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法糾正違法
① 糾正違法是刑訴法多少條
我認為,《刑事訴訟法》中沒有關於糾正違法的規定。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權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③ 被檢察院下發糾正違法通知書有什麼處罰
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糾正違法通知書》作為一種檢察法律文書,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如果發現公安機關或者公安人員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
明確書面糾違與口頭糾違,對公安機關多次反復出現同一或同類違法行為,多次反復出現同一或同類3次以上輕微違法情形,情節較重的違法情形要求書面提出糾違,對違法情形較輕的提出口頭糾違。通過明確分類糾違,保障糾違的嚴肅性與權威性,防止「屢糾屢違」。
提高《糾正違法通知書》的文書質量。統一文書製作格式標准,實行一事一糾,按照文號、發送機關、違法情況、糾正意見、整改時限的格式嚴格製作,要求內容詳實,核清違法的事實、違法行為,列明糾正違法依據,正確使用法律術語,嚴格遵守審批規定,每一份《糾正違法通知書》都由科長綜合把關,主管檢察長簽發的發文程序。
④ 根據刑事審判監督的途徑和糾正方法
刑事審判監督的途徑:出席法庭;庭外調查;列席審判委員會;審查判決、裁定。糾正的方法:口頭監督、追究違法者責任刑事抗訴、發出糾正違法通知和檢察意見。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於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⑤ 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怎麼回復
法律分析:糾正違法通知書則是指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檢察業務過程中,發現偵查、審判、執行等活動存在違法行為,依法向有關機關提出糾正違法意見時製作的非訴訟法律文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二百二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的情況,應當通知執行機關糾正。
⑥ 法院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該怎麼處理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回作出提審、答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違反這條,一,找同級檢察院履行監督職責,可以發送檢察建議,糾正違法。
二,在上訴時作為一個程序違法的理由。
三,信訪,你懂的。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75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版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調整的對象是公、檢、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揭露、證實、懲罰犯罪的活動。
⑧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反映刑事訴訟理念和目的的要求,貫穿於刑事訴訟的全過程或者主要訴訟階段;
對刑事訴訟過程具有普遍或者重大指導意義和規范作用,為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參與刑事訴訟必須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與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刑訴法》第3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
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刑訴法》第5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四、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五、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六、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的訴訟權利和人身悔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代理人到場。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的訴訟權利和人身悔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