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4-23 17:29:41

1. 有犯罪證據不提供算犯罪嗎,犯什麼罪

有犯罪證據不提供不構成犯罪。只有做偽證,涉嫌偽證罪,承擔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51條和第60條內容

你好,申請取保復候審首先要具備以下條製件:(一)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會發生社會危險的.另外,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申請取保候審。希望你滿意,請採納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第二款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

4. 涉嫌販毒能取保候審嗎

承辦過大量類似案件的入駐無訟平台的虞翔律師團隊分享過此類案件的專業建議,內容如下:涉嫌「販毒」也是可以取保候審的,我們也為不少此類案件的嫌疑人成功爭取到了取保候審。販毒雖然是比較嚴重的犯罪,但涉嫌」販毒」不一定就是毒販,需要具體案子具體分析。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了可以取保候審的情形,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5. 《刑事訴訟法》中的證人制度是怎樣的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6. 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如何分工

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法律依據
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三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過程中分工明確,執行中應互相配合、相互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的執行法律。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工作實行法律監督。法律規定在監督方面突出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但是,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應怎樣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法律雖有所規定,在刑事執行過程中存在許多實際問題難以解決,有待於探討。 一、關於刑事訴訟案件公訴機關提起公訴舉證問題。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判。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三十一條規定:公訴人在法庭上應當依法進行下列活動:1、宣讀起訴書,代表國家指控犯罪,提請人民法院對被告人依法審判;2、訊問被告人;3、詢問證人、被害人、鑒定人;4、出示物證,宣讀書證、未到庭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向法庭提供作為證據的視聽資料;5、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針對被告人、辯護人的辯護意見進行答辯,全面闡述公訴意見,反駁不正確的辯護意見;6、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7、對法庭審理案件有無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況記明筆錄;8、依法從事其他訴訟活動。第三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法庭審理中,公訴人應當客觀、全面、公正的向法庭提供證明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罪輕的證據。根據以上規定,刑事案件在法庭審理中,公訴人應客觀、公正的向法庭提供相關證據,既要依法提供證明被告人有罪,罪重的證據;同時也應當向法提供證明被告人罪輕的證據。法律規定明確,在實際運用中就不簡單了。如在我們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現過公訴機關在庭上指控犯罪,不出示有關證據。包括能證明構成犯罪的證據,也包括能證明犯罪情節輕微的證據。因為證據在庭審前,只有公安機關、公訴機關掌握,庭審中不出示審判人員無法得知。針對這種情況審判人員發現後,只能建議公訴人提供有關證據,無其他制約方法。如2007年我們受理公訴機關提起公訴的周某某強奸案,在庭上被告人提出公安機關有刑訊逼供行為,公安機關的訊問筆錄不能作為證據採用,由於這一關鍵證據發生問題,由此獲取的其他證據真實性難以認定。此案經過三次審委會討論未定結果,並向政法委、上級法院匯報。在審查中發現公安機關訊問被告人時,檢察機關曾派人提前介入,也同被告人談過話,內容與公安機關的訊問筆錄大致相同。建議公訴機關在庭審中提供此證據。最終以周某某構成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被告人不服上訴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後,維持一審判決。此案宣判後,受害人家長滿意,不再為此事信訪。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例如我們受理案件,在庭審中被告人提出公訴機關應出示證明自己罪輕、減輕處罰的證據。不能僅提供證明被告人有罪、重罪的證據,而忽視提供證明被告人罪輕的證據。刑事案件證據的收集在公安機關,證據的審查在檢察機關,公檢法三機關在打擊刑事犯罪工作中應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實踐中如何運用,如何監督從法律規定上應進一步完善。 二、關於刑事案件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的問題。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刑事案件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條件有明確的規定,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的條件各不相同。主要是關於被告人是否能逮捕,是否有逮捕必要,爭論比較大。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辦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提請批准逮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八十六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當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犯罪事實」既可以是單一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可以是數個犯罪行為中任何一個犯罪行為的事實。 根據以上規定既然存在犯罪事實,且犯罪事實已證明發生,證明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構成犯罪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公安機關應提請批准逮捕,人民檢察院應當批准或者決定逮捕。實踐中,有些公訴的刑事案件應當逮捕而未逮捕,採取其他強制措施。如2009年我院受理公訴機關提請公訴李某交通肇事案,對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由於事故責任大,被害人未得到民事賠償,情緒激動一直信訪,案件到我院後,經認真審查,多次做被告人及家長工作。被告人及家長態度強硬,在民事賠償方面決不讓步。被害人由於受傷過重,所花醫療費太多家庭已無法承擔,強烈要求嚴懲被告人。經審查報院長批准依法將被告人逮捕,在執行中公安機關通過各種方法,經2個月才將被告人抓獲,案件得到公正處理。2010年我院在受理案件中,仍出現交通肇事案件醉酒、逃逸等行為,公安機關已將被告人呈捕,檢察院已批准逮捕,在公訴前卻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像這樣情況是否有利於懲治犯罪。