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l自考勞動法

l自考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2-04-22 00:59:39

㈠ 自考勞動法: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有哪幾種

(特殊情況下的工資種類?)
答:
(1)加班加點工資
(2)休假期間的工資
(3)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的工資
(4)停工、停產期間的工資
(5)用人單位破產時的工資
(6)特殊人員的工資支付

㈡ 關於自考勞動法問題

如果抄是單選題的話本人認襲為應當選「B. 勞動合同因合同雙方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比較嚴謹!答案「A. 勞動合同期滿」是要看情況的,如果是勞動者自己提出終止合同的,並且用人單位沒有降低原合同約定條件的,那麼單位是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的。可以參考《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的相關規定。答案「D. 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情形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那麼用人單位是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
相比較題中給出的4個選項,本人認為只有B選項是這四個選項中最嚴謹的,所以選擇B。

㈢ 你能給我提供一些勞動法(山東自考)的資料嗎

勞動法名詞解釋1. 勞動法:勞動法一詞在我國可以做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上理解的勞動法時只有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頒布的關於調整勞動關系以及勞動過細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的.全國性的,綜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1994年7月5日通過.自1995年1月1日期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廣義上理解的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中,除了包括上述的狹義勞動法中的法律規范以外,還包括其他各種規范性文件中有關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 2. 勞動:是指人們為創造社會財富所進行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勞動對於人類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勞動對於人類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勞動是整個人類活動的最基本條件;第三.勞動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發展的基礎. 3. 勞動關系:是指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彼此之間發生的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旨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的社會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狹義的勞動關系,專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4. 勞動法調整的對象:是指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其中.勞動關系是我國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5. 勞動法體系:是指勞動法各項法律制度的結構體系,包括就業促進制度.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資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勞動爭議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等. 6.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又稱勞動法的效力范圍,是指勞動法適用於什麼地方.什麼任何什麼時間.它包括空間適用范圍.對人的適用范圍和時間適用范圍. 7. 勞動法的空間適用范圍是指勞動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 8. 勞動法對人的適用范圍是指勞動法對那些人發生效力.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適用於基於訂立勞動合同而形成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9. 勞動法的時間適用范圍是指勞動法生效和時效的時間.給居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生效的時間為1995年1月1日. 10.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勞動法制度和法律規范的指導思想,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的基本准則,他貫穿和體現在勞動法律制度和法律規范之中. 11. 勞工法規:是指14世紀中葉到17世界末葉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花的封建貴族為了加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公開使用國家暴力,頒布的一系列血腥恐怖的關於勞工方面的法律.這些法規把背包多了土地的農民去感到資本家的工廠中做工.通過鞭打.烙印.酷刑等手段強迫他們服從僱用勞動制度所必需的紀律.接受延長工作時間,限制最高工資等苛刻的勞動條件.正如馬克思所言,勞工法規」字時就是為了剝削工人,並且在進行中總是直接和工人居於敵對地位的關於工資僱用勞動的立法.」 12. 工廠立法:是指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鞏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而頒布的一系列有關調整勞動關系的法規.180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學徒健康與道德法>>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工廠立法的開端.最初的」工廠立法」只適用於某類工廠某些工人工作時間的限制,其後發展為不僅包括勞動合同.勞動報酬.勞動時間.女工與童工.安全與衛生.社會保險.職業培訓等勞動關系的一切方面.並且還包括工會.集體合同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使用的主體范圍也比較廣泛,並最終形成獨立的法律部門—勞動法. 13. <<學徒健康與道德法>>時1802年英國政府頒布的非同步有關限制工作日長度的法律.該法律適用於紡織工廠18歲以下的學徒,其內容為學徒的工作時間每日限制在12小時並禁止學徒從事夜班勞動.該法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一部限制資本家剝削.專門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因此這以法律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工廠立法」的開端. 14. 國際勞工組織:是在巴黎和會上由與會各國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國政府.僱主.工人代表參加的國際組織,該組織與1919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1919年10月在華盛頓召開第一屆國際勞工大會.國際勞工組織曾作為國際聯盟的一個獨立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1946年成為與聯合國建立聯系的第一個專門機構,是聯合國專門負責勞動事務,社會事務的機構.該組織的宗旨在於促進充分就業和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勞資雙方合作擴大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工人生活與健康.其組織機構主要有國際勞工大會,理事會和國際勞工局,此外還設有許多產業性,專門性,地區性的委員會.中國是該組織的創始會員國. 15. 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是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立法原則以及<<費城宣言>>而制定的.公約一經會員國批准,就對批准國具有約束力,建議書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職工各國在制定本國有關勞動法律時參考.公約和建議書提出的勞動立法標准,對成員國制定或修改本國勞動立法產生明顯推動作用,成為勞動立法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對推動各國勞動立法趨向協調起著積極作用. 16. 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依據法律規范而形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但並不是所有社會關系都是法律關系,只有社會為法律規范所確認和調整而形成權利義務關系,才成為法律關系. 