初步審查認為不屬於新證據的,一般不再組織質證。
第六條 提供證據的一方當事人須對該證據屬於新證據承擔舉證責任。在聽取雙方意見過程中,法官應告知雙方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分配,並告知當事人就該項證據是否屬於新證據聽取意見與對該項證據的質證並不相同。
第七條 在針對某證據是否屬於新證據,聽取雙方意見的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提出要進一步收集證據進行反駁的,法官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指定一個新的舉證期限。
第八條 就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是否屬於新證據而聽取雙方意見的,可以在開庭審理的事實調查階段進行,亦可以單獨進行。
第九條 聽取雙方意見後,法官認為屬於新證據的,應當將認定的結果明確告知對方當事人,要求其進行質證。法官認定不屬於新證據的,可以詢問對方當事人是否同意質證。不同意質證的,不再就該證據組織質證。
第十條 審理過程中,若法官暫時無法對該證據是否符合新證據的認定條件作出判斷的,也可以要求對方當事人先進行質證,但法官應告知當事人質證並不表示認可該證據是新證據。當事人不同意質證的,法官應告知該當事人,如法院認定屬於新證據的,其現在不同意質證,將被視為放棄質證權
㈡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有關規定有哪些
1、書證;2、物證;3、視聽材料;4、證人證言;5、當事人的陳述;6、鑒定結論;7、勘驗筆錄。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版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權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㈣ 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有關規定有哪些
誰主張誰舉證來。質證時間應該由法源官根據案情和具體情況來定。由雙方協商並經法院認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於30日,但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少於30日,前述舉證時限屆滿後,基於特定事實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證據或反證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簡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於30日,當事人協商不超過15日。從收到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次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