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二條規定
『壹』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版等組織(以下權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貳』 在街道工作的社區工作者是不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保護嗎
受勞動合同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事專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屬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還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2)勞動法第二條規定擴展閱讀:
社工與義工的區別:
1、待遇不同。
社工是受薪人員,也就是說社工是拿工資的,而義工則是無償的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等,沒有任何工資等的報酬。
2、專業知識要求不同。
社工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比如說個案社會工作,比如說聆聽的技術等等,而從事公益事業的義工,則不一定要求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
3、准入資格不同。
社工需要有從業資格,就像律師需要有律師執照一樣。至2008年起在全國范圍開始實行社會工作者資格水平統一考試。而義工則不需要由專業資格的限制,只要是自願的助人活動都可以看作是義工。
『叄』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不遵守勞動法
摘要 違法,任何企事業單位都一樣。《勞動法》第二條規定了該法律的適用范圍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對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根據上述規定,對於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中的幹部不適用《勞動法》,而是執行《公務員法》,只有對行政單位、事業單位非編制內的職工(即「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才執行《勞動法》。也就是說在事業單位內,編制內的人員和聘用的編外人員不能做到同工同酬是不違反法律的。
『肆』 2021勞動法最新規定
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
1、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之年假計算方法:
按《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為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為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為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帶薪年休假的假期。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當年度的年休假:
(1)職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數多於年休假天數的;
(2)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
(3)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2個月以上的;
(4)累計工作滿10年不滿20年的職工,請病假累計3個月以上的;
(5)累計工作滿20年以上的職工,請病假累計4個月以上的。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生產、工作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應在1個年度內安排。
2、最新《勞動法》年假規定之工資計算: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資怎麼算
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年休假。用人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跨1個年度安排年休假的,應徵得職工本人同意。
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職工未休年假的工資計算: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4)勞動法第二條規定擴展閱讀
《勞動法》工作時間相關規定
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周不得超過44小時。超過8小時的,應當支付勞動者150%的平時工資作為加班報酬,且每天最多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我們作為勞動者經常會遇到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此時我們應當注意勞動合同中的條款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自己作為勞動者的權益。
『伍』 關於勞動法第二條
《勞動合同》約束的是勞動關系雙方。不過有個大前提,《勞動合同》任何條款回都不應違反《勞動合同答法》的相關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受到《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區衛生局制定的規章制度屬於內部規定,不得與國家法規相抵觸,否則無效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執行該無效規定即為違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建議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商,要求依法支付工資,如果無效,可以請選擇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第2點,服務中心屬於「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你也可以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你雙倍的賠償金。
『陸』 勞動法規定加班不能超過多少小時
法定的加班時間來為不超過源36小時。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但是這條規定並不包括法定節假日時間,因為考慮到一些部門的特殊情況,加班時間可由用人單位安排。
『柒』 勞動法第二條規定里具體有哪些規定呢用人單位和員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處理糾紛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原因在用人單位一方,如果滿一年可以視為已經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簽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有仲裁時效限制,其他沒有什麼不同。
『捌』 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范圍
勞動法的調整范圍是指勞動法效力,即勞動法適用於哪些人。
我國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我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各種勞動關系也是都由國家直接調整,無論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還是企業工人,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其就業、工資、福利和退休待遇等等,基本上都由國家包起來,企業沒有勞動用工自主權,勞動關系直接表現為工人與國家的關系。因此,當時我國的勞動法律制度基本上是統一的。
但是,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我國的勞動關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企業進行了以推行勞動合同制為主要內容的勞動制度改革,在國家機關進行了以實行公務員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幹部制度改革。國家對企業勞動關系的調整方式,逐步從過去的直接調整改為間接調整,對公務員勞動關系則仍然實行直接調整。這樣,我國的勞動關系實際上已經形成有明顯不同的兩大類:一類是國家公務員勞動關系,一類是合同勞動關系。
在立法過程中,對於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存在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勞動法適用於我國的各種勞動關系,既適用於企業工人,又適用於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但是從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內容上看,除憲法已經規定的勞動者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外,基本上沒有能夠適用於公務員的方案,必然會給執法帶來混亂。而且國務院制定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國家公務員法》也列入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因此,將公務員列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是不妥的。有的認為勞動法適用於企業工人、國家機關中的工勤人員和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不適用於公務員。但是,這一方案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情況不盡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服務對象基本上是面向社會的純事業單位,如學校、醫院、基礎理論研究科研所等;第二類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如出版社、雜志社、應用科研所等;第三類是直屬於某一國家機關,並直接為國家機關的決策提供服務的事業單位,如直屬於某一國家機關的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第四類是國家機關在機構改革中原有機構改為的事業單位,但還繼續行使部分行政職能的單位,如一些行業總會等。因此,將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都由勞動法調整,學校醫院、科研所等一律實行合同制,顯然是不行的。二是社會團體(包括各政黨)
的勞動關系,從長遠看,應當同企業一樣實行合同制,適用勞動法,但目前我國的各政黨和工、青、婦等機關工作人員,都是參照公務員執行的,所以,現在就將所有社會團體的勞動關系都納入勞動法調整的時機顯然還不成熟。因此,這一方案也是不合適的。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調整范圍的規定,勞動法調整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其勞動者形成的勞動關系和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勞動者以勞動合同形成的勞動關系。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勞動者,不是通過訂立勞動合同而是通過其他形式而形成的勞動關系,就不由勞動法調整,而由其他法律(如公務員法)調整。
『玖』 事業單位加班工資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第二條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四十四條: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9)勞動法第二條規定擴展閱讀
勞動法加班費規定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國家規定的加班費計算方法:平時晚上的加班費是本人工資的150%,雙休日是200%,國定假日是300%。但國家規定的比例,加班、費發放額的關鍵是工資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