17. 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在實現社會勞動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是勞動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是勞動關系為勞動法律規范調整的結果. 18. 勞動法律關系要素是指構成各種勞動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任何一種勞動法律關系,都是由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勞動法律關系內容和勞動法律關系客體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如果缺少其中一個要素,就不能形成勞動法律關系. 19.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依照勞動法律規范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也即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其具有特定性,勞動法律關系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是用人單位.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構成勞動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 20. 勞動權利能力是指依法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和能力,是勞動者作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之一.依照勞動法的規定,我國公民自16周歲起具有勞動權利能力,也就是說,公民自16周歲起即具有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 21. 勞動行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的能力,是勞動者作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之一.依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我國公民自16周歲起具有勞動權利能力,也就是說,公民自16周最起即具有成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 22. 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他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基本要素,是聯結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和客體的媒介,也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 23. 勞動權利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權利,是指勞動法律規范確認的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享有權利和獲得利益的可能性.具體表現為享有權利的主體有權依法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 24. 勞動義務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義務,是指負有的義務的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依照勞動法律規范,為滿足權利主體的要求,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必要性.具體表現為義務主體依法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以保證權利主體的權利和利益得以實現. 25. 勞動法律關系客體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必須共同指向同一對象才能形成勞動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勞動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在我國,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勞動者的勞動行為. 26. 勞動法律事實是指勞動法律規范規定的,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勞動法律師是主要包括行為和事件兩種. 27. 行為是勞動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他是行為人依照勞動法律規范,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為和不做出一定行為,從而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行為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28. 勞動法律行為是指勞動者.用人單位做出的具有法律後果的行為,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29. 勞動行政管理行為是指國家勞動行政管理機關行使勞動行政管理職權的行為,主要包括勞動力管理.工資管理.勞動安全衛生管理.職業培訓管理.社會保險管理.勞動監督檢查等行為. 30. 勞動仲裁行為是指勞動仲裁機構依法仲裁勞動案件的行為,包括勞動爭議的調解行為和勞動爭議仲裁行為. 31. 勞動司法行為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勞動案件的行為,包括一審人民法院,二審人民法院的勞動爭議調解行為和勞動爭議判決行為. 32. 事件是勞動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他雖然不以行為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或消滅.事件包括自然現象,如自然災害,也包括勞動能力暫時或永久喪失.如患病,傷殘,死亡等. 33. 勞動法律關系產生是指勞動者痛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和勞動合同約定,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形成勞動法律關系. 34. 勞動法律關系變更是指勞動者痛用人單位依據勞動關系法律規范變更起原來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 35. 勞動法律關系消滅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終止起相互間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 36. 勞動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年齡內依法從事某種有一定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社會職業. 37. 勞動就業方針是指黨和國家制定的指導勞動就業工作的總原則.他是黨和國家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勞動力供求情況以及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為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和實現勞動力供求基本平衡,所確定的指導勞動就業工作的總原則. 38. 勞動就業原則是指勞動法規定的勞動就業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國家促進就業原則.平等就業原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相互選擇原則,勞動者競爭就業原則,照顧特殊群體人員就業原則,禁止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就業原則等. 39. 國家促進就業是指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創造就業條件和擴大就業機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指標. 40. 平等就業是勞動法確定的勞動就業原則之一,指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和就業機會.包括兩種含義:以是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二是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 41. 相互選擇是勞動法確定的勞動就業原則之一,指在勞動就業中,勞動者有權自由選擇用人單位,用人單位也有權自由選擇勞動者. 42. 競爭就業是勞動法確定的勞動就業原則之一,指勞動者通過用人單位考試或考核競爭取勝而獲得就業崗位. 43.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是指承擔安置城鎮失業人員任務,由國家和社會扶持,進行生產經營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經濟組織. 44. 職業介紹機構及職業介紹所,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職業介紹工作的專門機構.他有常年固定的服務場所.專制從事就業服務的工作人員和相應的工作設施.