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借工資規定多少

勞動法借工資規定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4-22 19:10:53

1. 勞動法規定扣款工資不能超過多少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無論金額多少。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失或主觀故意給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每月扣除的工資數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並且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2. 勞動法規定試用期的工資是多少

勞動法規定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3. 勞動法對工資是如何規定的

您好,對工資核算,《勞動法》是這樣規定的

根據《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此外,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3)勞動法借工資規定多少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二倍工資適用情形與計算期間

1、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訂立勞動合同,須支付二倍工資。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1款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計算期間按照《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7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

即《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1款情形下支付二倍工資最多11個月封頂。

2、合同期滿後未續訂書面合同,須支付二倍工資。

如果勞動合同期滿後,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續訂書面合同的,二倍工資的起算點為自勞動合同期滿的次日,截止點為雙方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同時,「二倍工資」中屬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的部分,適用《調解仲裁法》二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增加一倍的工資屬於懲罰性賠償的部分,不屬於勞動報酬,適用《調解仲裁法》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即一年的仲裁時效。

3、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訂立勞動合同,須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自用工之日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勞動者可以向仲裁委、法院主張確認其與用人單位之間屬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在此情況下,勞動者同時主張用人單位支付「二倍工資」的不予支持。

4. 勞動法當中有關工資的規定

法律分析:1、最低工資上調的規定如下:月最低工資標准:從1820元調整為20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從17元調整為18元;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2、根據《勞動法》第48條的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關於「最低工資」的含義,根據《勞動法條文說明》第48條的規定,《勞動法》第48條中的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津貼、補貼,但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特殊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排除在外。

3、根據《執行勞動法的意見》第54條的規定: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中的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單位支付的伙食補貼,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下的津貼,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社會保險福利待遇。

4、關於「正常勞動」的界定,根據《最低工資規定》第三條條二款的規定:本規定所稱正常勞動,是指勞動者按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在法定工作時間或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勞動者依法享受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間,以及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 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5. 勞動法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法律分析:一般全國各地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消費水平不同,各地最低工資的標准也是不一樣的。國家法律規定,國家每兩年對最低工資標准進行調整一次。最低工資規定並非指職工的基本工資,它是指包括基本工資在內的職工的全部工資收入。依據國家跟地方的相關規定,最低工資標准應當包括基本工資、獎金以及國家跟省市所規定發放的物價補償性質的津貼或是補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6. 勞動法規定最低工資是多少

《勞動法》抄第四十八條規定:「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目前我國的最低工資標准都是按地區確定的,全國沒有統一標准。根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勞動部於1993年和1994年先後頒布了《企業最低工資規定》和《勞動部關於實施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的通知》,這兩個文件對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提出了具體的規定。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實行政府、工會、企業三方代表民主協商原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實行統一管理。國務院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最低工資制度實行統一管理。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兩種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一般包括獎金和一些補助。最低工資標准每兩年或至少一年調整一次。

7. 國家勞動法工資規定

法律分析:國家勞動法工資標准一個月一般按21.75天計算。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8. 月公司要發多少工資,勞動法病假工資規定如何計算的

以下供參考 點下採納 按照勞動法有關規定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7、企業富餘職工、請長假人員、請長病假人員、外借人員和帶薪上學人員,其社會保險費仍按規定由原單位和個人繼續繳納,繳納保險費期間計算為繳費年限。

病假期間工資如何計算?

病假工資的計算,首先必須確定兩個變數,一是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二是病假工資的計算系數。
1、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一般為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具體根據本地政策執行;
2、病假工資的計算系數按照醫療期來計算:
(1)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2)勞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3)醫療期計算應從病休第一天開始,累計計算。
(4)病休期間,公休、假日和法定節日包括在內。

熱點內容
陽光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2-12 13:48:59 瀏覽:750
楊秀清民法 發布:2025-02-12 13:23:34 瀏覽:280
司法小貼士 發布:2025-02-12 12:58:20 瀏覽:834
依法治國的案例最新 發布:2025-02-12 12:44:23 瀏覽:786
公司借款法人代表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2 12:26:15 瀏覽:32
上門打人致輕微傷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12:23:48 瀏覽:143
炸雞店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12:23:04 瀏覽:485
村法律顧問問題 發布:2025-02-12 12:21:53 瀏覽:290
物業管理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2025-02-12 12:04:27 瀏覽:922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