國家出台法律對醉酒、逃逸行為屬重點打擊對象。人民法院依法規定可以變更強制措施,但公安、檢察同樣也是執行法律的司法機關,三機關應怎樣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在執行法律中應如何依法監督。 三、關於刑事公訴案件在人民法院是否能退補問題。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訴的決定。」刑事案件到人民法院後,在審判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五條規定:遇到下列三種情況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3、由於當事人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除此之外無延期、退補規定。對檢察機關公訴的刑事案件只能做出兩個決定:1、檢察機關公訴的刑事案件構成犯罪,判處相應刑罰;2、檢察機關公訴的刑事案件證據不足,不構成犯罪,宣告無罪。往往在辦理檢察機關公訴的刑事案件中,通過審查案卷發現犯罪事實存在,但證明構成犯罪事實的證據缺乏。針對這一情況,認定犯罪下不了決心,不認定犯罪,顯然是放縱違法行為。我們一般建議公訴機關延期審理,補充證據。但公訴機關以證據無法補偵為由,不採取延期審理辦法。案件就難以得到公正處理。 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應怎樣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密切協作。從法律規定上已明確,實際運用中存在一定問題,值得探討。關於公檢法三機構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密切配合問題,中央政法委出台文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可以通過大三長、小三長會議溝通解決,必要時政法委可以協調處理。這主要是從和諧角度出發,公檢法三機關的共同職責就是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良好的法治環境。三機關都能嚴格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辦事,盡職盡責完成本職工作,上述探討問題的矛盾就會減少發生。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我認為:1、要加強學習,特別是法律業務知識的學習,新出台有關規定的解釋。整個社會和普通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增長很快,政法幹警如不在工作中繼續學習,靠以往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可能就不夠用了。全民普法使公民法律觀念和法律知識增長很快,政法幹警的法律知識應當適應公民法律知識或意識的增長速度,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有利於滿足民眾對政法幹警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2、樹立大局意識,明確公檢法三機關的職責是打擊犯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良好治安秩序,維護社會穩定。通過懲罰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有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3、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政法機關職能部門轉變工作作風是贏得群眾信任的關鍵。要明確「為誰掌權,為誰執法,為誰服務」。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不斷提高效能,最終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

7. 逮捕條件刑訴法

法律分析:刑訴法逮捕的條件有:

一、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

二、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三、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

8.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0條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0條規定以沒收的財產償還債務。
《刑法》第六十條規定: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9. 簡述《刑事訴訟法》中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范圍的有關規定。

具體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

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五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九條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第六十條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9)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內容擴展閱讀:

非法證據的排除原則:

《五部門關於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

第二條 採取毆打、違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變相肉刑的惡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而違背意願作出的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三條 採用以暴力或者嚴重損害本人及其近親屬合法權益等進行威脅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而違背意願作出的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四條 採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五條 採用刑訊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該刑訊逼供行為影響而作出的與該供述相同的重復性供述,應當一並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偵查期間,根據控告、舉報或者自己發現等,偵查機關確認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而更換偵查人員,其他偵查人員再次訊問時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的法律後果,犯罪嫌疑人自願供述的;

(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和審判期間,檢察人員、審判人員訊問時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的法律後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供述的。

第六條 採用暴力、威脅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

第七條 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0.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10)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內容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