他在勞動行政部門領導下,運用市場機制調解勞動力供求,未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溝通聯系和提供服務,促進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相互選擇,未充分開發和利用勞動力資源服務. 45. 境內職業介紹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境內就業服務工作的職業介紹機構,分為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和非勞動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兩類. 46. 境外職業介紹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境外就業服務工作的職業介紹機構. 47. 勞動合同亦稱勞動契約,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確認勞動關系,依法協商達成的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是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成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且遵守該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則按照勞動者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給據勞動法規和雙方協議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受本單位成員的各種權利和福利待遇. 48. 勞動合同的訂立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建立勞動關系,依法就雙方的權利義務協商一致,設立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 49. 平等自願是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平等是指當事人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當事人以平等的身份訂立勞動合同.自願,是指訂立勞動合同完全處於當事人的意志,任何以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也不允許第三者非法干預. 50. 協商一致是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指當事人雙方在充分表達自己意思的基礎上,經過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簽訂勞動合同. 51. 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是指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的先後有序的行為規范.分為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 52. 要約時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之一.是當事人一方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他方提出訂立勞動合同的意思表示.提出要約得一方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人為受要約人. 53. 承諾是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之一.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包括應招標是和應招行為.前者是指受要約人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表示願意接受要約的內容.後者是指受要約人按照要約人的要求提交有關證明文件,填寫應招表格,接受考試,考核和體格檢查等行為. 54. 錄用合同是錄用單位預備錄用勞動者之間,為確立勞動關系,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協議. 55. 聘用合同亦稱聘任合同.他是聘用單位預備聘用勞動者之間,為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一般是用於有技術專長的特定勞動者. 56. 借調合同亦稱借用合同.他是借調單位,被借調單位與借調職工之間,為借調職工從事某種工作,明確像互相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57. 定期勞動合同亦稱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規定合同有效的起止日期的勞動合同. 58. 無定期勞動合同亦稱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不規定合同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 59. 勞動合同的內容是指合同當事人雙方達成的勞動權利義務的具體規定,具體表現為合同條款. 60. 法定內容是指勞動法律規范規定的,勞動合同當事人必須遵照執行的具體內容. 61. 商定內容是指勞動合同當事人雙方協商規定的具體內容,又分為必要內容和補充內容.前者是指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內容,缺少他勞動合同就不能成立.後者並非勞動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缺少他勞動合同依然成立. 62. 勞動合同的形勢是指訂立勞動合同的方式,分為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兩種. 63. 勞動合同成立是指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設立勞動合同關系. 64. 勞動合同生效是指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時間. 65. 無效勞動合同是指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訂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勞動合同.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66. 勞動合同鑒證是指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審查,證明勞動合同真實性和合法性的一項行政監督,服務措施. 67. 勞動合同的履行是指當事人雙方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條件,履行自己應承擔義務的行為.勞動合同的履行,必須由當事人雙方共同完成,只有當事人雙方各自履行自己所映襯乾的義務,才能保證勞動合同履行. 68. 勞動合同的變更是指當事人雙方對依法成立,尚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條款所做的修改或增減.勞動合同的變更是因發生一定的福利事實而對依法成立的勞動合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變更,氣質先與勞動合同條款內容的變更,不包括當事人的變更. 69.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當事人雙方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他是發生一定的法律事實,導致有效的勞動合同在期限屆滿之前終止. 70. 法定解除即法定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因發生法律,法規或勞動合同規定的情況,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71. 協商解除即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是指當事人雙方因某種原因,協商同意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72.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是指因解除勞動合同而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一次性的經濟補償金. 73. 勞動合同的終止是指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勞動合同訂立後,雙方當事人不得隨意終止勞動合同,只有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出現,當事人才能終止勞動合同. 74. 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指當事人由於自己的過錯造成勞動合同的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所應承擔的相應的經濟的,行政的或刑事的責任.追究當事人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必須同時具備有因果關系的兩項必要條件:一是當事人有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勞動合同的行為;而是當事人本身有過錯,包括主管的故意或行為的過失,只有當當事人由於自己的過錯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勞動合同時,才需承擔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75. 集體協商亦稱集體談判,是指用人單位工會或職工代表與相應的用人單位代表為簽訂集體合同進行商談的行為.