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有聲

刑事訴訟法有聲

發布時間: 2022-04-24 01:08:26

⑴ 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制度的新規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⑵ 如果一個人在錄音裡面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 算證據么

如果一個人在錄音裡面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算不算證據要根據情況而定,可以作為旁證而不是直接證據。法律明確規定,不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而是通過偵查調查獲取如現場犯罪的動機、時間、作案工具及人證物證等形成證據鏈,才能依法追究。
刑事案件證據的八個種類,分別是:
1、物證,是指以其物質屬性、外部特徵、存在狀況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
2、書證,是指以其記載的內容和反映的思想來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書面材料或其他物質材料;
3、證人證言,是指證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
4、被害人陳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況和其他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的情況向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所作的陳述。內容主要包括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說明自已無罪、罪輕的辯解;
6、鑒定意見,是指受公安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的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後所作出的書面結論
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8、視聽資料、電子數據,是指以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或其他高科技設備所存儲的信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第五十五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⑶ 刑事訴訟法關於證據的規定都有哪些

在刑事訴訟中,認定被告人有罪的證據有八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1、【物證】指以外部特徵,物質屬性、所處位置以及狀態證明案件情況的食物或痕跡。如作案工具、現場遺留物、贓物、血跡、精斑、腳印等。

2、【書證】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如行政機關的文件、文書、函件、處理決定等。作為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訴訟中必須提交的書證。

3、【證人證言】即直接或者間接了解案件情況的證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陳述。一般情況下,證人應當出庭陳述證言,但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證應與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適應。


4、【被害人陳述】即本案當事人在訴訟中就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陳述和承認。

5、【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鑒定結論,即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鑒定人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就與案件有關的專門問題所作的技術性結論。根據鑒定對象的不同,可分為醫學鑒定、文書鑒定、技術鑒定、會計鑒定、化學鑒定、物理鑒定等。

勘驗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或者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對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察、檢驗、測量、繪圖、拍照等所作的記錄。現場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對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現場情況及其處理所做的書面記錄。

7、【視聽資料】即以錄音、錄像、掃描等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及數據等轉化為各種記錄載體上的物理信號,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音像磁帶、計算機數據信息等。

8、【電子數據】,是指基於計算機應用、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等電子化技術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的客觀資料。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復民共和國刑事制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4)刑事訴訟法有聲擴展閱讀:

不能作為證人證言的情況:

1、證人證言是證人對案件真實情況的陳述,因此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項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不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作為證人。

2、訴訟代理人與證人的地位是沖突的,因此訴訟代理人不能在一個案件中既做代理人又作證人。

3、審判員、陪審員、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和參與民事訴訟的檢察人員如果在自己參與的案件中作為證人就可能影響審判的公正性,因此這些人不能在案件中作為證人。

⑸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是什麼

刑訴法六十四條規定的內容: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⑹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的種類有哪些

【法律分析】
在刑事訴訟中,認定被告人有罪的證據有八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1、物證指以外部特徵,物質屬性、所處位置以及狀態證明案件情況的食物或痕跡。如作案工具、現場遺留物、贓物、血跡、精斑、腳印等。
2、書證即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表達的與案件事實有關的人的思維或者行為的書面材料。如行政機關的文件、文書、函件、處理決定等。作為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訴訟中必須提交的書證。
3、證人證言即直接或者間接了解案件情況的證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證明案件事實的陳述。一般情況下,證人應當出庭陳述證言,但如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證應與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適應。
4、被害人陳述即本案當事人在訴訟中就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陳述和承認。
5、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鑒定結論,即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鑒定人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就與案件有關的專門問題所作的技術性結論。根據鑒定對象的不同,可分為醫學鑒定、文書鑒定、技術鑒定、會計鑒定、化學鑒定、物理鑒定等。勘驗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或者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對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察、檢驗、測量、繪圖、拍照等所作的記錄。現場筆錄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對與行政案件有關的現場情況及其處理所做的書面記錄。
7、視聽資料即以錄音、錄像、掃描等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及數據等轉化為各種記錄載體上的物理信號,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音像磁帶、計算機數據信息等。
8、電子數據是指基於計算機應用、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等電子化技術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的客觀資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⑺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有哪些特殊的規定。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由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律師不用保密。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犯罪的,一審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在偵查期間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需要經過偵查機關的許可,這些案件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可以申請保護,監視居住需要在指定住所,可以採取技術偵查,可以採取缺席審判程序。
法律分析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都是危害極大的犯罪,因此,在刑事程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四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九條、 第四十八條、第六十四條、第七十五條 、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五條、第一百五十條 、第二百九十一條中,可以歸納總結如下:
(1)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由國家安全機關辦理,而不是由公安機關辦理。
(2)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一審由中級法院管轄。
(3)偵查期間,律師會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的在押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
(4)律師有保密義務,但是對於在執業過程中得知的他人准備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恐怖活動犯罪也有可能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因此,律師也需要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5)該類案件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採取保護措施。
(6)該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7)該類案件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危害發生的,應當逮捕。
(8)拘留後不需要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
(9)可以採取技術偵查。
(10)可以適用缺席審判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准,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前款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⑻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四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五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8)刑事訴訟法有聲擴展閱讀:

實施案例:

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2018年11月28日,記者從銀川市西夏區法院獲悉,該院積極探索證人出庭作證保護機制,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建成銀川市首家「隱身」證人作證室,有效保護刑事案件庭審證人、鑒定人、偵察人員出庭作證時的身份信息安全,打消了出庭作證人員的疑惑和顧慮,有效促進和激勵了證人出庭作證。

證人作證室位於刑事法庭南側,與法庭一牆之隔,將證人與法庭在物理空間上完全隔開,證人可以通過作證室內的庭審現場視頻清晰地看到庭審全過程,並與審判人員、公訴人、辯護人及被告人進行「隔空對話」。

庭審現場除法官之外的其他人面前呈現的是經過馬賽克處理的證人圖像,經過人聲變音系統處理過的聲音。此舉使得證人在自身得到保護的同時,進一步還原案件真相,真正做到訴訟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

除此之外,西夏法院通過細化規則提高證人出庭的可操作性,合理確定並逐步擴大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范圍,要求關鍵證人「應出盡出」。在送達出庭通知書時耐心細致的進行解釋和說明,並根據規定給予人身保護,打消證人出庭的思想顧慮,緩解其緊張情緒。

今後,西夏法院將進一步完善證人出庭保護機制,促進證人保護機制的人性化、常態化運行,逐步提高證人出庭作證率,將庭審實質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華興時報-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⑼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9)刑事訴訟法有聲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⑽ 行政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1.「三大訴訟法」的共同點
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同屬於程序
法,都是進行訴訟活動應當遵守的法律規范,都是為正
確實施實體法而制定的,有著很多共同適用的原則和制
度,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以事實為根據、以
法律為准繩,審判公開,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合
議制,在程序上實行二審終審制,有一審程序、二審程
序以及對已生效裁判的審判監督程序等。
2.「三大訴訟法」之間的整體比較
2.1.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2.1.1. 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均屬於程序法的范
疇,都是為了保證實體法關系的實現而規定的訴訟程序
的法律。二者的共同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1.1. 部分基本原則相同。二者都有法院依法獨
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適用法律平等的原則、保障訴訟
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檢察監督的原則以及各民族有
權利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等。
2.1.1.2. 基本制度相同。二者都有審判公開制度、
迴避制度、合議制度、陪審制度以及兩審終審制度。
2.1.1.3. 管轄方面的分類相同。前者有級別管轄和
地域管轄,後者的審判管轄中也有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的分類(當然具體的管轄法院的規定不同),前者有關於
指定管轄和專門法院管轄的規定,後者也有關於指定管
轄和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法院管轄的規定。
2.1.1.4. 訴訟基本程序相同。二者均有一審、二審
以及審判監督程序這樣的基本程序。
2.1.1.5. 訴訟階段相同。二者在一審普通程序中都
有起訴(但刑事訴訟有公訴和自訴之分)、審理前准備、
開庭審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和宣判等階段;
也都有執行、上訴以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等階段。
2.1.2. 由於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不
同,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2.1. 具體的目的和任務不同。民事訴訟法的目
的是解決民事糾紛,保護民事合法權益,維護民事實體
法律秩序;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則是查明犯罪事實,懲罰
犯罪,維護刑事實體法律秩序。
2.1.2.2. 起訴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的起訴主體
是與本案有直接關系的當事人、組織或特定的負有其他
義務的人或組織;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外,由檢察院代
表國家提起公訴,被害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
訴訟。
2.1.2.3. 某些基本原則不同。處分原則、支持起訴
原則、辯論原則和法院調解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特有的基
本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原則以及未經人民法院
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原則都是刑事訴訟
法特有的原則。
2.1.2.4. 某些審判程序的設置不同。民事訴訟法的
第~審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刑事訴訟法的第
一審程序則分為公訴程序和自訴程序。民事訴訟法有特
殊程序,例如: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
產還債程序;民事訴訟法還有特別程序,例如認定財產
無主案件、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蹤、死亡案件等。
刑事訴訟法沒有這樣的程序,但是刑事訴訟法有死刑復
核程序。
2.1.2.5. 強制措施不同。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
指在民事訴訟中對有妨害民事訴訟秩序行為的行為人采
取的排除其妨害行為的一種強制措施。其目的是為了保
障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從性質上說,它是一種排
除妨害的強制性手段,既有教育性,又有懲罰性。刑事
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
院為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或者現行犯、重大嫌疑分子採取的限制其人身自
由或者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各種法定強制方法。其目
的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只有訴訟性,沒有
懲罰性。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適用范圍比民事訴訟強制
措施的適用范圍要小得多,只適用於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現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而民事訴訟強制措施適用
於所有的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包括當事人、其他
訴訟參與人,甚至案外人。
2.1.2.6. 執行程序不同。民事裁定、判決由當事人
自覺履行,如果當事人不自覺履行判決、裁定,經另一
