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動法和大陸相比較
⑴ 大陸和特區的勞動法
大陸、香港和台灣勞動法規比較:休假篇
公休假日內地第一
貿易的世界一體化使我們不得不對不同的勞動法規要有所了解,對企業如是,對員工也如此。
勞動法規在兩岸三地叫法不一樣。在大陸主要法律規范是《中國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及其配套法規,在香港叫《僱傭條例》及其配套法規,在台灣則是《勞動基準法》及其配套法規。
法規的適用范圍
《勞動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2.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
這里有一個問題沒有明確,那就是在華就業的外國人是否適用本法。如果是,那麼很多地方法規規定在華就業的外國人不參加社會保險,這與《勞動法》是有沖突的。如果不是,那麼與《勞動法》所表述的范圍的是矛盾的。
《僱傭條例》:
所有雇員,但不適用於下列人士:
1.僱主家屬並與僱主同住的雇員;
2.《往香港以外地區就業合約條例》所界定的雇員;
3.根據《商船(海員)條例》所指的船員協議而服務的人,或並非在香港注冊的船上服務的人;
4.按照《學徒制度條例》注冊的學徒,但《僱傭條例》內的若干規定仍適用。
《勞動基準法》
適用下列各業的勞工與僱主:
1.農、林、漁、牧業;
2.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製造業;
4.營造業;
5.水電、煤氣業;
6.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7.大眾傳播業;
8.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事業。
這里沒有包括金融保險、航空業等,據說台灣主管機關已指定將這兩個行業納入。
有關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的異同
內地:
(1)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1995年國務院規定企業最遲應當自1997年5月1日施行每周工作40小時。
(2)《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1995年5月1日起國務院規定周六、周日雙休制。
(3)全年法定假日共10天:春節(3天)、「五·一」(3天)、國慶(3天)、元旦(一天)。另外「三·八」節(女職工半天)。
(4)有薪(或部分帶薪)假:年休假、探親假。《勞動法》未規定年休假天數。廣東省地方規定,年休假自5天-14天不等,視其司齡而定。
香港:
(1)只對受雇於工業界的青年(15歲-18歲)規定:每天不超過8小時。
(2)凡按連續性合約受雇的雇員每7天可享有不少於1天休息日。
(3)法定假日共12天:元旦(1天)、春節(3天)、清明節(1天)、「五·一」(1天)、端午節(1天)、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一天)、中秋節翌日(1天)、重陽節(1天)、國慶節(1天)、冬至或聖誕節(1天,由僱主選擇)
(4)年休假由7天-14天不等,視受雇年資(工齡)而定。
台灣:
(1)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每周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48小時;
(2)每7天至少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
(3)全年法定假日共14天以上:元旦(1天)、春節(約5天,政府每年公布天數)、清明節(1天)、婦幼節(4月5日)、「五·一」(1天)、中秋節(1天)、雙十節(1天)、光復節(1天)、行憲日(1天)、國父紀念日(1天)。
(4)特別休假(年休假)由7-30日不等,視其司齡而定。
點評:勞動法規保護勞動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工作時間法定假日天數、年休假差別不大。內地對勞動的保障日益增加,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公休假日內地要多一倍(52天/年),另外還有探親假。這些是否太超前,要不有的民營或外企變著法子違反。(
⑵ 台資企業在大陸當地聘請的台灣人是否適用大陸勞動法規
在大陸的台資企業,不論是聘僱台灣人或大陸人都適用大陸勞動法規的,除非這台灣人是從台灣派到大陸長期出差,這樣才不適用
⑶ 台灣人在大陸工作適用大陸勞動合同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專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屬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你的情況適用<勞動合同法>。公司未買保險,你可以要求公司補上保險費用周六加班是雙倍工資可以向公司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以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⑷ 我老公是台灣人在台資企業工作了十幾年了,現在廠要搬到內地去,工齡賠償受大陸勞動法保護嗎。