他是簽訂集體合同的前提條件. 76. 集體合同亦稱團體協約,勞動協約,集體協約,是集體協商雙方代表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的書面協議. 77. 集體合同訂立是指工會或職工代表與企業或事業組織之間,為規定職工集體勞動條件,依法就集體合同條款經過協商一致,設立集體合同關系的法律行為. 78. 集體合同內容是指集體合同主體雙方權利義務的具體規定. 79. 標助興條款是集體合同的核心內容.即規定勞動標準的條款.他制約著勞動合同的勞動標准,職工個人與企業,事業組織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勞動標准,職工個人與企業,事業組織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注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乖叮叮 超級版主 UID 162 精華0 積分520 帖子453 威望520 金錢1715 閱讀許可權 150 注冊2007-1-9 來自 青島 狀態 離線 #2發表於 2007-1-9 20:11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接上 80. 目標性條款是集體合同的內容.即規定在合同規定內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和實現該目標的主要措施的條款. 81. 程序性條款是具體合同的內容.即規定具體合同自身運行的程序規則的條款,包括具體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續訂以及違反集體合同責任的承擔和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等. 82. 集體合同的履行是指集體合同主體雙方按照集體合同規定履行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 83. 集體合同的變更是對依法成立,尚未履行完畢的集體合同條款所作的修改或增刪. 84. 集體合同的解除是指提前終止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經集體合同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集體合同. 85. 集體合同的終止是指因某種法律事實的發生而導致集體合同法律關系消滅. 86. 工資是指基於勞動關系,用人單位給據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的貨幣報酬.工資的概念也可以安勞動部有關部門有關解釋: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87. 工資法律調整的原則是指關窗整個工資立法過程的指導思想和准則,也是貫徹執行工資法律制度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包括按勞分配原則,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工資水平的原則與用人單位自主分配和勞動者個人物質利益原則. 88. 按勞分配原則是我國工資法律調整的基本原則.指把勞動量作為個人消費品分配的主要標准和形式,按照勞動者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老少得. 89. 工資總量是指用人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工資總額.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各類補貼,加班工資,特殊情況下的工資等. 90. 工資總量宏觀調控是指國家對全國工資總量從宏觀上進行調解和控制,以確保工資總額與國民經濟發展保持一個科學,合理,協調的比例關系. 91. 最低工資是指用人單位對單位時間勞動必須按法定最低標准支付的工資,最低工資具有以下三個要件:一是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內提供了正常的勞動;二是最低工資標準是由政府直接確定的,而不是勞動關系雙方自願協商的;三是只要勞動者提供了單位時間的正常勞動,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政府規定標准.最低工資也可以安勞動部有關解釋: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油氣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津貼,補貼,但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特殊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和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 92.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單位勞動時間的最低工資數額.它使最低工資標准化. 93. 工資形式是指計量勞動和支付工資的形式.我國相形工資形式祝有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兩種基本形式和獎金,津貼兩種附助形式. 94. 計時工資是指按照工資技術熟練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和工作時間的長短支付工作的一種形式. 95. 計件工資是指按照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位來計算的工作.其特點是不直接用勞動時間來計量報酬,而用一定時間內的勞動成果來計算. 96. 獎金是有效超額勞動報酬,是職工工資的補充形式,是對在工作和生產建設中取得卓越成績的職工的一種獎勵. 97. 津貼是指補償職工在特殊條件下的勞動消耗即生活費額為支出的工資補充形式. 98. 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是指依法或按協議在非正常工作情況下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如職工在工作時間內履行國家和社會義務,法定假日,停工期間和生產廢品,受處分時等非常情況下,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它體現了國家對勞動者權利和基本生活的保障. 99. 探親假工資是指依法支付給職工探望配偶,父母親人期間的工資. 100. 廣義上的工資保障是指實現」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的憲法原則的全部制度,如提高工資,穩定物價,擴大勞動就業,舉辦各種福利事業,修建住宅等確保工資水平穩定和提高的所有制度.狹義的工資保障,即<<勞動法>>調整的工資支付方法,禁止任意扣發工資和工資監督等制度. 101.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績的勞動者,應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 102. 工資分配方式是指單位內部的工資制度,包括工資構成,工資標准,工資形式,工資增長機制等. 103. 最低生活費用是指勞動者本人及其贍養人口為維持最低生活需要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 104. 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根據國家規定,在一晝夜之內或一周之內用於完成本職工作的時間。 105. 休息休假是指勞動者在任職期間,根據國家規定,不從事勞動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休息時間和法定節假日。 106. 工作日也稱勞動日,是指法定的一日為計算單位的工作時間。 107. 標准工作日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法律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我國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的標准工作時間。 108. 縮短工作日是指少於標准工作日的工作時間。 109. 不定是工作日是指每日無固定的工作時間。 110. 公休假日是指職工工作滿一個工作周以後的休息時間,一般情況下安排在每個星期日。 111. 法定節日是指由國家統一規定用以開展紀念,慶祝活動的休息時間。 112. 探親假是指職工工作地點與父母或配偶居住地不屬同一城市而分居兩地時,每年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帶薪假期。 113. 年秋家是指職工每年享有保留職務和工資的一定期限連續休息的假期。 114. 加班是指單位行政經過法定批准手續,要求職工在法定節日或工假日從事工作的時間。 115. 加點是指單位行政經過法定批准手續,要求職工在正常的工作日之外延長工作時間。 116. 勞動安全衛生又稱勞動保護,他是指直接保護勞動者在勞動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律保障。 117. 安全技術規程是指國家為了防止勞動者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的傷亡事故,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和防止生產設備遭受破壞而制定的各種法律規范。 118. 傷亡事故是指勞動者在執行職務時所遭到的意外傷害。 119. 勞動衛生規程是指國家為了保護職工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的健康,防止,消除職業病和各種職業危害而制定的各種法律規范。 120. 職業病是指在勞動過程中,由於有害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長期影響所造成的人體器官的疾病。 121.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求採納

