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民行政法案例分析
我是學法律的,我來回答你。
1.行政復議中,被申請人為縣級以上政府部門(除國安機關以外)實行條塊管轄,復議機關為同級政府或上一級主管部門,此案中被申請人為某縣公安局,有管轄權的復議機關是縣級公安局的上級公安局或是縣政府,當事人可以選擇一個。
2.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大部分案件屬於復議、訴訟自由選擇。除以下幾類:
復議前置不終局:①納稅爭議 ②侵犯已經取得的自然資源權利 ③限制經營者集中的行為
復議選擇但終局 :①出入境處罰 ②省部級單位對自身行為的復議決定
復議前置且終局 :省級政府在特定條件下做出的自然資源權屬復議決定
本案不屬於以上三種例外的范圍,則屬於復議、訴訟自由選擇的案件,李某是可以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
3.行政拘留是一種作為行為,訴作為的起訴時限計算可分三類:
全知道(既知道行為內容又知道訴權):從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做出之日起3月內,有例外則從例外;
知一半(只知道行為內容不知道訴權):從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3月內,且在(應)知道行為內容2年內
全不知(既不知道行為內容又不知道訴權):從(應)知道行為內容之日起3月內,且在行為做出之日起5年內(不動產20年內)
本案中李某被行政拘留,應屬知道行為內容的范圍,如當時行政機關在處罰時告知李某有行使訴訟或復議的權利,則計算起訴時限應按從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做出之日起3月內起訴,如當時行政機關沒有告知訴權,則應在從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3月內,且在(應)知道行為內容2年內提起訴訟。
解釋清楚了吧。
② 有關行政法的案例,有沒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個人認為這個應該是不予受理,因為被告不適格,法院無權自行變更被告,記住,司法權是被動的原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這個解釋在最後作了寬限規定,似乎我的答案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只有受理後才發現不符合條件的才會駁回起訴。
您的意思是法院在受理時所作的只是形式審查,但是形式審查不可以阻卻適格審查,也就是說,形式審查之中是要求是格審查的;另外行政訴訟涉及司法權對行政權的有限規制,這也是其不同於其他兩類訴訟之處,這就要求在司法審查行政時,要慎之又慎,否則會出現司法權侵害行政權。
還有如果真得如您所說的「貌似被告」存在,那麼就會對我國的司法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歡迎繼續討論。
③ 行政法案例分析求助
我認為屬於行政訴訟范圍。《行政訴訟法解釋》第1條第1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本案中,城建局是行政機關,城建局企業處撤銷廠長職務的行為應該屬於行政行為,而且也不存在行政訴訟排除受理的范圍,所以本案應該可以進入行政訴訟。至於誰有原告資格,《行政訴訟法解釋》第12條,「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所以從理論上講,該廠的每個職工和職工代表大會都是有訴權的。
④ 行政法案例
1 在本案中,工商登記行為屬於行政許可的范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12條(五)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本案中的是。
2 張某應當承擔有關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七十八條 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行政許可申請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
第七十九條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取得的行政許可屬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事項的,申請人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該行政許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被許可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
(二)超越行政許可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八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從事依法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市工商局的行為正確。
⑤ 行政法學案例分析,請大家幫幫忙,盡量回答詳細些,謝謝!!
一、就教育局在此抄中由於不公平的給予襲辦學條件,是屬於行政法的調整范圍,學生和學校是應該可以看成教育合同關系,而且甲的行為,是觸犯刑事法律關系
三、1,李某可以選擇向縣政府或者是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法律依據行政復議法第12條. 2,李某如果還是不服,能提起行政訴訟,因為行政訴訟法第37條規定,公民對復議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且本案復議非屬於法律規定的終局性裁決. 3,李某若提起行政訴訟,應以行政復議機關為被告,因為其是對復議機關作出的改變原行政處罰的罰款決定不服.法律依據見行政訴訟法第25條.
⑥ 行政法案例分析
(1)該市政府的通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因為該通告適用對象特定(甲,內乙,丙,丁容四家定點屠宰場),直接確定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確定只給甲發放定點屠宰標志牌),且不能反復適用,符合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故應認定為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抽象行政行為。
(2)此案的被告是市政府,因為市政府是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5條第一款 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事被告。
(3)此案乙、丙、丁有權提起行政訴訟,根據最高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12條,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厲害關系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4)本案中的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屬於行政許可行為,即在法律一般禁止的前提下,行政機關根據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或者執照等形式,准許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工商局、衛生局不能據此吊銷乙、丙、丁的執照許可證,因為乙、丙、丁不純在違法行為,不純在可以進行行政處罰的情形。
⑦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29.2 ①兩種行為的權力歸屬不同。行政處罰權屬於行政權的一部分;而刑罰的權力歸於審判 權的范疇。
②實施處罰的主體不同。行政處罰是由有外部管理許可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 織實施
;而刑罰的實施主體是國家司法機關 —— 人民法院。
③實施處罰的對象不同。行政處罰的對象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既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又違反了刑事法律規范的情況下,也可能對其 實施兩種處罰;而刑罰只能對違反刑事法律規范的犯罪分子實施,而不能對只違反行政法律 規范而未犯罪的人實施。
④作出處罰決定的程序不同。行政處罰是按照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行政程序作出的;而刑 罰必須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程序作出,這是由刑罰在法律制裁中具有最嚴厲的性質所決定的。
⑤處罰的種類不同。行政處罰的種類很多,既有行政處罰法的統一規定,又有各單行法律、 法規的分散規定。而刑罰的種類統一由刑法規定,有兩類十種,即五種主刑和五種附加刑。
31.(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2.1(1)作出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
(2)作出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
(3)作出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屬的人民政府。
2.在有法律明確規定情況下行政復議程序前置,其他情況下可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3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案中即自2000年1月14日起三個月內
⑧ 行政法案例題
案例一.
某來市有甲乙自丙丁四家屠宰場,均證件齊全,97年上級下達了一個有關屠宰行業的條例,市政府根據該條例,確認了甲為該市定點屠宰場,隨後,該市工商,衛生部門取消了乙丙屠宰場的相關證件,乙丙丁三家不服,引起訴訟。
問:1.市政府的行為屬於什麼行政行為?說明理由。
2.誰在本案是適格被告?說明理由。
3. 乙丙丁是否有權提出訴訟。
4.頒發定點屠宰屬何種性質?工商,衛生部門能否據此吊銷乙丙證件?
分析:
1、屬於具體行政行為。理由是針對的對象特定,直接確定相對人權利義務。如指定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排除了乙、丙、丁三家。
2、適格被告有市政府、市工商局和衛生局。因三個行政機關都實施了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內的具體行政行為並都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乙、丙、丁有權提起行政訴訟。
4、屬於行政確認性質。工商局、衛生局不能據此吊銷乙丙的證件。
⑨ 行政法如何保護公民權利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9)12公民行政法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