如果是開設在大陸的台資企業,那麼肯定受大陸勞動法保護。單位搬遷而勞動專者不願隨往的,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屬合同,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已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補償半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經濟補償金基數按照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勞動者本人月平均應發工資計算。
⑸ 中國台灣的法律體系是大陸法系還是案例法系
自清末沈家本,伍廷芳修律以來,基本仿效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法來建立自己的新法體系,中國法律近代化從一開始就打上了很深的德國烙印。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仿效德國和日本建立起自己的六法體系,即憲法,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這是大陸法系最重要的標志,史稱「六法全書」。國民黨戰敗後把六法全書帶到了台灣,並在台灣延續下來了清末以來的變法修律的成果,所以說台灣是法德式的大陸法系,而且還是非常典型的大陸法系。而共產黨斥責《六法全書》為資產階級產物,宣布盡廢六法全書,中國法治近代化遭受重大挫折,自清末以來建立起來的法治成果功虧一簣,至於發生文化大革命,法律虛無主義盛行自不再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仿效蘇聯建立起一套蘇聯式的法律體系,而蘇聯是繼承前沙俄帝國法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故仍屬大陸法系。蘇聯解體後,中國法治不再以蘇聯為師,而是自己的發展道路,即在保持前蘇式法制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大陸法系的法律制度,並借鑒英美法系成功的判例,將其成文化,所以中國大陸雖然與德法大陸法系有重大區別,但仍屬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相比較,有下列區別:
1,大陸法系以成文法為主要淵源,且成文法系統,富有科學性和邏輯性,判例除在特殊情況下,一般不是正式淵源;英美法系雖有成文法,但不是主要淵源,且沒有系統化,法官在適用法律時,寧可適用前人依成文法所作出的判例來斷案,也不直接採用成文法。
2,大陸法系法典講究縝密的邏輯,講究科學性和系統性,講究理性主義和先驗主義,法官適用主要採用「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演繹推理,這種特性決定法官,律師,檢察官這樣的法律職業人員必須接受長時間的法學理論教育,否則無法正確理解與適用法律;英美法系講究經驗主義,美國大法官霍姆斯說過:「法律的生命從來就不是邏輯,而是經驗。」法官斷案主要依法以前的判例來斷案,而不是成文法。法官應當從社會生活中尋求正義,而不是法律的故紙堆,法官不應當機械的適用法律。這種適用法律的方法不是以演繹法,而是歸納推理法來實現,所以英美法系的法律職業人員必須廣博的知識與深厚的社會生活閱歷,否則他們無法從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尋求公平正義的真締。
3,大陸法系由於講究理性主義,所以審理案件是由專業的法律人員,即法官來斷案,而不是法律的門外漢,陪審團來審理,大陸法系認為,法律是一門精細,縝密,講究邏輯的科學,非受過專業的法律教育,擁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與豐富的法律實踐不得為之。英美法系則講究感性主義,認為「公道自在人心」,陪審團成員雖不懂法,但能以一顆樸素的公平正義的心來判斷是非公道,法官要做只是保證控辯雙方遵守正當程序,不得逾規越矩。
陪審團是英美法系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是英國人,美國人用來保衛自由的武器,當初克倫威爾當政後,想以審判的方式處死前王室成員,但由於有陪審團的存在,克倫威爾無法左右審判,所以大量王室成員躲過一劫;而相反的,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稱帝後,引進了英國式的陪審團制度,用以保衛大革命確立起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但命運真會捉弄世人,拿破崙利用法國人民對他的狂熱崇拜,以陪審團的形式大肆迫害自己的政敵,在英國成為自由捍衛器的陪審團,在法國卻成為了拿破崙迫害政敵,強奸自由的武器。看來一國實施何種法律制度與他的文化土壤有關,世上沒有最好的法律,只有最適用自己的法律,任何法律移植都必須考慮自己的國情與文化土壤,否則「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⑹ 台灣人在大陸工作,是否也適用大陸的勞動法
當然,只要你屬於大陸境內的勞動者,就應該執行國家的勞動法,而不能搞特殊化。
⑺ 台灣跟大陸的法律一樣嗎
不一樣,嚴格說台灣法律屬於大陸法系,而中國的法律混合色彩比較明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⑻ 台灣人在大陸入職是否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簽訂的內容是否和大陸常規勞動合同一樣
最好是簽訂合同,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到大陸工作,當然是按大陸的合同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