㈣ 自考 法律專業的《勞動法》教材最新是哪個版本

自考法律專業的《勞動法》教材最新是刑事訴訟法學自考教材(2015年版)。回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Higher self-examination),答簡稱自考,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創立,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㈤ 勞動法自考案例分析題

有三點不合法:
1.兩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能超過兩個月。
2.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轉正後的80%。
3.合同終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爭議是法律強制規定由爭議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會仲裁,不能約定。

㈥ 你好 自考勞動法的重點章節是什麼呀 快呀考試了 沒時間全看了 謝謝

你自考勞動法的重點章節是自考勞動法大綱,然後根據歷年真題進行查缺補漏。

其中勞動法主要的章節是: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㈦ 自考法律要考幾門 有幾門

法律專業(基礎科段)考試計劃

1.專業代碼:030112

2.學科門類:法學法學類

3.主考學校:

4.學歷層次和規格:

凡通過基礎科段規定的14門課程合格成績,累計達70學分,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者,發給專科畢業證書。

5.課程設置及使用教材:

序號
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教材名稱
編著者
出版社
版次

l
000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趙家祥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9年版

2
0002
鄧小平理論概論
3
鄧小平理論概論
錢淦榮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9年版

3
0003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2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
鞏獻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
00ll
大學語文(本)
6
大學語文(本科)
徐中玉錢谷融
華東師范大學出 版社
1999年版

5
0211
法理學(一)
7
法理學
沈宗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6
0212
憲法學(一)
4
憲法學
魏定仁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7
0223
中國法制史
5
中國法制史
葉孝信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8
0242
民法學
7
民法學
郭明瑞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9
0243
民事訴訟法學
5
民事訴訟法學
江偉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lO
0244
經濟法概論
6
經濟法概論
楊紫恆徐傑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1l
0245
刑法
7
刑法學
高銘暄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12
0247
國際法
6
國際法
端木正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13
0260
刑事訴訟法學
4
刑事訴訟法學
王國樞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14
0261
行政法
5
行政法學
羅豪才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學分

