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員工個人首得稅
⑴ 勞務合同的個人所得稅要交多少
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個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參考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一條
(1)勞動法員工個人首得稅擴展閱讀:
一、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二、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
(一)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二)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三)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四)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⑵ 公司沒有給個人交五險一金扣個人所得稅應該嗎
公司沒有給個人交五險一金,扣個人所得稅是應該的,交個人所得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企業沒有給個人交五險一金就是不合法的,不應該的,可以向勞動保障部門投訴。
⑶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工人上稅
工人上稅是指什麼?
如果是勞動關系的話,每月工資不超過3500,不需要繳稅,超過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是勞務費用,按一次性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是含材料或其他費用的承包費用,需要繳納營業稅及個人所得稅
⑷ 勞動法規定單位不能苛扣員工工資的百分之多少啊
單位扣員工工資每個月不能超過勞動者工資的20%,且剩餘工資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法律分析
勞動者(員工)在提供了正常的勞動以後,用人單位應當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工資,不得隨意剋扣員工工資。隨意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以及拒不支付員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員工的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25%的經濟補償金。所謂「剋扣」是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扣減員工應得工資。扣除員工的工資主要由以下情況:一、依法代扣工資。(1)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員工的工資收入達到納稅標準的,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除員工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部分,代員工向稅務部門繳納。(2)代扣代繳應由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3)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4)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員工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二、員工違反勞動紀律或規章制度被處以紀律處分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規定,降低其工資待遇。但是扣除後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三、因員工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並需從工資中扣除賠償費的,扣除部分不得超過員工當月實得工資20%,且扣除後的工資部分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⑸ 國家勞動法規定每個月工資滿5000要叫個人所得稅嗎
是的,國家有規定,個人每月收入超過5千的要交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有很多細節,比方說,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收入超過五千的部分要交個人所得稅,細節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⑹ 公司沒給員工交社保,員工工資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不能。
單位有個誤區。單位給員工繳納的社保,實際受益的是國家政府。也就是這部分錢是公司支持國家實施養老政策的,但很大部分,員工是享受不到的。
法律規定員工工資只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勞動法個人所得稅的扣法
是按所有收入扣
不會考慮你們上班時間
你一個月賺一萬和你一分鍾賺一萬玩了一個月交的稅是一樣的
⑻ 年終獎是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的
年終獎金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是單獨按照一個月的工資來計算繳納多少稅款的。年終獎金是公司在臨近春節時提供給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年終獎金發放給員工時,也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為這是在征稅范圍內的。
年終獎金是一種獎勵形式,因此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公司必須支付年終獎金。年終獎金是否發放以及如何發放,完全取決於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具體協議,或者由企業薪酬福利政策的規定來決定。任何時候,如果勞動合同或公司規章制度有相關規定,公司不發年終獎金是違法的。根據過去工人們的抱怨,電子公司已經把年終獎金變成了加班工資的同義詞。對此,勞工部提醒說,加班費和“年終紅包”性質完全不同,不能相互抵消。法律法規對加班費的計算和支付有明確規定,“年終紅包”的金額和金額完全由組織決定。因此,年終獎金不是公司必須支付給員工的工資和福利,這種福利的支付不屬於公司在勞動法中履行的義務。
⑼ 工地工人個人所得稅怎麼收
工地上的工人,根據工人性質不同,有兩種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方式。
第一種是與公司簽有勞動合同或者類似的工人,按照工資薪金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第二種是臨時僱傭的工人,按照勞務報酬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⑽ 勞動法對員工違反公司規定,工資扣除怎麼規定
如果當時勞動合同有相應的規定那麼就按照合同來進行處罰,否則則根據平常的規章制度進行。