方申請,法院才強制執行。民事執行的目的是實現權利
人的民事權利,而不能限制義務人的人身自由。刑事判
決、裁定除由法院執行外還得由有關機關執行。刑事執
行的目的,一般是限制或剝奪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及剝奪
被告人的生命權。
2.2. 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關系
2.2.1.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一樣,也是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從民事訴訟法中脫胎而來,人民法院審理行
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外,對於行政訴訟法及其司
法解釋沒有規定的,還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例如:民事訴訟中有關迴避、證據、期間、送達、
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以及執行程序中的有關規定,
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行政案件時可以適用。
2.2.2. 由於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調整的對象不
同,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2.1. 訴訟的當事人不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
機關或履行公務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他組織、法人
和公民之間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糾紛。行政訴訟的當事
人是恆定的,當事人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原告是認
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政相對人(包括公
民、法人、其他組織等),被告是實施該具體行政行為的
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權的組織。民事訴
訟是解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的財產
關系和人身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民事訴訟主體之間地位
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因案件
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2.2.2.2. 訴訟的性質不同。行政訴訟中爭執的是關
於行政權利義務問題,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從
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依法提起的訴訟。民事
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公民之間、
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提起的訴訟。
2.2.2.3. 目的和任務不同。行政訴訟法除了保護行
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外,還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
使行政權。
2.2.2.4. 某些基本原則不同。民事訴訟法中的處分
原則和調解原則不適用於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基於其
特殊性質有其特殊的原則,例如: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
性審查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平衡原則,被告不得處分
法定職權原則等。
2.2.2.5. 訴訟發生的條件不同。行政糾紛發生後,
有的爭議須經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在當事人對處理不
服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民事糾紛發生後,
糾紛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
訟程序因此而發生。
2.2.2.6. 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中,由被告負舉
證責任,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作出該
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民事訴訟
中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不論是原告
還是被告都要對自己主張的事實和請求負舉證責任。
2.2.2.7. 適用調解的范圍不同。行政訴訟中,除行
政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方式處理
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爭議。這是因為被告是行使國家行政
管理職權的主管機關,它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
保障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權益,它不能
對依據國家法規所作出的決定加以更改或更改具體行政
行為的法律依據。民事訴訟中,自願、合法調解原則是
一項重要原則,貫穿於整個審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
用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2.2.2.8. 強制執行方面不同。行政訴訟中,除人民
法院外,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也可以成為執行機構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范圍只限於本機關作出的具體行
政行為),而民事訴訟中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行
政訴訟的強制執行,除對財產權進行外,還可以對人身
自由進行強制執行,例如強制拘留、強制服兵役等;而
民事訴訟的強制執行只能針對財產和行為,不能執行人
身。在行政訴訟的強制執行過程中,禁止當事人自行和
解,而民事訴訟執行過程中允許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
化,不過是到這里來「賞玩」中國的落後,「欣賞」中國
的野蠻,「那裡是真在尊重呢,不過是利用!⋯『無論是中
國人還是外國人,凡是稱贊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
自居的一部分。」(《老調子已經唱完》)
總之,魯迅的中西文化觀前後經歷了一些變遷,但
是,這些都是在尋找改變「無聲的中國」的情況下變化
的。而且有很多觀點也是他一生都堅持並為之實踐的。
魯迅在這個過程中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也是不斷地在
懷疑的。他雖然~生都在不停地為文化事業戰斗,他的
內心裡卻常常充滿了蒼涼,時光的幕簾張開又合上,一
代代人從出生到墓穴,把一個個生命甩在了光陰的背後,
帶走的是生命,不變的是現實。「從來如此,便對么?」
一句魯迅的名言不但表明了他的懷疑精神,也表明了他
的不自信,他努力地抗拒著歷史,抗拒著舊文化,但是
卻又懷疑自己的懷疑和抗拒究竟有多大的價值。甚至他
競懷疑自己不遺餘力地破壞和戰斗是否正確,會不會害
了喜歡他作品的年輕人。
但是,無論魯迅的掙扎和痛苦多麼厲害,在東西文
化的碰撞交匯中,他一生都在努力地改造著舊文化,呼
喚著新文化。

熱點內容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