70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基礎科段)《民法學》課程命題說明

--------------------------------------------------------------------------------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基礎科段)
《民法學》課程命題說明
一、考試命題的原則
1.命題標准
《民法學》課程是法律專業(專科)開設的一門專業必考課程,共7學分,命題標准參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同專業、同層次、同課程的專科結業水平,並體現自學考試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特點,在題量上保證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夠在規定考核時間內完成全部試題的回答,並有適當的時間對答案進行檢查。
2.考試依據和范圍
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2000年12月頒布的《民法學自學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為依據,以《民法學》(郭明瑞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教材為命題范圍,試題的參考答案按所指定教材的有關提法來編制。
3.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學好民法學不僅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如法理學等,還要注重對民法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分析,將識記、領會與分析聯系起來,把基礎知識和理論轉化為理解和分析能力,命題中體現既測試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又測試分析能力的原則。
4.重點與覆蓋面的關系
試卷覆蓋到章,重點章節的權重比例大一些,次重點章節的權重比例少一些,一般章節的分數為適中。單章考核分數最高不超過 20 %。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方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鍾,評分採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線。
2.試卷內容結構
重點章節:第1、2、3、4、5、7、8、9、10、13、14、15、18、19、21、25、26、27、29、30、32章,其比例不低於60%。
除重點章節外,其餘章節為一般考核章節。
3.試卷能力結構
能力考核在試卷中分為「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考核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的分數比例約為:
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35∶30∶15∶20
4.試卷的難度結構
難度結構在試卷中分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和「難」四個層次,不同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約為:
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難=30∶40∶20∶10
5.試卷的題型及分值
單項選擇題(約25分)、多項選擇題(約10分)、簡答題(約30分)、論述題(約15分)、案例分析題(約20分)。
6.本門課程有無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攜帶的工具):


自學考試十忌
一忌目標模糊。一些考生事先考慮不周,見別人報考,自己也跟著報,稀里糊塗,跟著感覺走:報什麼專業、用多長時間考、一學期考幾科,都心中無底。在自學中稍遇困難,都心中無底。在自學中稍遇困難,或別的專業熱門,就隨意更改,結果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

二忌脫離實際。一些考生見社會上什麼專業熱門,找工作容易就報考什麼專業,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基礎和實際。加上對主考院校、開考科目都不甚了解,見開頭幾科容易就盲目報考,顧頭不顧尾。結果考到後來才發現有難於逾越的「攔路虎」,弄得進退兩難,騎虎難下。

三忌貪多求快。一些考生對自考的困難估計不足。幻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每次報考不分難易,都報滿四科。平時學習又不能堅持,臨近考試明知自己准備不充分,心存僥幸。不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道理,四門都考,平均用力,結果四門都是「吊脖子」,無一門通過。

四忌粗心大意。一些考生無論報讀,還是參加考試都是粗心大意:明明自己報的是理科,應當聽《大學語文》4學分的課,結果糊里糊塗上了《大學語文》6學分的課,到考時才發現聽錯了課;還有的課程沒有聽錯,但辦理考試手續時,粗心填錯了科目代號,本來應考4學分,結果考了6學分,一筆之差,誤了半年.

五忌一知半解.不少考生平時學習,對教材不願精讀細嚼,疏於思考,懶於動筆,眼高手低,一知半解,蜻蜓點水,學而不實.到考試時面對試卷,似懂非懂,模稜兩可,這也沒把握,那也拿不準,考試結果可想而知.

六忌原諒自己.一些考生一味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上找原因,開口閉口;工作忙、時間少、事情多。忙時沒時間學,閑時不願意學,考時碰運氣。平時聽課也是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芝麻大的事都成為不上課的理由,尋找借口,原諒自己。結果浪費時間,破費金錢。

七忌一曝十寒。許多考生自學缺乏恆心和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情好時就看上幾頁,心情不好時就把書打入「冷宮」,如此一曝十寒,學一點,忘一點,零零碎碎,不成系統,考試成績可想而知。

八忌臨陣磨刀。一些考生平時學習無動力、無壓力,閑時不努力,考試抱佛腳。期望考前幾天打突擊、熬長夜,就能感到「上帝」。臨近考試,手忙腳亂,面對幾門課,厚厚數冊書,倉促應戰,顧此失彼,自然不可能考出好成績。

九忌慮頭蛇尾。不少考生開始時,心血來潮,信心百倍,干勁十足,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因工作忙、時間少;或因基礎差、壓力大;或因受挫折、未考過;便失去信心,中途輟學,結果功虧一簣,半途而廢。

十忌只求過關。一些考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把參加自學考試僅僅看成「混」一張文憑,淺嘗輒止,「60分萬歲」。平時學習與教材無關的書不看,與考試無關的章節不讀,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結果文憑雖到手,但實際能力卻沒有多大提高。殊不知,考文憑只是手段,長知識、長能力、長水平才是目的。自學真正的目的在於: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㈧ 有關自考勞動法中法定節日放假問題

首先,針對自學考試的勞動法科目,根據相關節假日辦法的規定,以下是變動的相關日期: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其次,你在考試中尤其要注意: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個三個考點知識。因為這是剛修改的。

最後,祝賀你考試順利!

㈨ 勞動法自考復習大綱

第一章 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1、勞動法的產生:(1)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勞工法規

"勞工法規"主要內容就是強迫勞工接受僱主苛刻的勞動條件,如允許延長工時、禁止提高工人工資等。就其實質而言,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2)十九世紀初期的"工廠立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 一般認為這是資產階級"工廠立法"的開端。

2、勞動法產生的原因;(1)勞動法的產生,是大工業時期"人類理性"的體現。(2)勞動法的產生,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的客觀要求。(3)勞動法的產生,是在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國家為協調勞雇雙方利益關系,穩定社會經濟秩序,而頒布某些改善勞工條件的法律。

3、當代各國勞動法的發展:(1)世界各國普遍頒布適合本國特點的勞動法律、法規(2)勞動法適用范圍不斷擴大(3)勞動法已成為完整而系統的法律體系(4)當代各國勞動法加強了責任條款及處理勞動糾紛的機構(5)各國勞動法一般均規定了各項最低勞動標准(6)國際勞動立法的發展對各國勞動法的影響

4、中國勞動立法概述:(1)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動和領導的勞動立法運動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1922年發出《關於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通告》,擬定了《勞動立法原則》、《勞動立法大綱》、《勞動法案大綱》。包括勞動者有集會結社權、同盟罷工權等內容,是中國最早的勞動法律文件。(2)北洋政府時期的《暫行工廠規則》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公布《暫行工廠規則》,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勞動立法。(3)革命根據地的勞動立法 1931年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實施勞動法的決議案》;1941年公布《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1948年全國勞動大會決議中提出"關於解放區職工運動的任務"。(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勞動立法1949年到1966年,是我國勞動法的建立和形成時期。1966年到1976年,是我國勞動立法的停滯時期。1976年以後至今,是我國勞動立法的恢復和大發展時期。(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通過,1995年1月1日實施。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保障勞動者權益,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這一法律的頒布是中國勞動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為建立公正、平等、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法律保障。

5、初期勞動法的特點;(1)初期的勞動立法,多數是從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開始。(2)初期的勞動立法,適用范圍很小。(3)初期的勞動立法,雖然法律規定了對某些勞動條件的改善,但一般缺少監督條款、責任條款。

6、現階段我國勞動法制建設的新發展;(1)基本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勞動法律體系。(2)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3)初步建立了最低勞動標准。(4)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社會保障改革過程中,建立了法定的多層次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5)逐步普遍實行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制度。(6)不斷完善解決勞動爭議的程序法。

7、國際勞動立法;(1)狹義的國際勞動立法,一般主要指國際勞工組織的章程、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廣義上可以包括聯合國或區域性的公約和協定,還包括國於國之間的雙邊協定。(2)國際勞動立法的開端A、1900年國際勞動法協會在巴黎成立。B、 1906年國際勞動立法會議討論通過《關於禁止工廠女工夜間工作的公約》和《關於禁止火柴製造中使用白(黃)磷的公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勞工公約。(3)國際勞工組織A、國際勞工組織的產生1919年6月國際勞工組織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主管勞動勞工方面的事務。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機構:國際勞工大會(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執行機構)、國際勞工局(常設秘書處)。 國際勞工組織的特點是三方原則:各國代表團必須由政府、僱主、工人三方代表組成,參加國際勞工的各種組織和會議。B、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任務制定和通過國際勞工公約和國際勞工建議書。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是國際勞工組織的立法形式,因此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合稱為《國際勞工標准》。

國際勞工組織制定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的主要依據,二次大戰之前是《國際勞動憲章》的9項原則;二次大戰之後是1944年通過的《費城宣言》中的原則。C、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的關系中國是創始會員國,1944年成為國際勞工組織常任理事國。1983年新中國參加國際勞工組織的活動並陸續批准了23個國際勞工公約,其中重新承認舊中國批準的公約有14個,新批準的公約有9個。

熱點內容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
合同法406條規定 發布:2025-02-12 14:46:02 瀏覽:442
司法考試報名入口通道 發布:2025-02-12 14:41:03 瀏覽:901
民事送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33:13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